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1551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方法导论 重点.docx

教学方法导论重点

教学方法导论

第一章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相联系,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教学方法始终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

教学方法是由若干的教学方式构成的,同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方式构成,而同一种教学方式也可以运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中。

教学方法: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意义:

(1)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

(2)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3)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4)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5)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古代社会的教学方法:

教师满堂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近代教学方法:

演示、观察、实验的方法;现代教学方法:

杜威—实用主义培养学生独立、生动学习的“活动教学”;布鲁纳—“发现法”;上海育才中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影响教学方法发展直接因素:

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时代要求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当代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国内教改):

(1)愉快教育法——倪谷音,一切为了儿童、为了一切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2)情景教学法——江苏李吉林,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3)尝试教学法——江苏常州邱学华,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主要目标先练后讲;(4)成功教学法——上海刘京海,核心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

(国外教改)

(1)发现法——美.布鲁姆提出,让学生同学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范例教学法——德.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基本特性:

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3)目标教学法——美.布鲁姆,依据“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按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形成性测试手段,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4)程序教学法——美,斯金纳,根据学习的目标,教师予以强化;(5)“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前苏联,沙塔洛夫,以特殊的形式列于纸上的一组供学生思考用的关键性词汇、符号或其他信号;(6)暗示教学法——保加利亚,洛扎诺夫,(7)非指导性教学方法——美,罗斯杰,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教师充分的信任学生,了解学生,从而使学生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朝向自我实现。

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核心是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由个性);

(2)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整合统一;(3)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物质层面,人们把教育技术装备列为教育现代化的指标;在课堂教学层面,学校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看成是教学方法现代化最为明显的标志);(5)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2)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3)教学方法的系统化;(4)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学实践和效率的要求等。

运用的一般要求——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必须做到最佳选择和优化组合(一方面要认清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把握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另一方面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做到优化组合)、必须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既要掌握“教必有法”的原则性,又要领会“教无定法”的灵活性)。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方法

教学设计:

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教学设计基本特征:

(1)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基于学习与知识创新的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强调把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过程作为教学设计活动的聚焦点);

(2)关注真实生活(现代的教学设计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如何更好地完成将会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行为,为此教师要善于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贴近生活,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3)以“研究”超越“经验”(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长期重复劳动而导致的职业倦怠维持较高的教学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打破教学的思维定势);(4)创造性和灵活性(灵活性的体现——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灵活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有灵活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有灵活性)。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最高表现:

创造性。

▲教学设计的依据:

(1)现代教学理论;

(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教学的实际需要;(4)学生的特点;(5)教师的教学经验。

以教为主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也称传统教学系统设计,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或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基本流程:

确定教学目标(最优先考虑的问题):

教学总目标(由实质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教育性目标组成)、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顺序

分析学习者特征:

教学目标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指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对学习者认知因素的分析、非认知因素的分析、社会因素的分析。

确定教学起点

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

教学策略设计

形成性评价

教学目标主要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

教学目标分类P36(美.布鲁姆):

认知领域教学目标、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

(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跳一跳,摘桃子”);(4)便于检测。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由四部分组成:

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的条件、学习程度。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主要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学习”上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基本原则: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的。

步骤与方法:

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主题)

情境创设

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

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

易出现的几种偏向——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忽视自主学习设计、忽视教学结构设计。

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学生直接的学习对象:

教材。

三点:

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是提高教学时间效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教学时间设计的核心:

单元课时的设计。

第三章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分类: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

讲授法特点:

教师以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体,向学生单向输入信息。

优点:

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助于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多间接知识、有助于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缺点:

不易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宜于因材施教。

讲授法的具体方式:

讲解;讲述(讲解法和讲述法是两种互补的互利的讲授方法,前者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理智信念,后者牵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增添融洽愉悦气氛);讲读(外语、语文教学用的最多);讲演(政治、文史理论课用的较多)。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确保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

2.谈话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把教材内容概括成一系列问题,向学生一一提出,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通过问答、质疑、反问、补充和讨论,使学生从所得结论中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最早提出谈话法的是:

孔子和苏格拉底。

谈话法的特点:

师生对话;关键:

精心设问,提好问题。

形式:

传授新知识的启发谈话、巩固检查以往知识的复习谈话、在参观实习或实验前后进行的指导性和总结性谈话。

基本要求:

1.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作出充分准备;2.所提问题的表述要简练准确,求答范围清晰(常用问句的六种类型——判断性问句、叙述性问句、诊断性问句、述理性问句、发散性问句、求异性问句);3.要注意控制问题的难度(应该把问题设计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先易后难,逐一解答问题;对于难度不同的问题,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提问设计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3.讨论法: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深化认识,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法特点:

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

具体形式:

交流式、评述式、辩论式、质疑式。

讨论的开端:

无论采用任何方式,时间都要尽可能的短,只要达到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并明确了讨论的方向就行了。

讨论的引导:

灵巧的利用提问、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及时纠正离题现象。

4.读书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并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独立程度可分为三类:

教师指导性阅读、学生半独立性阅读、独立性阅读。

基本要求:

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帮助学生逐步完成阅读的方法、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方法特点:

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和真实性。

包括:

演示法和参观法。

1.演示法: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试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知识,以促使其获取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演示法特点:

直观性强。

演示法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运用,作为一种辅助的方法,配合讲授法、谈话法进行。

种类:

P64

基本要求:

明确演示的目的做好演示准备;演示时要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演示活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以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

2.参观法:

是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巩固、验证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观法特点:

把教学同社会建设实际、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学生所学的理论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领会。

具体形式:

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技巧的方法。

包括:

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

1.实验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进行独立作业,并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来获取知识,培养实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种类:

(1)学习理论之前的实验(属于探索性实验,目的是引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材料,为学习理论打基础);

(2)学习理论之后的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目的是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种实验的组织形式可分为小组实验和个别独立实验);(3)复习、巩固知识的实验(属于定性定量实验,目的是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实验法特点:

让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操作。

基本要求:

认真编写实验计划、加强实验指导、做好实验总结。

2.实习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在自然科学的各类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最广。

实习法特点:

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获得直接经验,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事业心都有重要作用。

种类:

课内实习与课外实习、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按项目分是单向实习与综合实习。

3.练习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它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练习法特点:

应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学了会用的目的,是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

步骤:

首先由教师提出练习的任务,说明练习要求、规则和进行方法,并作出示范;然后,由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最后,教师在检查学生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总结。

要求:

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增强练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联系安排要有计划性,方式要多样化,时间分配要合理。

(四)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概念:

指教师在教学中设定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理想和审美能力的方法。

特点:

通过教学中的各种欣赏活动,使学生在认识了所学的事物的价值之后产生出积极的情感反应。

类型:

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道德行为的欣赏、理智的欣赏。

基本要求:

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要注意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个别差异、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第四章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法

这次课改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课改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自主学习教学法: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特点:

1.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与教师讲授为辅;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信息及时反馈;教师教案的导学性、开放性。

类型:

1.任务型教学法;2.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3.尝试教学法(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讲、先练后讲”);4.问题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5.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日结,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途径:

1.加强自学、鼓励探索;2.创设情境、感悟体验;3.知识升华、自主创新。

基本要求:

1.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2.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3.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4.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5.采取多种指导方式。

(二)合作学习教学法:

古罗马的昆体良最早提出集体教学思想。

合作教学法概念:

是以合作教学理论和素质教育新思想为指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实践前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活动为教学形式。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关键。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活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特点:

互动性;交往性(其认识意义表现在——促使知识增值、活跃学生思维);生成性。

类型:

1.问题式合作教学(在实施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设置问题);2.表演式合作教学;3.讨论式合作教学;4.论文式合作教学;5.学科式合作教学。

途径: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定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它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2.独立学习,自主尝试;3.小组研讨,集体交流;4.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基本要求: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1)编组的基本原则: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合理确定小组规模;合理编排座位;合理分配角色

(2)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三)探究教学法:

特点: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2.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3.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学有所得;5.既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也注重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

类型:

1.传统环境下的探究和网络环境下的探究(传统的是指借助传统媒体和传统教学资源进行探究活动。

网络下的是指借助网络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的探究活动);2.理论探究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教学法(理论探究法一般为理论探索和演绎研究两大教学层次构成);3.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4.开放式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型探究教学模式和循环型探究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开放型探究模式,包括以下几个特点——学习者围绕具有科学性的问题展开探究;学习者获取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具有科学性问题的证据;学习者从证据中提炼出解释,对具有科学性的问题做出解释;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学习者交流和修正他们所提出的解释);5.全部探究与部分探究。

途径: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2.开放课堂,发觉自主探究潜能;3.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4.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

基本要求:

1.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探究的课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究活动应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要选那些学科领域中的核心知识)2.为学习探究提供“支架”;3.提高学生的探究素养;4.要重视总结交流。

此外,在实施探究式学习指导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二是要转变学生观,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三是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四是要坚持评价的开放性、启发性、指导性和激励性。

第五章教学组织的方法

教学组织概念:

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特点:

1.特殊的师生互动(教学组织直接体现为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2.特殊的时空安排;3.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一方面教学组织形式要适应教学的目标、方法、内容和技术手段的更新,做出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因素需配置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才可能发挥最优效应)。

历史发展P99:

个别教学、群体教学、班级授课、内尔——兰喀斯特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分组教学特朗普制、开放课堂。

发展的特点:

1.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化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3.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4.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

教学组织的选择:

在教学组织的发展变化中,多样化是其突出的特点。

1.根据学校的物质资源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2.根据师生数量和教师专业水平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3.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4.根据课程的性质和课程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5.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6.选择恰当时机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足时、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学生提出解题策略,但彼此间不统一或有争议时、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以课外教学和现场教学为辅助形式)。

基本特点:

可归纳为班、课、时三个特点。

“班”——在教学人员的安排上;“课”——在教学活动程序的安排上;“时”——在教学时间安排上。

其优越性: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其局限性:

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发展;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具体形式:

P117全班上课、班内分组教学、班内个别教学。

班级授课组织的变式:

1.现场教学(是正确处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关系的必要手段,是促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其具体要求是——目的明确、做要准备工作、做好现场的指导工作、做好现场教学的总结工作;2.复试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学材料,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复试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是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合理搭配。

当前班级授课组织形式的改革:

(一)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缩小班级规模要受到财力、人力、物力的制约,除了考虑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外,还应考虑:

学习目标的类别、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

(二)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P126;(三)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P127(座位排列总的原则是要具有动态性、多样性,使师生、生生之间真正互动起来);(四)探索个别化教学(特点——在采用师生一对一的关系时研制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材、由学生在自己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自定学习进程安排学习活动、采用了新的教学技术手段)。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检查学习效果。

(一)备课:

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其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教学特长,创造性的组织教学。

两个层次——统观全局,从“宏观”上考虑制定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二是深入章节,从“微观”上考虑制定课时(或单元)教学计划方案(即教案)。

类型:

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级同科的教师互相合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享教学资源);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内容:

1.备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2.备教材;3.备学生;4.备教法(在教法的选择上,一是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性质等诸多因素,努力做到多种教法的最优组合;二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三是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四是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养成质疑、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5.备学法(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

教案的研制:

1.教案的基本内容:

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计划、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

(1).概况:

主要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课型、教法学法、媒体选择等;

(2)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最重要的部分,编写时要做到步骤、内容与教法学法想结合);(3)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条理性);(4)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

2.教案的类型:

(1)纸质教案——文字表达式教案(可分为简略教案也称提纲式教案和详细方案也称讲义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条目式教案等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