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22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5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8.2设备检修标准27

8.3检修项目27

8.4检修周期27

8.5设备的检修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28

前言

本规程根据《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生产规程和系统图修订修编导则(试行)》要求,为适应电厂现代化管理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发电厂生产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电厂的安全运行水平,特编制《300MW机组卸储煤机械检修规程》。

本规程作为检修人员进行设备检修的依据使用。

本规程规范了卸储煤系统的检修管理,任何时都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

当有关设备结构和系统变动时,按有关下发的最新规定和临时性文件执行。

本规程于2000年首次发布,2004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2012年第4次修订,本规程由大唐辽源发电厂设备管理部负责解释。

本规程批准人:

徐国辉。

本规程审定人:

吕福全。

本规程审核人:

隋春义。

本规程初审人:

刘宏举。

本规程编写人:

何喜安、白雪峰

300MW机组卸储煤检修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大唐辽源电厂卸储煤系统主要技术特性、设备规范、检修工艺方法和质量标准等有关内容。

本规程包含螺旋卸煤机、叶轮给煤机、翻车机、斗轮堆取料机、活化给煤机、单向给煤机其附件的检修内容、工艺要点及质量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引用国际标准必须单独进行标注。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Q/CDT20103001-2012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标准编制规则

Q/CDT20102001-2012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技术标准体系表编制规定

Q/CDT-JLBC10101001—2012生产规程和系统图修订修编导则

哈尔滨和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LX-6.7型桥式螺旋卸车机标准

3螺旋卸煤机检修

3.1设备的主要技术规范(见表1)

表1LX-6.7型螺旋卸煤机主要参数

项目

单位

参数

1号、2号螺旋卸煤机型号

LX-6.7

生产厂家

哈尔滨和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投产时间

2010年2月25日

卸料能力

t/h

400~500

物料粒度

mm

≤300

物料比重

t/m3

0.9~2.2

适用车辆

C60、C62、C70敞车

适合物料种类

煤、砂石、高炉灰、富矿粉、石灰面

卸车型式

室内双侧

工作制度

重级

环境温度

<

-20

电源

三相交流、50Hz、380V

卸冻层

50

过车高度

≤5000

大车车轮轨面与火车轨面高度

5200

大车跨度

6700

车轨道型号

kg/m

24

最大轮压

KN

60

行走减速机型号

XWD-7-59

速比

59

行走减速机数量

4

表1LX-6.7型螺旋卸煤机主要参数(续)

厂家

江苏泰隆减速机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机型号

YVPE112M-4

功率

kw

3/4.5

电动机数量

升降减速机型号

ZQ500+150-125-III/IV

升降速度

m/min

8.7

121.1

升降高度

5000

升降减速机数量

Y2-160M-6

KW

7.5

转速

r/min

970

升降电动机数量

链条节距

50.8

滚径

8.58

升降链条型号

40A-1

旋转减速机型号

R10-15.65-AD5-M1

15.65

旋转减速机数量

Y2-180L-4

22

1470

旋转电动机数量

液力偶合器型号

YOXE360

1500

液力偶合器数量

螺旋转速

100

螺旋体长度

2000

螺旋体直径

φ900

头数

3

回转链条型号

32A-1

3号、4号螺旋卸煤机型号

行走减速器型号

ZSC-600-Ⅱ-5/6

YD132M-8/4

720/1440

行走电动机数量

4

制动器型号

YWZ-200/25

液压推动器型号

YT1-25Z/4

力矩

kg.m

20

制动器数量

ZQ500-150-N-3/4

8.004

121

Y132M2-6(B)

960

液压推动器

8

链轮节径

324.8

齿数

28.58

ZQC-400

14.6

3.2设备检修标准

设备检修后要达到一类设备评级标准。

3.3检修项目

3.3.1A修项目:

大车行走机构检修、螺旋升降机构检修、螺旋旋转机构检修、金属构架检修。

3.3.2C修项目:

处理设备存在的缺陷、检查焊补螺旋体磨损情况、检查各地脚螺栓是否齐全并紧固、

检查更换润滑油、调整检查各机构、转动机械找中心、绞龙传动链条更换。

3.4检修周期

3.4.1A修周期:

五年大修一次。

3.4.2C修周期:

一年小修一次。

3.5设备的检修工艺方法及质量(见表2)

表2LX-6.7型螺旋卸煤机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检修项目

检修工艺

质量标准

行走机构检修

1.修前对电动机、减速机、主动车轮的对中状况进行检查,做好修前记录。

1.对轮轴孔的锥度及椭圆度误差小于0.03mm~0.05mm.

表2LX-6.7型螺旋卸煤机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续)

2.车轮检修时先用千斤顶支在车轮附近,将大车支起后,将轮卸下进行分解检查。

3.拆开车轮的两侧端盖,将原有的润滑油刷洗干净,检查轴承的磨损程度,必要时进行更换。

4.检查车轮的外圆,磨损严重时应补修或更换。

5.清洗检查无明显缺陷可恢复安装,并加注适量的润滑脂。

6.主动车轮安装后,应重新找中心。

主动车轮找中心应以主动轮为基准,找减速机、电动机三者之间的中心。

2.行车减速箱内油位为80mm。

3.蜗杆和蜗轮齿面在高度的宽度上占65%~70%。

4.齿轮与蜗轮磨损的节圆厚度为标准不超过1/2。

5.蜗杆与轴承的配合为第三种过渡配合(gc),其轴向窜动间隙为0.12mm~0.15mm。

6.行走大轮与轴承的配合间隙为0.12mm~0.24mm,最大不超过1.25mm。

7.电动机联轴器找正不同心度和不平行度不大于0.12mm。

8.两半对轮螺丝孔的节距误差小于0.20mm。

9.轴于键的配合两侧不得有间隙,顶部一般为0.12mm~0.40mm,不得用焊的方法代替键的作用。

升降机构的检修

1.检修升降机构的电动机制动器、减速机时,应先将升降架放在最低位置(下死点)或用钢丝绳在最高位置(上死点)把升降构架固定后进行。

2.更换升降链条,检查传动轴的齿轮联轴器及传动轴的两侧轴承时,必须将升降架放至最低位置后进行。

3.制动器制动性能不佳时,原因主要有两条:

(1)制动瓦片磨损严重(铆钉露出或无调整余量);

(2)制动间隙调整不当或各联接锁、孔磨损引起较大的空行程。

4.制动瓦片磨损严重时,应重新更换其磨擦片,对于销孔磨损较大引起的制动失灵应更换制动器。

5.铆制制动片时,其铆钉应在凹入制动片表面,不小于3mm,制动片表面平

整,不得有凹凸不平等缺陷。

6.制动轮磨损较大或有明显的沟痕或椭圆时,必须更换,更换时将电动机底角螺栓拆掉,将电机移位,用专用工具将制动器拨出,压入新的制动轮。

7.更换后,重新对电动机找正,并调整制动器的开闭间隙。

8.调整方法:

用搬手拧动调整拉杆,即可得到理想的制动效果。

标准是单个制动器的制动力可控制升降架,自由滑落为准。

9.齿轮联轴器检修时,将两外壳的联接螺栓拆除,将两壳分开后,洗涤检查,齿轮半体和外壳的内齿是否磨损,必要时更换。

10.弧形轨道变形后进行校正,并加固处理。

11.立式轨道的小铁道磨损严重或缺少时,应更换和补齐。

小轨道有螺栓固定时,应使螺栓固定,不得用焊接固定,并定期检查螺栓的松动情况,及时处理。

12.上部链轮检修时,可断开传动轴的联轴器,松开轴承座的底脚螺栓,将轴承座分解检查,对损坏的轴承进行更换。

检查下部链条,轴承

的磨损程度,并疏通加油孔道。

13.下部链轮的长螺栓安装时,应留有20~30mm的窜动量,以便链条能自动地调节张紧度。

1.齿轮齿合面上高度和宽度上占65%~70%。

 

2.齿轮牙齿磨损的节圆厚度为标准不超过1/2。

3.轴和滚动轴承的配合为第三种过渡配合(gv)。

4.轴颈与滑动轴承的配合为第三种动配合(DC4)

5.电动机联轴器找正轴向和径向偏差不得超过0.12mm。

6.对轮轴孔的锥度及椭圆度误差小于0.03mm~0.05mm。

7.两半对轮螺丝孔的节距误差小于0.20mm。

8.对轮与蜗杆的配合为第三种过渡配合(gc)。

9.两半对轮之间的间隙一般为2mm-6mm。

10.对轮指销上皮垫圈应紧密的套在指数上,在工作状态时应着力相同。

11.轴与键的配合两侧不得有间隙,顶部一般为0.12mm-0.40mm,不得用焊的方法代替键的作用。

螺旋旋转机构检修

1.螺旋本体及轴头磨损严重,及叶片变形,应补修或更换,更换时可用两个倒链起重机吊住两端,把传动链盒和轴承圈的螺栓,拆除后,缓慢地放至地面,分解两端的轴承圈和传动链轮。

2.拆装轮时,可用专用工具进行,并检查所配用的平键是否受剪切力而变形,有明显变形的平键应重新制作。

3.拆卸后的轴承圈要彻底清洗疏通加油孔并更换防尘毡圈。

4.传动链盒变形或防尘效果不好时,应及时校正和处理磨损部位。

5.传动部分检修时,应对传动轴的轴承和齿轮联轴器情况检查更换润滑脂。

在安装时应以传动对轮为基准,找减速机、电动机三者之间的中心。

6.找正制做调整垫应制作回字型垫片,以防运行时脱落。

7.上、下挡轮的检查,检修时,对上、下挡轮进行拆洗,更换润滑油。

1.减速机箱内无杂质、油质、油位合格。

(80mm)

2.电动机联轴器找正不同心度和不平行度不超过0.110mm。

3.减速机蜗杆和蜗轮齿啮合面在齿高度的宽度上不少于65%~70%。

4.蜗轮磨损的节圆厚度计算不在于1/2。

5.传动轴与齿轮配合为第三种过渡配合。

6.传动轴与轴瓦配合间隙为第三种动配合(DC4)最大不超过1mm。

7.扇形齿轮铜套与轴的配合间隙为0.15mm~0.30mm最大不超过1.25mm。

8.对轮轴孔的锥度及椭圆度误差小于0.03mm~0.05mm。

9.两半对轮螺丝孔的节距误差小于0.20mm。

10.对轮与蜗杆的配合为第三种过渡配合(gc)。

11.两半对轮之间的间隙一般为2mm-6mm。

3.6特殊检修工艺方法

螺旋体更损:

检查叶片。

安装时应找好平衡,调整传动链条松紧度,检查螺旋体对轮螺栓,检查螺旋体磨损情况,键槽、螺纹应完整。

检查轴承,更换润滑油,检查轴承密封装置、螺帽,测量螺栓的紧固力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是否转动灵活。

质量标准:

叶片表面应焊补耐磨层,无裂纹、砂眼等缺陷,叶片螺栓无裂纹、弯曲,螺纹完好,无损探伤检查合格,螺旋轴垂直度及同心度偏差均不大于0.02mm,键槽、螺纹应完整,检查轴承润滑合乎要求,密封装置无损坏、螺帽应完整并紧固,不得松动,对轮各个紧固螺栓紧力应均匀一致,紧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螺旋体更换后转动灵活,无卡涩。

3.7主要零部件规范和材质要求(见表3)

表3主要零部件规范和材质要求

主要零部件

规格

材质要求

备注

升降上行轴

φ133×

3700mm

升降下行轴

φ159×

绞龙螺旋体

φ900×

2000mm

耐磨猛钢

4叶轮给煤机

4.1设备的主要技术规范(见表4)

表4QYG-600A叶轮给煤机主要参数

叶轮给煤机型号

QYG—600A

数量

沈阳电力机械总厂

出厂日期

1999年1月1日

表4QYG-600A叶轮给煤机主要参数(续)

投产日期

2000年9月1日

出力

200~600

粒度

容重

8.9~12

叶轮直径(拨煤机构)

2680

电机型号

JZTY62~4

电机功率

18.6

调速范围

400~1200

叶轮转数

2.76~8.3

电机型号(行走机构)

132M—6

1000~1200

大车行车速度

m/s

0.067~0.6

车轮直径

450

kg

2200

轨道型号

18

受电方式

橡套电缆

动力电缆

Y23×

+1×

控制电缆

YTFK24×

1.1°

牵引方式

牵引车

蜗轮减速器型号

YGW-224

11.5

ZQ350

4.2设备检修标准

4.3检修项目

4.3.1A修项目:

行星摆线针轮减速器检修、伞齿轮减速机解体检修、ZQ350减速机检修、拨煤齿检查焊补磨损严重的更换、蜗轮蜗杆减速机解体检修、行走轮轴承检查并更换润滑油、更换下煤溜板、金属构架检修、各部螺栓检查并紧固、各联轴器更换尼龙柱销并从新找中心。

4.3.2C修项目:

处理设备存在的缺陷、各地脚螺栓检查并紧固、检查下煤溜板磨损情况并焊补、各减

速机检查加油、各部轴承清洗加油、金属构架焊补、检修拨煤齿磨损情况并焊补、对轮联轴器尼龙柱销

更换并从新找中心。

4.4检修周期

4.4.1A修周期:

4.4.2C修周期:

4.5设备的检修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见表5)

表5QYG-600A叶轮给煤机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ZQ-350减速机检修

1.拆卸减速器上盖,用柴油或煤油清洗检查外壳有无裂纹和异常现象。

2.打好装配印记,拆卸轴承端盖。

用专用工具拆卸对轮。

3.拆卸上盖螺栓和联轴器螺栓,并检查螺栓有

1.各紧固螺栓应灵活好用,无裂纹,无乱扣现象。

2.壳体表面整洁,无裂纹、无漏油现象。

3.轴向串动控制在0.4mm以内。

4.齿轮应无裂纹、毛刺、麻坑等缺陷,新装齿轮要注意清沙彻底。

表5QYG-600A叶轮给煤机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续)

无残缺裂损,将螺帽旋到螺杆上妥善保存。

4.将上盖用顶丝顶起,应先检查有无被漏拆的螺丝和其它异常情况。

确认无误后,将上盖吊起,放于准备好的垫板上。

5.用塞尺和用压铅丝法测量轴承间隙,每套轴承应多测几点,以最小的数值为该轴承的间隙值,并做好记录。

6.将齿轮清洗干净,检查齿轮的磨损情况和有无裂纹、掉块现象。

轻者可修整,

重者需更换。

7.转动齿轮,观察齿轮啮合情况和检查齿轮有无裂纹、剥皮、麻坑等情况,用钢棒敲击法,检查齿轮在轴上的紧固情况。

8.用塞尺或压铅丝的方法测量齿顶、齿侧的间隙,并做好记录。

9.用齿形样板检查齿形。

按照齿廓制造样板以光隙法检查齿形。

根据测试结果,判断轮齿磨损和变形的程度。

10.对磨损较轻的轴可以采用镀铬或金属喷涂的方法进行修复。

对磨损严重但不太重要的轴应采用堆焊后车修的方法。

11.发现轴上裂纹时,应及时更换;

受力不大的轴可进行修补。

12.发现键槽有缺陷时,应及时处理。

13.对磨损严重、有裂纹的轴承盖要进行修理或更换,防止漏油现象。

14.对油封已经硬化,歪斜、磨损严重的应更换,新更换的油封应用机油浸透,安装时应切为斜口。

15.对于排气孔经常漏油的,可改为高容器式排气孔。

16.检查孔漏油的,要进行检查尺锥体研磨。

17.对上、下机壳,先内后外全部清洗。

注意死角和油槽,勿留油垢。

清理检查油面指示器,使其标位正确、明亮。

18.使用酒精、棉布和细纱布清理上、下结合面上的漆片,用平板或平尺等工具检查接触面平面度。

19.清理机壳内壁时,发现油漆剥落要及时补刷。

注意清沙彻底。

5.齿轮磨损超过原齿厚的20%应更换。

6.齿轮端面用百分表测量摆动不大于0.05mm。

7.齿轮啮合面积不得小于齿高60%,齿长的50%。

8.齿顶间隙为模数的0.25倍,啮合间隙不得小于0.12mm。

9.齿轮应牢固地固定在轴上,键的两侧配合紧密,顶部留有0.1mm~0.4mm间隙,齿

轮与轴的配合为静配合H7Y6。

10.轴径应光滑,无划痕,无损伤、椭圆度及圆锥度不大于0.03mm。

11.两轴不平行度不大于0.50mm。

12.轴承应转动灵活、无卡涩、裂纹、变色、剥皮、麻坑等缺陷。

13.内套与轴紧密配合,无松动、紧力在0.005~0.025mm。

14.滚动体与套的间隙为0.03~0.05mm,最大不超过0.20mm,运行中外套不得松动。

15.结合面应光滑平整,不平度小于0.10mm。

16.结合面应严密,紧固后用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其内。

17.结合面上不许加垫片。

18.结合面周围的螺栓要对称紧固,紧力一致。

19.密封涂料要均匀,涂满结合面。

20.运行中结合面无漏油。

21.油位计清洁明亮,油位计标记清楚、正确,不漏油,润滑油无变色现象。

22.减速器用手盘动应灵活、轻快;

啮合平稳、无冲动和断续卡阻现象。

23.试运不少于30min,轴承、齿轮运转平稳,无冲击声和不均匀的音响,轴承温度不许超过65℃。

24.箱体无明显的振动现象,其值不许超过0.08mm,当有冷却水管时,应畅通,阀门开关方便灵活。

25.减速器壳体表面应清洁,无油垢,其结合面与轴承密封处不漏油。

26.记录齐全、真实、准确。

蜗轮减速机检修

拆卸前工作:

1.将电动机电源切断,拆下联轴器防护罩及螺栓。

2.清理减速器外壳,检查其有无裂纹和其它异常情况。

3.拆卸放油堵头,将油放入专用的容器。

4.打好装配印记,拆卸轴承端盖。

5.拆卸上盖螺栓,并检查螺栓有无缺陷。

把垫圈穿上,螺帽旋到螺杆上,妥善保管。

6.吊下上盖放于准备好的垫板上,注意

不得碰伤结合面及蜗杆。

7.用塞尺或压铅丝法测量各部轴承间隙,并作好记录。

8.用压铅丝法测量齿顶间隙和齿侧间隙。

1.轮心列裂纹等损坏现象,当青铜与铸铁轮心配合一致采用H7/SB。

轮缘与铸铁轮心为精制螺纹连接,一般是装配完后进行钻孔顶丝。

2.蜗轮齿的磨损量一般不准超过原齿厚的四分之一。

3.蜗轮与轴的配合:

一般键槽为H7/H6。

径向跳动公差按表要求。

4.蜗杆齿面无裂纹毛刺。

5.蜗杆齿形的磨损不应超过原螺牙厚度的四分之一。

6.蜗杆螺牙的径向跳动公差应符合公差

表要求。

7.装配好的蜗杆传动在轻微制动下,运转后蜗轮齿面上分布的接触斑点应位于齿的中部,并符合接触

9.把蜗轮、蜗杆做上装配标记,以便回装时参考。

10.将蜗杆、蜗轮缓缓吊出,放到干燥的木板上。

11.用煤油把蜗轮、蜗杆清洗干净,检查外观有无裂纹、毛刺,用细锉刀将毛刺清除掉。

12.用铜棒敲击法检查蜗轮、蜗杆有无松动,观察与轴配合处有无滑动痕迹。

13.拆卸蜗轮、蜗杆最好使用专用工具。

当使用锤击法时,拆卸蜗轮、蜗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