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范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03226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范文.docx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范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范文.docx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范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文章是以季节的变化回忆了英子童年的往事,一个可爱、活泼、天真、充满好奇心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

按理说孩子理解写童年生活内容的文章,在情感上应该是非常容易引起共鸣的。

但是由于文章的写作背景离现在的孩子较为遥远,不是同一个时代的童年,生活的环境也不同,所以要引导孩子走进英子的童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这些问题的:

  首先,了解作者林海音和文章的写作背景。

通过上学期学过的《窃读记》回忆对林海音的认识以及她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再结合课文后面的资料袋里面的文字,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一下子回到林海音的那个时代。

  其次,教会学生理解文章的课题。

在教学中我问学生:

  “你发现这个题目跟以往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或者看了题目,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有一学生在发现间隔号之后还问了我一个问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语之间为何有圆点。

”我告诉孩子们:

  “中间这个点叫间隔号。

前面两个词语是表示时间的。

而后面这个词语表示事物。

作者把这三个本来毫不相关的词语写在一起,体现的是一种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富有诗情画意,我们读了这幅图,眼前就会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

”再次,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内容,图文对照,概括作者回忆的童年

  有关骆驼队的四幅画面,理清文章脉络。

之后通过学习难点词语“嚼”这个字,导入对前两幅画面的学习。

在本课中,“嚼”这个字出现次数较多,并且是多音字。

在第4自然段里读“咀嚼jue”,在第5自然段里读jiao。

再根据咀嚼这个词的“对事物反复体会”这层意思,导入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尤其是英子学骆驼咀嚼这一段写得特别的传神,课堂上我上得兴起还叫了几个同学到讲台前来演示骆驼咀嚼的样子,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咀嚼”这个词的意思。

再我采用先质疑,读懂读通句子,再感悟句子的方法来学习后两幅画面。

  最后,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英子对那一去不还的童年的无限怀念和眷恋。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教给孩子学习知识的方法,提高孩子学习能力。

首先,我一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预习习惯。

其次,我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比如教会学习理解课题,懂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重要性,学会快速浏览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等等。

  二、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欣喜地发现班上爱提问题的小问好越来越多了,孩子们争当小老师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孩子们通过反复品赏诵读,并展开想象,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与此同时,我也现在了不少问题。

从课堂结构来说,学生质疑的时间过长,时间的分配上有些本末倒置,感悟句子这个重点部分的时间明显减少。

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我在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还有待进一步的

  研究。

  我在课前虽然进行了精心设计,但是“预设”的弹性明显不足,从而导致了课堂上资源的浪费,同时,又由于本人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加强,还不能非常灵活、妥善地去应对意料之中、之外的“生成”。

所以导致“预设”与“生成”有些脱节。

  二、孩子们没有掌握紧紧围绕课文主要内容来质疑的方法。

这一点,将是我今后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2《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永远的童年”,单元目标是:

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纯真的笔调描写了童年生活是的几个片断(看驼嚼、谈驼铃、剪驼毛、问驼踪),表达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对旧北京的热爱。

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篇如茶的文章,平实质朴的言辞下,一种非喜非忧、非伤非怨的情绪萦绕其间,寻之无迹,品之有味,令人品味。

在教学这课书第二课时时,我是这样做的:

  1、从题目激趣导入,提高学生对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本文的课题是很有意思的,它以三个不同意象的词语叠加而成,细细体味,“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课文的一条线索。

三个词语的结合,不仅勾画出了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而且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绪空间。

学生觉得有新意,他们有的说这是一首诗,有的说想到骆驼,有的说想到冬天的太阳……

  2、以文中的重点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忆作者童年生活中的几个片断。

如:

抓住“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问作者心头重临了哪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呢?

  3、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生汇报哪部分内容,内容。

其中,在“看驼嚼”片断中,让学生从作者对骆驼样子的描写体会作者观察细致,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年的天真与幼稚;在“谈驼铃”片断中,抓住“我的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来体现作者想象丰富;在“剪驼毛”片断中,主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骆驼的关心;在“问驼踪”片断中体会作者对骆驼的思念。

  4、讲课中,做到有主有次,详略得当。

”看驼嚼”和“问驼踪”两个片断具体讲,然后让生自己读懂剩下两个片断,汇报自读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