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康复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2351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聋康复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耳聋康复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耳聋康复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耳聋康复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耳聋康复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耳聋康复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耳聋康复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耳聋康复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聋康复知识.docx

《耳聋康复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聋康复知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耳聋康复知识.docx

耳聋康复知识

耳聋康复知识

人的耳朵由哪几部分构成?

  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

外耳、中耳具有集音、传音、扩音作用;内耳具有位置觉、平衡觉和感音作用。

耳聋的定义

  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能异常所致的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称为耳聋

导致耳聋的主要原因

  1、遗传:

由父母传递而来的耳聋

  2、母亲孕期或生产时的意外:

母亲孕期患病或使用了可导致耳聋的药物,放射性损伤等;出生时难产、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等。

  3、药物:

常用的致聋药物有庆大霉素、小诺酶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洁霉素、阿司匹林类、速尿类制剂、一些抗疟疾和含砷的中药制剂

  4、传染病:

常见的有风疹、麻疹、流感、流脑、伤寒、白喉、疟疾、猩红热、腮腺炎等

  5、噪音:

长期在噪音的环境中生活

  6、外伤:

耳部和头颅外伤

常见的耳聋种类

  1、按耳聋发生的时间可分为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

  2、按病变性质可分为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

  3、按耳聋的原因可分为遗传性聋、药物中毒性聋、传染病性聋、老年性聋等

  4、按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可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

  5、按病变的部位可分为传导性聋、感觉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

世界卫生组织对耳聋的分级

  26—40dBHL轻度聋

  41—55dBHL中度聋

  56—70dBHL中重度聋

  71—90dBHL重度聋

  大于90dBHL极重度聋

耳聋程度的分级

分级耳聋程度对语言的听取能力

  A正常范围正常

  B轻度聋耳语听取困难

  C中度聋普通语声听取困难

  D中重度聋大声呼叫能闻及

  E重度聋大声呼叫听取困难

  F极度聋放大的声音可闻及

耳聋能否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传导性耳聋可以通过医疗的手段进行治疗。

对于混合性耳聋医疗手段与康复手段可同时并用,但听觉康复手段是长期的,也是终生的。

对于感觉神经性耳聋要分析病因,如对突发性耳聋早期、药物中毒性耳聋早期及听神经瘤可及时采用医学手段进行治疗。

对突发性耳聋和药物中毒性耳聋晚期,及其他各种病因引起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其最佳康复途径是通过选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电子耳蜗,获得较为理想的听力补偿。

什么是聋儿的听觉、言语训练?

  针对聋儿在听觉、发音及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训练,就称为聋儿听觉、言语训练。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听觉训练、发音训练和语言训练

聋儿听觉、言语训练的目的

  聋儿听觉、言语训练的目的在于帮助聋儿能听会说,可与人进行听说的正常交往。

听觉、言语训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从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入手,开展听觉、言语训练。

  2、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充分调动聋儿的学习兴趣。

  3、加强直观性教学手段,有助于聋儿的理解。

  4、听觉训练、发音训练及语言训练三者互相结合。

  5、听觉、言语训练一定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6、制定训练计划一定要与定期评估相结合,以保证康复训练的质量。

什么是聋儿的听觉训练?

  就是帮助聋儿充分利用残余听力,对各种声音,尤其是对语言声进行反复的认识、辨别、记忆、理解,建立正确的听觉概念,在培养聆听的习惯和兴趣的同时,提高分辨声音的敏感度,即提高听觉能力,以达到与人进行听说交往的目的。

聋儿听觉训练的主要内容

  1、判断声音有、无能力的培养

  2、听觉注意能力的培养

  3、分辨不同声音能力的培养

  4、选择性听取能力的培养

  5、听觉反馈能力的培养

听觉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用好助听器、人工耳蜗设备,是听觉训练的基础

  2、注意将声音信号与实际事物对应起来

  3、语言的学习是听觉训练的主要内容

  4、要对听障患者进行听觉补偿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听觉训练目标、安排听觉训练内容

什么是发音训练?

  发音训练就是培养聋儿掌握发音的技巧,培养正确、流畅地发音、说话的能力。

为什么要进行发音训练?

  由于聋儿长期不用语言进行交流,其发音器官僵硬、不灵活,而且发音器官各部位运动不协调,导致发音不准、走调及不流畅等问题;有些聋儿由于听力补偿达不到要求,缺乏听觉反馈,对自己的发音错误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与调节,因此需要科学的发音训练来帮助聋儿正确的发音,流畅的说话。

发音训练的基本内容

  1、发音基本功训练:

包括嗓音训练(也叫声带的训练)、呼吸训练和口舌操。

  2、发音综合、协调能力训练。

包括:

声气结合练习、音素练习、四声练习、拼音练习、语

言节奏练习给语气、语调练习等。

什么是语言训练

  就是帮助聋儿学习、理解词语,掌握基本语法规则,培养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达到听说交往的目的

为什么要进行语言训练

  语言是通过学习才获得的,聋儿由于听力障碍使得听觉、发音及语言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同龄健全儿童,要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帮助聋儿理解词语所代表的含义、掌握词语的搭配、语句的排列、正确地加以运用等,必须要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科学的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的基本内容

  1、积累基本词汇

  2、对话能力的培养

  3、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言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康复的原则

  2、交往第一的原则

  3、兴趣性原则

  4、循序渐进的原则

  5、动静交替的原则

  6、巩固性原则

耳聋预防知识

胎儿期如何预防耳聋?

  听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应开始,如在产前期,母亲一般不要接受预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预防母亲患病毒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用药时禁用耳毒性药物。

新生儿期如何预防耳聋?

  新生儿期耳聋预防应在围产期就开始,在这一时期不仅可发生器质性听觉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且可引起内耳毛细胞损害。

尤其是早产引产时外伤或产期的各种原因缺氧,新生儿黄疸,均极易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

因此,对这些疾病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防治耳聋的重要环节。

小儿期如何预防耳聋?

  感染性聋是婴幼儿时期常见多发病,其中以小儿渗出性中耳炎,及由于腮腺炎、高热等疾病导致的感觉神经性聋最为常见。

小儿期耳聋早期多不易发现,特别是感染期经常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进行治疗更容易发生耳聋。

所以预防感染,科学用药是重要的防聋措施。

如何预防药毒性耳聋?

  对某些疾病的治疗可能要用一些必要的抗生素,尤其氨基甙类抗生素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内耳有损害。

在儿童患病早期症状很不明显,因而难以早期发现。

加强医学监护是诊断早期耳聋的重要手段。

药毒性耳聋应以预防为主,禁止滥用耳毒性药物。

对有家族性中毒史和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禁用耳毒性药物。

婴幼儿、妊娠期妇女、老年人对耳毒性药物同样敏感应该禁用,必须使用时也应慎重。

怎样保护聋儿的残余听力?

  对听力正常人注意耳的生理卫生固然重要,但对聋儿保护其残余听力更为重要。

如噪音可对健全人听力受到损害,对选配助听器后的聋儿也不例外,甚至危害更大,更应注意听力保护。

对聋儿残余听力的保护,关键在于选配一台合适的助听器。

如果只把助听器当成商品,未经专业人员验配,直接从商店买来就戴,那是不正确的,甚至对聋儿的残余听力是一种可怕的威胁。

实际上助听器并不仅是一只简单的放大器,还设置有音调调节、自动增益控制、削峰控制等功能,专业人员可以根据聋儿的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图特点及助听器验配标准进行选配,以至获得较为满意的听力补偿,即使在各种噪音环境下使用也不损坏聋儿的残余听力。

识别婴幼儿(29天-2周岁)是否属于高危儿有什么标准?

识别婴幼儿(29天-2周岁)是否属于高危儿有8项标准:

  1、父母或抚养者对其子女的听力和语言表示疑虑,或语言形成和发育迟缓者。

  2、细菌性脑膜炎

  3、与进行性感觉神经性听损伤相关的新生儿高危因素,如巨细胞病毒尿症,长期的机械性给氧,以及遗传性疾病等。

  4、头颅外伤,尤其是颞骨损伤。

  5、感觉神经性听损伤同时存在的综合征。

  6、患儿用耳毒性药物5天以上,用药范围不仅限制在氨基甙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而且也包括与氨基甙类联合使用的环形利尿剂。

  7、具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儿童,如神经纤维瘤病、肌阵挛性癫痫、舞蹈病;麻痹;家族失明性白痴等

  8、与感觉神经性耳聋有关的感染性疾病,如腮腺炎、麻疹等。

总之,对药毒性耳聋、感染性耳聋、噪音性耳聋,经常进行医学监护对耳聋早期发现完全是可能的。

如何选择早期干预的时间?

  干预过程的时间选择,是指服务开始的年龄和持续的时间。

出生后6个月以前接受干预并且持续较长时间的婴幼儿,受益是最大的。

早期干预的“三早”指什么?

  小儿听力障碍的早期干预可概括为“三早”,即早期发现和诊断、早期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和早期进行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耳聋如何早期发现?

  目前,国内尚未规定必须为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因而,婴幼儿的耳聋不易被早期发现。

如果出现下述问题,家长们应该予以特别注意:

  1、没有什么声音能把熟睡中的孩子吵醒;

  2、听到大的声音时,孩子不会出现四肢抽动、眨眼睛等现象;

  3、模仿成人声音明显比别的孩子晚,甚至从不会主动模仿;

  4、语言发育明显延迟。

发现耳聋怎么办?

  去医院或康复机构检查听力并确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获得准确的听力补偿→接受专业人员指导,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得到康复,回到主流社会。

新生儿怎样进行听力筛查?

  所谓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对新生儿群体运用简单快捷的听力学测试方法,根据特定的标准,将他们区分为通过筛查和未通过筛查的两组,其中未通过筛查的一组患听损伤的可能性较普通新生儿群体为高。

聋儿康复教育为什么要及早进行?

  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时期。

7岁以前是最佳期,7岁—12岁是可塑期。

如此时发生耳聋则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同时也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如能及时地发现耳聋,尽早地配戴合适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使聋儿在父母的怀抱中就接受各种声音、语言刺激,得到科学的康复训练,聋儿的各方面发展就会接近正常儿童,康复的质量就会很高。

因此,尽早发现耳聋,尽快配戴合适的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成为聋儿康复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早期干预对聋儿成长的直接效益

  1、在聋儿发展关键期内进行基于听力语言康复为主线的早期康复教育,可以充分挖掘聋儿的残余听力,并利用大脑言语中枢尚未完全成熟的优势,减轻聋儿的残障程度,巩固或重建聋儿的听觉系统,形成从听觉途径接受信息、利用信息和习得语言的能力。

  2、聋儿的早期干预也是对聋儿进行早期康复教育。

在他们发展的关键期内,给与各种有序的、良好的刺激,使得聋儿个体在获得听力语言康复的同时,也获得了认知、社会性、个性情感、艺术表现和运用技能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3、听力语言早期教育将为聋儿创设和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和权利,促使他们早日“回归主流社会”。

早期干预对聋儿家庭的间接效益

  1、对聋儿实施早期干预有助于聋儿父母正视自己孩子的残障问题,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

  2、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压力和物质负担,为聋儿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聋儿家长可以对孩子有更多的物质投资和教育关注,这无疑对聋儿的康复与发展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