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1221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ocx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中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方案

山东省潍坊第八中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等方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教育部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责无旁贷。

以生命教育为突破口,从根本上去抓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是一个有价值的选择。

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的、有高度科学精神的优秀公民,而严峻的社会发展现实不容乐观,迫切呼唤生命教育。

第一,中小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一些新问题。

如意外伤害、自杀等已成为危及中小学生生命的首要原因。

第二,青少年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未成年人在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腐朽思想和有害信息也在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加之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也存在一些道德失范、有害信息在网络传播等问题,势必给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三,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正处在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时期。

第四,独生子女已成为中学生的主体,父母和社会为他们提供相对富足、安逸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对他们的人生态度、精神动力、价值取向必须关注。

二、课题在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日本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

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针对人类生态环境恶化和青少年自杀、他杀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起步较早。

例如: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

国内江苏省和上海市较早提出生命教育:

2002年1月江苏省实验小学“小学生命教育”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为省“十五”重点课题,2003年12月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为教育部规划课题。

2004年上海提出制订《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筹建上海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我国学者立足于生命观对于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目的及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与作用,偏重于某一侧面的理性思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学生开发潜能,从而建立自尊与自信。

(四)创新与实践教育

1、生命过程是不断激发个体生命的本性和创造力的过程,生命教育必须关注生命个体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2、没有实践体验,就没有养成教育,就没有中学生的成长,生命教育必须强化“实践”的人,鼓励和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积极实践,通过实践感悟人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设计

研究时间:

2006年2月——2007年1月,历时一年。

研究对象:

初一、初二、初三每年级2个班作为重点实验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其余各班为普通实验班级。

研究方法如下:

学校通过宣传栏、创办生命教育专刊、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宣传中学生生命教育,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中学生生命教育有机渗透在生物、思想品德、体育、历史等学科教学中,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既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突出生命教育的重点;利用教学和活动,整合健康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各项教育活动;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坚持专家引领指导,邀请曲振国教授、姜维茂教授、袁瑜主任到校做报告辅导,指导生命教育研究深入进行。

(一)开设必修课程

每周开课一课时;坚持生命教育课程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发挥学校特色,充分利用生活化、融入式的生命教育教材与活动,争取开发学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如环保教育、安全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等)。

(二)学科教学渗透

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

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新生命的诞生和婴儿发育过程以及青春期生理发育与性心理变化的过程;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整体性以及人体遗传和变异现象;了解与生育有关的健康知识以及与人口发展有关的政策;知道现代健康人的特征,养成健康的饮食与作息习惯;了解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懂得安全使用水电煤气等,掌握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通过《思想品德》的学习:

知道生命既属于自己,也属于家庭和社会;认识每个人生命只有一次,要爱护自己的生命,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对个体生命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有所感悟,懂得具备生活的自理能力和掌握为社会服务的本领,是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公民的人身权益受法律保护,了解公民获得法律保障的途径。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习体能常识、青春期体育健身常识,懂得体育健身安全、体育锻炼与青少年机体发展,了解体育锻炼与自然环境、体育健身与卫生常识、生存技能和方法等内容,发展基本运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身体的各种变化,留下成长记录,形成积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历史》课程:

学习中外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使学生认识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的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创造活动,感悟历史人物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和精神风貌,进而了解生命的深层次意义与价值。

(三)心理辅导教育

1、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以班级为辅导单位,以同龄段学生成长需要为辅导目标的团体辅导形式。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注重活动性、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和谐性、鼓励性,以学生的活动构成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效果。

2、个别辅导。

初中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成熟期的过渡时期,心理困扰和烦恼特别多,但初中生心理又具有“闭锁性”的特点,情绪情感不易外露。

我校在班级辅导的前提下,采取个别辅导方式,让每个学生的心里话都有地方倾诉。

①电话辅导。

每周三晚上学校开设辅导电话,选取优秀班主任和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作为热线教师,此电话是一部专门向学校学生开放的热线,学生对于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困惑可以通过此电话跟老师交流。

②设立谈心室。

专门设置谈心室,每天下午第四节对学生开放。

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及时解决学生的烦恼,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③设“徐老师信箱”,同时设立电子信箱,写这样一句话:

“同学们,我是一个宣泄箱,把心儿打开,把烦恼说出来吧!

”学生信件可以署名,可以匿名。

学校专人收发,为学生保密。

(四)家庭教育指导

充分发挥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优势,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变化发展给予及时、必要的指导和关怀。

将生命教育作为学生家长学习的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家长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动员学生家长参与生命教育,让学生在感知生命的同时,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五)网络教育

1、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在学校网站上设立生命教育专栏,登载生命教育的有关内容和活动信息,便于学生及时浏览学习。

2、在学校校园网上设立生命教育专门信箱,让学生心中的困惑和疑问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和宣泄。

3、加大校园网络的开放程度,达到只要有微机能上网的地方,学生就能随时登陆学校网站。

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教育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上网。

(六)专题教育(附活动安排表)

结合学生青春期的成长特点,探究生命伦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等内容。

开展健康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组织灵活、有效、多样以学生体验为主的生命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学校确定4月作为“生命教育活动月”,通过生命教育演讲、征文比赛、校报校刊开设专栏、班级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六、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我校承担了“十五”规划期间全国、省、市级10项重点课题研究,都已经结题或正在结题中,教科研成果突出。

2、课题组长武际成校长2005年获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有教育管理专著出版发行;2005年潍坊市教育局“金点子”评选我校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005年市区教学成果评选我校2人获奖。

3、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广大专家的支持和指导。

徐桂臻老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参加过山东省组织的多次心理培训,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积极进行过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验研究工作,现为潍坊市初中生周末成长服务热线的成员。

4、学校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已大现成效,被评为潍坊市德育教育个性化学校。

5、学校聘请有以姜维茂教授为首的德育教育导师团,经常到校作报告指导。

6、学校开设校本课程《论语》、《道德经》,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学校传统文化底蕴丰厚。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性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1、专家保障

项目顾问组:

曲振国潍坊学院教授、市心理学会常务副会长

姜维茂潍坊医学院教授  

潘永庆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刘德义潍坊市教科所副所长

袁 瑜潍坊秉正文化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刘 娟潍城区教科研培训中心主任

2、领导保障

项目领导组:

组长:

武际成 校长

成员:

姜官臣 副校长

李建伟 副书记

3、研究队伍保障

项目实施组:

组长:

李建伟 姜官臣 

成员:

刘玉强 教务主任

     马贤波 政教主任

     王 峰 团委书记

徐桂臻 心理学教师

学校专业水平高的骨干教师和全体班主任

(二)研究经费保障

学校落实专项研究经费,为研究活动提供财力保障。

(三)研究资源保障

学校多方面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八、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2006年2月至2006年7月)

1、进行阶段总结;

2、撰写实验论文和案例;

3、评选优质课、优秀教案;

4、争取成果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二)第二阶段(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

1、通过调查问卷、行为追踪、专家论证等形式,用各种数据和行为结果表明:

学生受教育效果明显,学生的精神、思想、行为、认知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意识明显提高;

2、撰写论文、调查报告,争取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3、编写出校本教材,开发《中学生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4、总结实验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5、形成生命教育研究的有效机制;

6、实验成果经市教育局鉴定,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九、课题主要研究人员

 

姓名

性别

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实验中

曲振国

教授

教育学、心理学

潍坊学院

专家指导

姜维茂

教授

学校德育

潍坊医学院

专家指导

潘永庆

副院长

教学科研

潍坊市教科院

专家指导

刘德义

副所长

教育科研

潍坊市教科所

专家指导

袁 瑜

主任

社区教育

潍坊秉正文化教育发展中心

专家指导

刘 娟

主任

学生教育

潍城区教科研培训中心

专家指导

武际成

校长

学校管理

潍坊八中

组长

李建伟

副书记

养成教育

潍坊八中

副组长

姜官臣

副校长

学校教育

潍坊八中

副组长

刘玉强

教导主任

学生教育

潍坊八中

实验

马贤波

政教主任

学生教育

潍坊八中

实验

徐桂臻

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

潍坊八中

实验

王 峰

教师

网络教育

潍坊八中

实验

郭立民

教师

生物学

潍坊八中

实验

牟磊

教师

体育教学

潍坊八中

实验

孙金波

教师

政治教学

潍坊八中

实验

李学

教师

生命教育教学

潍坊八中

实验

曹丽

教师

生命教育教学

潍坊八中

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