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9581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40 大小:8.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0页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0页
亲,该文档总共2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2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docx

运河文化研究说明书

 

第一部分重估大运河

(一)规划范围、性质与期限

(二)规划背景分析与上一轮规划回顾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

(四)大运河(杭州段)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意义

(五)国内外运河旅游市场上的成功项目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七)国内外运河的比较研究及借鉴

(一)规划范围、性质与期限

1.规划范围概述

本规划的范围为大运河杭州段及其沿岸地段。

南起三堡船闸,北至塘栖古镇,贯穿杭州市江干区、下城区、拱墅区和余杭区,全长39公里。

纵深涉及运河沿线与运河文化和运河旅游相关联的历史文化遗存、集镇、村落、景区等,用地范围参考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划定的78平方公里范围,拱墅段东侧以上塘路为界,西侧以莫干山路为界。

2.规划性质

本规划属于旅游专项规划性质,旨在深入挖掘、积极保护运河文化遗产,开发具浓郁江南特色的运河文化体验旅游产品。

本规划以国际化视野为指导,以欧美市场为重点突破口,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在借鉴运河现有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注重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融合,为运河(杭州段)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传统风貌保护、历史文化挖掘、项目开发和提升、旅游线路设计、市场营销策略、资金筹措和相关政策配套等方面提供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策划方案,为运河(杭州段)的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清晰的科学思路,力图构建运河旅游新形象,将大运河杭州段打造成杭州市继西湖之后具有高知名度的世界级旅游产品。

3.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2007-2010年为规划近期阶段,2010-2020年为中远期阶段。

(二)规划背景分析和上一轮规划回顾

《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规划》的编制启动是市委市政府根据杭州市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和突出问题,并且在2002年批复的《京杭运河杭州段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实施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做出的重要战略举措。

这些也构成了本规划的编制背景。

具体表现如下:

1.城市总体规划需要产业层面的深入与落实

杭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新近完成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均对旅游业做出新的战略部署。

上述发展规划需要在更深的产业层面进行落实。

因此,就需要一系列专项规划深化对上述规划的实施和执行。

2.完善城市旅游产品体系,突破客源瓶颈

杭州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杭州市政府对此也有高度认识,提出建立江、河、湖、溪、海“五水共导”的山水城市。

杭州现有的旅游产品也主要围绕水做文章。

但不难看出,杭州水旅游产品还是较为单一,目前占市场较大份额的是西湖观光旅游,其他“四水”没有发挥相应的资源优势。

特别是大运河的文化体验资源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优势。

在客源结构上,杭州以国内游客,华侨、日韩东南亚等市场为主,欧美客人所占比重低,离国际化知名旅游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客源结构瓶颈亟待突破。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最长的、展示中华多元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大运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其丰富的文化元素对于文化旅游兴盛的欧美市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大运河的南端——杭州,无疑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具有将“大运河文化体验旅游”等价于“大运河杭州段旅游”的绝好优势。

大运河项目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继新西湖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启动之后,“再造一个世界级旅游景区”,以进一步优化杭州市旅游产品结构,拉动欧美市场。

运河旅游将改变目前杭州旅游以西湖为中心的单一形态,是进一步完善杭州市旅游产品结构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杭州对外开拓国际客源市场。

3.响应“申遗”行动,保护性开发运河杭州段

《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规划》还与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密切相连。

目前,大运河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提上运河沿岸城市及国家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

申遗过程将高度关注旅游对于运河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为消除这些影响所制定的制度和技术安排。

同时,申遗成功后的运河利用也需要有前瞻性的规划进行指导和部署。

因此本规划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原则,保护性开发大运河,坚决摒弃一切对大运河开发造成阻碍的开发项目,通过合理手段为大运河注入新鲜的血液,让文化遗产得到再生、再生、弘扬与继承。

4.上一轮运河整治与保护规划的深入和完善

与本轮规划直接相关的上一轮规划,主要包括《京杭运河杭州段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2002)、《杭州大运河国际旅游区旅游策划与城市概念设计》(2005)、《运河(杭州主城区段)综合整治一期工程(2003-2006)》。

目前,以“截污、驳坎、清淤、绿化、配水、保护、造景、管理”十六字方针为指导,以路网、绿化景观、文化旅游、灯光夜景、安居工程为主体的大运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第二阶段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在这种形势下,盘活一期建成的以“一馆二带二场三园六埠十五桥”为重点的公共资源,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旅游生产力,成为本规划考虑的着重点。

与此同时,已经开始的第二阶段的运河保护和开发也需要从旅游发展角度做出战略方针指导,以有效平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使运河在今天的杭州生活中重生,并对杭州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最终合力将运河建设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主题体验型旅游产品,以实现城河共兴,促进杭州的城市国际化进程。

目前,以“截污、驳坎、清淤、绿化、配水、保护、造景、管理”十六字方针为指导,以路网、绿化景观、文化旅游、灯光夜景、安居工程为主体的大运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综保二期也于2007年全面展开,计划利用四年时间实施“六大工程”的建设:

水体治理、文化旅游、绿化景观、路网完善、民居建设、土地整理,并形成突出水体改善、古建保护、企业搬迁、景观整合、城中村改造“五大重点”。

经过综保一期、二期建设,运河品质得到很大提升,但,大运河旅游仍面临诸多困境:

1.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减弱。

同时静态的历史恢复较多,创意较少,精品旅游资源少;

2.运河功能普遍衰退,省外甚至断流;

3.国际游客只“闻其名”,而未“见其形”;

4.运河沿岸景观“神散形乱”。

景观缺乏变化,各节点分散,连续性较差。

运河是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具有城市象征性的公共旅游区;一个国际化的、动态的历史文化博物馆。

在这种形势下,盘活一期建成的以“一馆二带二场三园六埠十五桥”为重点的公共资源,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旅游生产力,成为本规划考虑的着重点。

与此同时,已经开始的第二阶段的运河保护和开发也需要从旅游发展角度做出战略方针指导,以有效平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使运河在今天的杭州生活中重生,最终促进杭州的国际化进程,建设五水共导的“东方威尼斯”。

回顾和总结上一轮规划的实施经验,以及不足之处和有待深入和完善之处正是本规划产生的最直接背景,也是我们这次规划的缘起。

(三)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评价

(1)运河沿线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杭州运河水系对杭州城市的兴起、发展与繁荣起到过重大作用。

运河沿岸旧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古老的街巷建筑、传统商业氛围、水利设施、名人史迹、风俗掌故、神话传说构成一个庞大的历史文化群落,有着千余年的深厚内涵。

然而经过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与杭州城市大规模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已漫漶不清,运河历史上存在过的古街古巷、房屋建筑、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等正在消失。

从旅游开发角度看,目前运河沿线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型:

一是反映运河历史风貌的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古镇、古桥古井、古宅古建、古塔寺庙、书院书楼、石刻碑碣以及相关的近现代史迹等;二是反映运河历史风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杭州方言、民间故事、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礼仪、地方戏曲、曲艺和杂技、生产和生活习俗等;三是反映运河运输功能和运输风貌的资源,包括船只和船队、码头与船坞、仓库与堆场、沿岸工厂企业等;四是反映运河沿线现代城乡风貌的资源,包括各类现代工程、各类建筑等;五是运河沿线自然生态景观,如乡村田野、河流湿地等。

附件5对运河沿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并对重要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评价。

(2)运河沿线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1)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

流淌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大运河,沉淀了丰富而又独具魅力的运河文化,见证着杭州的变迁和博大精深的文脉延续。

运河的各类设施,如河道、码头、闸坝及其附属建筑,两岸各类街巷商铺、特色民居、寺庙道观、教堂楼所、地方会馆、皇家园林、官商庭院、名人遗迹等等,构成了运河沿线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落和人文胜地,展现出绚丽多姿的运河文化风貌。

这些历史遗存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2)新建的静态景点多,精品旅游资源少

通过运河综合保护整治工程,沿运河边新建了众多的景点,这些景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现代造景手段表现历史,如通过雕塑的形式反映历史场景特征的“石弄潮声”题刻;通过整治环境,建设景观建筑等形式表现场所的历史意义,如侯圣驾、华光桥等。

另一类是完全以现代城市的建设手段形成的广场等休闲场所,如西湖文化广场、运河文化广场、滨河的码头、游步道等。

总体而言,这些建设以“新”为特点,较大的改善了运河两岸的环境质量,为周边杭州市民的生活营造了新的休闲场所。

但从旅游角度来说,这些景点的建设思路与运河的古老沧桑、不可改变的历史原真性是不同的,因此其中真正可以作为展示运河文化,吸引游客远道而来,并停留下来欣赏品味的精品旅游资源是比较少的。

3)沿岸城市风貌缺乏特色

运河城区段大部分为城市居住区,现状绿化成荫,形成了优美整洁的现代城市居住区风貌。

但是要成为国际级旅游产品,单调的沿河风貌缺乏特色,难以体现运河悠久的历史文化。

尤其是三堡船闸至艮山门段,沿岸基本上无景可观。

4)旅游资源点空间分布的非均一性

运河杭州段沿线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差异性,即多集聚在艮山门以西、经武林门折北至拱宸桥以南及沿岸地带,而其以东和以北区段资源点空间分布相对疏散。

在对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价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思路,力求使本规划达到新的高度。

2.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1)历史积淀深厚

从秦始皇、隋炀帝、张士诚等对运河的开凿、疏浚到今天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的完成,运河长期以来都是杭州城市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主要基础。

尤其是明清时期,包括杭州在内的浙北杭嘉湖平原地区之所有成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和全国资本主义的重要萌芽地,运河的通航和灌溉之利功不可没。

源远流长的运河杭州段沿线也曾养育出一代代的名人英才,留下过一批批天骄豪杰的足迹和传说;也曾散落了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古迹,出现过如“湖墅八景”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这些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主体,是观光游览、休闲的基本载体。

(2)区位条件优越

运河杭州段作为大运河的南端、终点与北端起点一脉相承、遥相呼应。

同时,它东通钱塘江,南接西湖,西连西溪,成为构成杭州城市水系以及连接浙东运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这对于发挥杭州水上特色旅游,沟通区域性山水旅游线路,乃至对整个大运河文化旅游项目的推出都具有重要意义。

(3)强烈的外向辐射效应

运河旅游,古已有之。

但由于运河整体功能的衰退、加上运河文化内涵的拓宽不够,不仅限制了一些极具价值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已开发的旅游地(景点、景区)进一步发展后继乏力,而且也难以满足近年来人们对文化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运河(杭州段)及其沿岸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杭州城市的“品牌”优势,运河杭州段旅游功能的恢复和旅游资源的再开发将会产生强烈的外向辐射效应,对开拓旅游市场,激活塘栖、新市、含山、石门、双林等江南运河(浙江段)沿线水乡古镇乃至整个杭嘉湖地区的旅游经济,对逐步实现江、河、湖旅游一体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4)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和开放意识,是旅游地开发的必要前提。

杭州市在跨本世纪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把以旅游、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作为全市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来培育,并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确立了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的地位。

现在,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开发专项旅游产品,逐步形成包括展示运河文化在内的文化旅游系列已成为杭州各部门和各地区的共识。

(5)成功的先期水质整治

2002年,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将“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工程”列入了新世纪城市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

在沟通钱江、两岸驳坎、疏通清淤、截污处理、引水配水、绿化美化、拆违迁厂等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杭州实施大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工程。

经过前期综合整治和保护,运河水质得到极大改善,河面无漂浮物,黑臭去除;夜间航运噪声得到有效控制;两岸环境质量明显改观,沿河景观带顺利打通,改善了运河杭州段的整体生态环境,为运河的旅游开发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运河旅游有着强烈的外向辐射效应,能激活整条运河沿线20多座运河历史名城和众多名镇。

杭州段作为大运河的南端起点,有着很好的市场卖点;同时,运河独特的历文文化价值、水利河工的科学考察价值、美学功能、教育功能,与西湖和西溪形成差异互补。

因此,运河旅游可以是杭州国际旅游重新定位与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四)运河(杭州段)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意义

1.现状

通过对运河杭州段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经过前期综合治理,贯通了从运河北星桥到京江桥沿岸共约20公里的游步道,并在沿线重点修复兴建了包括运河博物馆等在内的“一馆两带两场三园六埠十五桥”,市民和游客可以从运河与石祥路交点徒步到运河与秋涛路交点,既可欣赏两岸风景,又可感受浓郁的运河文化。

沿岸的一部分景点及游憩区也已经投入使用,目前已开通武林们码头到拱宸桥一段的观光线路,有的也至塘栖镇。

在旅游时节观光船每日运载总人数可达1600人次左右。

运河旅游产品开发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旅游产品单一化,没有形成一个点线面一体化的旅游线路。

现有的开发中只有水上观光一条线路。

(2)旅游点分布散乱,没有延续和铺陈开,因而无法形成相应的辐射效应与晕轮效应。

从三堡船闸到闸弄口这一带的景观还未建立,沿岸缺乏旅游吸引物。

(3)旅游产品停留在低层次的旅游观光阶段,深层次旅游产品较少,缺乏精品、极品。

在运河两岸,众多旅游点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运河上的航运船型单一,货运船只过多,无法吸引游客眼球。

(4)旅游产品运河沿岸的景点和线路没有相对集中点,缺乏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旅游点和旅游区域,让游人觉得游玩没有重点。

(5)目前开发的一些人文景观缺乏市场卖点,无法吸引游客停留和重游。

运河作为杭州昔时对外交通的一个重要纽带,两岸曾经显现独特的建筑文化、商业文化、饮食文化、娱乐文化和民俗文化。

然经几度兴废,能够代表运河文化和历史的遗迹逐渐消失,可供直接保护开发的历史文化素材十分稀少。

(6)配套设施仍不齐全。

目前运河沿岸所建公厕等环卫设施无法满足游客与市民的需要,无法匹配大运河日益增长的游客数量;专为旅游服务的停车场的缺乏也是制约游客进入的一大问题;方便游客出行游玩的景点方位指示牌也未曾设立完善。

(7)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管理上存在缺位。

目前,大运河杭州段的旅游开发以及“水上巴士”营运都由市政府扶持,市场化程度较低、管理缺位和发展动力不足导致运河“水上巴士”连年亏损,不仅难以解决交通繁忙问题,反而成为运河发展的一大困境。

2.意义

杭州位于大运河的最南端,是大运河的起迄点,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于世。

流淌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大运河,见证着杭州的成长与变迁,奠定了杭州城市格局,拓展了城市地域,繁荣了城市经济,丰富了城市文化。

大运河,是杭州一个响亮的城市品牌、一张珍贵的世界名片,更是一条哺育杭州成长的母亲河、维系城市兴衰的生命河。

大运河不仅是“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

(1)运河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曾是中国的国家战略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雅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

随着历史的变迁、文明的演进,万里长城、金字塔、佛加雅大佛塔已成为历史陈迹,唯独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大运河为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其历史价值完全可以与万里长城相媲美,其历史功绩甚至超过了万里长城。

杭州是大运河的南端起点,运河是杭州的生发之河。

“杭州”之名,由河而生;杭州城池,依河而建;江南名郡,借河而扬;两朝都城,因河而定。

(2)运河是一曲文化的乐章,是杭州城市的“根”与“魂”

运河是杭州的人文之河。

它促进了中国南北文化的融合,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杭州运河文化。

如果说西湖文化体现了精致、和谐、典雅的特色,那么运河文化就具有开放、兼容、庶俗的特征。

运河文化与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一样,都是杭州城市的“根”与“魂”。

运河的物产文化,既有南方习俗,又具北方特色。

运河的水景文化,散发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拱宸桥、广济桥等古迹,夹城夜月、陡门春涨、半道春红、西山晚翠、花圃闻莺、皋亭积雪、江桥暮雨、白荡烟村等历史景观,都是运河水景文化的杰作。

运河两岸的茶楼曲艺、百戏杂剧,运河水上的“欢歌渔唱”,铸就了别具一格的运河戏曲文化。

“北关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则是运河庙会集市文化的真实写照。

(3)运河是杭州城市的“金名片”

杭州是一座“五水共导”的山水城市,有江、有河、有湖、有溪,又临海。

这是大自然赐予杭州的最大禀赋,是杭州这座城市最具独占性的资源优势。

杭州的历史,就是一部因水而生、因水而立、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因水而强的历史,就是一部“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

如果说滚滚东去的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风光秀丽的西子湖,古朴典雅的西溪湿地,蔚为壮观的钱塘潮是杭州城市的“金名片”,那么千年运河同样是杭州城市的“金名片”。

(4)运河是杭州繁华的见证

运河是杭州的繁荣之河。

运河水系犹如丝丝血脉,滋润着杭州这座城市,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的千古绝唱。

隋时,伴随江南运河的开通,杭州因河而兴。

唐时,杭州倚借通江达海的大运河,与广州、扬州并列为中国三大通商口岸。

南宋时期,江南“漕运”达到鼎盛,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杭州城市人口达124万人,跻身世界十大城市行列。

明清、民国时期,运河两岸官办粮仓集聚,被誉为“天下粮仓”。

迈入新世纪,随着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的实施,运河作为繁华的历史见证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5)运河现在是世界的关注点

如果说在国人眼里,西湖是杭州的象征,那么在国际上大运河就是杭州的名片,外国友人更多的是通过运河来认识杭州。

现在随着中国对整条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行动,大运河再一次成为世界的关注点。

通过以上对大运河(杭州段)多重价值的分析,重新认识了其在杭州兴起、发展和繁荣中所具有的独特而重大的历史地位与功绩。

因此,保护和开发好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尤其对大运河的终点——杭州来说,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无可估量,杭州也因此对大运河的历史与传承,承担责无旁贷的重任。

(五)国内外运河旅游市场上的成功项目(详见附件一)

本规划坚持国际化视野,试图将大运河建设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主题体验型产品,并实现城河共兴,提升杭州城市的国际化水平。

这就需要以国际化的品牌、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国际化的服务体系来支撑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产品来保障。

因此,本规划注重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借鉴成果详见本规划第五部分第二小节。

在借鉴的基础上,本规划特别对旅游的载体——旅游产品进行深度挖掘,总结出国内外市场上较为成功的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旅游产品,来指导大运河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目前,国内外运河旅游市场上较成功的项目有:

1.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产品

文化型产品重在挖掘运河古老的文化,包括运输文化、桥文化、船闸文化、酒文化等,设计开发成可供游客体验的,参与度及互动程度较高的旅游项目。

巴黎塞纳河通过对河流沿岸古老的花园住宅,葡萄酒码头,酒、木材仓库进行保护性改造,或功能置换,赋以新的活力,保持300年城市纹理演化的连续性,在继续使用中延续他们的生命。

日本小樽运河穿着传统服饰车夫的人力车巡游城市等,让人体味日本古老的生活方式,让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交融。

2.参与性强的水上旅游产品

此类旅游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与水密切接触,亲水性强,其中最典型的是在游船上的活动,如英国泰晤士河的牛津剑桥划船比赛,塞纳河船上的乐队表演、欢乐舞会、艺术家展览等,越南的水上商贸交易等,都成为深受国内外游客欢迎并留恋的项目。

3.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博物馆类产品

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是最典型的代表,正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衰落中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再度繁荣,使它迅速成为欧洲最负盛名的建筑圣地与艺术殿堂,一时间冠盖云集,游客如织,成为欧洲文化界人必躬逢之盛。

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在年余间就达400万人次,直接门票收入即占全市收入的4%,而带动的相关收入则占到20%以上,毕尔巴鄂一夜间成为欧洲家喻户晓之城。

4.与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紧密结合的产品

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运河、城市内河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国内外大凡成功的运河、内河旅游产品,都比较注重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需求,驱动市民的忠诚消费,多次重游。

港区改造的经典——美国巴尔的摩港区,将内港区的海岸线向公众开放,建设从市中心到滨水地区的步行街、沿内港的海滨散步道,改造水边的公园和观景点,注重滨水地区与全市的联系,将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最终成为一个休闲、娱乐、购物、旅游之城。

5.兼具稳定性与创意性的节庆类产品

节庆活动是扩大城市、河流知名度的最有效营销手段之一,国内外一些成功的河流开发深谙此道,不断挖掘自身特色,并结合城市的资源、文化优势,设计时间上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内容上新颖多变创意十足的节庆活动,如塞纳河旅游,7月有夏季音乐节、沙滩节,8月有光电影节,9月有法国遗产日,10月有巴黎不眠夜等,丰富多彩的节庆产品使世界各地游客趋之若骛。

(六)目前大运河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整体面貌和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严重挑战。

由于受认识水平、管理体制、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运河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减弱

在开发大运河,发展沿运经济的过程中,忽视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一些地方的文化遗产、风光景物、民俗风情、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可供直接保护开发的历史文化素材十分稀少,使其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可识别性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复存在。

2.运河功能普遍衰退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运河除主要功能——运输功能外,还承担过军事、水利、文化、生态、纳污等项功能。

目前,运河功能出现普遍的衰退趋势,表现在运输功能减弱、用地功能混杂、生态功能退化、文化功能衰落、商贸旅游功能减退、居住功能削弱。

因此,运河功能有待重新定位,以使古老的运河能够为杭州的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3.运河的国际旅游知名度不高

大运河之于杭州,如同塞纳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伦敦、黄浦江之于上海、秦淮河之于南京一样,是杭州市鲜明的城市地标和文化象征。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大运河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都可与万里长城相媲美。

因此,大运河有条件成为杭州市继西湖和西溪之后的又一个新的世界级旅游品牌。

然而,运河在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还很低,这与其拥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极不相符。

4.运河沿岸景观“神散形乱”

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生命,大运河的神韵在于文化。

千年来,大运河对漕运的超越,成为南北经济、文化、艺术交流交汇的场所,定位于文化体验旅游当之无愧。

然而,现实的功能,运输、排污、居住、旅游、休闲,抑或是其他?

让人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