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1139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docx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

南京聋人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实施

南京聋人高级中学是由教育部、中残联委托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教委,由南京市教委指定南京市聋人学校于1992年创办的,是我国第一所聋人普通高级中学。

教育部、中残联提出的办学任务就是通过南京聋人高中的办学实践,探寻出一条我国聋人普通高中教育的办学之路,为全国聋人高中教育提供借鉴、学习和反思的范本。

作为聋人基础教育一项全新的事业,南京聋人高中如何不辱使命,办出一所令政府、社会和家长满意的学校,学校走过了十八年的探索历程。

今天,仍在努力而进一步探寻、实践着。

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南京聋人高中的课程建设也搭上了时代列车。

聋人高中如何办学,课程如何建设和实施,不仅关系到使命的完成问题,更关系到聋高中生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教育的公平问题,关系到聋高中生与同龄正常孩子相比,其综合素质的提升程度和生存质量好坏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程度等问题。

所以,意义非同寻常。

聋人高中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这是值得聋校、聋生及家长、社会、教育机构、国家认真思考并致力于探索的关乎国民素养、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的事情。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特殊教育的不断重视和越来越多的支持,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聋人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接受义务教育的聋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聋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获得了综合素质的长足发展。

同时,也呈现出对接受高中教育需求的增长。

然而,由于听损造成的认知、语言、思维等发展的滞后,造成一部分聋生在文化课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和艰难性,但同时也确有一部分聋生却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能。

南京聋人高中近二十年的办学实践证明,在接受了系统的义务教育并顺利完成学业后的聋生,通过四年(按教育部规定增设高中预科一年)系统而优质的普通高中教育,都能接近或达到甚至超过正常高中生的发展水平。

所以,聋人高中教育遵循怎样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办学如何科学定位,是办好聋人高中的先决条件。

南京聋人高中在十八年的办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学习、研究、实践,反思、调整,逐步走出了一条聋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个性优良,缺陷得到有效补偿、学有所长、深受高等院校认同与首肯和受到社会普遍欢迎的聋人高中素质教育之路。

总结反思南京聋人高中的办学历程,作为我国开先河的聋人普通高中教育,我们深感聋人高中的课程建设和实施是建立一所有质量高中的重要条件,因为课程是实现教育理想、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

南京聋人高中在“一无所有”、“白手起家”(没有办学的模式,没有课程计划、没有课标、没有教材……)的背景下尤其如此。

南京聋人高中正式基于这样的认识一直走着课程建设、课程开发的探索、实践之路,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赢得了政府、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高度赞誉。

尤其是近十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得到了长足的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攀升,学校在大陆、甚至港台地区的社会知名度也与日俱增。

现将南京聋人高中的教学成果介绍并阐述如下。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融合教育的特教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接受。

特殊教育应正确地理解为“为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特别的教育”。

为此,南京聋人高中确立了这样的教育理念:

“学生生理上有残疾,但心理应该是健康的;身体有缺陷,品德应该是优良的;残疾人的教育不应是残缺的,残疾人应享受与健全人一样的优质教育,要为聋生全面、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聋生和谐融入主流社会、共享文明进步成果”。

基于此,进而确定了“全面发展,个性优良,积极补偿,学有所长”的高中培养目标。

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确立了如下教育观:

1.树立和谐教育观

聋人高中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为聋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全面而优质的和谐教育,弥补因听障造成的滞后发展和发展的不足,注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最大程度地缩小聋学生与健听学生的差距。

2.坚持主体教育观

坚持以聋生为本、为主体的教育观,为聋生创造最少受限制的学习条件,关注个体差异,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其需要的教育。

加强潜能开发,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使聋生的素质全面提高。

3.强调创新教育观

聋教育的发展,应走现代化教育之路,应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同步,与优质普教发展同步,面向世界与未来,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与国际聋教育接轨。

4.确立终身教育观

注重培养和鼓励全体教职工的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等意识和行动,并以此来培养聋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明确聋人高中的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

聋人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其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理应和普通教育有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就是“基础性”。

首先,都属于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它们都区别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共同性的基础教育特点而具有分流性、多样性的特点。

其次,从“基础”的内容上,都表现为扩展基础学力的范围,增强未来学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又是制约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的制定和调整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一个国家、地区学校制定课程设置标准的重要原则和理论依据。

不同的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最终形成霍然迥异的人才规格。

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在,都十分注重普通高中的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南京聋人高中办学的近二十年教育实践中,在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南京聋校人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第一,寻求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任务;第二,体现普通高中基础教育性质,使其具有分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第三,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处理好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尤其强调学生融入社会能力的培养。

三、建设适应并促进聋生和谐发展的课程

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实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主要途径。

所以南京聋人高中的课程建设和实施始终以聋生为主体,以满足聋生的不同需要,注重“双基”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其融入日益现代化的社会和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

(一)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计划

聋人高中的的课程计划经过近二十年聋人高中办学探索和实践,南京聋人高中已初步形成具有南京聋校特色、服从于聋人普通高中教育任务的实现,保证全面提高聋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使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任务得以落实,适用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地区使用的聋校高中课程设置框架和体系。

建立了一个由显性课程(也称常规课程或正式课程)和隐性课程(也称潜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相结合,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相结合,普校常规课程和聋校校本特色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分层次的课程体系。

显性课程,按普通教育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即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艺术、体育、信息技术、政治、等;

隐性课程,相对于显性教学课程,还有一种非正式的、没有或较少事先策划的、也没有书面文本的课程。

是有助于形成聋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如环境、制度、守则、规约、规范等。

学科分层次,所谓学科分层次,是指部分必修学科,按照教学要求和内容的不同,分为若干个层次的科目。

其主要目的是适应学生分流的需要,其中包括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不同侧重,大学文科和理科的不同基础要求,以及学生原有基础和兴趣差别,以利于学生学习分配合理,发展个性特长。

该课程体系建构的目的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体现课程计划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生源的差异。

南京聋人学校的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特校或聋校办学目标不同,学生之间差异很大,这种差异既有听损的差异,更有文化基础的差异、智能及结构的差异,还有发展需求的差异,比如有的是美术发展方向,有的是信息技术运用发展方向等。

他们选择南京聋人高中,就是希望通过南京聋人高中的学习考上理想的高等院校。

二是分层次科目的设置,根据学生学习负担情况和学科特点,确定某些学科如“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美术”分成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是基本要求,这里包含层两层意思,第一是对有升学(考大学)志愿的学生,作为其进入非第一高考院校的保证;第二是对就业的学生的毕业要求层次,也是高考相关科目。

两个层次的教材自成体系,不相衔接,但包含各层次的知识和要求。

三是校本特色课程建设,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常规显性课程(必修学科课程)的处理,二是对校本课程的大力开发。

主要是三个层面的校本开发:

必修校本课程、选修校本课程和实践类课程。

这一课程体系的实践结果可以概括为:

以聋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注重双基教学,注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融入日益现代化的社会和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6年11月,聋人高中成功地承办了“全国聋校课程改革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港台的230余位代表出席大会。

学校向与会代表开放,展示了66节常态课堂教学。

这次大会成为全国聋校课程改革的新平台,成为全国聋教育新的起点。

(二)全面开设聋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南京聋人高中首先开齐了普通教育的高中课程。

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直接载体,普通教育的经验,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其近二十年的教育实践强烈地说明聋人高中生接受全面的高中课程学习是其素质全面发展和提升的必要条件。

从升入天津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学生所得到的所在高校的高度认可和就业学生对社会的较快适应和受欢迎程度的事实反馈中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三)课程建设与实施

南京聋人高级中学,作为全国第一所聋人普通高中的教育实践,是一项开先河的聋人教育事业,国家没有课程计划、没有课程标准、没有使用教材,一切都要探索、实践和研究。

学校在正确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树立了“普特”结合的课程建设与实施理念。

这种“普特”结合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既有实施普通教育课程的教育诉求,又须有开发聋校特有课程的教育诉求;其二,还须有针对聋生的个体差异性,开发既满足聋生的共同发展需要与同时满足聋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

为了实践这样的课程理念,南京聋人高中走了一条特色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践与探索之路。

聋人高中的特色课程开发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聋校的特色课程开发对构建聋人高中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办学的预期目标至关重要。

第一,国家没有为聋人高中制定课程标准,南京聋人高中依据的“蓝本”是国家为普通教育制定的课程标准,即便如此,国家制定的普通教育课程标准,也是一种“理想文本”,它与各普通学校的具体实际,肯定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第二,教育法令的颁定、教育政策的实行和教育方针的贯彻,如果没有学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再好的教育主张也只能是外在于学校的,只有学校这一环节,才能践其言,成其行;第三,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聋人高中作为我国一项开先河的聋人教育类型,只有在聋人高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个别化模式”,才是直面聋人高中办学的问题与培养目标的。

大力开发聋人高中校本特色课程,必将会给今后的聋人高中课程改革,提供鲜活的案例和能加以借鉴的经验。

南京聋人高中的实践体会主要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走“普特”结合之路

实施聋人高中的课程计划,必须先有课程标准,然后有执行课标的教材。

在南京聋人高中课程实施“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学校必须找到一个相对可以依照的“蓝本”。

在“普特”结合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学校以普通教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普校教材(义务教育教材和普通高中教育教材)为蓝本。

对于普校课标,首先执行其基本、基础性的要求,同时针对聋生特点修订其他要求。

对于全面开设的普校课程,我们称其为常规课程,主要指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化学、历史、地理、生物、艺术、体育、美术、信息技术、“政治”等学科课程。

因为也是以普校教材为蓝本,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改编、取舍、整合、补充,一方面,使普校教材成为聋人高中教材;另一方面,使符合“教”的教材变为符合“学”的教材。

2.遵循课程开发的原则

首先,把聋生的发展需要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出发点。

把握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脉搏,以高新科技发展前沿领域的最新成就、科学发展史、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科技发展引发的人们观念和伦理道德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作为主要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以适应聋生融入社会共享、共建文明成果的发展需求。

其次,校本课程符合聋生的认知规律,贴近聋生个性化需求。

聋生也能成才,同样能为社会做贡献,创造文明成果。

但“才”有不同,“能”有个性,因为每个人的听损基础、认知、语言、思维等发展程度不同,其天赋、智能结构也不同。

所以南京聋人高中的校本课程立足于尽可能贴近聋生不同的身心基础和智能结构。

第三,在校本课程目标设定上,以培养其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沟通交往能力、思维品质与逻辑思维能力、拓展视野、丰富认知、增强体验、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往,培养科学态度与创造力为宗旨。

3.课程开发的程序与重点

由于南京聋人高中办学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使用上一般以普通教育为参照,对国家或地方课程(在课程设置中主要是主干或必修课),在对普校课标和教材,内容材料上进行删减或增补,这对聋人高中或教师来说,还不是太困难,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都需对课程的章节内容上作二度的调整。

而依聋人高中的办学理念和教师自身的课程观及教学价值取向,定夺聋人高中的学科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详与略”、“重点与非重点”、“一般认知与掌握运用”等课程要求准确定位上,以及根据师生的能力资源优势,开设拓展性课程,就有一定的难度。

从前期论证到课程纲要的编写,再到课堂的教学实践及反馈、评估、调整,在动态的开发进程中,它既需要老师在某一学科领域有较高的造诣,又需要具备相应的课程编制能力。

除此以外,这种创建性的课程,同时还要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保障,如开放性的心态、民主化的制度、激励性的政策和权威性的评估。

不管开发哪类课程(学科与活动、必修与选修、实践性与通识性等),不管开发到何种程度(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创建),校本课程开发,都必须经过这样一些程序。

前期准备,这项工作一般由教师从需求分析、资源评估、优势评价这三方面,提出书面申请。

组织审定,学校学术委员会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需求、社会要求,组织予以审定;提纲编制,在学校肯定的基础上,由相关教研组长等人组织编写课程纲要或讲课提纲;行动研究,边实践边研究,与校内外课程专家横向合作,分析与解决在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使校本课程成为特色课程

①特色与差异课程(微型课程)

课程开发的特色与差异,主要从选修课的门类和数量中体现。

聋人高中的办学时间告诉我们,要丰富选修课的类别和门数,最适宜的开发方式,就是大力开设“微型课程”。

微型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各国课程开发的一种新趋势,它在一门学科范围内,通过半独立性的专题(单元),使课程既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又可以及时反映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在具体的运作当中,走了两条路径:

一条是利用教师的专长与兴趣或地方和学校的文化优势,如开设《汉字文化》、《心理咨询》、《心理自助营》、《书法及文化》、《地球与环境》、《乡土历史》、《南京民俗》、《影视与文学》、《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的思维与思想方法》等微型课程;另一条是反映专业发展需要,及时给学生“充电”,如开设《街舞》、《电脑海报设计》、《机器人制作》、《绘画》等。

②基于能力培养的实践性课程

这类课程着眼于能力发展的“活动课程”,主要有《篮球》、《排球》、《体育欣赏》、《历史》、《信息技术》、《理化实验》、《口语交际》、《军训》、《地质考察》、《清泉文学社》等。

③基于人格构建的课程

主题班会/队会、晨会,个别教育、个别辅导、心理团体指导等.

4.关注课程过程的管理

①树立新的课程实施观念

传统的课程实施观念,是将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付诸于教学过程,将课程实施完全化约为技术性的教学行为。

事实上,课程实施并非“现成方案”的“照本宣科”而是微观层面的课程“再研制”过程。

这种“再研制”主要是指依据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细化、调整总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研制、设计具体的解决方案,课程编制并非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经历着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调适的过程。

②做好校本师资培训工作

课程实施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教师集体共同完成的,抓好师资培训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诸如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各学科的改革的突破点、教学和评价实施的建议等,都作为学校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

③加强学校课程实施中的计划管理

教科室和各教研组制订好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各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教导处和各部制定学校整体和各年级的德育工作计划。

④加强课程的过程管理

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管理是聋人高中课程实施管理的重要成分。

学校和教师根据教与学的具体情况经常评估、修正课程,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使得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较为一致。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管理,从学校层面来说主要是对选修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实施的管理。

对选修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主要包括:

构建优化的选修课课程结构;加强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和管理;加强教学管理保证选修课程有序、有效地实施。

四、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成果与感悟

(一)用实践解读并验证了新的课程观、教师观

聋人高中自我开发课程,对聋校教师而言就意味着要去探索、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践。

同时也意味着与习惯、定势作别,从“国编教材”的消费者,转换为“课程纲要”的生产者;从课程内容的转达者转换为知识文化的构建者;从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者转换为学习策略的提供者,从各上各的课的独奏者转换为与团队成员合作的协奏者。

聋人高中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既是教师发展自己的见解并学会将其转化为实践的中介,同时也是人们致力于解决特定课程问题并改进课程实践的行动。

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教师学会了克服障碍,不断学习,教师发展与课程建设与实施是“并肩前行”的,也可以说南京聋人高中课程建设与实施,是教师发展的一个积极的“副产品’。

所以,教师就是课程,教师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和指导者。

建设聋人高中课程,需要研究型或学者型的教师团队,需要教师主动地转换角色,而这种角色要求,能促使教师在专业性上迅速成熟、成长。

(二)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在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办学效果来自于学生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自强、自信、乐观、进取、向上,表现为精神饱满、善于表达、关心社会、关爱感恩、善于合作、有责任感、会学习,在同类同龄中鹤立鸡群,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养。

自1995年南京聋人高中第一届毕业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的高考以来,至2009年,已有十五届共441名普人高毕业生,其中432人被高校录取,平均年录取率达98%,2006年、2008年、2009年高考录取率和本科率均为100%,被誉为培养聋人大学生的摇篮。

高质量的教学成就吸引了全国30个省市的聋人学子前来求学。

(三)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南京聋人高中的课程建设、开发和实施遵循了这样的理念:

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是在具体的学校情境中进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基于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些需要确定专业发展的活动内容;教师发展是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是实践取向的,它可以弥补弥补聋教培训常常被教育教研部门冷落而培训不足,有效缩短聋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周期,促进聋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向更高阶段跃进。

南京聋人高中现有任课教师78人,基本为中青年教师,南京聋人高中办学18年,也成长和成就了大批青年教师,他们现已成为各个学科的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教研组长、教育硕士等教学骨干。

其中,南京市学科带头人2人,江苏省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1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6人,省市历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者20余人次。

其中我校还参与了全国残疾人高等教育考试大纲(听障类)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考试大纲研究制定工作,我校每个学科各有2-3教师共7人参加了制定,并且是学科大纲的主要思想者、建构者、主导者或执笔者。

我校历届高考各个学科(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化学、信息技术、政治、历史、美术等)的教师的教学成绩都基本位列全国之首。

(四)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简单地说,就是看学校能否开设有特色的课程,能否培养出有特长的学生。

特色课程的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开发与利用地方、社区、学校的文化资源优势的过程。

在长达18年的聋人普通高中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基础性与特色性并重,以“健听人”普高要求为基础提高聋高中生的整体素质,以切合聋人身心发展要求为特色,开发聋生的潜能。

经过实践与思考,我们在聋人高中学生培养目标、聋人高中课程体系建构、课程设置、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课堂教学、学习方法指导、聋健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聋人高中管理等一系列方面均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模式,并在不断更新中。

南京聋人高中之所以有今天令人瞩目的成绩,核心就是得益于积极有效的课程建设,得益于校本课程的大力开发和特色课程的开发,这种开发不同于普通教育有一系列的参照物、丰富的教育资源、宽阔的学习平台和整套的评估系统。

对于普通教育的每一个课程环节在聋人高中,都是需要去具体思考、探寻、实践、反思和调整,在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时代列车上不断向前。

学校通过课程建设、开发和实施也学会了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随着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的实施,聋生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获得了专业发展,学校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成功课改经验的推广,南京聋人高中的课程建设将与时俱进。

通过总结反思和再实践、再总结、再反思和再改进,学习和借鉴全国各省市地区聋人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经验,有国家、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高度重视,相信聋人高中的课程建设之路会越走越宽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