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导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499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导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社会学导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导论.docx

《社会学导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导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学导论.docx

社会学导论

社会学导论

第一章社会学导言

一、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地、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社会学的研究方式

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交叉视角

自然科学的影响:

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

人文学科的影响:

价值判断、思想认识

  

二、经典人物

(一)[法]奥古斯特·孔德

•奥古斯特·孔德通常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他最早提出“社会学”一词,并对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其重要意义进行探讨。

 

(二)赫伯特·斯宾塞

•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他通常被认为是该时代英国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关于社会的一个重要观点:

把社会类比为生物有机体的思想

(三)[德]卡尔·马克思

对社会科学的主要贡献

①社会阶级观

②关于经济因素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他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①他关于阶级冲突的观点成为现代社会学冲突学派的思想渊源之一。

②他对社会学关于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分析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法]埃米尔·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是“社会事实”(socialfacts),并坚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特征来解释。

•他在《自杀论》一书中,用“整合度”这一变量来解释自杀率的高低。

(五)[德]马克斯·韦伯

•公认的现代社会学奠基人之一,对于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韦伯最为著名的研究:

科层制bureaucracy资本主义capitalism

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

1987年12月第1版。

)一书中探讨了世界诸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另外,韦伯对社会学的认识

•认为社会学研究“社会行动”,所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的方法(被称为理解社会学或解释社会学),

•韦伯对社会分层、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也有重要贡献。

•韦伯提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

•价值中立即客观与价值无涉。

•韦伯认为,尽管社会科学家在选择研究课题和研究角度上受其价值观的影响,

•但当他进入研究阶段后,在研究问题和得出结论时,只有将他们自己的观点放在一边,排除个人偏好或价值取向,他们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客观方法,才能得到客观的知识。

 三、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

1.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

芝加哥学派研究美国典型的社会问题——城市问题。

如贫民窟、移民、种族关系、城市化。

芝加哥大学的领导人物是罗伯特·帕克。

2.罗伯特·默顿Robert•K•Merton

•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他提出¡°中层理论¡±,属于中层理论的关于越轨行为的理论是其持久的贡献之一。

四、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费孝通的著名研究——江村调查

•马林诺斯基预言《江村经济》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的里程碑。

(一)功能主义基本观点

•1.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挥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社会包括价值观(values)

•身份地位(statuspositions)(比如职业、阶级结构、性别角色)

•制度(institutions)(家庭、教育、宗教、经济和统治方式)。

•2.功能主义曾被看作是社会学的核心传统,它将社会学看作是关于社会秩序的科学,关注于长期支撑社会聚合的社会结构。

它考察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3.功能主义强调社会整合、秩序、均衡与合作。

 

(二)冲突论的基本观点

①就冲突根源来看,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②构成社会的各部分实际上是互相冲突的。

③秩序只是社会各部分之间不断进行的冲突的一种结果,它常常是十分短暂的,

它源于社会的一部分统治于另一部分之上,而不是源于各部分之间的自然合作。

社会秩序是力量与强制的产物,是强的压迫弱的,富的压迫穷的。

(三)互动论理论的观点

①互动论的视角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又是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②互动论者强调,人们总是处在创造和改变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过程之中。

③互动论者感兴趣的是人们如何行为以及人们的思想和感觉,并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六、应用社会学

(一)应用研究的主要类型

•1.评估研究:

对已实施的项目、方案之效果作评价。

 2.社会实验:

在项目开始前进行的,常使用与评估一样的研究方法。

3.政策取向的社会调查

调查目的是向官方和大众提供有关国家面临的主要政策问题的信息及对策性建议。

4.社会预测

•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做出预测,并有实际效果。

•5.社会监测与描述

通过这些描述,可以发现在不同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

 

(二)社会学的其他应用研究

•1.政策咨询

政府决策者直接找社会学家咨询,请他们提供有关社会事务的专业知识。

2.社会批评

很多社会学家在社会上发表著述,这些是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分析。

这些分析通常被称作“社会批评”。

3.诊所社会学

•它是社会学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诊所社会学家设计一种直接帮助人们解决其社会问题的方法。

•诊所社会学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改善社会状况,社会学家在实施参与之前,都要对问题做出专业诊断。

•1.广义:

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2.狭义:

指精神形态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

它是抽象的和无形的人类创造。

精神形态是文化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其中以价值观最重要。

 

•3.从最为一般的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文化:

•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

二、文化的构成

(一)符号

•文化是一种符号

•符号是指一群人们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

•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语言。

(二)规范

•规范是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期望,

•其实就是各种行为或办事的规矩、准则和条例。

(三)物质文化

•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被称为物质文化。

•它是为满足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或加工改造过的产品。

(四)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

•它是人们评价、判断事物的思想标准,它表现为人们对于受到赞许的事物的追求。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文化的核心,是考察和分析该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文化分析

(一)文化分析的视角

1.功能主义视角

•为什么某个文化特征能够存在?

是由于这个特定的文化特征履行了某种重要的社会功能。

•功能主义是文化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它曾是英国人类学家的主要研究方法,

来自于文化功能学派,马林诺斯基是文化功能学派的开创者之一,其成名作是《西太平洋的航海者》,这部著作是杰出的“民族志”。

•人类学家的研究方法:

田野工作或田野调查(fieldworkorresearch)

•人类学的研究报告:

“民族志”

2.冲突论的视角

这一视角的基本假设是:

一个社会存在着或者说也许存在着许多相互冲突的文化要素,不同的文化要素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或社会阶级的利益。

•冲突论视角的核心概念是意识形态。

•它是指某一阶级、群体或其他社会部分,在与其他群体争夺特权与统治的斗争中,为使自己的利益合法化或正当化的一套文化信念。

3.生态学的视角

文化生态学认为:

文化特性是由周围环境和资源的限制所决定,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文化的差异和一致

•每一种文化都是不同的,世界上的文化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文化的差异性表现,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特殊性。

•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具有相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意义的基础,这就是文化的一致,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普遍性。

文化差异的原因

(1)自然条件对文化形成产生影响,这些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理、人口和动植物等。

(2)社会条件的影响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复杂的社会中。

社会条件包括技术水平、普遍的信仰、

政府的管理能力以及与别的文化相联系的程度。

为什么会存在文化的普遍性呢?

•由于人种在生理上的需求都是类似的,

•每个社会都面临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需要。

 (三)种族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性

•1.种族中心主义

•用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文化,并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对的,而其他文化是错的这样一种倾向,称为种族中心主义。

2.文化相对性

•文化分析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必须根据文化的自身标准来评判它。

这一原则就是文化相对性。

费孝通认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标准,各自有一套自己认为是美的东西。

”因此应当“美人之美”。

•对于人类学者的价值标准问题,他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四)文化变迁

推动文化变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在文化内部发生的;

一是对外来文化影响的回应。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文化的固有特性,

•指的是由文化传播而发生的文化接触、文化冲突、文化采借与文化融合等过程。

(五)亚文化

•定义

•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

(六)文化的本质

1.文化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

反映出文化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传递性

文化的传递性意味着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可通过学习而获得并传递开来。

文化一经产生就被他人模仿、效法和利用。

  

•(3)共享性

凡文化都是一个群体或社会里的全体成员共同承认、共同享有和共同遵守的。

2.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共同生活需要,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衍生或创造出来的。

•简单地说,文化是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人们的观念形态及其创造物上面的反映。

一、地位与角色

1.地位(status)

一个人在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所处的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

两种主要的地位类型

(1)先赋地位:

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地位。

•也叫归属地位。

  

(2)自致地位

•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而获得的地位被称为自致地位。

•也叫获致地位。

•自致地位数量的增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社会越进步,越看中自致地位,也就是越重视人们自己后天的努力和奋斗。

首要地位

•首要地位就是指用来决定某人总的社会地位的那个关键性的地位。

2.角色(role)

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

•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角色期待与角色扮演

角色期待

指社会赋予某种角色的规范,即社会所定义的角色扮演的方式;

角色扮演

指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表现,即某人实际扮演某一角色的方式。

 

(2)角色冲突

•在每一天的社会互动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扮演两个或更多的角色,当来自于这些角色的要求出现对立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了一种角色冲突的状态。

角色冲突的表现:

(1)个体必须同时扮演过多的不同角色,由于缺乏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无法满足这些角色提出的期望而产生的角色冲突。

(2)一个人担任不同的角色,其行为规范互不相容,这时会产生角色冲突。

二、个人社会化

(一)社会化定义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从出生就开始了,并持续一个人的一生。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内化社会文化

•2.学习角色知识和生活的技能

 

 

(二)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1.个人的生物基础条件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类特有的生物素质,社会化活动就无法进行。

主要表现在:

(1)人类具有的高度发达的大脑,

从而形成了人类所具有的接受社会化的一系列潜在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2)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依赖生活期是指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和监护的时期。

2.社会化的主体

•社会化过程涉及一系列广泛的个人、群体和机构。

•那些最重要的和最有影响的群体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媒介。

•同辈群体指的是有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

儿童时代,同辈群体的形成大部分出于偶然,没有选择,成年人选择同辈群体,一般以共同的兴趣、活动、相似的收入、职业或社会地位为基础。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特别影响:

(1)同辈群体帮助青少年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平等位置;

(2)同辈群体在帮助青少年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方面也十分重要。

•工作单位对人的社会化表现出了更明显的社会性、规范性和现实性特征。

(三)社会化的类型

•1.初始社会化

(primarysocialization)

•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行为规范以及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家庭和社会对其承担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初始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2.预期社会化

(anticipatorysocialization)

•它是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

它是在学校进行的,是为进入社会做的各种准备,也是为将来所扮演的角色做准备。

这种学习的过程就是预期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大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3.发展社会化

(developmentalsocialization)

•亦称继续社会化,是个体在成年期以后进行的社会化,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4.逆向社会化

(reversalsocialization)

社会化被长期认为是长辈向晚辈传授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的单向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双向过程,

即不但有长辈向晚辈的传授,也有晚辈向长辈的传授,后者被称为逆向社会化。

在传统社会中,逆向社会化很少见。

5.再社会化

(resocialization) 

•个体在成年期后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化形式。

•指产生与以前的价值观和行为不同的新价值观与行为的社会化形式。

(四)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是一个人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心理面貌。

人格是怎样产生的呢?

•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人们所处于其中的社会和文化力量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化。

•社会学家对人格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就是所谓的自我(self)。

•自我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及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即“我是谁”,“我怎样与他人区分开来”。

•自我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社会化的过程。

•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镜中我”概念。

•looking-glassself

“镜中我”

•我们想象着他人如何评价我们——从中我们获取自我形象或者自我感觉和自我态度,这就是“镜中我”。

 

库利认为,

•自我作为一种社会产物,源于同他人的交往。

  

•自我在初级群体(又称首属群体)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一、什么是社会互动

•人们以相互的或交换的方式对别人采取行动,或者对别人的行动做出回应。

•社会互动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构成了人类存在的主要部分。

二、两种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

体态语言和个人空间

体态语言bodylanguage

•a、面部表情facialexpressions

b、动态体语gestures

c、静态的体语posture

个人空间personalspace

•环绕一个人四周的直接区域,

以传达某种意义。

•人际距离:

通常用身体之间的

空间距离来测量。

•人类学家霍尔对人际距离进行

细致研究,说明这种空间距离

如何表明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

 三、戈夫曼的拟剧论

•dramaturgicalperspective

•戈夫曼:

布鲁默之后的最杰出

的互动论者。

•前台、后台、表演、剧班

•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类社会互动的特点。

印象管理

•又叫自我呈现presentationofself

•是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

•印象管理是人类互动最重要的特征。

•在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的情景中,人们在进行印象管理。

戈夫曼的人际礼仪

(1)表达式礼仪

用来表示对他人的问候、赞美、感谢和道歉等。

(2)回避式礼仪

表示对他人的隐私与个人空间的尊重。

(3)维系式礼仪

用来维持人际关系,使之不中断。

(4)认可式礼仪

用来表示对别人身份的认可。

•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及强制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突出的互动形式。

什么是社会分层

•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

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分层现象是我们分析社会结构及其变迁时必然要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社会分层中,具有相同地位的人形成自己的层级,这里的社会地位是有高低之分的。

社会分层体现了社会不平等。

•社会不平等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稀缺是社会价值物的特点。

•从社会总量来看,它们总是需求大于供给。

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

•与马克思不同,韦伯认为除了经济以外还有两个其他的分层维度:

权力和声望。

财富和收入

我们通常称这些维度是权力

声望

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

•确定分层标准是根据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状况,结合具体的研究目的,

找那些对人们的心理和社会表现产生较大或持续影响的因素作为分层标准。

 第一,收入,收入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习惯,安全感和积极性,收入差距对社会安定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第二,职业,在现代社会中,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最重要因素是职业,是人们的首要地位。

是个人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职业环境、职业声望、职业活动范围和性质等等不仅影响着在职人员的社会表现,同时影响着社会流动的方向。

  

•第三,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人的能力、知识、技术、趣味、价值观、审美观、生育意愿,人格修养等。

它全面持续地影响人的一生;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它在划分层级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第四,权力,权力意味着一个人在群体和社会中向别人施加影响的能力。

•权力大小影响一个人性格、态度及行动意向。

•处于同一权力层的人对社会政策的评价及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具有较大的共同之处。

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从一种地位或社会阶级向另一种地位或社会阶级的变化。

•这种流动既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

社会流动成为评价一个社会的分层体系良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个人地位直接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能获得。

•在一个封闭的社会,地位是与生俱来的,或到一定年龄就有的,几乎不可能改变。

•尽管没有社会是完全开放或者完全封闭的,

•但是工业化社会一般较为开放;而农业社会一般较为封闭。

  

第八章婚姻与家庭

•作为社会设置,家庭是社会所确定的基本时空单位和个人的首属群体。

它是儿童社会化、性满足及普遍意义上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

家庭的功能

•1、社会化

•2、情感与陪伴

•3、性规则

•4、经济合作

•5、社会保障

•家庭的功能目前是否发生了改变,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些变化,谈谈你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