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2657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荷山中学【精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阶级利益受到保护的见证是()

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D.《乌尔纳姆法典》

2.伯利克里宣称: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由全体公民掌握。

”这里的“全体公民”是指()

A.全体居民B.全体成年居民C.全体男性居民D.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3.“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

”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

A.伯利克里改革B.查理马特改革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

4.每一场战争都有作为其借口的口号,“为真主阿拉之道而战”的口号的提出,最有可能是为了下列哪次战争()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的战争

C.罗马征服地中海的战争D.阿拉伯半岛统一的战争

5.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

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下图)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条条大路通罗马”

C.“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6.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

A.皇帝.大臣B.国王.贵族C.法老.祭司D.教皇.教会

7.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B.西欧城市的兴起

C.丕平献土D.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8.马拉松赛事不仅是体育赛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最早源于()

A.伯罗奔尼撒战争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C.希波战争D.布匿战争

9.自人类伊始,军事领袖们就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近,有外媒评选出史上十大军事领袖。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这位军事领袖,在公元前4世纪后期,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三大洲的帝国,这个人是

A.伯利克里

B.凯撒

C.屋大维

D.亚历山大

10.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个帝国:

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

这个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D.拜占庭帝国

11.古代文明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

下列明显区别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D.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12.“1、2、3、4……”这些常用的数字,其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中国人、阿拉伯人

B.印度人、埃及人

C.阿拉伯人、波斯人

D.印度人、阿拉伯人

13.下列那本介绍了亚洲国家的富庶和繁荣,并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上层社会对东方的向往()

A.《马可﹒波罗行记》B.《荷马史诗》C.《天方夜谭》D.《史记》

14.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说道:

古埃及的文明是被“封存”的。

通过历史学习揭开古埃及文明的面纱,下列选项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

A.阿拉伯数字B.象形文字C.《汉谟拉比法典》D.《马可·波罗行记》

15.假如想要研究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你首先要研究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甲骨文D.拉丁字母

16.“圣诞节”是西方社会的重大节日,与之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7.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

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D.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18.某校教室张贴这样一句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这句名言体现了()

A.杠杆定律B.浮力定律C.牛顿三定律D.万有引力定律

二、判断题

19.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一位成尼斯商人来到希腊最著名的城邦雅典经商,参加了雅典公民大会。

错误:

理由:

20.西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后,西方的古典文明就此毁灭,逐渐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基督教文明。

错误:

理由:

21.你若要实地考察伊斯兰教创立的历史,应到印度半岛。

错误:

理由:

三、综合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达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汉谟拉比法典》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

材料二据《梨俱吠陀》记载,当诸神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的时候,普鲁沙用口创造了A,用手创造出B,用腿创造出C,用脚创造出D。

(2)依据材料二写出A、B、C、D的名称。

(3)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4)从两则材料看,都是为了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

公元646年(大化二年)元旦,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廷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

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政治危机。

而拜占廷帝国仍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1)参照以上信息,说一说日本和拜占廷帝国出现统治危机后各是如何应对的?

分别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概括说明日本和拜占廷帝国对待其他先进文明各持什么态度。

(3)日本和拜占廷帝国不同的历史命运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4.现代人类文明是过去各个种族、各个区域文明冲撞和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

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既有血与火的暴力冲突,又有田园牧歌式的和平交往。

阅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鉴真东渡与《马可波罗行纪》的共同之处是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

玄奘西行与遣唐使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请举出两个古代文明交流的发展中“血与火的暴力冲突”的事例。

(3)针对上述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谈谈你对不同文明间交往的看法。

四、辨析题

25.某校九年级

(1)班同学开展了一次以“世界三大宗教”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图说宗教)

图2、图3、图4分别是哪一种宗教?

并指出其中最早创立的宗教名称。

(追根溯源)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三大宗教”能够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的共同原因。

(方法运用)

图5所示内容是王丽、李建、张红同学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的评价。

(3)写出图5中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姓名,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因此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2.D

【详解】

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全体公民”指的是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故答案选D。

3.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认识。

646年,日本为学习中国隋唐的制度,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实行改革,历史上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是日本由奴隶社会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的标志。

故正确答案是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4.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622年他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穆罕默德带兵攻打麦加,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伊斯兰教信仰真主安拉,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因此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8世纪前期(欧洲封建社会),查理•马特任宫相时,实行改革,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国王以下各级封建主也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等级的封建主,通常情况下下一级封建主只对他的直接领主负责,形成了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所以C项符合题意;A反映的是亚洲古巴比伦王国的情况,排除;BD反映的是欧洲罗马奴隶社会情况,排除。

故选C。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西欧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D项符合题意;ABC三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D。

7.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其中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B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希波战争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马拉松赛事”,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当时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等希腊军民顽强战斗。

彻底打败了波斯侵略军。

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为纪念在希波战争的马拉松战役中牺牲的英雄,人们设立马拉松长跑。

故答案为C。

考点: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9.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亚历山大东征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后期,亚历山大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夺取政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罗马帝国建立后,帝国不断扩张,2世纪的时候,罗马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了它的内湖。

罗马帝国延续了约500年,它与秦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古代世界强大的帝国之一。

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

11.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文明交往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文明交往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暴力冲撞,二是和平交流,选项ABC属于暴力冲撞,选项D属于和平交流;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阿拉伯数字是西方语言或欧洲形式的印度-阿拉伯数字。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是由古代印度的婆罗米人发明,后经由阿拉伯传入西方。

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3.A

【解析】试题分析:

《马可·波罗行记》是1298年威尼斯著名商人和冒险家马可·波罗撰写的其东游的沿途见闻。

该书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著作,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

这部书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上层社会对东方的向往,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中古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4.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文明,根据课本即可做出,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5.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订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由楔形文字写成。

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应选B。

16.C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干,要求选择“圣诞节”与哪一种宗教信仰有关,联系教材可知,基督教在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耶稣是他们的“救世主”,耶稣出生的2月25日日被确定为“圣诞节”,而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这一年算作公元元年,此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

17.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因此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诞生时间的识记。

18.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阿基米德的贡献。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以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

他的这句名言,实际上反映的是杠杆定律,体现了科学就是力量的道理。

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9.理由: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威尼斯商人是外邦人,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政治之外。

【解析】该题干说法不正确,因为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

威尼斯商人是外邦人,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政治之外。

不能参加雅典公民大会。

所以,该题干说法不正确。

20.理由:

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

【解析】该题干说法不正确,因为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

所以说法不正确。

21.理由:

伊斯兰教创立于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是佛教诞生的地方。

【解析】该题干说法不正确,因为伊斯兰教创立于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是佛教诞生的地方。

要实地考察伊斯兰教创立的历史,应到阿拉伯半岛。

所以不正确。

22.

(1)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2)A:

婆罗门B:

刹帝利C:

吠舍D:

首陀罗

(3)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4)统治阶级(或奴隶主阶级)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的内容出自汉谟拉比法典。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理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自上而下分四个等级: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

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

因此A:

婆罗门B:

刹帝利C:

吠舍D:

首陀罗。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理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自上而下分四个等级: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

印度的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从两则材料看,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23.

(1)日本:

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拜占廷帝国:

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致使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2)日本:

开放、积极学习(或善于学习,长于模仿);拜占廷帝国:

封闭保守。

(3)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封闭致使文明衰落。

【详解】

(1)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和拜占廷帝国面对危机的史实,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

而拜占廷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致使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材料的能力,日本面对危机,积极学习,模仿中国唐朝的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成为封建国家,拜占廷帝国封闭保守,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

(3)本题考查的是对日本和拜占廷帝国的启示,一个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优秀文明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4.

(1)共同之处:

主动向其他文明学习

(2)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布匿战争、蒙古军队西征

(3)不同文明的交往有利于世界的进步和发展;文明间的交往要互相尊重;和平交往应成为文明交往的主流。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玄奘西行与遣唐使的认识。

唐朝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这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

遣唐使来到中国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因此,玄奘西行与遣唐使的共同之处是主动向其他文明学习。

(2)公元前4世纪后期,亚历山大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罗马帝国在公元2世纪时达到最大规模,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公元前5世纪古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而引起的战争称希波战争。

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霸主的战争称布匿战争。

这些都是古代文明交流的发展中“血与火的暴力冲突”的事例。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图6玄奘西行、图7鉴真东渡、图8遣唐使、图9《马可波罗行纪》都反映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都属于和平交往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文明的交往有利于世界的进步和发展;文明间的交往要互相尊重;和平交往应成为文明交往的主流。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25.

(1)图2:

佛教图3:

基督教图4:

伊斯兰教最早创立:

佛教

(2)共同原因:

三大宗教都叫人“忍耐、顺从、忍受苦难”等,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统治,所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麻痹和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3)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

王丽、李建理由:

王丽、李建没有把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存在片面性。

分层评分:

第一层次:

判断准确,理由充分。

第二层次:

仅判断一人错误,或判断结果一对一错,理由充分。

或判断准确,理由不去第三层次:

仅有判断,没有理由,根据判断的准确度给分。

第四层次:

判断错误或没有判断,仅答理由,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三大宗教的相关知识点。

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其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图2是释迦牟尼,他创立了佛教。

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

这一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

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他号召大家都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图3是耶稣,他创立了基督教。

图4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麦加大清真寺。

世界三大宗教最早创立的是佛教。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有关知识的认识。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

由于佛教不反对奴隶制度,不主张用斗争的手段改变现实生活,因此,它也得到了印度统治阶级的支持。

公元前三世纪时,阿育王大力提倡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

罗马统治者看到可以利用基督教来加强统治,从精神上控制被压迫人民和被征服民族,就竭力加以发展和扶植,并定基督教为国教。

后来,基督教就传遍了欧洲各国。

伊斯兰教宣扬的“忍耐、顺从”受到统治者的支持。

世界三大宗教的共同点是成为了当时统治者的工具,是能够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的共同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宗教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是:

王丽、李建。

理由:

王丽、李建没有把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存在片面性,评价不够全面。

对宗教的评价要全面,既要看到宗教的作用,又要看到宗教的消极影响,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