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580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docx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落花生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居然”“成熟”造句。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难点 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教具学具 1、自制幻灯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酿蜜 倘若 有限 枯燥 厌恶 譬如 通俗 风俗

    见识 屠场 疏忽 署名 黯然泪下

   2、今天学习《落花生》。

板书:

落花生。

    谁知到什么是落花生?

落花生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

  二、检查预习。

   1、指明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音和破句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

“榨”是翘舌音。

   2、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认识可深可浅。

  三、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1、提出要求:

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

课文可以分几段?

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

其余部分是第三段,讲过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

    我们姐弟几个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父亲却认为花生“有一样最可贵”,这个最可贵之处是什么?

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

    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这几种植物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说明了花生的什么品格?

(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实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这说明了花生默默奉献自己的果实,从不夸耀自己的品格。

    父亲说: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父亲的希望是什么?

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

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两句话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指导学生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要着重使学生在了解花生品格的基础上,体会到这样一层意思:

做人要做有花生品格的人。

    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因为这几句话虽然浅显明白,却富有哲理,其中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所以对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都产生了影响。

    父亲的话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一个有花生品格的人?

(学生练习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五、布置作业:

在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学生的读音。

(显示幻灯片)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提醒注意:

“辟”的左半部分不是“启”;“茅”“榨”可用部件识记法记忆字形;“慕”的下半部分是“”,不是“”。

   3、学习新词。

    “居然”是什么意思?

找出课文中有“居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

(“居然”就是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讨论总结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作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给课文编写简要提纲。

   1、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课文先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2、编写课文提纲。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四、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1、根据课文提纲,想一想,在这些材料里面,哪些内容是主要的?

    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学生讨论回答。

如果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

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

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

在学生回顾课文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种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内容,课文中略写,一笔带过;过收获节时谈花生是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2、联系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

(阅读的时候,抓住谈花生、论人生这个主要内容,就能加深对中心思想的体会。

  五、完成思考练习3。

   1、学生填写思考.练系3中的空格。

   2、指名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这两句话。

  六、完成思考练习4。

   1、齐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居然”“成熟”的意思,并口头造句,适当评议。

   3、学生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用“居然”“成熟”书面造句。

  七、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毛主席在花山》.

  板书设计:

                20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

      准备过收获节

              吃花生  味美、榨油

       过收获节   谈花生  价格 便宜

              论人生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七、教学后记

拾穗一、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

“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 晚餐 监督 遵循 搜寻 逼真 偷窃

     欣赏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

(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

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

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

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

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

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

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

腰落下毛病

             左边:

艰苦生活刚开始

  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

(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

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

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

(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

板书。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

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

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

(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

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

(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

(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

(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

   6、小结: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五、总结。

  板书:

          动作   具体生动

     仔细观察 神态

          合理联想 真实感人

七、教学后记:

语文天地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2、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3、通过习作练习,体会“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含义,分享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活页卡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但只这样还不够,本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板书:

写摘录笔记)

  二、讨论班级上学期进行几次摘录笔记的体会。

  三、提醒学生注意:

    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以备查阅。

  四、出示活页卡

   1、问:

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

   2、齐读摘录的词句。

   3、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

  五、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六、读一读

   1自由读一读。

   2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

  七、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童年时光中去看看她的收获。

(板书:

柚子树下)

  二、自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

  三、交流自读情况

  四、在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思考题:

   1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

   2说说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

   3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此时,我又怎样的收获?

   5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

做什么?

  五、齐读。

  六、小练笔: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

做什么?

,注意把自己的想象写进去。

  七、作业:

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

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农民的诗。

    (板书课题:

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

  二、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

   3、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品位其中的感情,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

  五、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

   1、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

   2、做“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农民,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民的普通、平反,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

  二、小组交流课前采访或观察到的身边的农民。

  三、全班开展交流。

    教师要适时评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笔下生花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

(收获)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有三个,大家从中任选一个。

   2、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4、教师点评。

   5、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6、引导确定习作的主题。

   7、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七、教学后记:

飞夺泸定桥目标:

  情意:

感受、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知识:

会读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积累本课重点词语。

  能力:

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初步学习总结中心思想。

  重点:

抓住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言行,让学生体会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革命精神。

  难点:

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对人物言行的语句品味,来领会中心。

  突破口:

红军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表现?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揭示课题

  在1935年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长征中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通课文。

  2、交流朗读。

  3、出示“泸定桥”,泸定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看插图。

  4、课文是怎样写“泸定桥”的,用[]括出自由朗读,并说说泸定桥的情况。

  交流出示句子。

  ①桥险——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

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齐读,读出桥险的语气。

  ②重要性——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齐读,读出泸定桥的重要性。

  5、理清文章脉络

  ①师:

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②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出示:

17、飞夺泸定桥

        ╱╲

      赶到  夺下

  交流:

2-56-8

  6、按事序分段。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

  1、过渡:

红军为了北上抗日,飞一样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遇到了种种困难。

红军遇到哪些困难呢?

  2、下面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选择完成:

  ★找到描写困难的句子。

(赶到——,夺下~~~)

  ★★概括地说出遇到哪些困难。

  ★★★在此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填空:

  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

  红军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学

  三、导学

  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一)飞:

  ①读句并概括:

  时间紧:

时间只剩下二十多各小时了

  路途远:

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

  路难行:

漆黑的夜里,泥泞

  天气恶劣: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出示:

  赶到泸定桥

  困难:

时间紧,路遥远,路难行,天气恶劣,敌人增援

  ②师引:

  红军战士飞一样地赶到泸定桥,

  1、时间紧——

  2、路难行——

  3、天气恶劣——

  4、敌人增援——

  ③谈感受

  夺:

  ①读句并概括:

  桥险:

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

  水急: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战……

  敌狂: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

  出示:

  夺下泸定桥

  困难桥险,水急,敌狂

  ②感受:

比以前更危险了。

  ③师引:

  红军战士在夺取泸定桥时,同样遇到了重重困难,

  1、桥险——

  2、水急——

  3、敌狂——

  红军虽然遇到了——,但他们毫不畏惧。

  在课文第三节中有两句重要的句子,快速找出,出示齐读——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齐读1、2、3节,说说为什么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师:

如果不抢在敌人前面,红军就难以夺下泸定桥。

他们如何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的呢?

  

(二)小组分角色朗读,思考红军与敌人赛跑有几个来回?

  从“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开始到第五节结束。

  1、回答:

几个来回?

(3个)

  2、出示填空,概括交流,然后两组读红军,两组读敌人。

  敌人点起火把,红军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

  敌人问红军哪个部分的,红军告诉敌人是碰上红军撤下的。

  敌人停下宿营,红军冒雨摸黑前进。

  (三)谈感受

  说表现:

  红军表现:

忘记,冒雨,踩着拿,背,带,攀

  穿过,冲进,搏斗

  自由读7、8节,要读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出示填空: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指名读填空,引读第7、8节。

  (四)揭示文章中心

  出示:

  课文记叙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

  四、引申

  1、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非常多,在我们课文中已学过不少,请你说说看?

  《大雪山》,《草地夜行》

  出示: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65年前的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战争史上惊动天地的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过程中谱写的最为壮丽的英雄诗篇。

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象征中华威、民族魂,它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2、推荐课外读物:

  《山水狂飙》(作者:

伍近先)(发资料)

  《草地龙虎》(作者:

陈宇)

  《长征丰碑——长征路寻胜》(作者:

元麟)

  《地球的红飘带》(作者:

魏巍)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或《西行漫记》(作者: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3、介绍影片《长征》

  一场悲壮惨烈的湘江之战拉开了影片的序幕,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撤出江西苏区,突围西征,此次由于湘江之战的重创,中央红军从86,000人锐减为3万余人。

在这危急时刻,已被剥夺军权的毛泽东审时度势,力挽狂澜,经过通道转兵、黎平会议,终于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再越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接着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巧夺金沙江,飞越大渡河,巧妙地摆脱了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

翻越大雪山后,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共同北上。

到达西康阿贝地区后,张国焘恃兵自重,公然分裂红军。

面对危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果断率红军继续北上。

  1936年10月10日,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甘肃东部胜利会师完成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导演:

翟俊杰主演:

唐国强、刘劲、马晓伟、李琳)

  板书设计:

                 17、飞夺泸定桥

           赶到泸定桥          夺下泸定桥

           困难时间紧,路遥远,路难行  桥险,水急,敌狂

           天气恶劣,          敌人增援

     红军表现  忘记,冒雨,踩着       拿,背,带,攀

                          穿过,冲进,搏斗

七、教学后记:

桥之思 一、教学目标

   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重难点:

通过学习,阅读有关于桥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教学策略

   初读—美读—欣赏—感悟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是由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和幸福。

出示个中桥的图片,桥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桥。

我们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樊发稼在桥上的思考。

    出示课题:

桥之思

  二、初读课文

    导语: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遇到的难认的字写下来,并把课文中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导语:

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开始。

    学生合作完成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导语:

你们刚才通过合作学习都有哪些收获?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

    导语:

我们现在来一个朗读比赛,谁愿意首先站起来接受考验?

    请学生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价,主要是纠正发音。

    这一环至少要3名同学。

    导语:

既然大家课文读得这么棒,生字一定也没问题。

    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导语:

课文清晰的为我们分了三个小节,这三个小节中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

课文会有满意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