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0926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2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34套含答案

2022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3(新课标版)

(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茅山服务区坐落于江苏省常州市,是国家干线高速沪武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

茅山服务区规模大,服务设施齐全,不仅有罗森便利店等大牌连锁商家入驻,还有湖滨休闲步道、观景台等休憩空间。

与常规服务区不同,茅山服务区仅在高速公路单侧布局。

下图示意茅山服务区布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茅山服务区仅在高速公路单侧布局,主要是因为其()

A.等级较高,保证门槛人口规模B.交通流量有限,服务需求少

C.地处发达地区,土地成本高D.跨越平原农田,少占用耕地

2.茅山服务区加油站的选址主要是为了()

①兼顾省道客流②减轻水源污染③缩短主干道车辆抵达时间④便于观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A2.C

【解析】1.据材料可知,茅山服务区规模大,服务设施齐全,交通流量大,服务需求大,B错误;不仅有罗森便利店等大牌连锁商家入驻,还有湖滨休闲步道、观景台等休憩空间。

与常规服务区不同,茅山服务区仅在高速公路单侧布局,土地成本和少占耕地不是其主要原因,该服务区是国家干线高速沪武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等级高,且环境好,为保证其服务人口规模即门槛人口规模,布局在高速公路单侧,A正确,C、D排除。

故选A。

2.据图可知,加油站远离湖泊,可减轻水污染;同时位于休憩区和沪武高速公路主干道之间,可以缩短主干道车辆抵达时间,②③正确;观景不是主要目的,④错误;没有位于省道上,因此不能兼顾省道客流,①错误。

故选C。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2020年2月某时段气压、气温及露点温度变化情况。

露点温度是在固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降至的温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表示气温、气压和露点温度的折线序号依次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

4.据图文材料可知()

A.气压越低,露点温度越高B.15日该地可能出现降雪

C.水汽越多,露点温度越高D.15日该地气温日较差小

【答案】3.D4.C

【解析】3.一般而言,气压与温度成反比,折线①表示气压。

据材料可知露点温度就是大气中的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故露点温度一般低于气温,②表示露点温度,③表示气温。

所以气温、气压和露点温度的折线序号依次是③、①、②,D正确。

ABC错误。

故选D。

4.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并不是气压越低,露点温度越高,A错误。

当露点温度大于气温时,水汽易凝结,可能出现降雨,由于未出现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的情况,降水几率不大,且气温在0°C以上,不会形成降雪,B错误。

水汽含量越高,形成降水所需温度也会越高,露点温度也就越高,C正确。

读图可知,15日该地出现冷空气过境,气温突然大幅度下降,气温日较差较大,D错误。

故选C。

2020年10月3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在南昌进行飞行表演。

C919客机的设计、生产、配套和组装分布于西安、成都、南昌、沈阳、上海等核心城市和周边地区。

完成下面小题。

5.大型客机生产制造属于()

A.原料指向型工业B.市场指向型工业

C.技术指向型工业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6.C919主要零部件分散在我国多地生产,目的是()

A.降低运输成本B.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C.降低能源消耗D.发挥不同地区区位优势

【答案】5.C6.D

【解析】5.C919的制造是大型客机制造,要求的技术水平高,进行研发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科研人才,属于技术主导型工业,C对。

需要的是技术、科研人才,劳动力、市场、原料不是主导因素,A、B、D错。

故选C。

6.C919主要零部件分散我国多地生产,属于工业分散,目的是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成本,D对。

增加了中间产品的运输成本,A错。

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缩小差距不是主要目的,B错。

分散生产不能降低能源消耗,C错。

故选D。

趵突泉位于我国济南城区,地下泉水丰富。

《水经注》载:

“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

”购突泉历史上流量基本稳定,很少有停噴现象,自1972年以来停喷次数增多,停喷时延长,2019-2001年期间更是创下了停喷890天的历史纪录。

下图为购突泉形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进入乙补给区的主要过程是()

A.沿断层下降一进入页岩岩层B.沿断层下降一进入泰山杂岩岩层

C.沿断层上升一进入石灰岩岩层D.沿断层上升一进入泰山杂岩岩层

8.与趵突泉历史上流量稳定密切相关的是()

①石灰岩厚度大②补给区地形坡度大③锦绣川发生岩层断裂④雨季时间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自1972年以来,趵突泉停喷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是()

A.补给区退耕还林B.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C.补给区建坝拦水D.地下水开采量增大

【答案】7.C8.B9.D

【解析】7.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进入乙补给区的主要过程是甲补给区的水沿着补给区交接处的断层上涌,从不透水的岩层,上升到透水的石灰岩,所以C正确。

甲补给区比乙补给区地势低,所以不可能是下降,所以AB错误。

因为泰山杂岩不透水,所以D错误。

故选C。

8.趵突泉的水源来自地下水,石灰岩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増加地下水的水量,故①对。

地形坡度大,流水速度快,会使趵突泉的水量变化大,故②错。

锦绣川断层使甲补给区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天然水库,调蓄了下游地下水的补给,故③对。

雨季短不利于稳定,故④错。

故①③正确,故选B。

9.趵突泉的水量来自地下水,所以当趵突泉停喷,说明地下水的水位下降,主要原因为地下水的开采量大,D对。

趵突泉依靠的是地下水补给,补给区建坝拦水影响的是地表径流,C错。

补给区退耕还林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补给,A错。

降水季节变化增大,使趵突泉流量不稳定,而不是停喷,B错。

故选D。

左图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

右图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经度差()

A.持续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11.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A.5点B.6点C.7点D.8点

【答案】10.B11.C

【解析】10.读图可知,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大圆周(最短航线)飞行时,是先向东北飞,再向正东飞,后向东南飞。

在由甲飞向乙时,由于经线相较于南北极点,随着纬度的升高,经线之间的间距变小,所以,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经度差变大;在乙点时达到最大;则飞机由乙地飞向丙地时,飞过的经度差变小,故B正确,ADC错误。

故选B。

11.据图可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30︒,时间差2小时,由题干可知,此时丙地的地方时为17点,则乙地为12点,则乙地所在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由图2可知,乙地为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切点,而且“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的大圆周飞行,”可判断甲、乙、丙为晨昏线,则甲丙所在的纬线为昼弧,甲丙之间经度相差150°,则可以推出甲、丙的昼长为10小时,根据公式“日出=12-昼长/2”可以计算出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7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共56分。

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桌山是南非的平顶山,可俯瞰开普敦市,耸立于开普半岛北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山脉之一,拥有2.6亿年的历史。

山上地貌千姿百态,怪石林立,山顶平展似一个巨大的桌面,平面长1500多米,宽200多米。

据学者实地考察发现,桌山上层为水平砂岩,下层多为花岗岩,山脚下发现海底生物的化石。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山顶终年云雾缭绕,虽水源不足但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植被大多低矮,叶质坚硬。

(1)根据材料,推断桌山的形成过程。

(8分)

(2)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角度,分析桌山山顶终年云雾缭绕的原因。

(8分)

(3)分析山顶植被大多低矮、叶质坚硬的原因。

(8分)

【答案】

(1)受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砂岩;然后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再经外力侵蚀形成桌山。

(2)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信风,偏南风,偏东风),冬季盛行西北风(盛行西风,偏西风,偏北风),受地形阻挡抬升,水汽遇冷凝结形成云雾。

(3)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夏季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山顶(受流水侵蚀影响)土壤层较薄,较贫瘠;山顶多大风,不适宜乔木生长。

【解析】

(1)桌山的砂岩属于沉积岩,山脚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是受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砂岩。

然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

后经地壳抬升,地势变高。

经外力侵蚀形成桌山。

过程依次为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外力侵蚀。

(2)本题主要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角度进行分析。

开普敦位于非洲南端,受海洋影响大。

夏季盛行东南风,或偏南风,偏东风影响,风来自海洋。

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盛行西北风或偏西风,偏北风等,风来自海洋。

风从海洋带来较多水汽,受地形阻挡抬升,水汽遇冷凝结形成云雾。

所以终年多云雾。

(3)主要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方面考虑。

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自然带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叶质坚硬。

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夏季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气候炎热干燥。

山顶受流水侵蚀影响,土壤层较薄,较贫瘠。

且山顶多大风,不适宜乔木生长。

所以山顶植被大多低矮、叶质坚硬。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材料一:

马六甲海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世界货物往来最多的海峡,我国是马六甲海峡第一大使用国。

海峡水深由北向南递减,一般为25-115米。

由我国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的马来西亚皇京港位于马六甲海峡北侧的中段。

2015年5月15日,泰国克拉运河项目合作备忘录在广州签署。

拟建的克拉运河全长102公里、400米宽、水深25米,双向航道运河,横贯泰国南部的克拉地峡。

材料二:

目前,美国耐克公司位于越南代工厂所占的比例为37%,中国以34%的份额位居第二,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3%和2%.“越南制造”成为耐克品牌全球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

材料三:

下图为马六甲海峡所在区域城市和交通分布略图及下图为克拉运河位置图。

(1)从交通角度描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特征并指出克拉运河的修建对该区域海洋运输的积极影响。

(8分)

(2)分析港口城市主要分布在马六甲海峡北侧的原因。

(6分)

(3)指出与“中国制造”相比“越南制造”的主要优势并简述我国参与皇京港建设的意义。

(8分)

【答案】

(1)交通位置特征:

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的交通要道。

积极影响:

缩短航运里程;节省运输费用。

(2)北侧沿岸城市数量多,依托城市港口建设条件好;北侧靠近亚洲大陆,腹地更广阔;南侧多沼泽,水浅;北侧水深,航行和停泊条件好。

(3)优势:

劳动力工资低;地价便宜。

意义:

保障我国海洋航行安全,利于我国石油进口和能源安全;保障我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等地的海上贸易安全;加深中马合作,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解析】

(1)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内容: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重要的交通或地缘位置。

读图可知,图中马六甲海峡位于北半球赤道附近,介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是沟通两大洋的咽喉要道,扼守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南北方向上马六甲海峡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因此马六甲海峡被称为“十字路口”。

克拉运河的修建对该区域海洋运输的积极影响:

克拉运河横贯泰国南部的克拉地峡,可以缩短航运里程;节省运输费用。

(2)港口城市主要分布在马六甲海峡北侧的原因主要从城市数量、经济腹地、航行停泊条件等方面分析。

从城市数量来看,读图可知,马六甲北侧沿岸城市数量多,有大城市为依托,港口建设条件好。

从经济腹地看,北侧靠近亚洲大陆,经济腹地更加广阔。

从航行停泊条件看,海峡水深由北向南递减,北侧水深,南侧多沼泽,水浅,北侧航行条件和停泊条件更好。

而且北侧铁路、公路线数量多,交通更加便利。

(3)“中国制造”相比“越南制造”的主要优势在于劳动力价格低,地价便宜。

我国参与皇京港建设的意义主要从保障能源安全、保障海上贸易安全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分析。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水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我国进口石油的60%来自中东地区的沙特,科威特和伊朗等国家,运输都是走水路,出波斯湾经阿拉伯海和印度洋走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

我国与欧洲和西亚非洲的外贸和远洋运输量占我国外贸远洋运输量的70%,而这些航线无一例外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中国进口中东及其周边国家的石油,运载船只都需要通过这一海峡;以后中国军队向外围发展,进入印度洋,也需要通过这一海峡。

因此这一海峡是关乎中国能源供给与军事发展的重要水道。

而皇京港扼守马六甲海峡,因此我国参与皇京港建设利于保障我国海洋航行安全,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利于保障我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等地的海上贸易安全;利于进一步加深中马合作,利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二)选考题:

共10分。

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随着旅游分享类App以及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游记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效应在逐渐增强。

在大型平台上有感染力的游记宣传效果往往超过旅游景区的官方广告。

游客撰写的游记中对景点的描述,依赖于游前认知、旅游体验、游后回忆这一过程链,,币景区的原真景观,由于选择性游览、记忆中的遗忘、选择性输出等,呈现在游记中的文字语义只是片段。

吸引游客留下更多更有感染力的游记成为旅游景区服务部门、公关部门的一项目标。

下图示意景观认知—记忆—表达的过程。

结合景观认知—记忆—表达的过程,为景区吸引游客留下更多更有感染力的游记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景区内加强景点、道路标识引导,使游客知晓更多景点,提高景点到访率;加强宣传推广,展现景点文化内涵,让大多数游客能够体会其价值;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调动游客多感官体验;各景点、项目差异化打造,塑造多元形象;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对游客游览后及时发表高质量游记进行奖励等。

【解析】要想使游客留下更多更有感染力的游记,从认知和记忆的角度分析,首先应该增加游客的数量,因此应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向往当地。

第二应增加到访游客旅游体验的时间、项目,应加强景区内景点、道路标识引导,使游客知晓更多景点,提高景点到访率。

第三应让旅游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可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调动游客多感官体验;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

从表达的角度分析,为鼓励游客留下高质量的游记,当地可采取适当的奖励政策。

15.[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自2019年7月以来,高温和干旱等极端天气导致澳大利亚多地林火肆虐,过火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烧毁6000多座建筑和大量农场、牧场、果园、菜地,动物伤亡不计其数(如下图所示)。

墨尔本、悉尼的空气质量多次全球倒数,林火还殃及邻国新西兰,浓烟经新西兰一路向东,到达智利等南美国家上空,甚至抵达南极地区。

与大多数国家积极灭火相比,澳大利亚提倡自然自愈的无为灭火方式。

分析澳大利亚提倡的灭火方式产生的影响。

【答案】有利影响:

减少救援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愈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物种更新,优化生态系统等。

不利影响:

森林面积减少,短时间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烧伤、死亡,栖息地被毁,生物多样性减少;本国及周边国家的空气质量下降;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等。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注意影响类问题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考虑,然后注意从材料中找出澳大利亚提倡的灭火方式---自然自愈的无为灭火方式。

有利影响:

自然自愈的无为灭火方式不需人工参与,因此减少救援人力和物力的消耗。

大火有利于清理枯枝落叶、死亡树木,同时土壤升温加速有机物分解,释放营养元素和矿物质,增加其可利用性,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物质循环;有利于淘汰高龄不死树种,减少病菌中害的传播,并且为新树种的生长提供机会,促进树种更替。

一般来讲,火烧可以增加喜光植物和固氮植物的数量;有利于减少森林叶面积,减少林冠蒸腾和截留的水分,增加土壤含水率,涵养水源;有利于清除地面杂物,有利于新生植物的根伸入土壤吸取水和养分;有利于诱导种子萌发;过火区域,可能会迁入新的动物。

不利影响:

森林大火直接烧毁林木及栖息其中的动物,因此会造成林木资源损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大火产生的烟尘污染大气环境;大火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良好的环境效益,大火导致森林覆盖率降低,对全球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

2022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4(全国卷专用)

(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迁移是一种普遍的人口地理现象,对协调人地关系具有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赞比亚两个时段国内人口迁移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①所示人口迁移的驱动因素是

A.资源开发B.自然灾害C.地区冲突D.边境贸易

2.②所示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带来的影响是

A.土地总面积扩大B.农产品产量增加

C.人口老龄化加深D.人口环境容量减小

【答案】1.A2.B

【分析】1.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据图可知,图中①所示人口往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迁移,说明是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增多,进而吸引人口迁入,A正确,BC错误。

该地区人口迁移未发生在边境上,D错误。

故选A。

2.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②所示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可以促进农业的开发,增加农产品的产量,B正确。

土地总面积不会因为人口迁移而变化,A错误。

人口迁移主要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对于迁入地,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C错误。

人口环境容量与人口迁移无关,D错误。

故选B。

整建制拼合模式是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域内撤县设区(被撤县的行政名称改变,行政范围未变)的常见方式。

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域内撤县设区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原县的管辖范围B.提高原县的服务范围

C.增强大城市竞争能力D.增加大城市服务职能

4.对于大城市而言,整建制拼合模式可能导致

A.就业压力增大B.区域间协调差C.环境污染加剧D.道路交通拥堵

5.整建制拼合模式有可能促使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为

A.扇形模式B.同心圆模式C.田园模式D.多核心模式

【答案】3.C4.B5.D

【分析】3.根据材料“被撤县的行政名称改变,行政范围未变”,可见原县的管辖范围并未扩大,故A错误;原县的行政范围未变,城市等级未变,所以原县的服务范围也不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据图可知,撤县设区后,主城区的范围扩大,使大城市竞争能力增强,故C正确;撤县设区并未提升大城市的等级,所以也不会增加大城市服务职能,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4.撤县设区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压力减小,故A错误;原来的县,经济发展一般较市辖区有差别,所以撤县设区后,区域间水平有高低之分,区域间的协调较差,故B正确;整建制拼合模式有利于原县辖区的经济发展,并会促进对基础设施及环境的投入,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是有利的,故CD错误。

故本题选B。

5.随着撤县设区的实行,主城区以原市区和原县辖区为中心继续发展,促使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为多核心模式,故本题选D。

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空气距饱和的程度,一天中相对湿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4∶00左右。

下图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6.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说明当时

A.实际水汽压大B.饱和水汽压小C.实际水汽压小D.饱和水汽压大

7.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为

A.阴雨、多云、晴朗B.晴朗、阴雨、多云

C.晴朗、多云、阴雨D.多云、阴雨、晴朗

8.冬季为防止大棚内农作物受冻害的影响,应采取的通风办法是

A.早晨放顶风B.中午放顶风C.早晨放底风D.中午放底风

【答案】6.D7.C8.B

【分析】6.根据相对湿度的定义可知,该地温室大棚一天内14点左右相对湿度最低,有可能是实际水气压较小或者是饱和水气压较大,AB错;由于此时时间是14点左右,温度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温度高时,能够容纳的水汽多,所以应该是饱和水气压较大(温度升高,蒸发加大,虽然实际水汽压有所增大,但饱和水汽压增大得更多,所以相对湿度减小),C错,D正确,故选D。

7.a曲线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最大,饱和水气压差异较大,表明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差大,不同的温度下,饱和水汽压差异大,所以相对湿度差异大),应为晴朗天气;c曲线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最小,饱和水气压差异小,表明昼夜温差最小,应为阴雨天气;b曲线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介于ac两曲线之间,应为多云天气。

故选C。

8.棚内湿度过大,对棚内农作物生长和品质不利,通风是为了除湿,其他时间除湿容易造成棚内作物遭受冻害,因此选择中午除湿,排除AC;中午气温相对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放顶风除湿效果更好,B正确,D错。

故选B。

2016年11月24日陕西省政府宣布汉中(秦巴山区)发现世界级天坑群,成为中国天坑地貌分布新北界。

下图为天坑形成示意图,形成天坑群的地区分布着厚而广的石灰岩地层,地层底部和顶部具有隔水层,局部岩层裂隙、节理构造相对发育。

据此完成9-11题。

9.形成天坑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抬升B.地壳下降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10.裂隙在天坑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使地下溶洞扩大B.使洞顶坍塌C.促进土壤发育D.

使地下河道变宽

11.与汉中天坑群形成直接相关的条件是

A.地质条件不稳定B.暖湿的气候C.岩性坚硬D.植被覆盖率

【答案】9.D10.A11.B

【分析】9.根据图文材料,天坑属于喀斯特地貌,主要受到流水的溶蚀作用,即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所以形成天坑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D项正确。

故选D。

10.明确天坑的形成过程,裂隙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溶洞,溶洞不断扩大,在重力作用下,洞顶坍塌,形成天坑。

根据题意,岩层的空隙和裂隙是流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层裂隙越大,透水性越强,使地下溶洞扩大,A项正确。

洞顶坍塌是受重力作用,溶洞足够大,与裂隙直接关系不大,B项错误。

喀斯特地貌地表水较少,裂隙与土壤发育无关,C项错误。

地下河道变宽是因为溶洞变大,D项错误。

故选A。

11.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因素除了可溶性岩石之外,还有较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和较高的植被覆盖率等。

陕西省地质条件相对稳定,A项错误。

汉中地区在秦岭以南,为北亚热带季风气侯,较为暖湿,B项正确。

喀斯特地貌发育,石灰岩广布,岩性不坚硬,C项错误。

陕西省植被覆盖率低,D项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共56分。

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斯里兰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高四周低,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