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113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docx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化学必修Ⅰ期末复习提纲

一、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掌握)

1、概念:

凡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与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

凡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与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

2、通性:

酸性氧化物:

①与碱反应,②有些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酸,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盐

碱性氧化物:

①与酸反应,②有些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碱,③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盐

3、常见物质:

酸性氧化物:

SO2、SO3、CO2、SiO2(注:

不溶液水)

碱性氧化物:

CaO、Na2O、MgO、Fe2O3(注:

不溶液水)、CuO(注:

不溶液水)

注: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试一试!

看看你能否脱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SO2、CO2、SiO2与过量NaOH溶液的反应

 

2、MgO、Fe2O3、CuO与盐酸反应

 

3、Al2O3分别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

 

4、SO2、SiO2分别与CaO的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掌握)

1、特征:

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也是判断某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2、几组概念:

氧化剂→被还原→化合价下降→得电子→具有氧化性

还化剂→被氧原→化合价上升→失电子→具有还化性

3、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

①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是同一种元素;

②标出电子的得失及数目(或化合价的升降及数目)

[例1]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高温)CaO+CO2↑

B.Cu+2H2SO4(浓度)=(加热)CuSO4+SO2↑

C.3NO2+2H2O=2HNO3+NO

D.Fe+CuSO4=FeSO4+Cu

上述选项若为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表示,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例2]氯酸钾溶液与碘单质有如下反应:

2KCO3+I2=2KIO3+Cl2↑,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组合是:

①碘单质是氧化剂;②氯单质是氧化产生;③氯酸钾是氧化剂;④每生成0.1molCl2有1mole-发生转移()

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②

三、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掌握)

1、基本知识点提要: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之一,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符号为,单位是。

(2)衡量标准:

_______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__表示,单位:

_______。

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中的微粒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NA近似为______

(3)摩尔的使用范围:

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4)摩尔质量:

符号:

;单位:

定义公式:

_______

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写方法:

例1molFe,读写时一定要指明微粒的名称。

注意:

①物质的量度量的对象是微粒集体,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等。

②使用物质的量一般用符号标明微粒,如1molH2O,5molH+等。

摩尔作为物质的量

的单位,不能用来表示宏观物体的多少,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

(5)气体摩尔体积:

将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表示。

注意点:

①研究对象为气体;②单位;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结论: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有的体积都约为22.4L。

〖说明〗

(1)气体的摩尔体积:

22.4L·mol-1,只有标况下的气体适用

(2)任何气体指:

纯净气体或混合气体。

(3)22.4L是约数。

〖说明〗标准状况:

273K、101kPa,通常状况:

293K、101kPa。

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时:

主要决定于

(1)1moL固体或液体体积_;

由于_,所以体积____。

主要决定于

(2)1moL气体体积;

而气体,所以。

(6)物质的量浓度:

指,符号 ,常用单位为 。

2、基本公式:

n=m/M=N/NA=Vg/Vm=CB/Vaq

整体与部分的转换:

n整×个数=n部C整×个数=C部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换:

C=1000W/M(:

g/ml)

稀释定律:

C1V1=C2V2

[例1]标准状况下有:

①5.4mlH2O;②5.6LCH4;③3.01×1023个H2S分子;④19.6gH2SO4,这些物质中,含分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的是

[例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等于()

A.12g12C所含的原子个数B.22.4LCO所含的分子个数

C.1.01×105Pa、2O℃时,1molO2所含的原子个数D.1L1mol·L-Na2SO4溶液中Na+的个数

[例3]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1mol·L-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3mol·L-的KClB.75ml2mol·L-的NH4Cl

C.150ml1mol·L-的NaClD.75ml1mol·L-的CaCl2

[例4]质量相同的两种气体X、Y,在相同状况下,X的体积大于Y,则()

A.X的物质的量比Y多B.X的分子数比Y少

C.X的密度比Y大D.X的相对分子质量比Y大

3、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注:

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是做题的关键)

化学方程式前面的系数可以表示微粒数,也可以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

[例1]超氧化钾(KO2)常用于急救器中,它能吸收CO2变成碳酸钾,同时放出氧气。

一定条件下,156g金属钾充分反应后生成KO2,若用生成的KO2完全吸收CO2,则生成的O2在标况下的体积是()

A.11.2LB.22.4LC.44.8LD.67.2L

[例2]有一铁的“氧化物”样品,用140ml5mol·L-的盐酸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准状况下的氯气0.56L,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化为Fe3+,该样品的组成用化学式可表示为()

A.Fe2O3B.Fe3O4C.Fe4O5D.Fe5O7

[例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化学方法测量一个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把12.8gNaOH放入500ml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待NaOH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液全部转移到该容器中,用蒸馏水稀释到完全充满。

从中取出溶液100ml,滴入2滴酚酞试液,用0.4mol·L-的硫酸溶液滴定,用去25ml时刚好褪色恰好完全反应。

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2)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四、物质的分散系(了解)

[练习1]胶体分散系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练习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为级(1~100nm)的超细粉末微粒,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

[练习3]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胶体处溶液?

[练习4]为何明矾能做净水剂?

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断(必记内容)

物质类型

实例

电解质

酸、碱、盐、水

HCl、NaOH、NaCl等

非电解质

某些气态氢化物、某些有机物、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NH3、CH4、酒精、蔗糖、CO2、、SO2等

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盐

HCl、H2SO4、HNO3、KOH、NaOH、Ba(OH)2等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

H2CO3、醋酸、HClO、NH3·H2O、Al(OH)3等

[练习1]有下列物质:

①干燥的食盐晶体;②液态氯化氢;③盐酸;④蔗糖;⑤铁;

⑥KNO3溶液;⑦二氧化碳;⑧熔融KCl。

填空(填序号):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3)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4)以上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5)以上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提示:

a、能导电的物质有①金属单质与石墨等;②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即“电解质+环境”

b、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

“化合物+物质的类型”,即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非电解质

c、强电解质和弱电解的判断:

“电解质+物质的类型”。

[练习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Na2CO3:

NH4NO3:

HClO:

Ba(OH)2:

提示:

强电解质电离中间用“等号”,弱电解质电离中间用“可逆号”。

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掌握)

1、步骤: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2、“写”是基础、“拆”是关键。

可溶性的强电解质才能拆,即“强电解质+可溶”;而难溶、难电离、气体、单质,氧化物均不能拆。

[练习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硫酸铜与氢氧化钡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1)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OH-+H+=H2O()

(2)铁和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3)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

H++SO42-+OH-+Ba2+=BaSO4↓+H2O()

(4)氯化钠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Na++Cl-+Ag++NO3-=AgCl↓+Na++NO3-()

(5)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加强热制氯化氨:

H++Cl-

HCl↑()

[练习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金属钠投入到水中:

Na+2H2O=Na++2OH-+H2↑

B.CaCO3与盐酸反应:

CO32-+2H+=CO2↑+H2O

C.澄清石灰水中通往少量CO2:

Ca2++2OH-+CO2=CaCO3↓+H2O

D.用浓盐酸和MnO2共热制氯气:

MnO2+2H++2Cl-=Mn2++Cl2↑+H2O

七、离子共存

1、看清题目,审准题意,挖掘出隐蔽条件

有的离子虽不在离子组中存在,但有时在条件中隐蔽出现,如某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说明溶液中除离子组内各离子外,还应有H+(或OH-)。

此外还要注意溶液是否有颜色。

如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等都有颜色,若为无色溶液,则说明这些离子不存在。

2、看离子组中的离子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1]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K+、Cu2+、SO42-B.NH4+、Na+、NO3-、Cl-

C.K+、Ca2+、HCO3-、Cl-D.Mg2+、Fe3+、Cl-、OH-

[练习2]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Mg2+、SO42-、Cl-B.K+、Mg2+、OH-、NO3-

C.Na+、Ca2+、Cl-、CO32-D.Na+、K+、MnO4-、SO42-

[练习3]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Ag+、NO3-、Cl-、K+B.Cu2+、NH4+、Br-、OH-

C.H+、NO3-、Fe2+、Na+D.K+、Ba2+、OH-、SO42-

八、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需要记的内容)

常用方法

实验方法

适用范围

应用

结晶、过滤

溶解度有一定差异的物质的分离

如NaCl和KNO3;食盐与水;泥沙与水

萃取

在不同溶剂中具有不同溶液性的物质的分离

如氯水;溴水;碘水的分离

分液

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分离

如汽油和水

蒸馏

相互溶解但沸点不同的液体之间的分离

如乙醇和水,石油的蒸馏

[练习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不必加热的是()

A.过滤B.蒸发C.结晶D.蒸馏

[练习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汽油和水B.酒精和水C.蔗糖和水D.碘和水

[练习3]欲将食盐、沙子、碘的固体混合物分开,最好的操作顺序是()

A.溶解、过滤、萃取B.升华、溶解、过滤

C.升华、萃取、蒸馏D.分液、结晶、再分液

九、常见物质的检验(必记内容)

待检物质

使用的试剂

检验方法

现象

反应原理

①CO32-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待检物与盐酸混合,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Na2CO3+2HCl=

NaHCO3+HCl=

②NH4+

NaOH溶液和红色的石蕊试纸

待检物和氢氧化钠混合共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在容器口

NH4Cl+NaOH=

③Cl-

硝酸银和稀硝酸

向待检物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NaCl+AgNO3=

④SO42-

盐酸和氯化钡

向待检物溶液中滴加盐酸,再滴加氯化钡

Na2SO4+BaCl2=

⑤SO2

品红溶液

将气体通入口红溶液中

⑥Fe3+

KSCN溶液

向待检物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⑦Fe2+

KSCN溶液和氯水或双氧水

向待检物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或双氧水

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必记、必书内容)

1、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氯气是一种的非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是剂。

氯气能发生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归纳如下。

(1)与金属反应:

金属一般生成价

Na+Cl2=现象

Cu+Cl2=现象

Fe+Cl2=现象

常温下,干燥的氯气不与铁反应,可用钢瓶储存液氯。

(2)与非金属反应

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现象(两种情况)

(3)与水反应方程式

新制氯水中存在等微粒,当它与不同物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微粒可能不同,其现象也可能不同。

向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后,向新制氯水中滴入AgNO3,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

向新制氯水中滴入FeCl2,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

久置氯水中存在等微粒

HClO的性质(3个):

(4)与碱反应

氯气的尾气处理

制漂白粉原理:

漂白粉主要成分有效成分漂白原理:

失效原理

漂白粉保存方法

(5)与盐反应

Cl2+KBr=,滴加CCl4溶液的现象

Cl2+KI=,滴加CCl4溶液的现象

Br2+KI=,

2、钠及其化合物

(1)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

结构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_____电子,化学反应中易_____电子而表现出强_____性。

物理性质

质____、_____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________性,密度比水_____,比煤油_____,熔点较_____。

化学

性质

与非金

属单质

钠在常温下切开后表面变暗:

方程式:

______________产物颜色:

_____

钠在O2中点燃: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颜色:

_____

钠在氯气中燃烧: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水反应,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酸反应,现象与水反应相似,更剧烈,钠先与______反应,再与______

反应。

写出与盐酸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盐溶液反应:

钠先与水反应,生成______和H2,再考虑______与溶液中的

盐反应。

如:

钠投入CuSO4溶液中,有_____放出和_____生成。

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0~800oC

与某些熔融盐:

4Na+TiCl4========4NaCl+Ti

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

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保存

保存在_______中,使之隔绝空气和水

制取

用途

1、钠的化合物2、钠钾合金常温为液体,用于快中子反应堆热交换剂

3、作强还原剂4、作电光源

(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性质比较

名称

氧化钠

过氧化钠

物理性质

色态

化学性质

与H2O反应

与CO2反应

 

(3)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色态

俗名

溶解性

易溶(同温下,溶解度____碳酸氢钠)

易溶

热稳定性

稳定

碱性

碱性(相同浓度时,碳酸钠水溶液的PH比碳酸氢钠的大)

与酸

盐酸

与碱

NaOH

不能反应

与盐

CaCl2

不能反应

相互转化

[练习]

各物质的溶液(杂质)

所需试剂

离子方程式

NaOH(Na2CO3)

KCl(KHCO3)

Na2CO3(NaHCO3)

NaHCO3(Na2CO3)

 

3、镁

(1)与O2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N2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H2O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CO2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非氧化性酸反应(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及其化合物

Ⅰ、Al的化学性质

(1)铝制品抗腐蚀性的原因:

(2)跟酸的反应

a、非氧化性酸:

Al+HCl=====

b、强氧化性酸:

下铝遇或,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

故浓硝酸、浓硫酸可保存在密闭制容器中。

(3)跟碱溶液的反应

跟碱溶液反应的原理: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铝热反应

(1)条件:

高温

(2)金属氧化物: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铝之后的金属氧化物

(3)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高温,使金属单质熔融。

铝热反应常用于

金属氧化物+Al高温====Al2O3+金属单质

写出V2O5、MnO2、Cr2O3分别与Al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Al2O3的化学性质

两性氧化物:

⑴请写出Al2O3分别与硫酸、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

、。

Ⅲ、Al(OH)3的化学性质

两性氢氧化物

⑴请写出Al(OH)3分别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

、。

⑵明矾的净水原理(文字与方程式结合):

5、铁和铜

Ⅰ、Fe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Fe

的化合物举例:

Fe

的化合物举例:

Fe+O2点燃======

(2)跟酸的反应

a、非氧化性酸:

Fe+HCl=====

b、强氧化性酸:

下铝遇或,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

故浓硝酸、浓硫酸可保存在密闭制容器中。

(3)与盐溶液的反应

Ⅱ、Cu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2)跟酸的反应

a、非氧化性酸不反应

b、强氧化性酸:

写出Cu与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盐溶液的反应

6、硅及其化合物

Ⅰ、Si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不跟氧气、氯气、硫酸、硝酸等反应。

(2)高温下能与氧气、Cl2等反应。

Ⅱ、SiO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_________,不与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耐、耐。

但它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即:

(1)酸性氧化物:

SiO2是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①常温下SiO2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硅酸钠(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高温下SiO2能和碱性氧化物(如CaO)反应生成硅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SiO2能与氢氟酸(_____)反应,此反应常用于刻蚀玻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弱氧化性

SiO2高温下与C作用可制取粗硅,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Na2SiO3的性质

硅酸钠是极少数的硅酸盐中的一种,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建筑行业用作,用其浸泡的木材,纺织品既耐又不易。

能与酸反应:

通CO2(碳酸)或者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

(方程式)

(酸性比H2CO3),

7、硫及其化合物

Ⅰ、SO2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性

a.SO2能溶于水生成_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酸

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反应。

(H2SO3易被氧化剂氧化成____________)

b.与碱反应:

与NaOH溶液反应: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将SO2持续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