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6026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docx

外国文学第二学期复习资料

第八章19世纪文学(三)

第一节法国文学与福楼拜

一、概述

1、19世纪后期法国文学与19世纪前期文学的分水岭在于实证主义理论的提出。

在文学创作中提倡科学精神成为这一时期作家创作的圭臬。

福楼拜是这一创作风格的始作俑者,而自然主义创作流派则是这一理念的极端表现。

2、批判现实主义重要的代表作家主要是:

福楼拜、都德、法郎士、莫泊桑、罗曼·罗兰。

二、作家作品

1、都德。

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半自传性长篇小说《小东西》。

2、法郎士。

是法国现代先进文学的开拓者。

(1)成名作《波纳尔之罪》。

(2)《苔依丝》(1889)是一篇继承自文艺复兴以来谴责宗教窒息人类爱的传统的优秀小说。

深刻地揭示出宗教对人性的桎梏,无情地嘲弄了宗教信徒的苦行和忏悔,歌颂了世俗爱情的巨大力量,这部作品100多年来以它强烈的艺术魅力吸引而了世界各国无数的读者。

三、福楼拜——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

*1、创作风格:

他的创作承先启后,既继承发扬了司汤达、巴尔扎克等人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又开启了倡导客观、冷静、具有科学精神的现实主义新风格,为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自然主义乃至于唯美主义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他的创作风格是精确、完美、客观的,也因此被认为是法国著名的问题学范例。

他近乎苛求地追求真实,使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描写达到了前人所无法比肩的高度。

但由于他过分地强调“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原则,尤其是对语言艺术的苛求,则对日后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泛滥负有一定的责任。

2、福楼拜的全部作品从不描写正面人物,有进取心的英雄在他的小说中消失了,他坚定“一定要写伤人心的东西”。

《淳朴的心》是例外。

*3、福楼拜的创作理论核心:

①真实,指的是要按人生本来的样子去描写;②普通,特意回避偶然性与戏剧性。

4、《包法利夫人》(1856)——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优秀作品

(1)思想性:

作者以居高临下的悲悯情怀不动声色地精细分析了女主人公在欲望、躁动、追求、幻灭中的人性弱点,审视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人在理性和现实矛盾中生存难和悲剧命运。

(2)形成悲剧的因素:

①爱玛性格中的好幻想、慕虚荣、不切实际。

这一特点在文学上被称之为“包法利主义。

②法国卑鄙现实力量对爱玛的挤压。

第三节英国文学与哈代

一、代表作家

1、乔治·梅瑞狄斯,《利己主义者》。

2、萧伯纳,是英国继莎士比亚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

(1)萧伯纳深受易卜生的影响,指出“戏剧睇使命在于振奋人心,迫使人们去进行思考,引起痛苦”,反对把戏剧当做消遣之物,这些见解突破了19世纪末英国剧坛上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风气。

(2)萧伯纳思想比较复杂,他一方面无情的鞭挞英国资产阶级的伪善,另一方面又奉行改良主义。

(3)萧伯纳的反论手法使他成为英国文学中最辛辣的讽刺者之一。

(4)《不愉快的经历》包括三步戏剧:

《鳏夫的房产》、《好逑者》、《华伦夫人的职业》。

(5)《巴巴拉少校》是萧伯纳戏剧创作的代表作。

二、哈代

1、哈代讲他的长篇小说分为三类:

人物与环境小说、罗曼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

*2、他的小说虚构了“威塞克斯”这个地方,所以这些小说又叫做“威塞克斯小说”。

3、《远离尘嚣》是哈代“人物与环境小说”中首部获得成功的长篇小说。

4、《德伯家的苔丝》,亚雷是对苔丝的肉体摧残,那么克莱则是对苔丝精神的残害,拨火的“魔鬼”亚雷和抚琴的“天使”克莱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将苔丝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社会批判意义:

不仅在于揭示劳资矛盾,同时指向传统观念道德习俗和文化层面,以此反应女性的生存的双重困境——物质和精神。

5、《还乡》、《无名的裘德》。

第四节北欧文学与易卜生

一、丹麦作家安徒生。

《格林童话》

二、易卜生——“现代戏剧之父”。

是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欧洲第三座戏剧里程碑。

*1、社会问题剧:

指的是易卜生开创的直接揭示现实社会重大问题的热点问题的现实主义戏剧,它侧重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用生动、准确的现实主义笔触从日常生活里发掘材料,然后延伸到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高度,使戏剧成为表现社会生活、讨论社会问题的手段。

代表作品有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野鸭》。

2、《野鸭》,作品表层含义是“对一个普通人戳穿生活的谎言,你就是剥夺了他的幸福”;深层意义在于说明虚伪已经渗透人的骨髓,已经成为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谎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块基石,成为生存的规范;如果社会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单靠个别人凭满腔热情和真诚去与普通的虚伪抗衡,结局只能是,要么给别人带来灾难,要么造成自己的悲剧。

3、《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最优秀的剧作,作者在这部作品里讨论的是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关系中的两性差异、女性的悲剧命运和女性解放等具有普遍而深远意义的重大社会问题。

第五节美国文学与马克·吐温

一、杰克·伦敦

1、《荒野的呼唤》是伦敦最著名、影响最大的作品,生动表现出动物旺盛的生命力、坚韧的耐力和始终不渝的忠诚。

2、《热爱生活》。

《马丁·伊登》是一部半自传长篇小说。

二、马克·吐温

1、创作的主要特色:

幽默和讽刺

2、成名作《卡拉韦拉斯悬驰名的跳蛙》、儿童文学《汤姆·索亚历险记》。

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小说包含了一分天真和九分深奥。

天真是指它首先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它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描写童心童趣和顽童业绩;深奥是指小说蕴涵了深刻的思想。

(2)“健全的心灵”:

返朴归真,简单生活,不受物欲横流的所谓文明社会的污染和异化。

这主要由作品中的两个核心象征——大河和孩子表现出来。

(*大河象征返朴归真、融入自然的生活方式)

第六节俄国文学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虚幻的现实主义”,被现代派作家奉为鼻祖。

1、成名作《穷人》(1846)成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的代表作品。

他继承写“小人物”的传统,坚持一贯写穷人。

2、《群魔》、《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

3、根基论:

用东正教思想唤醒人的道德观念,贵族和人民和解,重建社会秩序,对抗资本主义的贪钱罪恶,实现仁爱和谐的社会理想。

*4、《罪与罚》——复调结构;“一桩犯罪的心理报告”。

(1)中心主题:

犯罪——惩罚——苦难——新生(复活)

(2)情节:

两条线索(拉’的凶杀案;索尼娅的不幸遭遇)

*(3)罪与罚的含义:

(小说的重点在于“罚”)

①罪的含义:

外在表现形式是杀人谋财的形式犯罪,但深层次上是理论犯罪——一种主观认定自己可以不受任何人类精神法则约束的“超人”理论。

②罚的双重含义:

一是肉体上的罚,警察局的侦缉,法院的判决,监禁和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一是精神上的罚,罪犯在良心上的自我谴责,道义上的鞭挞,他被良心折磨到精神几乎分裂。

侧重点在于精神的罚。

对于拉’而言,真正的罚不是外在的、社会的、身体的、法律的、而是内在的上帝的心灵的道德的,即“在道德上要求法律惩罚”。

人只有在对上帝和灵魂不朽的信仰中,才可能通过自身经受的苦难获得精神救赎。

*(4)人物形象。

①拉斯科尔尼科夫:

一贫如洗、走投无路的年轻大学生,有头脑、爱思考,他过人的才华与贫贱的处境的极大反差使他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类是凡人,占大多数,必须俯首帖耳,屈从暴力;一类是“超人”,占少数,可以为所欲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大多数人,像拿破仑一样“主宰世界”。

为了实践这种理论,为验证自己是超人,选择了一只贪婪而又弱小的“虱子”行动了,但他没能跨过尸体,反而掉进了良心的漩涡,杀人前他审判的是社会,杀人后他审判的是自己,他感到自己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原则——自己的良心。

他在肉体上毁灭他人的同时,在道德上也毁灭了自己,那种与人类隔绝分裂的感受使他备受折磨,最终“真理的法则和人的本性占了上风,罪犯自己决定承受折磨以获得救赎”。

②索尼娅:

俄罗斯文化中典型的精神苦行者,起作用是拯救男主人公,是使他最终摆脱理论困惑二获得新生的妓女——精神圣洁的“圣母”。

(5)艺术特色

①擅长于细腻的心理刻画。

他写的不是人物在通常状态下的心理,而是在异常状态下、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中激烈的内心斗争,是高度紧张的情绪变化,一种近似疯狂的思想奔突。

②“意识流”手法。

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尤其注重写梦境的幻觉,直至写出心理的病态、精神错乱、竭斯底里等等,有时则写出主人公失去自我控制时的下意识活动。

二、托尔斯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1、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2、早期创作的两个特点:

心理分析和道德感情的纯洁。

3、《战争与和平》,以四家大贵族为主线。

4、《安娜·卡列尼娜》

①两条线索:

安娜的情感追求和列文的精神探索。

②两个故事一个结论。

关于安娜的故事:

一个追求爱情幸福,个性解放的贵族女性,在向往追求自由、真诚、富有激情的生活中,虽表现在坦率勇敢的一面,但内心始终处于灵与肉、情欲与责任的冲突之中。

她对上流社会既蔑视反抗,又在其中寻找认同价值的矛盾处境,使内心的自责、恐惧、危机感越演越烈,最终导致精神崩溃,走向绝望毁灭。

关于列文的故事:

自传性精神探索型、忏悔贵族形象,他的见闻、思考表达了作家对社会问题的广泛见解,他一些列精神探索的核心是由死亡触发起的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问,最后在普通人的朴素信仰中获得启示:

“活着,不是为了欲望,而是为了上帝。

”即“爱他人为他人而活着的善的最高生活原则”。

关于作家的结论:

用列文最终思考的生活价值标准,衡量安娜的情感追求,实际是从宗教伦理道德出发,谴责其放纵情欲而缺乏理性。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我”即作家一贯探索的永恒的道德原则。

③艺术性:

严整的拱形结构:

向心对照法;对比手法。

*5、托尔斯泰主义:

提倡完善贵族放弃私有财产,忏悔禁欲,拯救灵魂,“勿以暴力抗恶”,贵族达到道德的自我完善。

6、《复活》

*

(1)主题(批判意义):

①主要的篇幅用来揭露法庭、监狱和政府机关的黑暗,官吏的昏庸残暴和法律的反动。

②撕下了官办教会“慈善”的面纱,暴露神父麻醉人民的骗局,让人们看清俄国政府与教会狼狈为奸的实质。

③指出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的土地私有制,而资本主义则给农民带来双重的灾难。

*

(2)人物形象

①聂赫留多夫公爵是一个丰满而复杂的“忏悔”贵族的典型。

②他本来是纯洁、有理想、感情真挚的青年,但是性格中也有明显的贵族阔少的任性和不负责任,因此他诱奸了弄女少女玛丝洛娃,从此把她推入不幸的深渊。

③由于青年时代受过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个人身上的善良品性还没有完全泯灭,加上有寻根究底好思考的性格,又使他和别的贵族子弟多少有点不同。

所以,十年后在法庭上重新见到玛丝洛娃时,才会被她的悲惨遭遇所震惊,进而产生忏悔之心。

④在他为玛丝洛娃伸冤时看到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渐渐地变成了贵族地主阶级罪恶的揭露者和批判者。

(3)艺术特色:

①单线情节线索,展示社会全景图;

②对比手法;

③细致的心理刻画;

④重视细节描写;

⑤用鲜明的哲理和道德说教来提出社会问题,表明作者观点。

三、契科夫

1、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最后一位杰出作家。

2、《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

第九章19世界文学(四)

第一节文学流派概论

一、自然主义文学

1、*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19世纪60—90年代法国文坛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由法国作家爱弥儿·左拉等人创建,他提出自然主义小说应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准确、真实地描写生活;二是英雄人物的缺席;三是小说家要在作品中消失。

代表作品有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

2、《翟米妮·拉赛特》是法国第一部自然主义作品。

3、左拉的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戴雷斯·拉甘》。

《卢贡-马卡尔家族》重点是通过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去反映法国第二帝国的兴衰。

二、唯美主义文学

1、“纯艺术”文学流派,提出“为艺术而艺术”,其中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否定文学的功利主义,二是反对艺术商品化。

2、奥斯卡·王尔德(英国),童话故事《快乐王子》,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

3、爱伦·坡(美国)。

三、象征主义文学

1、是19世纪后期法国的一个颇具影响的诗歌流派。

2、是人让·莫雷亚斯主张用“象征主义”作为当时文坛上出现的具有创造精神和新倾向的诗歌的定名,并把波德莱尔视为该流派的先驱,把马拉美、魏尔伦和邦维尔视为主要代表。

这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产生。

3、从9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运动开始向欧美各国扩散,20世纪初又形成了后期象征主义运动。

4、波兰的一首象征主义名诗《醉舟》。

第二节法国文学

一、左拉、莫泊桑

二、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法文原意“病态的花”)

1、六部分:

《忧郁与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反抗》、《死亡》

2、诗人善于从丑恶、病态中去发掘美。

第三节巴黎公社文学

1、鲍狄埃的《国际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它直接表达工人阶级要摧残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决心,表达了工人阶级强烈的政治热情。

第十章20世纪文学

(一)(俄罗斯苏联文学)

一、概述

*1、“20世纪俄罗斯文学”:

指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民族文学;

2、“苏联文学”:

包括1917——1991年间属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15个加盟共和国的文学,集中的俄罗斯文学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3、“白银时代”:

19世纪90年代,俄国象征主义、“阿克梅派”、未来主义及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作家先后出现,同变化发展了的现实主义一起,构成一个多种思潮和流派发展的文坛新格局,叫“白银时代”。

4、第一时期:

(1)弗·索洛维约夫时候象征主义者的精神导师。

(2)象征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3)尼·古米廖夫是阿克梅主义理论的主要阐释者;安娜·阿赫玛托娃和奥·曼德尔什塔姆两位诗人则是阿克梅派的双壁。

(4)弗·马雅可夫斯基是俄国未来主义诗人的代表。

长诗《列宁》

(5)俄罗斯文学分为两大板块:

“国内俄罗斯文学”(苏联文学的主体部分)和“国外俄罗斯文学”(侨民文学)。

5、第二时期:

(1)米·布尔加科夫的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

(2)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

6、第三时期:

(1)爱伦堡发表《解冻》,宣告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

(2)解冻文学:

由爱伦堡的小说《解冻得名,小说以描写冰雪消融、解冻时节来临结束,于是“解冻”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界的象征。

其主要特点是:

干预社会生活,描写阴暗面,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关注人物命运。

以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达至高峰。

7、第四时期:

(1)“回归文学”:

首先指三代侨民作家的作品,也指自20至80年代的漫长的岁月中由于种种原因被禁止发表、被封存或被“搁置”的作品,从被禁状态回归到自由状态,得以同广大读者见面。

二、现实主义文学(高尔基、肖洛霍夫、艾特玛托夫)

(一)概况

1、伊凡·布宁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

《乡村》、《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2、托尔斯泰的三部曲《苦难的历程》包括:

《两姊妹》、《1918年》、《阴暗的早晨》。

3、法捷耶夫《毁灭》、《青年近卫军》。

4、爱伦堡的“战争三部曲”包括:

《巴黎的陷落》、《暴风雨》、《九级狼》。

5、舒克申的《红莓》。

(二)高尔基

1、早期创作包括浪漫主义(《鹰之歌》)和现实主义(《海燕之歌》)。

2、晚期创作:

《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3、《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一部思考俄罗斯民族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史诗性巨著,又是作家长期进行民族文化心态研究的总结性成果。

4、萨姆金从侧面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化心理的某些消极特征,有时这一民族文化环境的必然产物。

5、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1)作品凸显了充斥着愚昧、丑陋和无耻的旧时代俄罗斯生活的特点。

(2)以主人公阿辽沙的经历为基本线索对国民愚昧特征的揭露,作家多次指出这是一种“俄罗斯式的愚昧”。

(3)高尔基通过描绘这些众生相,表明作为民族文化心理特征之一的消极无为的生活态度怎样有力地影响着、制约着俄罗斯人。

(4)愚昧的重要表征,一是对知识的不尊重,对文化的否定和对理性的排斥,二是道德观念淡薄,习惯于彼此仇恨,互相折磨。

(5)即使在对民族文化心理进行批判性考察时,也没有忘记显示人们灵魂中的美点和亮色,这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肖洛霍夫

1、《一个人的遭遇》开创了前苏联军事题材作品创作的新局面。

2、《被开垦的处女地》

3、《静静的顿河》

(1)思想倾向:

一方面他为小说中的哥萨克男女在历史动荡中的悲剧命运感到惋惜;同时又认为十月革命是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社会进步。

*

(2)葛利高里的形象分析:

①葛利高里首先诗歌哥萨克劳动者、勤劳、淳朴、善良、真诚、热情、勇敢是他显著的性格特征。

②他也体现了哥萨克的种种弱点:

效忠沙皇,谨遵父命。

③葛利高里性格正直,思想复杂,精神痛苦,经历艰难,命运可悲,这构成了其思想性格主要因素:

善良的人性、民主意识。

④他性格的正面是有鲜明的阶级性;负面是存在狭隘的民族性,本能的血缘纽带。

概括来说:

资产阶级出身,社会地位使他趋向红军与革命,民族文化心理中盲目的军人天职和荣誉感又使其为反动势力所利用,而善良,淳朴的天性令他既对某些过激的革命行动产生抵触,也对白匪叛军的残暴深恶痛绝。

于是,在翻天覆地的社会动荡时期,葛利高里成了政治十字路口上长期徘徊,几度摇摆,难以抉择,无所皈依的精神流浪者。

·作者的基本态度是同情多于否定的,悲剧根源是时代和社会。

(3)创作风格

①直面真实,力求如实揭示复杂的历史现实。

②喜欢选取重大历史题材,以文学展现历史事件。

③富有强烈的悲剧艺术,被称为悲剧作家。

④浓郁的地方色彩,有顿河作家之誉。

(四)艾特玛托夫

1、处女作《面对面》。

2、成名作《查密莉雅》;合集《群山和草原的故事》被称为“人的赞歌”。

3、《永别了,古利萨雷》标志着作家的创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艾特玛托夫已经从早期创作中歌颂、赞美的主调。

转向对吉尔吉斯民族生活中本质问题及伦理道德的探讨,注重揭示社会冲突和矛盾。

4、1980年推出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

里面包含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悲剧:

传说中乃曼族关于“曼库特”的古老悲剧;苏联现实社会和个人的悲剧;幻想中人类自我封闭、毁灭的悲剧。

*5、长篇小说《断头台》是艾特玛托夫又一部多主题、多层次、多角度、多种艺术手法并存的哲理性小说。

三、非主潮文学与帕斯捷尔纳克

(一)社会批判文学

亚·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二)回归文学

1、分为两个浪潮:

第一次是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第二次浪潮始于80年代中期。

2、《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是当时被称为近年来苏联文学界“最重要的事件”。

(三)异样文学?

(四)现代主义文学

(五)侨民文学

第一阶段:

十月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第二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

第三阶段:

七八十年代。

(六)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1、主题:

在现了一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革命战争,实行了新的经济制度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时间,表达了作家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

*2、核心思想:

(1)呼喊人性,强调人的意义,捍卫人的安全;

(2)反思历史,反对暴力革命。

*3、日瓦戈形象分析:

(就日瓦戈的形象而言,如果习惯了传统英雄作品,那么日瓦戈无疑就是一个渺小、软弱、遇事无能为力的知识分子,从未与邪恶势力正面交锋。

(但在这一部“诗化小说”里,日瓦戈在作家笔下获得广博知识,是出色医生兼诗人、学者;对现实生活有着诗意的感受,是个具有完整、独特性格的人物。

日瓦戈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是思想不断探索的一生,是捍卫自己人格的一生,他从内心向往革命到精神上远离革命的过程,恰恰反映了当时许多俄国知识分子心灵探索的悲剧过程。

在他看来,任何社会形态的建立、历史阶段的发展,都必须以人道主义为前提。

关于人的观念,这成为日瓦戈一生中的为人信条和行为准则。

他始终夹在新旧两种势力的交锋中,但他始终保持相对独立的心维护和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权和尊严。

4、这是一部可以归之为“诗化小说”的作品,具体表现在它的强烈的抒情性和独特的自传性上。

5、自传性则主要表现在《日瓦戈医生》是一部独特的“心灵自传”上。

6、作者否定用武力解决矛盾,否定刀剑在这里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20世纪文学

(二)(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概述

(一)对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两组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色:

1、战争文学或反法西斯文学成为一个重要题材;

2、重视对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开掘;

3、呈现出一些现代主义意识;

4、在技巧上力图创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三)作家作品

1、萧伯纳,英国最有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剧作家。

2、高尔斯华,三个三部曲:

《福塞特世家》、《现代戏剧》、《一章的结尾》。

3、劳伦斯。

“俄狄浦斯情结”在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中得到集中体现。

《恋爱中的女人》

4、托马斯·曼,是德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副标题《一个家庭的没落》)

5、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

二.法国文学与罗曼·罗兰

(一)关于罗曼·罗兰

1、罗兰的几部名人传记:

《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

2、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法国的托尔斯泰”。

3、罗兰的高风亮节与和平进步的立场,使他成为知识界的精神领袖,“欧罗巴的良心”。

4、罗曼·罗兰开创了类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情节丰富,线索相对集中的小说,被称为“长河小说”。

(二)《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兰对他所处的时代文学化所提出的见解、思想和判断的总结。

1、思想内涵:

这是一部有思想有个性的平民知识分子的人生奋斗史,更是一部展现兼具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力”与代表宗教与道德的“理”二者之间相互搏斗的心灵成长史,同时是一部全面反映重现当时的法国及欧洲社会和文化的百科全书。

作品在对一个天才人物的心灵历程的描述中,突出了关于“力”的呼唤,肯定与剖析,这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深思:

蕴蓄着“力”的生命冲动中固然有着冲毁一切的野性与蛮勇,但在宗教信仰与道德理性的净化提升中可以有所节制而保留其不断创造的天性和奋争的激情,生命的辉煌就是在既定的悲剧命运中永不放弃努力向上的奋进姿态和过程中迸射出来。

反之,没有了“力”,虽无破坏,也无创造,生命只剩了空虚的死寂。

*2、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分析:

(三个层面)

(1)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

他有倔强的平民性格,他热爱自由,忠于艺术,有理想有追求,他对理想的追求是坚定不移的。

一切阻碍都不能阻挡他的前进,相反却激发了他的斗志。

在作者笔下,他成为20世纪西方社会一个充满奋斗精神和追求精神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2)他作为一个“自由的灵魂”、“抗争的灵魂”孤独一人与整个社会作战,是一个理想的个人反抗社会的英雄典型。

(3)同时他又是一个“具有伟大的心的普通人”,他富于人道主义情怀,对社会问题深表关注,追求真挚的友谊和美好的爱情,主张用爱与艺术改造人的灵魂,减少社会的悲剧,实现社会友爱和谐的理想境界。

概括来说:

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信奉“精神独立”的知识分子,一个为追求真诚艺术和健全文明而顽强奋斗的艺术家,一个贝多芬式的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物,克利斯朵夫的一生,犹如交响乐的四个乐章,其主调是理智与情欲的搏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