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3768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docx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1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科名称:

物理

授课班级:

九年级一班

设计者:

高兴宇

学号:

1109320057

班级专业:

11级物理学本一

设计时间:

2012-11-17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力与机械

学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理解弹力,重力,摩擦力的相关定义,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学生特征

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数学生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且熟练操作,对于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了解。

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自己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但对于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不是很好,规律性知识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

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知识点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13.1

 

13.2

 

13.3

 

13.4

 

13.5

理解

应用

理解

应用

理解

应用

理解

应用

了解

弹力的相关定义,

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且熟练操作

重力的定义

在现实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相关事例

摩擦力的定义(重点)

在实验中或现实生活中判断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

什么是杠杆

杠杆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哪些意义

其他简单机械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反复重申,多次提及,具体事例分析,典型例题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做出合理猜想。

通过实验探究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具体的实例来巩固学生对影响摩擦力个因素的了解

课程名称物理设计者高兴宇单位(学校)包钢一中授课班级九年级一班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编号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13.1

 

13.2

 

13.3

 

13.4

了解

应用

了解+应用

了解

文本

 

文本+图片+动画

 

文本+图片+动画

 

文本+图片

回顾以往内容的学习,提出本节课设置的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辨。

给学生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认识摩擦力。

测量摩擦力时要求水平方向匀速拉动。

在设计实验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控制。

1、摩擦力如何测量?

2、当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时,我们在实验中该如何处理?

G

 

E

 

K

 

D,F

B

 

F

 

G

 

I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创造物理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假想,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以点拨为主,启发学生思维。

 

在实验过程中,渗透交流与评估。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估能力。

1分

 

7分

 

10分

 

10分

自制

 

下载

 

下载

 

自制+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检  测  题的  内容

13.1

 

13.2

 

13.3

 

13.4

了解

 

应用

 

了解+应用

 

了解

小结:

学生总结一节课的收获

 作业:

 以“没有摩擦的世界”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观察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并记录下来,写一篇观察报告。

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那条措施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握杠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直观演示法就是:

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还不是太熟练,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并获得了成功。

  3.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附表:

有的教师愿意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图(通常称为流程图)的后面另外加以详细说明。

如果认为确有必要,除用文字叙述外,还可以采用以下表格形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

讲述老师童年时抓泥鳅的趣事,并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体验一下

徒手抓泥鳅,收获甚少。

分析原因是太滑了,或是“摩擦力太小”

利用有趣的情景引入。

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说出摩擦力概念

给学生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认识摩擦力。

学生看演示实验,并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两方面来归纳出摩擦力的概念。

避免向学生强硬的灌输物理概念,让学生能通过自身感受,归纳出摩擦力的概念。

提出问题

其实生活中摩擦力随处可见,你们能列举一些事例么?

然后在回到抓泥鳅的问题上。

1、抓泥鳅抓不住,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当汽车陷入泥坑打滑无法前进,你又有什么好的方法?

你们想的这些方法都很好,但好象有一些方法的原理是一样的,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先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

加强感性认识。

再列举出解决方法:

1.1.戴上手套抓泥鳅。

1.2.用大力抓泥鳅。

2.1.在车轮下垫石头。

2.2.在车轮下垫稻草。

2.3.往车上装些重物。

各抒己见,并将列举的方法进行分类。

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没有学习摩擦力之前,能利用生活经验解决生活的问题。

旨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意识。

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若学生有很多猜想,教师应给予肯定或是鼓励。

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学生可能的猜想还有:

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等。

对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猜想,虽然是引导了学生,但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的猜想,我们要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设计实验

刚才同学们都做了很多好的猜想,但那毕竟只是一种假设,我们要怎样才能验证了?

在学生设计实验时,可出示友情提示:

1、摩擦力如何测量?

2、当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时,我们在实验中该如何处理?

学生思考、讨论。

并回答出解决方法,测量摩擦力时要求水平方向匀速拉动。

在设计实验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控制。

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实验,而这里的“摩擦力如何测量?

”和“控制变量法”如果不处理好的,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实验。

进行实验

学生分小组实验,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完成探究报告。

请做完的小组上台演示实验,展示数据,说出结论,其他小组注意观察,看有无不规范处,或有无更好的做法?

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展示数据,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在实验过程中,渗透交流与评估。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估能力。

分析论证

经过同学们亲身经历,概括出总的实验结论。

我们的实验能不能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成立?

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由实验结论可以知道我们的猜想是成立的。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猜想,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有成功感!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是不是摩擦力越大越好呢?

出示课件引出争论。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摩擦?

点击课件,请同学们分类,那些是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从中你学到了哪些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通过讨论,得出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增大摩擦的方法有:

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彼此分离。

通过争论摩擦是好是坏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科学态度,并进一步学习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应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学生归纳所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对学生学习活动做个反溃。

知识扩展

1、小明学习了摩擦力后,认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所以摩擦力就都是阻力,不可能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而小华却不同意了,说没有摩擦力,车怎么启动呢?

你怎么走路呢?

所以摩擦力是动力。

2、如果突然的一天,世上所有的摩擦力都没有了,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运动和力的关系是永恒的,在课的最后,学生应能讨论出正确的结论。

科学论文“假如没有了摩擦”旨在发挥学生天生的想象能力,当然这也是在学生认识了摩擦力的基础上才能想象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