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4932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自读自悟,圈点批画,头脑再现乡情美景通过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感受乡村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培养由衷热爱乡村之情。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难点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单元知识结构及课时:

21、乡下人家………………………….2课时

22、牧场之国…………………………1课时

23、古诗三首…………………………2课时

24、麦哨………………………………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单元检测及讲评………………………4课时

单元反思:

21乡下人家

备课时间:

年月日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农村生活情境的课文。

课文真实地展现了乡下人家的普普通通的田园生活,说明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赞美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班上的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对于书上所描写的这些生活情景都非常熟悉,他们会被课文的描写所吸引,愿意读课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美丽景色,教师课前应多准备一些乡村风光的图片,课上引导学生边读文边看图片,以深入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过程及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及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及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了解乡村田园四季的变化。

教师准备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么?

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二、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房前花

屋后竹(春)

鸡——大步踏来自然和谐

鸭——见人不惊别有风趣

吃完饭——搬到门前(夏)奇特迷人

纺织娘——催人入梦乡(秋)

教学反思:

22牧场之国

备课时间:

年月日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材分析: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

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

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

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及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

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

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认识本课8个生字。

过程及方法:

正确、流利、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教学难点:

难点:

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教学方法:

导引法及读议感悟法。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及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准备:

有关荷兰的风土人情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

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映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

如:

课文第一自然段及全文是什么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四)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五)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六)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七)作业

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碧绿草原牛成群

  牧场之国 骏马飞驰任自由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羊闲猪乐鸡安闲

牲畜归圈夜悠悠

教学反思:

23古诗词三首

备课时间:

年月日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通过对整组文本的学习,让学生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语段。

《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写了江南初夏时节乡村四月美丽的景象。

前两行通过描写山原的绿,稻田白茫茫的一片,杜鹃声声啼叫,细雨蒙蒙表现了春末夏初江南大地生机勃勃地景象。

后两行描写了乡村四月农民们在田头忙碌,不是插秧就是种桑养蚕。

表现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繁忙。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了对江南农民勤劳的赞美。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

《四时田园杂兴》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场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父母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满辛劳,也充满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要让现在的孩子体会乡村田间劳动的场面,有着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诗文的朗读,看插图补画面,展开想象展现意境,使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更为丰满、更为灵动、更为深刻,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渔歌子》是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优美清新的山水画卷,全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生动表现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习这首词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在朗读中,想象中,品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古诗,能基本正确地进行朗读,结合注释内容粗知大意,具备了初步的认知水平。

怎样让学生更深入的对古诗词的语言的美和所表现的内容的美去品味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师要引领学生达到的。

因此,我把体会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热爱乡村风光,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过程及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及读议法、想像法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及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预习,了解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

(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哪个朝代的?

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

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

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

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五、作业布置。

默写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渔歌子

西塞山前

白鹭高飞

桃花流水

不须归鳜鱼正肥乐而不归

青青箬笠

绿绿蓑衣

斜风细雨

教学反思:

24*麦哨

备课时间:

年月日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认识8个生字。

过程及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导读法及读议法。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及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看图导入课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

(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

是怎样描写的?

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作业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板书设计:

24*麦哨

割草

麦哨响起玩乐麦哨又响起

吃“茅茅针”

(对田园风光及农家孩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备课时间:

年月日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2、学习拟人句,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3、展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了解。

过程及方法:

先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随后结合口语交际进行作文教学,最后以学习拟人句、积累古诗句结束。

采用交读、熟读成诵、活动等方法进行。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口语交际训练。

难点:

了解拟人句。

教学方法:

导学法及练习法。

教学准备:

传统教学手段及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课时安排:

4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词语:

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听写词语。

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组内交流。

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

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互说互评。

边说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

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代表交流,师生共评。

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习作:

精彩回放:

读一读:

上节课整理好的好词佳句。

想一想:

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写一写:

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用一用: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学生习作:

教师启发思路。

教师个别指导。

同桌互相交流

推荐代表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

独立进行修改

四、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展或照片。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