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新人教带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364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新人教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新人教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新人教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新人教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新人教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新人教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新人教带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新人教带答案Word下载.docx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新人教带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新人教带答案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新人教带答案Word下载.docx

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经济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政治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外交

尊王攘夷、扩充疆域

6.右图表格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的史实?

A.晋文公B.周武王C.楚庄王D.齐桓公

7.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面的是

A.燕国B.齐国C.楚国D.秦国

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lsquo;

天府也。

”“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D.秦朝统一的完成

9.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①③D.②③①

10.“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互相转化的道理,这和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

这位思想家所属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儒家学派B.法家学派C.道家学派D.墨家学派

11.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这一观点与下列哪家学说基本一致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12.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1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

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

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

13.国内博物馆馆藏的两件青铜器“四足带盖方鼎”和“商鸮卣”(如下图)被戏称为是中国版的“安卓小机器人”和“愤怒的小鸟”。

请问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B.原始社会末期C.商朝D.西周

14.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深刻剖析了中国古代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修筑万里长城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5.“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制度由来已久,这种制度开始于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16.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以隶书刻印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17.“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对秦朝哪一历史事件作出评价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焚书坑儒D.修筑长城

18.如果你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右图所示的学习场景,所用的主要教材是

A.天文算术之理B.法家治国之道C.《孙子兵法》D.儒家的五经

19.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曾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什么时期?

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

2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B.秦末和春秋末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

21.炎帝部落联合黄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部落,从此,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世袭制”被“禅让制”取代。

23.商朝多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所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商。

24.为了抵御匈奴,秦朝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25.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26.刘邦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为以后建立西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三、填空题(6*1分)

27.我国远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如河姆渡人居住在▲房屋里,半坡人居住在▲房屋里。

2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29.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形成了▲学术局面,秦朝时实行的▲使得这种局面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四、材料分析题(3*6分)

30.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世界瞩目,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合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bull;

商君列传》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列传》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回答:

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商君”领导了哪次改革?

(1分)材料二中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项措施?

(1分)

(3)《史记bull;

李斯列传》中又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31.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

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

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

子曰:

爱人。

”《论语bull;

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lsquo;

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bull;

卫灵公》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bull;

董仲舒传》

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

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

32.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总是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

请问,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和秦朝分别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二经济篇

(2)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3)右图所示,是中国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探究四感悟篇

(4)综合上述材料,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题目12345678910

答案ABACCDDBCC

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BCDCCCDDB

二、判断题(6*1分)

21、A22、B23、A24、A25、B26、B

27、干栏式半地穴式

28、夏朝秦朝

29、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四、材料分析题(6prime;

*3)

31、

(1)主张:

“仁”。

原话: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

影响: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有利于维护政治、国家的统一。

(3)评价: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

依据:

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32、

(1)分封制郡县制

(2)水稻粟

(3)甲骨文

(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希望这篇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