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2178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家人的爱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

  2、学习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教学重点:

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

  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间播放《让爱住我家》,学生跟着唱)

  二、揭示课题:

  1、(出示小兔贝贝)嗨!

我是小兔贝贝,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2、在轻音乐中教师讲故事(见扩展资料:

和蔼可亲的妈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动之以情:

  1、小兔贝贝穿越时空隧道,拍摄了一些照片。

(媒体出示三组照片,请照片上的学生介绍家人为他所付出的爱)

  2、其他学生讲述家人关爱他的一件事。

  3、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生病时,其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早上起来,家人为你……(四人小组交流一天中家人为你所做的事,推选讲的最好的上台讲)

  4、播放家长录音。

(讲述育儿之苦)

  5、听了妈妈的介绍,你最想对你的家人说什么?

  四、明理导行:

  1、辨析:

有同学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认为家人对你不够好呢?

他们到底对你好不好?

到底爱不爱你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1)爸爸不帮我系鞋带是不是对我不好?

他为什么不帮我?

  

(2)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

  (3)奶奶会对我怎么说?

  (4)你是爷爷的话,怎么对小明说?

小明听了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

  2、导行: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现在呢?

(学生讲述:

父母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给带回去:

作业擦了重写的:

练习跳绳的……

  五、总结延伸:

  1、讲述:

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老师祝愿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远住在我们共同的家吧!

(歌曲:

《让爱住我家》)

  2、在歌声中,学生拿出自做的贺卡写上对家人最想说的话。

 教学点评:

  本课以小兔子贝贝为主线贯穿全课,创设了一种贴近儿童生活的情景来讲述父母对儿女爱的故事。

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指导者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凡是老师要说的话,都通过“小兔贝贝”的口头表达,易于指导。

 

探究活动

以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探究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人对自己的爱,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参考家人的爱。

  探究内容及形式:

  1、小组讨论,自己的家人是怎样爱护、关心自己的。

  2、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家人的爱:

  

(1)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

  

(2)帮家人做家务活。

  (3)不向家人提过分的要求。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制作贺信卡,自己写上祝福的话,表达对父母对家人的爱。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

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体谅父母对自己的严厉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行动为父母分忧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

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

“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

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

  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

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

(1)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

(2)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

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

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

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

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课件出示图片:

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

  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

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

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

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

(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

《世上只有妈妈好》

第二课时

一、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

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

揭题——关心父母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

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

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

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

你曾经做了什么?

  5、教师评价:

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

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

  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

  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

  2)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

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来自社会的爱

教学活动

活动一:

调查采访(一课时)

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提出调查采访的内容及要求。

(1)调查学校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2)采访2~3位学校工作人员,听听他们自己介绍平时的工作情况。

(3)重点跟踪1名工作人员,看看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学生自由组成调查小组,开展调查采访活动。

2.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活动指导。

(1)教给学生调查的方法:

第一步,各组拟订出调查提纲,确定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具体内容(如担任的职务、年龄、工作时间、工作职责等);第二步,认真做好调查记录。

(2)授予学生采访的技巧:

第一,最好是选定学校较有代表性的工作人员(如教师、校长、伙食团的师傅等)进行采访。

第二,采访前准备好将要提出的问题(如“您每天几点上班?

几点下班?

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工作中最愉快的事情和最烦心的事情是什么?

”等)。

第三,采访中要注意文明礼仪,尊敬师长,并认真做好记录。

(3)各组将调查采访的记录进行整理,做好全班交流汇报的准备。

注意:

各组要选择最有特色的汇报形式(如用作文的形式写一篇简单的采访稿;用图画的形式画出受到的启发和感受;用小报的形式综合反映调查情况;还可以用唱歌的形式倾吐自己的心声等。

活动二:

畅谈交流(一课时)

1.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学校里教师和学生在一起的图片。

)教师通过设问:

“小朋友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将学生引入对学校教师、同学的关注,从而产生对有关事情的回忆。

紧接着,教师又追加一个问题:

“你们喜欢学校生活吗?

为什么?

”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紧扣学生的回答,有感情地小结:

“是啊,学校生活是美好的,在这里,不仅有良好的教学设施,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孩子都得到了无数人的爱。

在爱的怀抱里,我们幸福成长着。

”以此自然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交流汇报。

教师谈话:

“我们在学校里得到了哪些人的爱呢?

上节课,大家分组开展了调查采访活动。

下面,就请各组分别汇报一下调查采访的情况。

(1)各组商议如何上台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学生分别上台汇报调查采访的情况。

加深学生对教师辛勤工作与无私奉献精神的认识。

(3)教师启发学生深入交流:

“除了有默默工作的园丁,为了我们健康成长倾注了无私的爱。

在我们身边,朝夕相处的同学情、朋友谊,不也是一份宝贵的友爱吗?

现在,大家还可以想想有哪些发生在你和同学间的难忘的故事。

”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全面地去体会学校生活中的各种爱,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

(4)学生谈谈听各组汇报后的感想。

重点启发学生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为我们辛苦工作的教师?

同学之间应怎样相处?

3.延伸扩展。

(1)教师小结过渡:

“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得到了无数的爱。

现在,让我们走出校门,去看看社会和国家,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又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2)(课件出示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大家看,这些标志你见到过吗?

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课后,请大家认真观察、搜集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下节课上进行交流。

”这番谈话,将学生自然带进了社会这个大环境,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课外学习的要求,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活动三:

观察了解(课外)

1.学生自由观察、搜集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了解它们的具体作用。

同时,可以用照片、图画的形式将标志牌、警示语记录下来。

2.搜集一些社会各界对我们儿童关心、爱护的事例。

活动四:

总结体验(一课时)

1.谈话引入。

教师谈话:

“课前,大家观察、搜集了一些社会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还了解了一些有关的具体事例。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爱的世界,一起去感受来自社会、国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爱。

2.自由交流。

(1)学生自己展示搜集的标志牌、警示语的照片、图画、文字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课件补充几个有代表性的警示牌:

如,此处学校、车辆慢行;校内严禁吸烟;公共汽车上的“请给老弱病残幼让座”的标语;网吧、游戏厅、歌厅里“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等警示语。

)同时,启发学生想想:

“这些警示语、标志牌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这样呢?

”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全社会对自己的爱。

(2)引导学生思考:

“除了标语、警示牌,你还知道、听说了哪些社会各界对我们儿童关心、爱护的事例?

”结合学生讲述,教师也可以补充自己了解到的事例,从而强化学生对来自社会的爱的认识。

(3)(课件出示国家制订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条文。

)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引出:

“小朋友们,社会中有无数关心、爱护我们少年儿童的人和事。

我们国家为了保护我们每个儿童的利益,还通过法律的形式制订了许多特殊保护条款。

看到这些法律条文,你想到些什么呢?

”激发学生讨论、思考,懂得这也是国家对我们的爱。

3.激情总结。

学生汇报本课学习的体会,教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总结全课内容,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学校、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的爱,从而深化本课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不一样的你我他

一、教学目标:

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二、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意识到每个人各有特点。

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三、教学难点:

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四、教学准备:

彩笔、画纸

一些可以分类的东西。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的自画像

一、导入:

  古人云: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生活中的你我他该如何相处?

友好相帮呢?

二、画自画像

1、课前活动

(1)、每一位学生自主为自己设计和创造一幅“自画像”,不要标出名字、照片或可以被辨识地特征。

写上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自己最骄傲的事情以及生活体验等。

(2)、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

(3)、学生悄悄的将自己的画像交给老师。

2、活动中:

(1)、老师进行自画像陈列。

(2)学生猜猜画的是谁?

(3)、用笔写出名字。

(4)、谜底揭晓

活动后:

讨论:

(1)、从同学们的自画像中来辨认其他同学,是简单还是容易?

(2)、哪些同学比较容易辨认,为什么?

(3)、你对自己和同学有什么新发现?

(4)、能否在每位同学的自画像上,找出他们的特征?

思考:

(1)、自己和其他同学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还有哪些不一样?

(2)、班里的同学有没有完全一样的和完全不一样?

小结:

教师展示手中的小物品,总结说,花有别样红,人有形形色色,

物品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也有闪光点,在一起学习

应互相帮助。

第二课时

活动二  我们一起享用

一、导入:

果子大家吃才香甜,有福大家共享才快乐。

今天老师分给每一组同学一个橘子。

二、活动开始:

发橘子,橘子上写了某一个同学的名字,老师观察这些得了橘子的同学的反应。

如果有同学把橘子分给其他同学吃了:

(1)、老师就请这位同学说说为什么要分给其他同学吃?

(2)、问一问吃了橘子的同学的感受?

    活动二  我们的想法一样吗?

一、导入:

我们同学都喜欢动手做实验,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好吗?

二、请同学们看图

(1)、图上画有一个圆,请你想象图画的圆圈可能是什么?

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画儿画完。

(2)、学生画完后,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想法。

你的画与别人的画一样吗?

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3)、思考:

“大家同时在圆上作画,为什么画的不一样?

(4)、学生说一说

(5)、小结:

人有千千万万,每个人的想法各有不同。

即使有时看起来有一点相同,那时也只是有点相似。

三、我们继续来做个实验、我们分得丰富一样吗?

(1)、请同学将一批东西拿出来进行分类。

愿意怎么分就怎么分?

如:

按用途分

    钢笔              方形

      毛笔                圆形

笔    圆珠笔        形状      正方形

      签字笔            梯形

      铅笔                椭圆形

(2)、思考:

为什么同学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四、讨论:

在实际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

,说来大家听一听。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心中应有他人,在我们孩子的世界里,大家都是同龄人,都处在同一个位置,因此,大家在一起相处就要听一听别人的一件和想法,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进步。

第三课时

活动三  我们共同来作画

一、导入:

画画是大家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它不但能陶冶我们的情趣,锻炼我们的能力,而且还能激发我们对美的追求。

我们这一节课一起来作画。

二、绘画活动

(1)、老师请每一位同学在花瓣和花叶涂上色彩。

(2)、画出一束色彩斑斓的花,进行评展。

三、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最喜欢给花儿涂上什么颜色。

四、想象说话

假如:

大家都只喜欢一种色彩,画出的花束会怎样?

五、思考: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花儿?

小结:

因为不同,世界才会如此美丽。

假如世界上只有一种色彩,世界会美丽吗?

因此,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不同,发现了美丽。

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发现了差异,差异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

带来了美。

请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去观察。

活动四  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一、引入:

在我们班上有许多同学各有特点,在班上的活动中表现突出,才使我们班上的各种活动丰富多彩。

填树叶地活动

老师出示一棵没有树叶的大树,老师请每位同学在发给的一片纸树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优点,进行贴树叶的游戏。

学生介绍自己的优点。

听得同学要求认真,做文明观众。

二、思考:

为什么光秃秃的大树变得如此茂盛?

三、同学们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四、小结:

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用自己的言行,为集体争光,才将大树装扮得如此美丽。

正是由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才有了丰富的班级生活,并由此加深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理解。

五、夸夸我们班上的好孩子

同学们自由说说班上的好人好事,给以表彰。

换个角度想一想

教学目标: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地儿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在生活重地困难和烦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假如我是他

一、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情况。

三、提问:

假如我们换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怎样?

同学们进行讨论。

讨论后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

四、讨论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明白从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出发。

采用换位思考的判断和选择方式。

活动二  了解人的情绪

课前准备:

纸、剪刀、笔、胶水或浆糊等

活动过程:

学生画出情绪化的脸部表情。

讨论:

A、什么时候你感到骄傲?

(高兴、愤怒、悲伤、孤单等)

      B、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伤。

(生气、尴尬、悲伤、孤独、厌烦等)

情感体验:

学生回忆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事与伤心的事,并能讲述当时的心情。

五、小结:

我们在生活中应尊重同学的选择,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包容和理解。

第二课时

活动三:

他为什么生气

活动目的:

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和失误。

一、图上的事例

讲述图上的事例:

李勇的妈妈下岗了,同学们议论纷纷。

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

当同学们帮助他,他为什么不高兴?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思考:

1、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自己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2、如果别人在旁边议论自己,自己会是怎样的感觉?

分享快乐

一、教材分析:

    当代学生从诞生的“自然人”转化为社会化的过程中,直接享受到丰富的改革开放的成果。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将更为密切。

由于他(她)们处于家庭“独”字号的环境,他(她)们与以前的学生相比,知识较广,参与社会的意识较强;但一方面,他(她)们较为自私、任性,欠缺礼貌,一切都以自我坤洲小学为中心,自理能力较弱。

他们对自己参与的生活感到好奇,敢于冒险,也易于自我解释,并充满自信。

另一方面,他们虽然愿意与周围的人真诚交流,喜欢新朋友,并开始意识到了他人的想法和行动,但却因不会沟通而易和他人冲突。

  《分享的快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共欢乐”,分为《不一样的你我他》、《换个角度想一想》和《分享的快乐》三课。

《分享的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本课在设计中力求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讲求团队精神,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从而学习到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  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所有的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

    2.熟悉班集体环境,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3.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参与合作和分享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3.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4.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资源: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

坤洲小学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应用计算机课件。

  实地考察:

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实际体验自己与老人的情感。

  搜集资料:

查找有关合作与分享的事例及现象。

  计算机课件:

《分苹果》的动画片。

五、学生实态: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

在他们的生活不容易体会到由于缺乏别人分给的“零食”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

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

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习合作与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每个孩子都有一些自己倾注着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让孩子们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来与大家分享。

(一)组织学生把心爱的东西集中起来。

如:

集邮册、玩具、图书、花等。

(二)组织讨论:

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怎样与同学分享?

(三)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对人有礼貌。

七、教学准备:

(一)课前让学生自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等,带一两件心爱的物品来。

(二)橡皮泥、牙签。

(三)“盲人点灯”的课件(故事朗读、图片和音乐)。

(四)学生自己先阅读“故事与思考”,根据理解增添解说词。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从我们的“分享日”中,体会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