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5270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ocx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专业(独立本科段)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7825)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教育(独立本科段)

课时:

60课时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是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

它是一门以系统阐释语文教材编制与使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内容的应用理论学科。

本课程重在考查应考者对语文课程、语文教材及教学理论的掌握与运用,使其提高对语文教育及其改革的认识能力和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必备前修课为:

中国古代文学与教育现当代文学与教育外国文学与教育美学与美育阅读与写作专论等

通过本课程的各环节教学,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

2、掌握语文教材钻研的程序与方法,培养提高学生使用语文教材的能力。

3、掌握语文教学设计中教材处理的原则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第一章中小学语文课程及其资源(3课时)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嬗变(3课时)

(一)学习目标与要求

目的:

从纵向上明了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演变的历史,从而把握当代语文教科书的现状及其发展。

要求:

重点掌握现当代语文教科书的发展。

难点是对当代语文教科书特点的理解及其改革趋势的洞察。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科书演变的历史轨迹(1课时)

第二节语文教科书的发展趋势(2课时)

(三)考核知识与考核要求

1、古代语文教科书的类型及特点、近现代几部有重要影响的教科书。

要达到“识记”层次。

2、现当代语文教科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要达到“识记”层次。

3、传统语文教科书的弊端、当代语文教科书的特点。

要达到“理解”层次。

4、对当代语文教科书体例的分析。

要达到“简单”应用的层次。

5、当代语文教科书的内容特点分析。

要达到“综合运用”层次。

第五章中小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3课时)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目的:

明确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及其历史沿革,深入理解当前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及理念。

要求:

重点掌握建国后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历史更迭情况。

难点是对语文新课标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及其沿革(1课时)

第二节现行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简介(2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历史上几个主要纲领性文件的特点。

要达到“识记”层次。

2、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诞生的背景、课标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要达到“理解”层次。

3、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改新理念。

要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关于“语文素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要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五章中小学课标本语文教科书简介(3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了解2001年以来出版的各种课标本语文教科书的概貌及各自特点,为更好地使用教材奠定基础。

要求:

重点掌握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语文实验课本。

难点是准确理解它们各自的内容及特色。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义务教育课标《语文》教科书(1课时)

第二节普通高中课标《语文》教科书(2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各套教科书的主要内容。

达到“识记”层次。

2、各套教科书的编写思想及体例特点。

达到“理解”层次。

3、人教版教科书(小学、初中、高中)、北师大版教科书(小学)、苏教版教科书(初中、高中)、语文版教科书(初中)。

要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对目前小学、初中、高中正在使用的语文教科书的特点分析。

要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六章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钻研(3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明确钻研语文教科书的意义,掌握钻研的程序及方法,培养研究语文教材的能力。

要求:

重点掌握钻研语文教科书的一般程序及主要方法。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语文教科书钻研的意义及特点(1课时)

第二节语文教科书钻研的程序和方法(2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语文教科书钻研的意义。

达到“识记”层次。

2、语文教科书钻研的特点。

达到“理解”层次。

3、语文教科书钻研的一般程序。

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第七章识字与写字教材研究(4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理解识字写字教材的理论

要求:

重点掌握识字与写字课程目标分析;难点是关于“呈现”和“使用”。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识字与写字课程目标的说明与分析(1课时)

第二节识字与写字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1课时)

第三节识字与写字教材的使用(2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识字与写字目标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分析”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呈现”要求达到“识记”和“理解”层次。

4.“使用”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层次。

第八章口语交际教材研究(4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理解口语交际教材理论。

要求:

重点掌握口语交际教材的目标分析;难点是关于“呈现”和“使用”。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说明与分析(1课时)

第二节口语交际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1课时)

第三节口语交际教材的使用(2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口语交际课程目标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口语交际目标分析要求达到“识记”和“理解”层次。

3.“呈现”与“使用”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层次。

第九章写作教材研究(4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理解写作教材理论。

要求:

重点掌握写作教材的目标分析和呈现;难点是“使用”。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写作课程目标的说明与分析(1课时)

第二节写作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1课时)

第三节写作教材的使用(2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写作课程目标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写作内容的呈现要求达到“识记”和“理解”层次。

3.写作教材的使用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层次。

4.写作目标分析要求达到“理解”和“简单应用”层次。

第十章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研究(4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理论。

要求:

重点掌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分析;难点是关于“呈现”与“使用”。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的说明与分析(1课时)

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2课时)

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的使用(1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目标分析与“呈现”要求达到“识记”与“理解”层次。

3.关于“使用”要求达到“简单应用”与“综合应用”层次。

第十一章语文课文的读解(4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了解课文读解的理论,培养研读课文、设计教学的能力。

要求:

重点掌握读解语文课文的程序及方法。

难点是正确读解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两类具有不同特点。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语文读解的基本理论(2课时)

第二节课文读解的过程及方法(2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课文读解的本质、特点、意义、要求。

要达到“识记”层次。

2、课文读解的几种主要理论。

要达到“理解”层次

3、课文读解的一般过程。

要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课文读解的重要方法,及对具体课文的读解。

要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十二章实用文章教材研究(4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理解关于实用文章的教材理论。

要求:

重点掌握实用文章分析方法;难点是关于方法的使用。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记叙文教材研究(1课时)

第二节说明文教材研究(1课时)

第三节议论文教材研究(2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实用文章有关知识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特点要求达到“识记”和“理解”层次。

3.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分析,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层次。

第十三章文学作品教材研究(3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总体了解文学作品读解的特点和文学作品读解的方法,并了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要求:

重点掌握文学作品读解的特点,文学作品读解的方法,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难点是掌握文学作品读解的方法。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文学作品读解的特点(1课时)

第二节文学作品读解的方法(1课时)

第三节文学作品读解与阅读教学策略(1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文学作品、读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读者理论、作者理论、文本理论、期待视野,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文学作品的读解特点,要求达到理解层次与简单应用层次。

3、文学作品的读解方法,要求达到理解层次与简单应用层次。

第十四章诗歌教材研究(3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总体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诗歌教材的读解要领,运用诗歌教材读解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要求:

重点掌握诗歌教材的文体特点,诗歌教材的读解要领,能根据诗歌教材的文体特点及读解要领进行诗歌教材阅读教学研究。

难点是运用诗歌教材读解要领进行实践研究。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诗歌教材概述(1课时)

第二节诗歌教材研究示例(2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诗歌、意境、诗眼、移情、意象的概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诗歌的文体特点、诗歌的分类、意境与神韵的关系、意境与诗眼的关系、诗眼的类型、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意象和意境的关系、要求达到识记与简单应用层次。

3、传统诗歌意境的含义、诗歌意境的读解要领、古代诗歌教材的读解实践、现代诗歌的读解实践,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十五章散文教材研究(3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总体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散文教材的读解要领,运用散文教材读解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要求:

重点掌握散文教材的文体特点,诗歌教材的读解要领,能根据散文教材的文体特点及读解要领进行散文教材阅读教学研究。

难点是运用诗歌教材读解要领进行实践应用。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散文教材概述(1课时)

第二节散文教材研究示例(2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散文、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形散神不散、托物言志、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辐射联想的含义,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散文文体的特点、散文的结构特点、散文内容特点、散文的分类,要求达到识记与简单应用层次。

3、散文的读解要领、各种类型散文的读解实践,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十六章小说教材研究(3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总体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教材的读解要领,运用小说教材读解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要求:

重点掌握小说教材的文体特点,小说教材的读解要领,能根据小说教材的文体特点及读解要领进行小说教材阅读教学研究。

难点是运用小说教材读解要领进行实践应用。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小说教材概述(1课时)

第二节小说教材研究示例(2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小说、小说的三要素、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概括描写,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小说的基本特点、小说的分类、小说中的情节与其他叙事类体裁的文学作品的情节的区别、小说中心理描写的方式、小说的情节与典型性格的关系、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要求达到识记与简单应用层次。

3、小说的读解要领、小说的读解实践,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十七章戏剧教材研究(3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总体了解戏剧的文体特点,戏剧教材的读解要领,运用戏剧教材读解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要求:

重点掌握戏剧教材的文体特点,戏剧教材的读解要领,能根据戏剧教材的文体特点及读解要领进行戏剧教材阅读教学研究。

难点是运用戏剧教材读解要领进行实践应用。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戏剧教材概述(1课时)

第二节戏剧教材研究示例(2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戏剧、剧本、台词、舞台说明、悲剧、喜剧、正剧、戏剧情节、戏剧场面、戏剧结构、戏剧冲突,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剧本的特点,戏剧文学的分类、要求达到识记与简单应用层次。

3、戏剧情节结构读解、戏剧人物形象读解、戏剧教材读解实践,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第十八章文言文教材研究(3课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总体了解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文言文教材的读解要领,运用文言文教材读解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要求:

重点掌握文言文教材的文体特点,文言文教材的读解要领,能根据文言文教材的文体特点及读解要领进行文言文教材阅读教学研究。

难点是运用文言文教材读解要领进行实践应用。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文言文教材概述(1课时)

第二节文言文教材研究示例(2课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古文、骈文、记史散文、传记散文、游记散文,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文言文的种类、文言文教材读解要领、古代散文的特点、要求达到识记与简单应用层次。

4、文言文教材读解实践,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四、学习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陈春明王金香金耀民主编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1版

主要参考书:

《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顾黄初顾振彪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五、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本大纲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对各个知识点按四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分别提出了要求,这些层次间具有递进等级关系。

四个能力层次的含义如下:

识记:

要求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定义、方法、特点、步骤等),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和选择。

理解:

要求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解释、说明和论述。

简单应用:

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

如简单的问答等。

综合应用:

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

如论述。

(二)自学方法指导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课程。

为了帮助应考者提高自学效果,以下几点方法仅供参考:

1.在学习时,要始终结合本考试大纲。

在学习每一章内容之前,应先参照考试大纲中的该章的知识点和学习要求,了解重点和难点以及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握住学习内容的要点和自学进度。

2.阅读教材时要循序渐进,先粗读后细读。

对大纲中指出的重点和难点要精读,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概念性的知识要深刻理解;对基本操作方法要熟练掌握并融会贯通。

3.应考者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要会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分析自己做出判断,从而解决问题。

(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以本大纲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本大纲为依据,进行辅导助学,不能随意增删内容和更改要求。

2.应熟知本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正确把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仔细阅读教材,主动获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学习方法。

4.应注意对考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在自学过程中要会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分析自己做出判断,从而解决问题。

5.本课程共4学分。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均属于考核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

“识记”点30%,“理解”点30%,“简单应用”占20%,“综合应用”占2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

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

一般地,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依次为:

2:

3:

3:

2。

需要指出的是:

试题的难易和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

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有可能给出难易程度不同的试题。

4.试题的题型主要有: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填空、简答和分析与论述。

六、笔试题型举例

1.单选

语文学科定名始于1949年。

关于其中“语文”的含义,叶圣陶认为是

()

A、语言文字B、语言文章C、语言文学D、口语与书面语的合称

2.多选

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A.、识字和写字B、阅读和写作C、知识和能力

D、过程和方法E、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填空

语文课程的(),是这门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出发点与归宿。

4.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资源

5.简答

简述语文教科书钻研的意义。

6.论述(或分析)

人教版初中课标《语文》教科书有哪些主要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