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444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复习学案 极地地区.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复习学案极地地区

极地的自然环境

一、位置与范围

南极地区

主要位于南极圈(66.5°)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跨经度360°,是纬度最高的大洲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被三大洋所环绕,按顺时针方向,即自西向东是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南极洲与南美洲、非洲、大洋洲隔海相望,其中,南极大陆距南美洲最近。

北极地区

主要位于北极圈(66.5°)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部分地区。

北冰洋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气候

地区

气候特征

具体描述

南极地区

酷寒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即使在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十分寒冷。

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

南极大陆附近海面上漂浮的冰山是该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它是南极大陆冰川下滑崩裂漂浮入海形成的。

干燥

南极大陆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

烈风

南极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

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虽然不像南极地区那么严寒,但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

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海岸,因此气温不像南极地区那么低。

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很多,一般年降水量在100~250毫米之间。

北极地区的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北冰洋沿岸的年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三、代表动物

1.南极的象征——企鹅

冰天雪地的极地地区也有生命存在。

每到暖季,成群的企鹅聚集在南极大陆沿海一带,构成了南极地区最著名的自然景观。

企鹅——南极地区的象征,企鹅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保护层,可适应南极寒冷的天气。

2.北极的象征——北极熊

北极熊是北极的代表性动物,其毛皮防水,皮下脂肪厚,能适应北极严寒的天气。

四、极地地区的方向

北极点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南极点是地球上最南的地点,它的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

极地的资源与科学考察

一、南、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北极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

淡水资源

南极地区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如固体冰川、冰山等。

生物资源

南极地区沿岸和近海有磷虾、鲸、海豹、企鹅等丰富的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北极地区有北极熊等生物资源。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我国于1985年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了长城站;于1989年在南极大陆上建立了中山站;于2009年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地区建立了昆仑站。

2004年,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建立。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一、环境遭到破坏

南极

近年来,到南极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有些国家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在南极地区乱捕滥杀鲸等动物,南极地区的鲸已陷入危机之中。

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从而破坏其生态环境。

北极

北极地区的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同样遭到人们的滥杀。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也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

石油泄漏等突发的重大污染事件,给北极地区的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二、环境保护

1.南极地区的保护: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2.北极地区的保护:

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例题1(漳州质检)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寒冷

B.两极地区都处于高纬度地区

C.南极附近是海洋,北极附近是陆地

D.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的风速更大

思路分析:

两极地区都位于高纬度地区,但是南极附近是陆地,北极附近是海洋,由于海陆热力的性质和地形的差别,南极比北极冷,风速也比北极大。

故选B。

答案:

B

例题2(将乐县质检)中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2010年11月11日从深圳盐田港启航,踏上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的征程。

“雪龙”号将执行“一船两站”(中山站、昆仑站)的考察任务,计划航行近19481海里,历时142天。

结合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题。

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考察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B.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冬季

C.南极的主人是北极熊与企鹅

D.南极以海洋为主,北极以陆地为主

思路分析:

A.三个考察站中,中山站和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长城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南极洲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去南极考察应选择冬季,故叙述正确,符合题意;C.南极的主人是企鹅,北极的象征是北极熊,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南极以陆地为主,北极以海洋为主,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答案:

B

例题3(江西中考)2014年1月,我国克服各种障碍,在南极建立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

读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气温最低,原因是。

(2)我国科考队员赴南极地区建立科考站,需要克服哪些自然障碍?

思路分析:

(1)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气温最低,原因是昆仑站的纬度最高,海拔最高。

(2)我国科考队员赴南极地区建科考站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有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冰雪高原,地形崎岖等。

答案:

(1)纬度最高,地势最高

(2)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等。

习题指导

题号

考点

老师建议

1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选做(与例题1类似)

2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选做(与例题2类似)

3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必做(与例题1类似)

4

极地地区的资源

必做(没有相应的例题)

5

极地地区的资源

必做(没有相应的例题)

6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必做(能力提升)

7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选做(与例题1类似)

8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资源

必做(综合考查)

9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资源

必做(综合考查)

(答题时间:

20分钟)

1.(连云港)下列有关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严寒、干燥、多大风

B.多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

C.6、7月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

D.企鹅和北极熊是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

2.(东营)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下面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B.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应大力开采

C.大量捕杀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D.各国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3.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跨纬度最多的大洲B.地球上最南的大洲

C.水资源最贫乏的大洲D.不存在环境问题的大洲

4.(通辽)南极地区将来最适宜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

A.水能B.风能C.太阳能D.地热资源

5.(齐齐哈尔)北极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是(  )

A.企鹅B.北极熊C.袋鼠D.大熊猫

6.(聊城)2014年2月8日,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气候酷寒、无风、降水多

B.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C.南极洲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贫乏的大洲

D.选择2月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是因为当地处于极昼时期

7.(山亭区三模)下列关于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全部是陆地,北极地区全部是海洋

B.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即使暖季也非常冷

C.北极地区虽然气温比南极高,但降水却比南极少很多,风速也比南极大

D.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而且出现的日期相同

*8.(聊城)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高原大陆”之称

②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③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南极地区生物资源相当贫乏

④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

*9.(长沙模拟)读相关材料及南极洲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4年2月8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泰山站的地理坐标为(东经76°58′,南纬73°51′),海拔高度2621米,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考站。

(1)泰山站和昆仑站的相对高度是米。

(2)当科考队员登上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

(3)建科考站时,需要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形成南极洲气候严寒的主要因素是因素和地形因素等。

(4)有关南极大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大陆被海洋包围,降水丰富

B.氟氯烃化合物使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C.“温室效应”导致冰川不断融化

D.煤炭资源的存在,说明南极大陆曾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

1.A解析: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降水稀少;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故选项C错误;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2.D解析: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

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故选D。

3.B解析:

A.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亚洲;B.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洲,B正确;C.南极大陆上覆盖冰雪,是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D.南极洲这片唯一的净土,随着人类的光临也出现了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导致冰雪融化。

故选B。

4.B解析:

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

的时间刮大风,故风能是最适宜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故选B。

5.B解析:

北极熊又叫白熊,是所有熊中力气最大和最凶恶的,素有“冰海霸王”之称。

北极熊栖息在北冰洋的冰山、岛屿、加拿大极地群岛和亚欧大陆北部沿岸地区,许多人把北极熊当作北冰洋的象征。

故选B。

6.D解析:

A.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

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

故A不符合题意;B.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故B不符合题意;C.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

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故C不符合题意;D.2月份在南极是暖季,当地处于极昼时期,便于考察。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B解析:

A.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即使暖季也非常冷,叙述正确,符合题意;C.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是南极地区,该地区也是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地区,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南极和北极地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但出现的日期相反,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解析:

①有“高原大陆”之称的是非洲,故①错误;②南极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淡水资源丰富,故②正确;③南极地区虽然气候条件恶劣,但动植物资源却十分丰富,故③错误;④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是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故④正确。

故选D。

9.

(1)1466

(2)企鹅

(3)纬度

(4)A

解析:

(1)据泰山站和昆仑站的海拔高度可得,泰山站和昆仑站的相对高度是1466米。

(2)当科考队员登上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是企鹅。

(3)建科考站时,需要克服气候严寒等困难,形成南极洲气候严寒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素等。

(4)南极大陆虽被海洋包围,但南极大陆降水稀少;氟氯烃化合物使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导致冰川不断融化;煤炭资源的存在,说明南极大陆曾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