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3541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养护技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时间稳定性三种。

6、路面垫层按设置目的分为:

稳定层、隔离层、防冻层、辅助层。

7、路面按照结构和使用材料(路面的使用品质)分:

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低级路面。

8、路面按照行车荷载下的力学性质分为:

柔性路面、刚性路面。

9、路面结构层大致分为:

面层、基层、垫层三个部分。

10、柔性路面具体指:

沥青路面、碎(砾)石路面、块石路面。

二、判断题:

1、垂直力产生弯沉变形对路面影响最大,作为路面设计主要指标。

2、水平力集中在表层剪切变形,与路面厚度无关,与材料抗剪强度有关。

3、路面再重复荷载的作用下,材料的破坏强度要比一次荷载的破坏强度低许多,路面的疲劳强度低于路面的极限强度。

4、垫层起到平整层作用,即隔离层、隔温层作用。

5、刚性路面指水泥混凝土路面。

6、高速、一二级公路使用高级路面,面层类型主要有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

路面水稳性:

路面在水的影响下,保持原有强度的能力。

四、简答题:

1、水对路面的影响:

路面积水、表面水膜会降低路面摩阻系数,影响行车速度;

路面积雪、结冰会降低路面摩阻系数,危及行车安全;

对中低级路面,积水或渗水将直接影响路面、路基的强度,出现泥泞、坑槽、车辙、翻浆等病害,甚至交通中断;

由于矿料与水的结合力高于与沥青的结合力,水通过沥青腊进入石料表面,逐步将沥青剥离失去粘结力;

水分过少,中低级路面,易产生扬尘、露骨、松散、形成坑槽。

2、温度对路面的影响:

高温会使沥青材料呈塑性,沥青路面易发软、泛油;

低温会使沥青材料呈脆性,沥青路面易裂纹、裂缝;

季冻地区,路面、路基可产生不均匀冻涨、冻裂;

入冬前后,负温、水、土的共同作用是土基水分集聚,春融路基产生翻浆导致路面破坏;

温度急剧变化,可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差应力过达而破坏。

3、路面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强度:

路面结构层对行车和在作用下产生抵抗变形的能力,路面结构设计和厚度要合理,不致产生过大变形。

稳定性:

路面保持强度的能力,稳定性好路面强度变化幅度小。

平整度:

路面平整行车阻力和震动力就会减少抗滑性:

即路面有足够的粗糙性。

少尘性。

4、路面的结构层作用和要求:

面层:

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

有足够的抵抗行车水平力、冲击力的强度和水、温稳定性以及平整度、抗滑性。

基层:

在面层或联结层下,承受荷载的主要层次。

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

因具有良好的应力传递性能,将应力传递给垫层或土基。

垫层:

具有良好的水、温稳定性。

5、柔性路面力学特点:

在荷载作用下弯沉变形较大,路面结构本身抗弯强度小,荷载作用下产生积累残余变形。

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水平弯拉应力。

6、刚性路面力学特点:

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结作用,抗弯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其他路面材料大的多,故呈加大的刚性。

它在荷载作用下弯沉变形较小,它的破坏取决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极限弯拉强度。

第三章常用筑路材料一、填空、选择、判断题:

1、土按照物理特性及工程特点分为:

砂土、重粘土、砂性土、粉性土、粘性土。

砂性土、粘性土是路基用土的优良用土。

2、公路用砂的主要物理特征有:

视密度、密度、级配、细度模数、有害杂质。

3、石灰按照氧化镁含量分为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两大类。

4、生石灰按照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和未消解石灰含量分为三个等级。

5、消石灰按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细度、含水量分为三个等级。

70%5mm17%0.71mm4%

6、衡量砂子的颗粒性质有:

级配、细度模数。

级配有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两种。

7、按细度模数大小砂子分为:

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特细砂(1.5-0.7).

8、公路工程用碎(砾)石的强度用压碎值表示,压碎值越大表示颗粒越软弱。

9、路面常用的结合料分为无机结合料和有机结合料两大类。

10、影响水泥强的的因素:

水泥的细度、拌和时的用水量、养生温度、外掺剂。

11、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是检验石油沥青技术性质的三大指标。

12、道路石油沥青的延度不应小于40cm。

13、石油沥青A-60、A-100的软化点不低于40-50C.

14、石油沥青A-140A-180的软化点不小于25C.

15、钢材按照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合金钢。

16、碳素钢分为高碳钢、重碳钢、低碳钢。

17、钢材按照冶炼方法分:

平炉钢、转炉钢、电炉钢。

18、钢材按照用处分为:

结构钢、工具钢、特殊钢。

二、判断题:

1、级配越好,砂的孔隙率越小,拌制的混凝土或砂浆质量越好。

2、细度模数越大说明砂子越粗,细度模数越小说明砂子越细。

3、路面常用的结合料中的无机结合料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发挥强度的。

4、水泥颗粒越细,凝结应化速度越快,早期强度越高。

5、高温下水泥强度增长很快,低温时显著减慢。

6、水泥加入石膏,可起到缓凝作用;

加入氯化钙或氯化钠,可起速凝作用。

7、针入度越小,表示沥青的稠度大,粘结力越好。

8、延度越大,表示沥青抵抗外力作用的变形的能力越好。

9、砂土添加一些粘性高的土予以改善压实效果。

10、分性土及易产生翻浆。

11、软化点反映沥青的温度稳定性,用环球法法测定。

12、碱性石料与沥青的结合最好。

三、名词解释:

1、比重:

在绝对密实状态下,材料单位体积重量与同体积水(4c)之比,称比重。

2、容重:

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容重。

3、孔隙率:

材料孔隙的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称空隙率。

4、视密度:

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单位表面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和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简称视密度。

5、密度:

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单位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和孔隙体积)的质量,称密度。

6、级配:

矿料粒径分级和各级矿料重量的分配比称为级配。

7、细度模数:

各筛(5.0-0.15mm)累计筛余之和与100之比称为系度模数。

8、针入度:

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粘结力,采用针入度指标,并一针入度作为划分道路石油沥青标号的主要依据。

针入度是一个条件粘度,即在温度25c、荷载100g、时间5s的条件下,用标准沥青稠度仪贯入沥青式样的深度,以1\10mm为单位表示。

针入度越小,表示沥青的稠度大,粘结力越好。

9、延性(延度):

沥青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即沥青的塑性,以延度表示,采用延度仪测定。

在温度25c、延伸速度5cm\min的条件下,把沥青试样拉断时的长度,以cm表示,是一种条件指标。

延度越大,表示沥青抵抗外力作用的变形的能力越好,道路石油沥青的延度不应小于40cm。

10、软化点:

沥青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有何大的温度间隔,沥青处在粘滞状态时的一种条件温度作为软化点,软化点是沥青感温性的一个指标,用环球法测定。

四、简答题:

1、砂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特点:

没有塑性,透水性好,毛细水上升度小,颗粒之间摩阻力高。

修筑路基水稳性好,因粘度低,容易松散,压实较困难,应适当添加一些粘度高的土改善。

2、砂性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特点:

性质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兼有两者的有利条件,粗细颗粒比较均匀,级配适宜。

用于填筑路基,经压实后,不仅强度高,且稳定性好,施工宜比较方便,具有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的特点,是比较理想的路基用土。

3、粘性土:

毛细水上升比较明显,同时塑性指数较高,不易粉碎,再粘性土施工中如果注意良好的排水和碾压也能获得较好的路基。

4、石灰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生石灰储存时间不易过长,易在生产后三个月投入使用;

生石灰使用前7-10d应加水熟化成石灰粉,加水量应使石灰充分熟化又不过湿成团为度。

把未消解的欠火石灰和过火石灰筛除,以免在路中留下隐患;

石灰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5、水泥强度增长规律:

水泥强度随硬化龄期而逐渐增长,3-7d的早期强度增长很快,28d以后便显著减慢,通常在规定温度、湿度条件下3、7及28d龄期为测定水泥和水泥混凝土的标准龄期,如果保持适当适度、温度,水泥强度在几个月、几年后还会有所增长。

6、影响水泥强的的因素:

水泥的细度;

拌和时的用水量,水灰比较小强度高,在不影响施工和易性的情况下用较小的水灰比;

养生温度,高温下强度增长很快;

外掺剂,促凝剂或缓凝剂能改变水泥凝结的硬化速度的;

水泥运输和储存注意防潮,储存不宜太久,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7、普通水泥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早期强度高,水热化大,耐冻性好,耐热性差,耐腐蚀和耐水性差。

使用地上、地下和水中结构,包括有反复结冰的结构。

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和受化学作用及海水侵蚀的工程,也不宜用于有水压的工程。

8、矿渣水泥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

水热化小,耐热性好,耐水性及硫酸盐类侵蚀较好,抗冻性差,干缩性较大。

优先用于耐热性要求的混凝土结构,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但不是用于早期强度较高的工程和受冻融循环、干湿交替的工程。

第四章沥青路面一、填空、选择、判断题:

1、沥青路面按照矿料组成不同(强度形成)分为:

密实式、嵌挤式两种。

2、沥青表面处治依据行车密度、交通组成和路面类型可分为:

单层式(1-1.5cm)、双层式(1.5-2.5cm)、三层时(2.5-3cm)。

3、表面处治的施工方法有:

层铺法、拌和法两种。

4、表面处治的层铺法按照施工序不同分为:

先油后料法、先料后油法两种。

一般先油后料法。

5、根据沥青贯入深度的不同,沥青贯入式路面分为:

深贯入式(6-8cm)、浅贯入式(4-6cm)两种。

6、沥青混凝土按照摊铺时温度分为:

热拌热铺、热拌冷铺两种。

7、沥青混凝土按照生产上最大粒径不同分为:

粗粒式(最大粒径30-35mm)、中粒式(最大粒径20-25mm)、细粒式(最大粒径10-15mm)、沥青砂(最大粒径5mm)。

8、沥青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有:

沥青材料、碎石或砾石(粗级料80-5mm)、砂(细级料5-0.15mm)、矿粉(填料小于0.074mm)。

9、沥青碎石路面施工方法:

热拌热铺、热拌冷铺、冷拌冷铺。

10、沥青碎石混合料可做沥青路面的连接层和基层,也可做不透水沥青路面的磨耗层或防水层。

11、熬制沥青(渣油)包括:

预热、脱水、加温、保温、储藏。

12、沥青路面质量控制和检查内容:

材料质量检查、矿料质量检查、施工机械和设备检查、基层质量检查、施工中外形检查。

13、对沥青路面外形尺寸检查包括:

标高、宽度、厚度和平整度。

14、沥青路面竣工质量检查内容:

厚度、压实度、平整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度、沥青用量。

15、采用层铺法的有:

沥青表面处治、沥青灌入式。

16、沥青路面碾压分为:

初压、复压、终压。

17、沥青混凝土油石比测验用抽提实验法。

1、沥青贯入式路面属于嵌挤式一类沥青路面。

2、沥青混凝土的强度是按照密实度原则构成的。

3、沥青碎石路面所用沥青的稠度可较沥青混凝土低。

4、冷铺混合料所用沥青的稠度较热铺为低。

5、融化沥青桶时,先打开大小桶盖,大口在下小口在上。

6、喷洒沥青应当顺风操作。

7、一定数量的矿粉是沥青混凝土的一个显著特点。

8、沥青混凝土强度构成以粘结力为主。

9、在气温较高和交通繁重的条件下,凡细粒沥青混凝土应选用稠度较高的沥青。

10、砂质应清洁、坚硬,含泥量不大于4%/11、石粉粒径小于0.07mm的成分不应少于80%,水泥、消石灰分也可作矿粉。

12、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却到50度以下才可开放交通。

13、被沥青烧伤用酒精、松节油、煤油等擦干净。

1、沥青路面:

在矿质材料中,采用各种方式掺入沥青材料(石油沥青、煤沥青、贝岩沥青或渣油)组成混合料,修筑而成的各种类型路面,统称为沥青路面。

2、沥青表面处治:

沥青(或渣油)和矿料分层铺筑、分层碾压(或相互拌和摊铺后碾压)而成的路面面层。

面层厚度一般1-3厘米,本身不具有强度,只起到抗磨耗作用。

3、沥青混凝土路面:

由几种大校不同颗粒的矿料,如碎石、机制砾石、石屑、砂、矿粉等,按一定比例配合,在严格条件下拌合,经摊铺碾压成型的路面。

4、沥青碎石路面:

由几种大校不同颗粒的矿料,用沥青做结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均与拌合,经压实成型路面。

5、沥青贯如式路面:

实在初步压实的碎石或砾石下浇灌沥青或渣油,在经过分层浇洒沥青(或油渣)撒铺嵌缝料及压实而成的路面

1、沥青路面的特点:

优点:

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不渗水,行车舒适,噪音小,行车费用低和养护方便等。

缺点:

易受履带车辆和坚硬物体的作用而破坏;

表面易被磨光,影响行车安全;

沥青路面受温度影响较明显,夏季易软,冬季易脆;

施工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大。

2、沥青路面对基层的要求:

具有足够的强度;

具有良好的水稳性;

表面平整、拱度与面层一致;

与面结合良好。

3、沥青表面处治特点和作用:

沥青表面处治厚度为1-3cm,结够层本身不具备强度,只起抗磨耗作用。

作用是防止路面基层直接遭受行车作用和自然因素的损害,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和改善行车条件。

4、现油后料法施工工序:

清扫放样、撒第一层油、撒第一层料、碾压、撒第二层油、撒第二层料、碾压、撒面层油、撒面层料、碾压、初期养护。

5、沥青贯入式施工工序:

清扫放样---撒铺矿料---初压---撒油---撒嵌缝料----碾压---初期养护。

6、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特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密实度大,整体性好,强度高,抵抗自然因素破坏能力强等优点。

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交通量大的公路。

要求有坚硬的路基。

强度对温度很敏感,温度稳定性差,高温季节易产生波浪、推挤和拥包等现象。

7、沥青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沥青:

沥青混凝土可采用粘稠石油沥青或软煤沥青为结合料,在气温较高和交通繁重的条件下,选用稠度较高的沥青,反之,选用稠度较低的沥青。

碎石或砾石:

选用强度不低于三级、耐磨、有棱角和与沥青粘结力较强的碱性石料(石灰石、白云石等),选用的石料情节干燥,不应含泥土等杂质。

粘土和灰尘含量不大于1%。

砂:

天然砂、人工砂、石屑都可以,砂质清洁、坚硬,不含杂质,含泥量不大于4%。

矿粉:

粒径小于0074的成分不小于80%,可采用水泥、消石灰粉,但消石灰粉的含量不的大于4%。

8、矿粉在沥青混凝土中的作用:

填充混合料的孔隙;

增强矿料和沥青的粘结力;

显著提高混合料的强度和水稳性。

9、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序:

安装路缘石---清扫基层和放样---浇撒粘层或透层沥青---摊铺---碾压(初压、复压、终压)---开放交通。

10、沥青碎石路面的特点:

孔隙较大,一般在10%以上;

不掺或少掺矿粉,能充分发挥颗粒的嵌挤作用,提高温度稳定性,高温季节不易形成波浪、推挤、拥包;

拌和摊铺混合料较易,路面铺筑后成型较快。

缺点是:

孔隙大,易透水,降低石料与沥青的粘结力;

沥青老化后,路面结构易松散、破坏。

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不如沥青混凝土。

11、沥青加热基地的选择与布置一般原则:

少占农田,远离村镇和工厂,以保安全;

基地布置应有总体规划,平面布局紧凑合理,确保生产安全,位置应处在当地施工季节主方向上,以免烟和散发的沥青味污染生活区,影响工作;

基地应设在平缓的山坡上,储油池应高于熬油锅,以便输油自流,灶前平地与油锅口间应有一定搞差,便于流油装车。

12、沥青储存原则:

不同标号的沥青分别存放;

高标号沥青应存放地势较高,低标号沥青应放在平整坚实的土地上,不靠近火源,夏季遮盖;

较稀的沥青可用储油池储存,要注意防水。

13、沥青脱水加温的注意事项:

在沥青脱水加温时,为防溢锅,加速搅拌并加入肥皂水;

严格控制温度,以防老化;

加热至施工温度后保温时间为:

煤沥青不超过3小时,道路石油沥青不超6小时,当天用完。

14、沥青路面质量控制和检查内容:

第五章水泥混泥土路面一、填空、选择、判断题:

1、水泥混凝土路面承受的应力(作用力)有:

荷载应力、温度应力。

2、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按位置分:

横缝、纵缝。

3、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按功能分:

缩缝、胀缝、施工缝。

4、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按形式分:

真缝、假缝。

5、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按施工方式分:

平缝、企口缝。

6、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材料有:

接缝板、灌缝料。

7、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包括:

板的平面尺寸、纵缝构造、横缝三个方面。

1、一般混凝土路面施工后,要经过5-21天的湿治养生,才能开放交通。

2、弹性地基理论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所采取的理论。

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指标为抗折强度。

4、水泥混凝土路面气温变化幅度大,板厚也大,板长宜短。

5、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夹缝缝宽为3-8mm,缝深为1\4-1\5板厚。

三、简答题:

1、水泥混凝土路面优缺点:

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养户费用少、表面粗糙度好、有利于夜间行车。

对水泥河水的需要量大、有接缝、开放交通迟、修复困难、浇筑混凝土前的准备工作较多。

2、水泥混凝土路面工作特性:

弹性地基上的板。

荷载作用下变形小,绕度小,基层变形小,弹性地基;

重复荷载的作用。

在重复荷载下,混凝土板反复承受弯拉力压力与压应力作用,混凝土板的破坏是疲劳引起的破坏,控制混凝土破坏强度的指标主要是抗折强度;

温度的影响。

混凝土板因温差变化而收缩,板内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为消除温度引力影响,划分成一定尺寸的板块;

混凝土路面对土基、基层的要求。

板下土基、基层要有足够的强度、均匀性和水稳性。

3、混凝土板设计内容:

混凝土组合料设计、路基和基层(垫层)结构组合设计、面层板厚设计、板的接缝尺寸和接缝构造设计、配筋设计。

第六章各种路面的养护与维修一、填空、选择、判断题:

1、碎石路面按照施工方法及灌缝材料不同分为:

水结碎石、泥结碎石、泥水结碎石、干压碎石等四种。

2、水结碎石和干压碎石又称填缝碎石。

3、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方法有灌浆法和拌和法两种。

灌浆法效果较好。

4、泥结碎石路面施工工序:

准备工作---摊铺石料---初步碾压---灌浆---碾压。

5、碎(砾)路面养护方法有加铺磨耗层和保护层。

6、碎(砾)石路面保护层分为稳定保护层和松散保护层两种。

7、碎(砾)石路面稳定保护层分为:

砂土混合料与土砂封面两种。

8、碎(砾)石路面的病害:

磨耗层破坏、路面出现坑槽、车辙、松散、搓板等。

9、对碎石路面的养护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止结合”的方针。

10、沥青路面从成型到老化经历成型稳定期、正常使用期、老化破坏期三个阶段。

11、沥青路面养护分为初期养护和日常养护。

12、沥青路面常见病害:

泛油、裂缝、裂纹、松散、麻面、坑槽、啃边、沉陷、脱皮、拥包。

13、混凝土路面的病害主要由接缝破坏和混凝土板破坏两方面。

1、碎(砾)石路面的强度主要依靠石料的嵌挤锁结作用。

嵌挤力的大小取决于石料的强度、形状尺寸、均匀性、表面粗糙程度及施工时的碾压质量。

2、碎石路面粘聚力的大小取决于灌缝料的内聚力及其石料间的粘结力。

3、碎石路面的厚度8--20cm、最小8cm、厚度大于15cm时分层铺筑。

4、松散保护层又叫砂砾保护层一般由于南方潮湿地区和生产砂砾地区。

5、稳定保护层又叫砂土保护层,用砂砾和粘土做成,多由于干旱和多风地区。

6、对路面的基层完好,仅面层又坑槽时,一般用挖补方法。

7、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重点是接缝处。

1、碎石路面:

用尺寸均匀的机制碎石做主骨料,并以石渣和石屑嵌缝及粘土或石灰土灌缝,经压实而成的路面,称碎石路面。

2、水结碎石路面:

用撒水碾压,并依靠碾压中磨碎的石粉做粘结材料的碎石路面。

3、泥结碎石路面:

用单一尺寸的碎石和一定比例的塑性指数较高的粘性土,经碾压密实后形成的路面称泥结碎石路面。

横坡度3-4%。

4、灰泥结碎石路面:

以碎石为骨料,用一定的石灰土做粘结填缝料,经碾压密实后形成的路面称灰泥结碎石路面。

5、干压碎石路:

用单一尺寸碎石做主骨料,形成嵌锁作用,用石屑填满碎石间的孔隙,增加密实度和稳定性,这种结构和施工方法修建的路面叫干压碎石路面。

6、级配碎石路面:

用粒经大小不同的粗细砾(碎)石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当其颗粒组成符合密实级配要求时,成级配砾(碎)石,这二者左面层时叫级配砾(碎)石路面。

7、磨耗层:

磨耗层是路面表面部分,用于抵抗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破坏作用,提高路面平整度,有效保证路面的强度和平整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

8、保护层:

在磨耗层上面用砂、土材料铺以薄层,用来减少车轮对磨耗层的磨耗和自然因素对磨耗层的直接影响,这一层叫保护层。

9、泛油:

高温季节沥青被挤出,表面形成薄油层,行车出现轮迹。

10、麻面:

路面嵌缝料失散出现小麻点的现象叫麻面。

11、坑槽:

路面由于矿料失散,出现大小不同,深浅不一的坑凹叫坑槽。

12、啃边:

路面边缘在行车作用下,被压碎破坏,参差不齐叫啃边。

13、沉陷:

路面出现均云、不均匀和局部下沉现象,叫沉陷。

14、波浪:

路面顺路方向出现有规则的横向起伏,形似搓板,称坡浪。

15、脱皮:

沥青路面发生厚度基本相同的成片脱落,其面积比坑槽大,这种现象叫脱皮。

16、油包:

路面出现一块块15厘米左右的“油饼”,有的比较密集,有的断断续续个别出现,这种现象叫油包。

17、拥包;

路面上产生一道道坎的有弹性的厚度大于3厘米的路坎,或一块块凸起的“山峰”形成的油包,大多出现在行车带上或行车带两侧,这种现象叫拥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