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500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docx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下学期同步练习

河北高三语文高考模拟(2022年下学期)同步练习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据新华社10月13日报道,江苏省消保委日前发布的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显示,“儿童酱油”营养品质未必都优于普通酱油,这120个酱油样品涉及48个品牌56个生产(代理)企业,30个为进口酱油,90个为国产酱油。

试验发现,29个样品存在不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情况,5款宣称为“儿童酱油”的产品在营养元素等指标上与普通酱油没有太大差异。

该省消保委提示,目前我国没有“儿童酱油”的相关产品标准,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所谓“儿童酱油”的时候,应该多一些理性。

利用现在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健康的心理,商家打出“儿童专用”的旗号牟利,早已是通行的、公开的做法:

同样的商品,加上“儿童”二字就涨价,这些年被曝光的类似情况还少吗?

儿童专用漆、儿童蚊香、宝宝驱蚊液、儿童家具等,只要加上“儿童”两个字,价格就会翻好几倍。

事实上,我国除了奶粉等少数食品制定了婴幼儿标准,其他的儿童食品和用品没有专门的标准,商家所谓“儿童专用”基本上是忽悠消费者,往往只是对成人用的东西进行了微小的改造,甚至只是改了包装而已。

对于这种欺诈行为,专家和消费者组织开出的药方往往是,让家长们纠正砸重金让孩子享受高端消费的做法,抵制社会上的消费攀比风。

这确实是个办法,问题是,只能依靠消费者自身吗?

消委会指出了“儿童专用”的虚假性问题,下一步应该是政府监管部门来解题了。

对于这种欺诈行为,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叫停、严厉惩治。

既然目前很多食品、商品都没有出台儿童专用的标准,那么商家凭什么打出这样的旗号?

某种角度上说,监管部门对“儿童专用”商品的虚假宣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是这些商品泛滥的重要原因。

对没有依据的所谓“儿童商品”,首先应该根据广告法的规定,界定为虚假广告。

然后再根据广告法进行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消费者组织揭露“儿童专用”的虚假问题已有多年,但类似商品、商家依然招摇过市,没有收敛,监管部门还在等什幺?

(选自殷国安《“儿童专用”多为忽悠,不能只提醒消费者“自救”》,《工人日报》2018年10月l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试验报告来看,“儿童酱油”营养品质并不优于普通酱油。

B.商家从现在家庭重视孩子健康的心理出发,打出“儿童专用”的旗号,以此牟利。

C.商家对成人用品稍加改造,加上“儿童专用”的标签,基本上都是忽悠消费者的。

D.导致所谓“儿童专用”商品泛滥,其实家长消费攀比心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意在表明实际上很多所谓“儿童酱油”只是欺骗消费者。

B.第二段列举了其他的所谓“儿童”商品,表明实际上商家只是以此来忽悠消费者。

C.作者针对商家欺骗消费者问题给开出的药方针对两个方面:

一是消费者,二是政府监管部门。

D.第五段列举广告法中虚假广告的处罚,意在表明处罚所谓“儿童商品”有法可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周除奶粉等少数食品外对其他的儿童食品和用品没有制定专门标准,因此制定相关标准有必要。

B.广告法对所谓“儿童商品”的违法行为有很明确的规定,因此会减少这种违法行为。

C.如果“儿童商品”没有依据,根据广告法的相应规定,可以把它界定为虚假广告。

D.“儿童专用”的虚假问题已有多年,但是商家好像并没有收敛,说明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

【答案】

【1】A

【2】C

【3】B

【解析】

【1】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儿童酱油’营养品质并不优于普通酱油”不当,原文是“…儿童酱油’营养品质未必都优于普通酱油”。

故选A。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C项,“作者针对商家欺骗消费者问题给开出的药方”错误,并不是作者给开出的药方,是“专家和消费者组织”。

故选C。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B项,“因此会减少这种违法行为”推断绝对。

故选B。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远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

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

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

这条山路他早巳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

爹,转弯了,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幺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

这种情况从前还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来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

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

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

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

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

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

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

爹,转弯了。

这幺喊,又像是喊牛。

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幺错。

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一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

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一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

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

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

真的?

真的。

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

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

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幺?

他说,叫青树。

住在山里?

是的。

你不觉得枯燥吗?

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

年轻的女人说,你怎幺不问我叫什幺?

他便问,你叫什么?

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

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

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

新鲜的空气襄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

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

青树说,怎幺告诉,他听不见。

红苗说,我喊。

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地舒展。

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

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

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

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

今后也不打柴了。

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茱、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

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

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跟自己说。

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

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

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

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

.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

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

爹。

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青树喊:

爹,我转弯了。

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像“一个小黑点”,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二者形成对比,暗示了青树以前因循守旧及现在心境和生活的转变。

B.文章中“牛”的作用非常大,它是青树沟通交流的对象;牛拉的车成为青树走出大山的工具;牛还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青树的父亲或父辈。

C.文中的红苗很有生意头脑,让青树栽培种植山果和蔬菜,用来做生意,并且大方,有主见,主动与青树交往,看重青树的朴实,决定嫁给他。

D.文章以“远山”为题很好,故事就是在远山这样一个环境中展开的;并且山里生活的纯净自然,孕育了人的品性,文章题目含蓄而富有诗意。

【2】文中的青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进行简要概括分析。

【3】文章多次提到“转弯”,在文中“转弯”有什么样的内涵呢?

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

【1】A

【2】①憨厚朴实。

打柴时摘一些小山果,供人品尝,不要钱,他认为这是树上长的,不值钱。

②勤劳肯干。

以前每天打柴、卖柴,后来栽培种植各色山果和蔬菜卖钱。

③懂得变通。

他在红苗的指点下,从大山巾走出,发家致富。

【3】①指山路上的转弯。

青树赶着牛车在山路上行进时需要转弯。

②放弃旧观念,追寻新生活。

青树从大山中走出来,放弃了旧观念,追求美好的生活。

③转变生活的轨迹。

红苗由山外到了山里,生活的轨迹发生了变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解析】

【1】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暗示了青树以前因循守旧”不当,此处只是说他当时很孤独。

故选A。

【2】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进行分析,常用的一般模式:

某某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此题要求分析文中的青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根据文中的相关描写分析,如根据“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可得出其“憨厚朴实”;根据“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

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可得出其“勤劳肯干”;根据“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可得出其“懂得变通”。

【3】此题考核分析词语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

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旬寻找释义。

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此题注意分析其表层的自面议和双关意。

表层含义“山路上的转弯”,其双关意是“放弃旧观念,转变生活轨迹”。

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

2017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9.43%。

其中,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4204亿元,规模同比增长8.94%。

2017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1%。

2017年我国幼儿总数为2550万所,2017年我国学前教育入园儿童数为1937.95万人,在园儿童总数为4600.14万人,毕业生总数为1652.67万人,幼儿园教职工419.2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43.21万人,2017年我国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9.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2017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资源来源:

教育部、智研咨询整理)

2007~2017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走势图

(资源来源:

教育部智研咨询整理)

材料二

2015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显示,2014年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为66%,农村地区不到50%;有幼教资格证的教师占比为61%,持非助教教师资格证的占比17%,无证教师占比为22%,农村地区无证教师比例髙达44%。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为381.8万,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学历、专业技术职业者有249.8万。

硕士学历占0.27%,本科学历占20.91%,专科学历占56.4%,高中学历占20.56%,高中以下学历占1.89%。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师资力量的要求至少是专科和毕业和拿到教师资格证,但实际上很多幼教机构并没有达到,“民办幼儿园绝对达不到”。

所以重要打造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站式平台,能够让幼师在短时间内掌握岗位技能,同时能够终身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这是快速填补幼教师资队伍缺口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

(摘编自“中商情报网”)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笫三场记者会上表示,要千方百计增加或者扩展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

刘利民指出,目前学前教育面临规模发展,又面临质量提髙的问题。

2009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普及率从50.9%提并到了79.6%,目前我国有24万所幼儿园,幼儿4400万,规模已经很大。

不过,在刘利民看来,尽管我国的学前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公办园少、民办园多、无证园乱的问题,未来应该在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方面下功夫。

刘利民建议,首先,要千方百计增加或者拓展学前教育的资源供给,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

政府要制定普惠园的标准,用财政资金购买服务或者进行奖补来扶持。

笫二,增加学前教育投入。

除了中央财政投入外,各地政府也要推动出合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如生均拨款标准,制定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确定收费标准。

通过多元化的投入,使得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好学前教育教师入门关,把有爱心、懂教育的教师吸引进来,同时关心他们的待遇,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师德和法制方面的培养。

笫四,加快立法进程,用立法方式明确各级政府所履行的责任,如规划、布局、投入、师资配备等。

第五,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

除了人防、物防、技防外,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管理也很重要,如组成家长委员会,参加幼儿园事务的决策等,让家长明白和放心。

(摘自《经济参考报》2018年3月1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比上年均有增长,其中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增长最多。

B.从材料一2017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图表看,相比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与高等教育,学前教育投入经费仍较低。

C.从材料二教育部《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显示的信息看,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学历相对偏低,且无证教师占比很高,达到44%。

D.材料三中刘利民肯定了学前教育已经取得的成绩,也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概括,并为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下列对材料中刘利民所提建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前教育的资源供给仍然不足,要千方百计增加或者拓展,用财政性资金购实服务或者以奖补的方式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可解决这一问题。

B.发展学前教育,中央和各地政府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既要增加学前教育多元化投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还要推动出台学前教育相关政策。

C.发展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一环,要把有爱心、懂教育的教师吸引进来,要关心学前教育教师待遇,加强其师德和法制方面的培养。

D.发展学前教育,要从立法方面进一步完善,对各级政府的责任予以明确的规定,还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3】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怎样?

如何办好学前教育?

请结合相关材料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答案】

【1】C

【2】A

【3】现状:

学前教育投入不断增大,公办幼儿园总数、入园儿童总数、教师总数不断增加,表现出发展的良好势头。

但是,公办幼儿园少、教师专业水平低、无证办园现象存在,也让人担忧。

方法:

①以多元方式,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投入。

②提高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的师资水平和师德素养,提升教师的待遇。

③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或对现有幼儿园进行扩建。

④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意识,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职责等。

【解析】

【1】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学历相对偏低,且无证教师占比很高,达到44%”错误,“达到44%”是农村地区的无证教师占比。

故选C。

【2】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可解决这一问题”与原文不符,文中只是列举了这种方式。

故选A。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题中要求分析学前教育的现状和办好学前教育的方法。

文章材料一主要分析财政投入的状况,材料二是师资状况,材料三主要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根据材料中的句子“2017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943%”“尽管我国的学前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公办园少、民办国多、无证园乱的问题。

未来应该在扩资源、增普惠、强监管、提质量方面下功夫”“要千方百计增加或者拓展学前教育的资源供给,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增加学前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概括答题要点。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

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

与转运使杨紘、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

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

仲淹等罢,鼎与紘、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

徒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

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徒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

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

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

鼎因疏言:

“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

”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

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责,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

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

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

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连仕,鼎不可。

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

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

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十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B.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偷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十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C.所至不扰/唯市饮食开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十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D.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偷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十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十第,科举时代考选进十,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B.太常博十,太常寺的属官,其职相当于后世的国子博十二。

C.京师,一般指帝王的都城,还可以指天子的军队等,文中指前者。

D.契丹,中国占代的游牧民族,发源中国东北地区,后建市了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鼎检举不法,刚正不阿。

王鼎与转运使杨紘、判官王绰竞相揭发贪官污吏,甚至微细隐藏的罪行也不宽恕,因此招下属官吏怨恨,但皇帝对他很赏识。

B.王鼎救济灾民,教育州民。

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

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

C.王鼎长于辩论,制服恶官,杨永德横暴狡猾,宰相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杨永德来和王鼎辩论,于是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来。

D.王鼎为官清廉,不谋私利。

他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他一斗粟也不拿回家。

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2)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

【答案】

【1】C

【2】D

【3】A

【4】

(1)当时偷贩茶叶和盐的人很多,(王鼎)全都用棍子(驱遣)发配他们,监司屡次替他们说话,王鼎不为此改变。

(2)王鼎一样特产也没买,独自全心全意去精心处理政事,事情无论大小,一定自己亲自处理。

【解析】

【1】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