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138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docx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股票书籍

跟随彼得·林奇学投资

我在股市上已经呆了11年的时间。

这11年来,我看了不下100本关于股市的书籍,但是对我帮助大的只有10来本。

现在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这本书。

我对这本书怀有无人能体会的感激之情!

可以说,今天我在股市上小有成就,这本书功不可没。

当年,我在股市上碰得头破血流之际,是这本书带我走出歧途,帮助我树立起正确的投资理念,让我慢慢踏上了正确的投资之路。

从1994年第一次看这本书,一直到今天,我用了10年的时间在中国股市上体会该书的内容,而且还将继续领悟下去!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不知道是不是中国译者取的名字。

该书的原名叫《在华尔街的崛起》(OneUponWallStreet),在美国已经再版30次。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是他的千禧版。

该书作者彼得•林奇,被誉为“全球最佳选股者”,并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人”。

在1977-1990年的13年里,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令该基金管理的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到14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基金,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

最近几年,中国股市的外围环境和内部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管理层的制度建设正在慢慢地改变着我们股市的性质,打造着一个真实的世界。

证券市场从诞生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起,就已注定了许多参与者血本无归。

因为这个市场注定了是经济转型过程中,高智商、高暴利、高冒险的竞技场,并时刻伴随着权力与阴谋,腐败与权贵、强势与弱小间巧取豪夺般的“圈地运动”。

在过去,中央政府对股市的主导权并不重视。

虽然,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的定调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但纵观股市十余年的发展,目前的千余家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地方性的国企,央企少之又少(大盘蓝筹股的稀缺就是佐证)。

而在此期间,央企的发展,基本是依靠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对股市的需求微乎其微。

因此,中央在证券市场当中的利益甚少,自然也就对股市不怎么重视了。

这从中央关于股市的两个“国字号”文件,前后相隔十几年出台,就可看出端倪。

因此,在股市诞生的初期,证券市场更多的处在“半官方”的状态,“民间性”的成分居多。

这种“权力真空”,使得某些地方权力机构,及其代言人——部分垄断资本,窃取了股市的实际控制权,形成了股市的既得利益团体。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从中央政府的角度考虑,股市的重要性从未如今日这样明显。

目前国企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央企及银行自身的改革需求日益突出,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无论是财政还是银行,都已经无力承担这笔巨额的改革成本,于是政府开始把目光转向了被冷落多年的股市。

这也是近年来中央及各个部委,突然高呼要扩大直接融资的原因(也是国务院出台“国九条”的原因)。

既然扩大直接融资,成为了中央的既定方针,股市也就要摆脱其“民间性”,使证券市场重归中央的怀抱。

而为了股市能够更好的为中央政策服务,中央就必然要把在股市盘踞多年的那些既得利益团体,逐出股市的权力中心,夺回股市的主导权。

毕竟天无二日,“市”无二主。

在中央重掌证券市场控制权以后,股市的生态和游戏规则将重新改写。

“国九条”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重大现实意义,是以引领股市恢复本来面目为目的,其过程是挤掉过多的水分。

“国九条”实质上是对前十年股市的重新“洗牌”;另一方面,落实“国九条”将引发股市史无前例的结构调整。

这个结构主要指两方面:

法制建设与市场化推进的国际接轨。

在利益变革的时代,有太多的不平衡和不平等,从战争到和平,从理想到现实,从全局到个体,历史的发展总是以“牺牲”一部分为代价。

我们的管理层正在打造一个真实的世界,但仍处在梦幻之中的投资者,依旧被有限的涨停板效益所迷恋,沉溺于行情波动的狂想之中,忽略了大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的趋势。

“欢迎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

”这是《黑客帝国》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在我们的股市,一个真实的世界正在打造之中。

尽管我们尚处在一个“黑客”(黑幕、黑官、黑庄、黑嘴)云集的证券市场,但随着管理层积极的制度化建设,能够收留“黑客”的藏污纳垢之地,必将越来越少。

股票投资决策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

时机决策和品种决策。

前者解决什么时间买卖股票的问题,后者解决买卖什么股票的问题。

无论哪个国家的股市,在幼稚期(比如大投机家李费佛所在的1930年前后的美国股市)的时候,时机决策胜于品种决策。

而一旦进入成熟期,品种决策就比时机决策更重要!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股市,虽然时机决策仍必不可少,但是品种决策能力对各人投资绩效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彼得•林奇是一代投资大师,以善于挑选股票而闻名世界。

尽管他没有躲过1987年美国股市的大股灾,但这并不防碍他投资成绩斐然。

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世界顶极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投资之道!

大多数人在说,中国股市没有投资价值,在中国股市不能进行长期投资。

可是当我回首我这11年来的股市经历,我发觉我成功的交易,90%都是靠中长线投资获得的!

听起来真是不可思议,但它确实是真实的。

无论是多年前我操作的深发展、深科技、东方电子、东风汽车,还是最近几年的上海机场、长安汽车、铜都铜业,或者今年操作的上海能源和东阿阿胶,都是中长线投资,并且都带给我不菲的利润!

反而那些投机性的操作,总是一塌糊涂、错多对少,不如不做。

我常常想,大多数人在中国股市上不停赔钱的原因,也许就是他们根本不相信在中国股市上可以进行中长期投资。

证券市场是少数人赚多数人钱的地方,90%的人都短线投机去了,自然90%的人都是亏钱的。

而少数10%中长线持股的人,其中又有6%是因为深套而被迫持股,根本是不懂中长线投资的人。

只有4%的人,走在正确的中长线投资的路上,在股市上获得稳定持续的收益。

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的千禧版简介里,林奇再次重申了他一贯对业余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如果自己在工作、购物、参观展览、吃东西时多留意一下,或者多关注新出现的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业余投资者就可以找到能赚大钱的股票。

在1994年,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段话的时候,觉得真是不可思议。

任凭我想破脑袋,无论怎样生搬硬套,理论也无法和实际联系上。

当年,上海和深圳市场都属于地方性的股票市场,两地上市公司数量加起来才100多家。

一方面,由于市场规模很小,大盘的涨跌就等于个股的涨跌,几乎看不到逆市涨跌的股票;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属于“物以稀为贵”的资源,公司的业绩和行业前景对于股价的高低而言根本无足轻重。

在那个年代,唯一能决定股价高低的,是介入该股炒作的主力的资金实力大小。

相反,公司的业绩和前景总会成为庄家出货时炮制出来吸引大众接盘的诱饵。

每当股评们齐唱赞歌吹捧某只股票的业绩出众、价值超群的时候,往往就是庄家帐面利润丰厚准备出逃的时候,以此相对应的,就是那只股票的价格处于历史高位。

所以,每当后知后觉的我看着短期股价走势漂亮的图表,盲目迷信着专家们展示的公司光明前景买进股票,都正好被套个正着。

当年庄家们靠此骗术屡屡得逞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的资讯条件极不平等。

一般大众投资者连最简单的一张完整的股价走势图都无缘看到。

证券报刊杂志上刊登出来的股价走势图,常常只有一两周的走势,最多就是最近一两个月的图表,而且也不会持续跟踪提供某只股票的走势图。

因此,正在操作的这只股票,它目前的价位究竟是处于它整个“生命历程”的高位、中位还是低位?

大众投资者根本无法了解一只股票完整的运行趋势,并且也不明白这些资讯的重要性。

所以,庄家们总是可以利用投资者对“投资”的一知半解和无限向往,专门在出货的阶段,在股价走势图上画出漂亮的向上突破图形,然后把这一阶段的走势图印刷在证券报刊杂志上,配合“黑嘴”们万分激动的分析该公司的前景多么美妙、和美妙的前景相比,该股的股价是多么便宜,再加上一句:

“炒股票就是炒未来”,受骗上当的投资者简直多如牛毛。

还记得1993年8月底,我刚入市3个月的时候,看见杂志上有一篇吹捧000515渝钛白(现在改名字叫攀渝钛业)的文章,很详细的分析了该股诱人的发展前景和配股方案,并站在中小股民的立场论述了配股带给大家的好处,说92年的时候为了买1000元10张的抽签表,也就是为了买到每股4元或者更高价的新股,要熬夜排队吃尽苦头,现在渝钛白给大家每股2元的配股价,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啊;又指出钛白粉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原材料工业,被列入国家的大中型重点工程,在目前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下,是国家支持的产业项目,在国际市场更属于畅销产品……

看了那篇文章后,我傻傻的就去买了100股渝钛白的股票,当时的股价在11元左右。

结果该股配股后,股价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到94年7月底,迈进1元股之列,该公司前景美好的钛白粉却连一粒都没有生产出来。

好在我只有100股,又早早止损了,所以损失不大。

当年,向我这样在学投资的路上受骗上当、吃尽苦头的股民不知道有多少。

遗憾的是,10年之后,当我们这个市场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转变的今天,还可以看到一些思维僵化的主力在继续沿用10年前的老套路骗人。

无论是2003年德隆倒下前夕拼命吹捧自己价格高高在上的股票是如何拥有价值,还是目前股价直入云霄的中集集团在万般风情的显示自己的骄人业绩,都在充分说明主力的无能与无奈。

同时,市场在用它自身的语言暗示,中国股市靠资金推动型上涨的模式在残缺的股市制度下已经慢慢走到的尽头。

悲哀的是,现在还有很多股民在继续被如此老掉牙的骗术迷惑。

不是后知后觉在股价高位的时候才去相信股票的价值,就是心怀恐惧在股价低位的时候盲目割肉止损,然后安慰自己:

“我是在截断亏损。

这也是造成中国股市上一般投资者喜欢短线炒作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受到短线暴富神话故事的诱惑,想不劳而获;另一方面因为资讯的匮乏或者泛滥,投资理念和思维混乱,在不了解上市公司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受骗太多,因此,只好幻想可以通过短线买卖来抗拒风险,却从此一脚踏进恶性循环的圈子里翻不了身。

请记住彼得•林奇的忠告:

“投资者指望依靠短线操作赚钱谋生就像指望依靠赛车、赌牌谋生一样机会非常渺茫。

林奇说:

“如果人们长期在股市赔钱,其实该怪的不是股票,而是自己。

一般而言,股票的价格长期是看涨的,但是100个人中有99个人却老是成为慢性输家。

这是因为他们的投资没有计划,他们买在高位,然后失去耐心或者心生恐惧,急着把赔钱的股票杀出。

他们的投资哲学是‘买高卖低’。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一个概念,就是,投资的工具是什么?

大多数人只去注意投资和投机在策略、方法、细节上的不同,却把最基本的这一点忽略,或者是根本不知道。

正因为如此,在股票市场上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大多数投资者把用于期货市场的一些操作原则、方法和细节套用在股票市场,由此引起投资理念错误和思维混乱以及整个价值观念的错位,最后导致自己的股票操作陷入“追涨杀跌”、“越止越损”、“买高卖低”的恶性循环中。

我不否认期货和股票在操作上有一些共同之处,特别是对于投机者而言。

另外,初入股市者由于不清楚股海的深浅,也不懂如何有效的把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技术面结合,学会期货交易中的一些严格止损和顺势加仓的原则,对保存资金实力大有帮助。

但是,如果你在股市上呆了几年之后,想学习如何投资,那么你首先就应该明白,期货和股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最简单的区别,如林奇所言:

“期货只是一份合同,只是一个为期一两个月的一种商品,通常到期后就再无价值,见财化水,最终损失100%的资金。

而股票却意味着你拥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拥有一份资产。

按照林奇的说法,投资工具有五种类别(请注意,期货不属于投资范畴):

一是储蓄。

包括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国库券,以及定期存单等。

这些都属于短期投资工具,优点是非常安全,缺点是回报率非常低,有时候所拿到的利息不足弥补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

二是把钱投资在收藏品上。

比如古董、邮票、旧币、书画等等。

收藏是一门非常专精的学问,一般人难以做好。

另外,收藏最怕天灾人祸,比如失窃、火灾。

对于有心收藏的人来说,务必要理清一点的是,买一辆新车绝对不是投资。

三是投资在不动产上。

(房屋)是最佳的投资工具。

相对其他投资工具来说,有两大优点无人能及:

一是你自己可以住在里面;二是房子在你进住的同时还能增值,不管你是不是借钱买来的。

四是购买债券。

事实上,债券就是借条。

基本上,债券和国库券、定期存单相差不多。

五是购买股票。

股票是除了房屋之外,所有投资工具最佳的选择。

因此,在你决定进行股票投资之前,应该先购买一套房屋。

其次,当你决定选择股票而不是债券投资,你就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这是指你是一个长期投资者,并且跟定了股票。

根据林奇的统计,在这五种投资工具中,长期而言,股票的报酬率最是有利的。

这里所说的长期投资,是指20年以上的投资年限,也就是说你的钱可以在股市上放置20年而不着急它用。

因此,林奇建议,如果你的钱在未来一年、三年或者五年内可能抽出做它用,那么你一开始就不应该投资股票。

因为没有人能预测股市未来几年内的走势,如果你刚好碰上股市的回档整理或者熊市,那么你的股票投资很可能是赔钱的。

彼得•林奇说:

“虽然专家们反复强调要从长远考虑,但是每一次市场波动时投资者所看到的千篇一律的评论使得他们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到短线操作上。

如果投资者能不理会针对最近股市波动所做的陈腐评论,而是像查看汽车里的汽油那样每隔一段时间查看一次股票的价格,他们可能会更轻松地做出决定。

公司收益迟早会影响到证券投资的成败与否,而今天、明天或者未来一周的股价波动只会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

这些话都是成功投资的真谛,却总是被大众投资者忽略或者轻视。

林奇说:

“你没有必要在所选择的每一只个股上都赚钱。

投资者只要挑选到少数几只业绩非常好的股票就可以获得一生的成功,并且他们从这几只成功股票上赚到的钱会远远超过在那些差股票上遭受的损失。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投资者的资产组合的最大损失不可能超过他投入资金的总和,但是他获得的收益却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

将1000美元投资到一只业绩很差的股票,最坏的情况也就是损失1000美元。

而将1000美元投资到一只业绩不错的股票,也许几年之后投资者可以赚到10000美元、15000美元,甚至20000美元。

在美国股市,一只股票上涨100倍(微软)、甚至480倍(思科公司)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只要你抓住其中的一只,你所获得的收益就足以抵消那些在差股票上遭受的损失。

彼得•林奇虽然错过了这些上百倍涨幅的股票(因为他不了解网络和电脑),但是在他掌管麦哲伦基金的13年里,他抓住了一些上涨10倍、20倍的股票,他在这些股票上获得的收益远远高于在其他股票失误上造成的损失,因此他最终成功了。

在中国股市,好像还没有出现过上涨百倍的股票,但是出现过上涨10倍的股票,在几年时间里上涨1,2倍的股票也不罕见。

可以相信,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市公司寿命的长短和此密切相关)以及股市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今后我们股市上也会出现涨幅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股票。

但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你想抓到这些涨幅很大的股票,都必须同时做到两点:

一是你必须会辨别股票质地的好坏。

也就是你选股的功夫。

因为股票具有跌幅有限(跌到零为极限)而涨幅无限(相对而言)的特点,所以,林奇说:

“在资产组合中如果有60%的个股能够赚钱,就是一个令人非常满意的资产组合了。

二是你必须是长期投资(总体而言,美国上市公司的寿命高于中国上市公司,因此中国和美国长期投资的时间长度不一样。

)。

股价不可能是一根直线的上涨(比如上海机场从3.79元涨到16元就用了6年时间),如果你熬不住中途的颠簸出局,可能就会出现差之毫厘失之千米的结果,如林奇所言:

“即使你卖出了股票避开了股市下跌的行情,你也不一定能在下一轮的股市上涨行情中及时入市。

”即使入市,也不一定买回你曾经卖出的股票。

由于人性的弱点,再加上股评的误导,大众投资者本能的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股价的短期走势上。

而很多靠写滥竽充数的“八股”文章养家糊口的人,以每天一匹黑马,一周一头狂牛的速度,炮制了无数诱人上当的陷阱,极大的干扰了大众投资者的视线。

如果有两家投资咨询公司同时于1998年3月底成立。

甲公司推崇“长线是金,买进质量优秀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不必理会股市指数的波动。

6年之后将获得2倍的投资回报。

”乙公司宣传“短线是钻石,在我们职业操盘手的指导下,你完全可以获得一周5%的收益。

一个月20%的收益不是梦,一年下来会获得原始投入资金7倍的投资回报!

6年之后你将……”(这种广告我在1993年就常常看见。

估计大多数人会对甲公司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而对乙公司神秘的操盘手、一周5%的收益双眼发亮,趋之若骛。

6年之后的2004年10月底。

翻开记录中国股市各种传奇的任何一张报刊杂志,我从来看不到一篇报道某个人可以连续6年获得每年7倍投资回报的文章,记者们连杜撰的胆量也没有。

别说一年7倍了,能在这6年里一共获得1倍投资回报的人都如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如果你跟随乙公司操作6年,最大的可能将是破产。

但是当你打开沪深股市所有股票的走势图,你可以看到在1998年3月-2004年10月这6年的时间里,当上证指数从1243点(98年3月)艰难上涨到1320点(2004年10月),一小部分质量优秀的股票,根本不理会股市指数的涨跌,带给长期持有者不错的回报――

上海机场:

1998.3.收盘价4元,2004.10.收盘价15.15元,回报为2.87倍。

同仁堂:

1998.3.收盘价8.57元,2004.10.收盘价20.73元,回报为1.41倍。

兖州煤业:

1998.7.收盘价7.06元,2004.10.收盘价14.19元,回报为1倍。

第一食品:

1998.3.收盘价2.97元,2004.10.收盘价8.33元,回报为1.80倍。

福耀玻璃:

1998.3.收盘价1.31元,2004.10.收盘价6.67元,回报为4.09倍。

天津港:

1998.3.收盘价2.82元,2004.10.收盘价7.18元,回报为1.54倍。

通宝能源:

1998.3.收盘价1.68元,2004.10.收盘价5.06元,回报为2.01倍。

东方锅炉:

1998.3.收盘价3.34元,2004.10.收盘价14.03元,回报为3.20倍。

深赤湾:

1998.3.收盘价5.61元,2004.10.收盘价23.73元,回报为3.22倍。

中集集团:

1998.3.收盘价6.34元,2004.10.收盘价23.32元,回报为2.67倍。

华侨城:

1998.3.收盘价2.18元,2004.10.收盘价6.89元,回报为2.16倍。

盐田港:

1998.3.收盘价4.85元,2004.10.收盘价13.15元,回报为1.71倍。

金融街:

1998.3.收盘价1.37元,2004.10.收盘价8.95元,回报为5.53倍。

健特生物:

1998.3.收盘价1.68元,2004.10.收盘价6元,回报为2.57倍。

东阿阿胶:

1998.3.收盘价5.27元,2004.10.收盘价8.84元,回报为0.67倍。

云南白药:

1998.3.收盘价5.82元,2004.10.收盘价16.80元,回报为1.88倍。

佛山照明:

1998.3.收盘价8.71元,2004.10.收盘价16.55元,回报为0.90倍。

石油济柴:

1998.3.收盘价3.68元,2004.10.收盘价13.79元,回报为2.74倍。

长安汽车:

1998.3.收盘价3.84元,2004.10.收盘价5.97元,回报为0.55倍。

盐湖钾肥:

1998.3.收盘价2.29元,2004.10.收盘价8.85元,回报为2.86倍。

……

(以上股价全部复权计算,不包括每年分红送股。

我想不用我再列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打开软件看看。

另外,在中国股市的第一个熊市里(1993-1994年),根本找不到一只能逆市创新高的股票;而在中国股市的第二个熊市里(2001-2004年),创新高的股票已经不再罕见。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难道这些现象不值得你深思吗?

不过,我们中国股市现阶段的中长线投资还明显带着主力坐庄的痕迹。

只有当大众投资者从大户崇拜(百万~千万资金)--庄家崇拜(一个亿到几十亿资金)--基金崇拜(几十亿~几百亿资金)的怪圈中走出来,形成重视企业真实质量的主流趋势后,中国股市依靠资金推动的人造牛市才会走到尽头。

否则,无论基金钱再多、无论制度如何创新,都只是在苟延残喘罢了。

面对券商泡沫的迅速破灭,管理层不遗余力的大力发展另外两个机构投资人——基金和QFII。

但如果管理层治市思路没有改变,不根治一些股市的顽疾,这两个新生的机构投资人,恐怕也难逃今天券商倒下的厄运。

2002年6月,有关方面为挽救濒临破产的南方证券而起用贺云、阚治东。

他们曾是早期证券界风云人物,前者因炒作深发展被撤去深发展行长职务,后者因操纵股价受罚,并都被认定为金融证券市场的禁入者。

两人履新南方证券时,才刚刚解禁。

但是,从南方证券后来的运作看,其路线依然是“坐庄”,哈药股份就是佐证。

只不过更多的体现了贺、阚二人强悍坐庄的风格。

这场被认为带有“试验”性质的换将行动最终没能力挽狂澜,但它却清楚地表明,资本市场已今非昔比。

资金推动型“做庄”的这种模式随着大众投资者的觉醒已经行不通了。

我估计,当下一个熊市结束后,当基金如同现在的庄家、券商般倒下后,这种粗放的模式才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本世纪的头10年还会成为主力的炒作模式继续存在下去。

但是必须看到,这10多年的股市历程,主力的坐庄理念已经由“只要钱多就可以成功坐庄、公司的业绩和前景只是一种为出货服务的概念”在转变为“钱不是万能的,还必须兼顾公司的真实业绩和发展前景。

这种转变在最近几年尤为显著。

但是,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大众投资者对乙公司深信不疑,而继续对甲公司不感兴趣。

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天一匹黑马、一周一头狂牛”的股评们依然幸福的生活着!

当然,他们不会再吹嘘连记者都不敢杜撰的一年7倍的投资回报,不过相信一年1倍投资回报的投资者,还是大有人在。

彼得•林奇说:

“由于每次交易情况都必须记录下来,然后做成报表向美国国税局汇报,因此短线交易只不过是一个养活了一大批会计人员的游戏。

在中国,由于每次交易都必须向国家纳税和向券商缴纳佣金,因此短线交易只不过是一个养活了一大批证券从业人员的游戏。

我们以每次交易额为10000元为例,如果每次交易缴纳的佣金为0.3%、印花税为0.2%,你每天卖出买进各一次,那么你将缴纳佣金60元和印花税40元。

一年250个交易日,交易500次,你将为此支付给券商15000元的佣金,给国家10000元印花税。

换句话说,你10000元的本钱,如果交易500次,那么你必须要把资金翻到35000元,才能保住10000元的本钱;如果交易1000次,那么你必须要把资金翻到60000元,才能保住10000元的本钱。

一年翻6倍的结果,券商拿走30000元,国家拿走20000元,你自己的收益率为0!

不难看出,你交易的次数越多、时间越短,你的负担就越重,你赚钱的希望也就越渺茫。

同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券商总是喜欢炮制“短线英雄”的神话在市场上广为宣传,吸引大众纷纷效仿。

还记得1994年熊市的时候,我开户的证券营业部门前冷落车马稀,营业部为了自己不被饿死,对普通散户开放大户室和中户室,唯一的条件是每个月必须做出他们规定的交易量(当时是T+0交易)。

散户们一方面被大户室、中户室的电脑看盘条件所吸引,另一方面觉得自己是锻炼多年的快枪手,所以签合同的还真不少。

结果没几个月,不是因资金洗光被踢了出来,就是趁自己还有一点理智的时候跑了出来。

出来后纷纷怒骂证券公司良心黑,就是不骂自己傻。

前一阵,市场上到处在流传沪深股市将要恢复“T+0”交易(每天可以买卖无数次)制度,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饥肠辘辘的券商应该感谢天上掉馅饼了。

10年前,我因为频繁的短线交易导致自己在股市上的第一次破产。

10年后居然还有很多投资者在欢呼“T+0”交易。

仿佛觉得一旦实施了“T+0”交易,自己的神勇短线水平就会充分发挥,大把的钞票就等着自己去捡。

我笑你比我当年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