《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8806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docx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

《立体图形拼组》说课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立体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分析:

  《立体图形的拼组》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本课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之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教材例题是一个拼组活动,要求学生用立体图形的实物进行拼组,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立体图形拼成一个更大的或其它的图形,如用2个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3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不同的形状等等,教材考虑了学生的可操作性和普遍性,学生容易操作,容易理解,注重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但要使学生的思维再上一个层次,在脑海里建立表象,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但有了教学软件操作,就化难为易了,它将抽象与形象相结合,例如:

8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通过拆分,拼组,将抽象的图形形象化,使学生初步体会立体图形间的关系,真正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用教学软件进行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用教学软件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

(1)、通过用平台进行拼组,感知几何美和数学美。

  

(2)、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体会探索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点

  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

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

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通过在平台上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教学难点

  教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难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考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我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应用图形的拼组,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全面准确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除了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外还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了:

情境导入法;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奖星激励法。

  三、说教学程序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

“同学们,今天,郭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

“想!

”我便利用mp-lab出示一张活泼可爱的机器人图画,还显示了机器人的一句话: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

”生很快说出“机器人!

”接着机器人说话了“你们知道我是由哪些立体图形拼组成的吗?

”学生很容易地说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这样的导入,目的是通过mp-lab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感到非常新奇,一下子被吸引了,自然地进入到了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的是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的理念是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

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本着新课标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基础”,大胆地调整教材,让学生充分运用mp-lab的软件进行操作,大胆尝试,始终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来拼组。

  这部分内容我分为五个活动进行:

  活动一:

正方体的拼组

  

(1)师:

“请你用2个正方体在mp-lab的平台上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呢?

”学生独立操作,很快得出能横着拼、竖着拼都成一个长方体,还可以斜着拼,此时进行评价:

你是个善于动脑的孩子,目的是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建立初步的、最简单的空间观念。

  

(2)师:

“再请你用3个正方体拼一拼,看看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

”在2个拼的方法上进行让学生独立拼组,学生还会说出能拐弯拼,由此可见,运用mp-lab的进行操作,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师:

“老师想用8个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你能帮帮我吗?

”先让学生2人一组讨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对不会的学生进行指导。

  接着反馈: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拼的?

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说方法。

同时进行评价说对了的学生:

你是个抽象思维很好的学生,你太棒了!

  这样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到操作中,在操作中感悟用相同大小的正方体可以拼组成其它的立体图形,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

长方体的拼组

  师:

“我们不仅要学会正方体的拼组,还要学会长方体的拼组,你能用4个长方体进行拼组吗?

”学生独立拼组,反馈出可以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还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

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用相同大小的长方体不仅可以拼组成更大的长方体,还可以拼组成一个大的正方体,突出重点,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

数一数、猜一猜

  、mp-lab的平台出示用长方体拼组出来的图形,数一数,老师用了多少个长方体?

  2、mp-lab的平台出示用正方体拼组出来的图形,猜一猜,老师用了多少个正方体?

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猜的?

  这一活动的设计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在获得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基础之上初步感知它们的位置关系及变化,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四:

动手做一做

  用一张长方形纸,你能做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

动手试试看。

由于mp-lab的平台不具备三维空间的功能,所以我就让学生动手操作。

全班展示。

  意图在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操作,使他们初步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五:

小小设计师

  、简单小结: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学会了什么?

  2、提出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用正方体和长方体,利用今天学会的立体图形拼组的知识来当一名小小设计师。

  3、提问:

你想设计出什么图形或模型?

  4、小组合作,动手设计。

  5、汇报设计的作品。

  这一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充分利用mp-lab的平台,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做的,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来经历多种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由于练习六中的第三题一在第二个环节解决了,这里重点讲这一题,这道题要用到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的特征,因为学生从图中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上面、右面、正面,另外三个面看不到,只能根据看到的面来推测。

而这个特征,学生并没有学过,mp-lab软件具有左右、上下翻转的功能,所以我用进行mp-lab的平台进行教学,学生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设计意图:

运用mp-lab软件具有左右、上下翻转的功能进行教学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面与体的关系。

  (四)、总结

   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力争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中。

在小结之后,我设计了“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摆出来的图形,想一想,说一说,你都看过了哪些?

”这一步骤,还准备了几幅日常生活实例的情境图,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也培养孩子们热爱数学、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反思

  在立体图形的拼组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充分运用mp-lab的平台进行动手操作、观察等手段,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利用mP-Lab培养全体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因种种原因限制导致教具、学具满足不了需要,迫使我们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

在小组学习中,往往只能由一个学生操作,其他同学在一旁观看。

观看的学生失去了动手的机会,感到索然无味,直接影响到学习兴趣,利用mP-Lab教学上课时,每人一台电脑,学生自己点击鼠标,动手去操作,去思考,去探索,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悄然增浓,真正做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

利用mP-Lab教学比常规教学更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2、利用mP-Lab让每个孩子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

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能得到发展。

在mP-Lab这个平台上,每个学生的操作都是富有个性的,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能力与需求得到不同的发展。

  3、利用mP-Lab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

   学生在利用mP-Lab操作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不仅要靠常规教学实现,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动手操作机会,自己动手去画、移、拼、想,把视觉,听觉,触觉,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做就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上完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了思考:

如何利用mP-Lab平台进行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演变呢。

初次参与这一课题组,对于我来讲是个成长的过程,成长中有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收获的,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中,mP-Lab平台的将会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说课:

分数除法

(一)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说教材:

  本课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页26页的内容。

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

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4/7平均分,第

(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

(2)题是平均分成3份,第

(1)题的算式是4/7÷2,被除数4/7的分子式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

(2)题的算式是4/7÷3,被除数4/7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

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就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说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我认为这节课应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分数除法算理探究中,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说教法:

  整节课以探索为主线,考虑到学生有多处分一分、涂一涂的探究活动,而mP_lab的平均分的功能恰恰能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一个平台,使探究变得更为乐趣和高效,于是,在教法和学法设计时,我力求充分发挥mP_lab的优势。

  、利用mP_lab创设情境图,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受到探究新知的必要性,以此激发学生思维。

  2、利用mP_lab录象功能展现学生的探究过程,也就是分一分、涂一涂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说学法

  、以探索为主线。

  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2、操作法

  利用mP_lab(万用拼图板)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平台,学生自主在mP_lab将图形分一分、涂一涂,在反复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3、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流程

  第一层次:

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mP_lab创设情境裁剪包装纸,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4/7÷2,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第二层次:

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7÷2,这个算式的特殊性在于分子能够整除整数,学生容易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找到特殊的计算方法,因此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再利用mP_lab操作探究,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可直接去除;并举例操作验证这一算法。

  第三层次:

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让学生用探索到的方法来计算4/7÷3。

此时学生发现分子除以整数除不尽,分子除以整数的方法不适用。

知识矛盾的冲突引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并再次利用mP_lab操作探究,从特殊到一般,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具体环节设计如下:

  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安排了三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一桶20千克的油,它的3/4是多少千克?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出示一组数据,求各数的倒数分别是什么。

  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我首先创设包装礼物的情境,并利用mP_LAB做出情境图,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想用这张漂亮的包装纸把送给妈妈的礼物包装起来,给她一个惊喜。

可是这张纸太大了,把它的4/7再平均分成2份就够了,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怎么列示呢?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利用mP_LAB提供的正方形“白纸”充当包装纸,先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7,再想一想、涂出这个正方形的1/2。

教师要求学生用mP_LAB的录象功能记录操作过程,在汇报反馈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即分、涂的过程。

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

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

4/7里有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7,是2/7。

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4/7÷2=2/7,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同时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大胆猜想,举例验证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

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教师让每位学生举例验证,再运用mP_LAB分一分,涂一涂证明结论。

  大胆地猜想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考方法,但还要经过科学的验证。

科学的验证可不仅仅是一两道题就能得出结论,数十名同学会举例出数十道不同类型的分数除法算式。

而其中有些算式是分子除以整数除不尽的。

  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2是除不尽的。

矛盾的引发,说明“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这样的计算方法不具有普遍性。

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

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如4/7÷3,此时,学生再次运用mP_LAB分一分、涂一涂,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操作过程也用mP_LAB记录下来。

当同学们经过充分的自主操作思考后,还让他们进行了小组交流。

  根据mP_LAB操作的结果,学生发现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4/21。

得到的算式是4/7÷3=4/21。

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

把4/7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4/7的1/3,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4/7×1/3=4/21。

比较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发它们是相等的。

由此,学生再一次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以一个数,就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0除外)。

  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解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

  一个新的计算结论必须反复验证。

我再一次让学生举例不同的分数除法算式,并再次用mP_LAB操作验证。

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验证中,发现了第二种计算方法的普遍性,也深刻理解了分数除法的计算算理。

  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是新理念的挑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三、教学反思:

  我回忆这一节充满了学生思维智慧的数学课,感悟颇深。

  mp_LAB是创设情境的一个很好的工具,课堂上,我用mp_LAB创设出包装礼物的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而这节课我认为最突出的地方在于充分给学生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而功能强大的mp_LAB恰恰为学生提供了操作平台。

如果是平常的教学,教师往往采取用折纸涂色的方法让学生探究,但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折法不统一,不便于统一研究;折的时候由于操作失误造成分得不够平均,把一张纸折成奇数份数,如平均分成7份,比较麻烦,较为费时。

使用mp_LAB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新版的mp_LAB有平均分的功能,能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操作探究任务。

这节课,我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使用mp_LAB自主探究,去寻找解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经过反复探究后学生得出了分数除以整数、将分数通分以及乘以整数的倒数等各种算法,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充分表现。

而且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操作思考后,都能把算法解释得非常清楚。

我也被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学生更是被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所鼓舞着。

我认为这样的思维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我再一次感受了mp_LAB的强大功能对学生数学建构的帮助,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力争做到评价及时、准确。

促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发展,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