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349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5.docx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5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5)--解析

一、单选题

1,人身心发展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发展具有(  )。

答案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考点:

小学生学习特点与规律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身心发现阶段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年龄特征上。

2,教育质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

答案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过程

考点:

教育概述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教育是培养人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根本特征,是教育质规定性,也是教育本质

3,20世纪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

答案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

考点:

课程理论流派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

(  )

答案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系统法

考点: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5,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良好行为,这种改变学生行为方法是(  )。

答案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奖励法

D,认知调适法

考点:

教学方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良好行为改变学生行为方法是代币奖励法。

6,根据研究功能,可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

答案A,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B,发展性研究、应用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C,基础性研究、发展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D,评价性研究、基础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考点: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类型以及对分类方法理解,根据教育科学研究功能,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标志是(  )。

答案A,学校制度建立

B,各级各类学校出现

C,中国近代完备学制系统出现

D,中国近代社会形成

考点:

小学教育概述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完备学制系统出现,诸如壬寅学制、癸卯学制等,标志着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

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

答案A,遗传决定论观点

B,环境决定论观点

C,家庭决定论观点

D,儿童决定论观点

考点:

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这是典型环境决定论观点,华生认为儿童成长完全由环境来决定,否定遗传作用,具有一定绝对性。

9,儿童在知道“苹果”“梨”是“水果”后,再学习“香蕉”也是一种“水果”,这种学习叫作(  )。

答案A,并列结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相关类属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考点:

学习理论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

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派生类属学习指新学习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某一观念,且仅是这个观念一个特例或是先前学过命题中一个例证。

新知识只是旧知识派生物,并不扩充、限制或改变原有知识内涵。

相关类属学习指新学习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

专家点拨知识学习这一知识点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内容。

相关知识点有:

知识类型、知识学习类型(根据知识本身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关系,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知识学习过程(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

10,(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内在动力。

答案A,教育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事实

D,教育问题

考点:

教育与社会发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需要探明和解决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是推动教育学发展内在动力。

11,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这种测验是(  )。

答案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考点:

教学评价概念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诊断性测验是针对某一单元而设计,为了调控教学方向测验。

12,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改进错误行为。

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过程是(  )

答案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考点:

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负强化是指通过移除个体希望避开刺激来增强某一行为或反应过程。

正强化是指通过提供当事人所喜欢事物或奖赏来增强行为或反应过程。

专家点拨强化是行为主义学派中重要概念,也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内容。

强化中最重要知识点就是正强化和负强化。

考生可以简单记忆:

正强化即实施奖励,负强化即撤销惩罚。

同时,考生还要能够正确区分负强化和惩罚,负强化与正强化一样,都是使行为概率增加,而惩罚则是使行为概率降低。

13,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一致,并为学生课堂行为规定了(  )。

答案A,方向

B,范围

C,方向和范围

D,纪律约束

考点:

班级管理概述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一致性,并为学生课堂行为规定了方向和范围。

14,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反映了德育(  )。

答案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考点:

小学德育主要内容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而颜回话正是该原则例证。

15,对残疾儿童教育要依据(  )特征进行。

答案A,儿童身心发展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互补性

C,儿童身心发展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不平衡性

考点:

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所以对残疾儿童教育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互补性特征进行。

1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是(  )。

答案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考点:

教学原则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根据题干,意指听说不如自己亲眼所见,凡事自己所亲历才是可信。

在教学中反映了直观性原则。

17,心理咨询与辅导基本方法是(  )。

答案A,实验法

B,测量法

C,会谈法

D,观察法

考点:

小学生心理辅导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会谈是一种有目会话,会谈法是心理咨询与辅导基本方法。

其作用是为建立交谈双方相互合作和信任关系,以及获得个体对其心理状况和问题自我描述。

18,美育最高层次任务是(  )。

答案A,培养学生鉴赏美能力

B,提高学生感受美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能力

D,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

考点:

美育实施途径与方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形成学生创造美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美感用各种不同形式表达出来能力,这是美育最高层次任务。

专家点拨美育概念、任务和小学美育要求、实施途径是美育相关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形式进行考查。

19,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过程为(  )。

答案A,课堂凝聚力

B,课堂管理

C,课堂控制

D,课堂气氛

考点:

班集体形成与发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过程。

好课堂管理是实现学校整体效益基础,它具有促进和维持两大功能。

20,研究表明,学生座位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

答案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考点:

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影响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学生座位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影响。

研究表明,坐在教室前面几排及中间几排学生似乎是最积极学习者,教师大多时间都站在这些座位前面,师生之间言语交流大多集中在教室这一区域;其他位置尤其是后面座位学生则难于参与,并且更容易走神。

因此,教师要经常变换学生在课堂中座位。

 

四、简答题

1,简述班级授课制基本特征。

考点:

小学教育概述

分值:

1分

正确答案:

(1)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3)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及传授这些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完整性和系统性。

文字解析:

点拨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其相关知识是历年考试重点考查内容。

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述教育家(夸美纽斯),将其进一步发展基本定型教育家(赫尔巴特),我国最早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地点(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概念、基本特征、优缺点等,都可能以各种题型出现。

2,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依据。

考点:

学校管理概述

分值:

1分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依据:

(1)受国家政治制度影响。

(2)受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影响。

(3)受文化历史传统影响。

(4)受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文字解析:

本题是对学校教育制度概述知识考查。

3,简述促进迁移有效教学应考虑策略。

考点: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分值:

1分

正确答案:

(1)精选教材内容。

要想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

(2)合理组织材料。

精选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阻碍迁移产生。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教学程序是使有效教材发挥功效最直接环节。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许多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迁移性,同时它们又能够提高学习者迁移意识。

(5)防止负迁移发生。

在教学中,负迁移会对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防止负迁移发生。

文字解析:

本题是对教学策略知识考查。

 

五、综合题

【案例1】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晏子使楚》时一个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

我们看第一行有一个词:

侮辱。

同学们,这个词不但要读准,它也是我们课文中非常关键一个词。

那么你们知道,“侮辱”是什么意思吗?

生:

侮辱就是羞辱,就是使对方难堪。

师:

非常好!

那么在这篇课文中,是谁想羞辱谁呢?

生:

是楚王想羞辱晏子。

师:

非常好!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文章大概内容。

但是有一些词,它可能和我们平时习惯用法不一样。

同学们,你们看,在最后一行有一个词:

笑嘻嘻,平时我们说“笑嘻嘻”是用在什么情况下?

生:

我很高兴时候才会“笑嘻嘻”。

师:

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你结合到那个句子中读一读,请打开最后一页,在最上面一行,找到那个句子了吗?

谁来读一下?

生: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师:

那么在这个句子中,“笑嘻嘻”还是我们那个高兴笑吗?

笑得那么单纯吗?

生:

我认为不是了,他是那种得意感觉,他有意想侮辱晏子。

所以他正好看到有这样犯人是齐国人,所以说他很得意。

师:

噢!

这种“笑嘻嘻”透着一种得意。

生:

这种笑嘻嘻应该是嘲笑。

师:

对,还有一种嘲讽意味。

还有吗?

生:

讽刺意味有一点。

师:

对,是一种讽刺,是一种不怀好意。

同学们,当我们把这些词意思理解了,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课文了。

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读一遍。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训练,从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课文所要传递主要思想和情感。

“侮辱”一词是课文主线,“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是教学重要内容。

在课文初读感知阶段,教师让学生来说“侮辱”意思,不仅理解了词语意思,也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为进一步深化阅读做好了铺垫。

“笑嘻嘻”一词教学,对“侮辱”一词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笑嘻嘻”,然后话锋一转,询问学生文中楚王“笑嘻嘻”是不是平时高兴笑,学生深入文本,发现这是一种讽刺和嘲弄,楚王“侮辱”晏子时情形便随之浮现出来。

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文本语言真正内涵,文字背后感情一下子流进了学生心田。

通过此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度和独具匠心设计效果。

【案例2】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问题,做教师要求做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种认识是肤浅,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表现。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体现。

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3】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然后填:

写下表。

(一个方格代表1m2,不满一格都按半格计算。

底高面积平行四边形长宽面积长方形

观察拼出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平行四边形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S=ah平行四边形花坛底是6m,高是4m,它面积是多少?

S=ah=6×4=24(m2)

(1)试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数学思想。

(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3)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教学。

【参考答案】

(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采用割补拼接法。

通过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分割拼接成长方形然后计算其面积方法体现了数学中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思想方法,而其本身大小是不变。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理解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渗透转化思想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通过猜想和概括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成就感。

(3)教学环节设计:

◆自主探究,通过数方格形式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请同学们通过数方格形式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

要求是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都按半格计算。

根据数出结果填写书中表格,并得出结论。

请同学回答结果并补充:

用数方格方法知道了两个图形面积一样大,

◆分组讨论,提出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

如果平行四边形很大,用数方格方法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

积?

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并按照数学小组进行讨论。

请各小组陈述自己看法,教师给予补充得出:

平行四边形底和长方形长相等,平行四边形高和长方形宽相等,平行四边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

由此提出猜想: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

◆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请同学们利用三角尺、剪刀。

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变成我们已学过面积计算图形,完成后和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方法。

请学生展示不同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最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A.拼成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B.拼成长方形长与宽分别与原来平行四边形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通过交流反馈得出:

A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B拼成长方形,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高相等。

◆总结归纳

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S=ah,其中a表示平行四边形底,h表示平行四边形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