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6693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5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衡水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8.电影《石器时代之百万大侦探》讲述了一个人类模拟新石器时代在原始森林中挣扎生存经受饥饿和苦难的故事,那么电影主角有可能遇到以下那些居民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残缺部分的内容依次应是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

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

10.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A.文献资料B.考古发现C.想象D.传说神话

1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

A.大运河B.万里长城C.都江堰D.灵渠

12.商朝的建立者是

A.桀B.汤C.盘庚D.纣

13.“黄帝的妻子嫘祖是位贤德的女性。

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也像丈夫一样关心老百姓的疾苦。

她发现桑蚕,教会老百姓养蚕缫丝,织成丝绸,做成漂亮的衣服。

”这段文字描述的事情应该是

A.历史传说

B.真人真事

C.亲身经历

D.考古发现

14.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1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A.商朝东周B.商朝战国C.战国东周D.战国西晋

16.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的显著进步表现为

①已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

②已使用铁器

③已懂得人工取火

④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7.道家的创始人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18.看下图,与我国最早的文字有关图片是

B.

C.

D.

19.“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五霸之首”。

这里的“他”是指

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王嬴政

20.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2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说: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材料表明了

A.华夏民族的单一性

B.华夏民族的排他性

C.华夏民族的多元性

D.华夏民族的创造性

22.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23.著名学者夏鼐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24.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没有关联的是

A.强征赋税

B.修骊山陵

C.严刑苛法

D.统一度量衡

25.有一个旅游团在旅游的过程中,自主发起保护长城的活动。

导游关于秦朝长城的起止点有些模糊,你认为正确的是

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到咸阳,东到北京

26.“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初起,公众自发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

27.下列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的是

①修骊山陵

②统一文字

③焚书坑儒

④统一货币

⑤修建长城

⑥强征赋税

⑦严刑苛法

⑧开拓交通

A.①②③④⑦

B.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③⑤⑥⑦⑧

28.二十世纪末,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修建于

A.春秋时期的秦国

B.战国时期的秦国

C.春秋时期的楚国

D.秦朝

29.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30.历史学家认为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聚落居民已大量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下列遗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西周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是重要的礼器。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B

B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是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故B符合题意;

ACD文字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3.D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

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D选项符合题意;

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选项不符合题意;

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

B选项不符合题意;

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学会采集、狩猎,懂得爱美。

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河姆渡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4.C

C

根据题干信息“商鞅变法的奖励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内容:

奖励耕织和军功,即奖励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仗打得好的人,选项②③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5.C

依据题干“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可见材料所反映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故C符合题意。

以“德”教人是指重视品德教育;

有教无类是指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

当仁不让于师是指遇到做好事的机会,不用顾忌自己的老师怎么看;

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依据题干“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可知是指北京人,故D符合题意。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A

A

根据“以“仁”释“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8.D

根据题文信息“新石器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

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新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

但是容易和旧石器时代记混,记忆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得出答案。

9.B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之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开始实行世袭制,取代了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使得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故选B。

10.D

据课本所学可知,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D符合题意。

ABC项不是了解题干内容的主要依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1.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C符合题意。

AB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本题考查都江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2.B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A

黄帝对于中华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而皇帝生活的年代,历史上称之为“传说时代”,因此这段文字描述的事情是历史传说,所以答案是A。

14.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15.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

夏朝灭亡,商朝建立,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战国时期开始,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

16.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打孔技术、骨针。

选项①③符合题意;

春秋时期使用铁器;

北京人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

②④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C

根据所学知识,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符合题意;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A不符合题意;

孟子是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B不符合题意;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不是荀子,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A

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最完备的文字,A符合题意;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与我国最早的文字图片无关,B不符合题意;

西周的等级制度示意图,与我国最早的文字图片无关,C不符合题意;

四羊方尊是我国青铜器的代表,与我国最早的文字图片无关,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题干“我国最早的文字有关图片”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甲骨文的知识来解答此题。

19.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B项符合题意;

20.B

依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以前为旧石器时代,商代为青铜时代,战国以后为铁器时代,而半坡人生活时代至商代为新时期时代,尧舜时期正好在此区间,因此属于新石器时代,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1.C

依据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请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分析可知,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材料表明了华夏民族的多元性,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2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汉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见证,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题干三幅图片和甲骨文无关,故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司母戊鼎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的高超技术。

“汉并天下”瓦当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能印证西汉的建立和统一。

“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汉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见证。

故题干三幅图片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故B符合题意;

司母戊鼎出现在商朝,那时还未创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故C不符合题意;

司母戊鼎上的字是金文,不是隶书。

故D不符合题意。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信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首先因汉字演变顺序的不完整排除A,然后根据司母戊鼎的所处朝代排除C,根据司母戊鼎的文字排除D。

23.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请在此输入详解!

试题分析:

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上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是在西汉;

所以③④不是商朝的成就。

商朝青铜制作工艺高超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

商朝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故选A。

24.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秦朝的统一,与秦朝速亡没有关系,因此D项符合题意。

秦朝迅速灭亡是由于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有: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比如修建骊山陵墓)、严刑苛法等,因此强征赋税、修骊山陵、严刑苛法等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因此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25.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同时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因此C项正确。

辽东是长城的最东端,排除A、B两项;

咸阳是秦朝的都城,不是长城的最西端,排除D项。

26.C

根据题干“某一思想流派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提倡‘节俭’、‘节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因此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墨子,所以C项正确;

老子主张人们应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与题干“兼爱”“非攻”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

荀子主张礼治,与题干“兼爱”“非攻”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

韩非子主张法治,与题干“兼爱”“非攻”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

27.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

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骊山陵墓;

其刑法极其严酷;

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速亡。

因此与秦朝速亡有关的是①③⑤⑥⑦⑧;

选项D符合题意;

②统一文字、④统一货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8.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9.D

根据题干信息“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可知与分封制相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诸侯为周王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周王出征作战。

选项A是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

B项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

C项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

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0.D

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秆、稻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