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5884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x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docx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胶东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落实。

我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表达*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

2、开展性。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开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展是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

3、拓展性。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拓展,要与根底型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根底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

4、适用性。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开展的根底,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开展中的热点问题。

学生的选择是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基准。

5、 广泛性。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师可以选择认为适宜的任何容用来设计地方课程,只要通过地方或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才可以列入地方课程目录。

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容。

地方课程:

1.一、二年级"海洋教育"课程由原来占用地校课程0.5课时,改为整合"品德与生活〔社会〕"0.5课时。

2.一、二年级"传统文化"由原来占用地校课程1课时,变为整合在语文1课时。

3.一、二年级地方课程安排每周0.5课时的"平安教育"、0.5课时学校课程。

4.一、二年级不开设英语课的学校,"海洋教育"传统文化"平安教育"仍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

校本课程: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共开发了以下课程作为我们各年级的校本课程。

一至六年级:

"文明礼仪教育"分低、中、高,共三册

一至六年级:

"小学生硬笔习字"一至六年级各年级一册,共六册,与教材同步

一至六年级"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分低、中、高,共三册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标准与方法:

〔一〕地方课程评价容、标准: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由四个局部的评价组成:

课程目标与方案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四个评价局部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展,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1、课程目标与课程方案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方案的评价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现实性、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到达什么样的目标。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

以课程方案、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

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教师听课,对学生进展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到达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为此下一轮应当如何改革等。

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展的问卷调查,征询教师的意见等。

〔二〕、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1、课程目标与课程方案的评价。

指  标

评价标准及其得分

10分

8分

6分

4分

1.1

课程设计的先进性,开设本课程的意义

课程目标明晰,反映当代科技与社会开展趋势,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课程目标清晰,根本表达当代科技与社会开展趋势,对学生*一方面素质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课程目标根本清晰,课程容合理,对学生开展能有一定促进

课程目标不明确;或课程容旧落后;或看不出对学生开展的意义

1.2

课程设计与地方课程改革思想、整体课程改革要求的相容性

课程设计充分表达了课程改革的思想,完全符合学校整体课程方案的要求

课程设计表达了课程改革思想,与学校整体课程方案根本符合,但还存在些微偏差

课程设计思想与地方课程改革思想有一定差异,与地方课程总体安排有些冲突

课程设计与地方课程思想冲突;或者与学校整体课程方案相矛盾

1.3

课程设计与地方课程平台设置的一致性,课程的完整性

是学校地方课程模块的重要组成局部,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培养目标

符合学校地方课程模块的要求,知识体系的建构上还有所欠缺,或者存在与其他课程协调的问题

符合学校地方课程模块的要求,但容构造不完整。

不符合学校地方课程模块要求,或者可能会对其他地方课程目标达成有负面影响

1.4

课程方案的科学性、适用性

课程容选择科学合理、构造清晰,呈现形式与学生开展水平相适应

课程容选择根本科学合理、构造清晰,课程呈现性根本与学生开展水平和特点相适应

课程容构造不尽合理,课程容的呈现不太适合学生的开展水平与特点

课程容构造缺乏逻辑性或完整性,与学生现阶段开展水平脱节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课程投入评价是为课程开设效劳的,这是开课的必备条件,立项的课程只有通过此项评价才能被正式排入学生选课表中供学生选择。

指  标

评价标准及其得分

10分

8分

6分

4分

2.1

教师的知识根底与师资准备情况

教师的知识根底完全能胜任本课程的教学,有开设本课程的经历;合作教师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本校教师的知识根底根本可以胜任,但没有该课程的授课经历;本校合作教师有了初步的准备

本校教师目前无法胜任该课程的教学,需要继续学习。

本校合作教师准备不充分

本校无法找到适宜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

2.2

教学材料的准备情况

教师系统全面掌握了本领域的知识,课程方案完整、成熟,教材或讲义已经可以使用

教师全面掌握了本领域的知识,课程方案根本完整成熟,教材或讲义等教学材料根本准备完毕

教师根本掌握了本领域知识,课程方案还在修改,教材或讲义上处于编写或选择中

教师局部掌握本领域的知识,没有完整的课程方案,没有相应的教材或讲义

2.3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准备情况

有完整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有明确且成熟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教学方案与教学组织安排已经确定,尚需要继续完善,有学生成绩评价方法

教学方案与教学组织只有初步考虑,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正在酝酿中

没有明确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组织安排,没有形成学生成绩评价的方法

2.4

教育教学设施的准备情况

教育教学设施使用已经落实

教育教学设施的使用根本落实

教育教学设施有初步打算

教育教学设施还没有安排〔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教学的评价,这样的实施过程包括了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比方参观、试验等均包括在〕,评价集中在教师“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在课程投入和准备一定的情况下,影响教师“教〞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影响学生地方课程“学〞的主要因素是学习情趣、课程教学与学生经历、体验的联系、教师的教学管理鼓励等。

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对教师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的考核。

指  标

评价标准及其得分

10分

8分

6分

4分

3.1

教师的教学态度

对课程教学有很强的责任心,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能根据课堂情境和学生反映而不断改变教学,教学方案得到认真执行

对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认真组织教学,注意听取学生意见,能够保证教学时间、完成方案的教学容

课程教学的责任心一般,根本能够认真组织教学,有时能主动改良教学方法,根本能够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

课程教学的责任心穿插,缺乏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失误较多,无法保证课程大纲得到全面执行

3.2

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了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技巧运用娴熟,能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方法根本恰当,教学技巧运用不够娴熟,能有意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根据学生反映及时调整教学,根本能调动学生兴趣,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教学参与

教学方法呆板,与课程的针对性不强,较少运用教学技巧,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较少参与、兴趣不高,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响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方法旧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没有参与,经常是教师自顾自地教学,学生明显不满

3.3

课堂教学状况观察

课堂气氛活泼、师生互动积极,探究气氛浓郁,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兴趣,参与度高

课堂气氛比拟活泼,师生有一定互动,能够共同对一些问题进展探究,根本没有学生做其他事情

课堂教学气氛有些沉闷,师生互动少,局部学生做其他事情,学生根本没有积极的探究

课堂沉闷、没有师生互动、没有探究,半数以上学生不能集中精力于教学中

3.4

学生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学生调查对课程评价很高,多数学生愿意向其他同学推荐该课程

学生调查对课程评价较高,但学生评价意见有分歧,局部学生愿意向同学推荐该课程

学生调查对该课程评价较低,极少由学生给出高的评价,极少由学生愿意向同学推荐该课程

学生调查评价很差,而且意见比拟一致,没有学生愿意主动向要好同学推荐学校该课程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地方课程的实施效果评价需要与课程设计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根据综合地方课程的总体设计,地方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开展学生的潜能,要对课程进展拓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地方课程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主要是评价本门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学生的开展情况、学生的满意度、其他方面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等。

指  标

评价标准及其得分

10分

8分

6分

4分

4.1

本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

完全到达了课程大纲所设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局部方面甚至超过了预设目标

根本到达了课程设计的目标,局部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目标的总体达成质量较高

多数课程目标已经实现,局部目标未能到达,或者教学目标达成的质量不高

勉强完成方案的教学任务,实施效果与原来的方案目标差异较大

4.2

后续探究性问题的形成与开展

大多数学生在本门课程提出了探究性的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一定数量的课题进入后续研究性学习

较多的学生提出了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但只有很少形成后续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局部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根本没有形成后续的研究性课题

个别学生提出了探究性问题、完成了探究性作业,没有形成后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4.3

学生的满意度

学生调查问卷说明,85%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拟满意

学生调查问卷说明,70%以上的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拟满意,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不高于5%

学生调查问卷说明,50%以上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拟满意,非常不满意比例不超过10%

学生调查问卷说明,学生对本课程非常满意和比拟满意的比例低于50%,或非常不满意的高于10%

4.4

了解学生和家长反映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很高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好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差

4.5

同行教师对课程本身及其课程实施效果的看法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很高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好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

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较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