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1205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化学331乙醇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课时 乙 醇

[目标导航] 1.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2.掌握乙醇的组成结构及其主要性质。

3.了解乙醇的主要用途及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健康的关系。

4.初步学会分析官能团与性质关系的方法。

一、烃的衍生物

1.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如:

乙醇可看成是乙烷分子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衍生物。

2.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如:

乙醇中的羟基、一氯甲烷中的氯原子分别是乙醇和一氯甲烷的官能团。

议一议

下列物质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________。

 ②

 ③

 ⑤CH3CHO

⑥CH3CH2CH2OH ⑦CH3COOH

答案 ②④⑤⑥⑦

解析 烃分子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一系列物质称为烃的衍生物。

即烃的衍生物除了含有C、H元素之外,还含有其他元素。

二、乙醇

1.物理性质

点拨 除去乙醇中的水需加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

2.分子结构

3.化学性质

(1)与钠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3O22CO2+3H2O。

②催化氧化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灼烧过的铜丝表面由黑变红,试管中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化学方程式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③与强氧化剂反应

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乙酸。

点拨 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要把铜丝制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接触受热面积,增强实验效果。

4.用途

(1)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2)用作化工原料。

(3)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

议一议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

(2)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工业酒精中是否有水(  )

(3)乙醇中的羟基不如水中的羟基活泼(  )

(4)乙醇分子中含有六个氢原子,故1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3mol的氢气(  )

答案 

(1)× 

(2)√ (3)√ (4)×

一、乙醇的结构与性质

例1

 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键

C.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⑤键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键

解析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羟基中的O—H键断裂,A正确;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时,断裂①和③化学键,B正确,C错误;乙醇完全燃烧时,化学键①②③④⑤全部断裂。

答案 C

归纳总结

 乙醇结构特点、断键与性质的关系

举例(乙醇的催化氧化):

总的化学方程式:

2CH3CH2OH+O2

2CH3CHO+2H2O,反应中铜(也可用银)作催化剂。

变式训练1 关于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

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具有氧化性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答案 D

解析 乙醇不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OH和OH-是完全不同的粒子;乙醇的氧化反应表现的是乙醇的还原性;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此时,并不是氢离子的性质,不能说明乙醇显酸性;乙醇与钠反应比水与钠反应平缓,说明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二、探究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例2

 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的下面

B.钠块熔化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

D.钠块表面剧烈放出气体

解析 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大,故A正确,C错误;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比较缓慢,放出的热量不足以使钠熔化,故B、D错误。

答案 A

归纳总结

 钠与乙醇、水反应的对比

水与钠反应

乙醇与钠反应

钠的变化

钠粒浮于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并快速地四处游动,很快消失

钠粒开始沉于试管底部,未熔化,最终慢慢消失

声的现象

有“嘶嘶”声响

无声响

气体检验

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实验结论

钠的密度小于水,熔点低。

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

水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

钠的密度比乙醇的大。

钠与乙醇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相对不活泼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变式训练2 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另外的氢原子不同的方法是(  )

A.1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mol水

B.乙醇可以制酒精饮料

C.1mol乙醇跟足量的Na作用得到0.5molH2

D.1mol乙醇可以生成1mol乙醛

答案 C

解析 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分子式为C2H6O,其可能的结构有CH3OCH3和C2H5OH。

因为1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只得到0.5molH2,说明6个氢原子中只有1个氢原子可以被钠置换,这个氢原子与另外的氢原子所处环境应该不同。

醇中的氢原子只有羟基上的氢才能与钠发生反应,所以该反应经常用于判断醇分子中羟基的个数。

1.下列有关乙烯气体和乙醇蒸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完全燃烧消耗等量的氧气

B.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C.能相互转化且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答案 A

解析 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2H4+3O22CO2+2H2O,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据此可知:

等物质的量乙烯气体和乙醇蒸气完全燃烧消耗等量的氧气,A正确;乙烯分子是平面分子,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乙醇分子中含有—CH3,与该碳原子连接的原子构成的是四面体的结构,分子中的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B错误;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70℃产生乙烯和水,乙烯与水在催化剂存在时,加热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产生乙醇,反应条件不同,因此二者的相互转化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C错误;乙醇和乙烯都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D错误。

2.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绿色的Cr3+。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

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答案 C

解析 乙醇沸点低,易挥发,可以随呼吸呼出,故易被检测。

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乙醇,自身生成Cr3+,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

故正确答案为C。

3.已知分子中含有羟基的物质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乙醇、乙二醇(

)、丙三醇(

)分别与足量金属钠作用,产生等量的氢气。

则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6∶3∶2B.1∶2∶3

C.3∶2∶1D.4∶3∶2

答案 A

解析 羟基个数与被置换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1。

三种醇与钠反应放出等量的氢气,则三种醇提供的羟基数相同,因此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6∶3∶2。

4.按照下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或蒸气,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或蒸气可能是(假设每个反应均完全)(  )

A.CH3CH2OHB.CO或H2

C.NH3D.H2

答案 A

解析 选项中气体均可还原CuO,但本题的关键点是所得产物冷凝后得到液体,该液体不可能是水(干燥管中盛有足量CuSO4),所以一定是乙醛,X气体为乙醇。

5.

(1)把表面附有CuO的铜丝在酒精灯焰心处加热,会发现铜丝由________色变________色,铜丝在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

(2)最近国外研究出一种高效的水果长期保鲜新技术:

在3℃潮湿条件下的水果保鲜室中用一种特制的低压水银灯照射,引起光化学反应,使水果贮存过程中缓缓释放的催熟剂转化为没有催熟作用的“酒”。

试回答:

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答案 

(1)黑 红 催化

(2)CH2===CH2+H2OC2H5OH 加成

解析 

(1)铜丝表面附有CuO,插入焰心,焰心附近会有被汽化的酒精未来得及燃烧,乙醇和CuO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反应。

(2)熟水果能释放出乙烯,乙烯能催熟水果,要水果保鲜,应把乙烯转化为乙醇,主要的反应为CH2===CH2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

[基础过关]

题组1 羟基官能团与醇的性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醇的官能团是羟基

B.羟基和氢氧根离子具有相同的化学式和结构式

C.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一定是烃

D.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此现象说明乙醇具有酸性

答案 A

2.下列关于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与水互溶,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从化学学科角度看,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中包含乙醇容易挥发的性质

答案 A

解析 由于乙醇与H2O互溶不分层,故不能用分液法除去乙醇中的水。

3.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种B.4种C.5种D.6种

答案 B

解析 分子式为C4H10O的是醇或醚,能与金属Na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则有机物是醇。

该醇可看作由羟基(—OH)连在丁基上形成的,丁基有4种,醇也有4种,B正确。

4.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

A.硝酸B.稀盐酸

C.Ca(OH)2溶液D.乙醇

答案 C

解析 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生化学反应:

2Cu+O22CuO,使质量增加。

当遇到硝酸和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O+2HNO3===Cu(NO3)2+H2O、CuO+2HCl===CuCl2+H2O,反而使铜片质量减少;当遇到乙醇时发生化学反应:

CuO+CH3CH2OHCH3CHO+H2O+Cu,CuO被还原为Cu,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当遇到Ca(OH)2溶液时,CuO不与它反应,故加热后的铜片比原铜片质量增加。

故正确答案为C。

题组2 官能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5.有机物Ⅰ和Ⅱ的结构式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Ⅰ和Ⅱ是同分异构体

B.Ⅰ和Ⅱ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C.Ⅰ和Ⅱ化学性质相同

D.Ⅰ和Ⅱ含12C的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 C

解析 Ⅰ和Ⅱ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不仅物理性质有差异,化学性质也有差异。

Ⅰ和Ⅱ含C的质量分数相同,12C是C的稳定同位素,所以Ⅰ和Ⅱ含12C的质量分数相同。

6.下列化合物和乙醇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

A.CH3—O—CH3B.

C.CH3—OHD.

答案 C

解析 决定乙醇化学性质的为—OH,则由化学式可知C中含有—OH,故选C。

7.下列物质中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

A.甲烷B.乙烯C.乙醇D.苯

答案 C

解析 甲烷、苯既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乙烯使二者都能褪色;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之褪色,但不与溴水反应,不能使之褪色。

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

B.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

答案 C

解析 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

、—OH两种官能团,其中—OH能和Na反应放出H2,能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C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

故C不正确。

9.如图是A分子的球棍模型和B分子的比例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分子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分子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和HBr发生反应生成溴乙烷,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答案 

(1)同系物

(2)2CH3OH+O2

2HCHO+2H2O

(3)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4)取代反应

解析 根据成键原则,可以判断A和B的结构简式分别是CH3OH(甲醇)和CH3CH2OH,它们结构相似,互称为同系物,它们都含—OH,甲醇和乙醇性质相似,能被氧化成相应的醛,能够与金属钠反应,根据B在加热条件下能与HBr发生反应生成溴乙烷的特点可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能力提升]

10.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  )

A.1.4gB.2.2g

C.4.4gD.在2.2g和4.4g之间

答案 A

解析 由燃烧得水10.8g可知:

CO和CO2的总质量为27.6g-10.8g=16.8g。

生成的水是10.8g,其物质的量为

=0.6mol,因此燃烧的乙醇的物质的量应是0.6mol×

=0.2mol,可得CO和CO2的总物质的量是0.2mol×2=0.4mol。

根据

解得:

n(CO)=0.05mol,n(CO2)=0.35mol。

CO的质量为28g·mol-1×0.05mol=1.4g。

11.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是目前世界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终将成为汽油和柴油的替代品。

(1)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

用如图装置验证乙醇的燃烧产物中有CO、CO2、H2O,应将乙醇的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到右的顺序填装置编号)________。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中A瓶的石灰水变浑浊。

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①中所盛的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④中所盛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可以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

(6)尾气应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海底有大量的甲烷水合物。

等质量的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产生温室气体CO2较多的是________。

答案 

(1)C2H5OH+3O22CO2+3H2O

(2)④②③① (3)验证CO2存在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 验证CO2是否被除尽 (4)将CO氧化成CO2 澄清石灰水 检验CO与CuO反应生成CO2,从而确证有CO气体存在 (5)无水硫酸铜 H2O (6)点燃 (7)甲烷

[拓展探究]

12.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其实验操作为预先使棉花团浸透乙醇,并照图安装好装置;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后开始(间歇性)鼓入空气,即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加热的铜丝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A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认识到在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还可认识到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需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还能否继续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原受热部分的铜丝有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CH3CH2OH+O2

2CH3CHO+2H2O

(2)受热部分的铜丝随间歇性地鼓入空气而交替出现变黑、变亮 温度

(3)能 仍可看到原受热部分的铜丝交替出现变黑、变亮的现象 因为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析 乙醇在Cu作催化剂时发生氧化反应的机理为2Cu+O22CuO(铜丝变黑);CH3CH2OH+CuOCH3CHO+Cu+H2O(铜丝变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