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7400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docx

幼儿园计算教学法汇编

备课本(2000.9——2001.1)

第一课时 绪论

一.幼儿计算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1.对象:

研究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的认知特点和在幼儿园进行计算教学活动的一门学科。

2.研究任务:

1幼儿园计算教学的任务,它在幼儿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2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内容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原则

3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4幼儿学习数学初步知识的认知特点(先上下,后前后,再左右)

5与幼儿园计算教学有关的一些数学基础知识

6幼儿园各部分数学初步知识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7幼儿园计算教学的组织

二.学习幼儿计算教学法的意义

1.对幼儿:

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对幼师生:

有利于顺利从事幼儿园计算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三.学习幼儿计算教学法的方法

1.联系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数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

2.联系幼儿园计算教学实际

幼儿园见习、实习、调查的方式收集经验体会

3.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第二课时 第一章 幼儿园计算教学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一.幼儿园进行计算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正确认识周围客观事物,表达思想

2.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可以为幼儿今后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与初入学的水平相关﹚

3.适当教幼儿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可以促使幼儿的思维和智力得到较快的发展

4.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方法与量的结合﹚

二.幼儿园计算教学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计算教学的任务是“教幼儿掌握10以内数的概念和加减运算学习一些几何形体、时间、空间等粗浅知识,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初步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教给幼儿一些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初步知识10以内的数,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量;学习量的比较,如长短、粗细、高矮、胖瘦等;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初步获得简单的方位和一些时间观念技能,如计数、对应、加减、测量等

2.发展幼儿智力

幼儿园计算教学不仅仅传授给幼儿初步的数学知识,更需要的发展他们的智力。

传授给幼儿初步数学知识,需要幼儿具备一定智力水平;传授给幼儿初步的数学知识,能够丰富其知识量拓宽知识面,从而促进幼儿智力水平的发展,其中尤其是逻辑能力的发展。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比如“5”可以表示5个桔子、5朵小红花、5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一个小朋友5岁了。

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

年龄越小的幼儿,越需要直接兴趣来激发动机。

4.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学习习惯

计算教学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还需渗透德育教育

 作业:

幼儿计算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第三课时 第三节 幼儿园计算教学内容

一.幼儿园计算教学内容的选择

1.选择内容的原则

1选择幼儿认识周围事物和为入小学做准备所需数学初步知识

2适合幼儿的接受能力-最近发展区

2.具体内容:

数量、形、时间、计算

1物体的分类、排序﹙物体的分类、物体的排序、物体数量的比较﹚

2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基数、10以内的序数、10以内数的组成、认读、书写阿拉伯数字﹚

3.10以内数的加减法

4.简单的几何图形

1平面图形:

三角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

2立体图形: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

3等分几何形体:

二等分、四等分

5.量的比较:

长短、大小、粗细、高矮、厚薄、宽窄、轻重

6.空间方位:

上下、前后、左右

7.时间:

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星期顺序、认识时钟

二.幼儿园计算教学内容的安排

1.注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前后知识要保持连贯和系统。

例如:

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应该先基数后序数

2.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智力发展水平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从具体到抽象,多借助直观教具,教学内容应有浅入深,循序渐进。

3.注意个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和配合

例:

分类、排序活动离不开对数量、形状、大小的感知,数形要结合。

 

第四课时 第二章 幼儿园计算教学的方法

 第一节 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讲解演示法

1.定义:

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并配合的口头讲解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技能或规则,具体的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2.特点: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感性经验丰富

例如:

幼儿学习数的含义时,配以实物点数

3.注意的问题:

1突出重点、难点:

如计算教学中的“手口点数不一致”

2语言要简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演示的直观教具要真实、美观、整洁,且为幼儿所熟悉。

二.操作法

1.定义:

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方法。

例如: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具

2.特点:

注重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及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

3.形式:

1分与合的操作活动:

“1”和“许多”

2比较性的操作活动:

“比较多少”、“认识相邻数”

4.注意的问题:

1明确操作目的。

该方法以幼儿操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加强幼儿的主动探索。

2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

保证每个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材料。

3保证充足的操作时间。

注重过程,不走形式、不要怕乱。

4提前说明操作目的、要求、方法。

5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通年龄办,提出相应的要求

6最后要讨论操作结果。

 

第五课时 第二章 幼儿计教的方法

三.游戏法

1.定义:

幼儿在数学教学游戏中学习数学初步知识的一种重复的方法。

2.种类:

 

情节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该类游戏是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举例:

a.游戏宫b.单情节的:

如配对游戏

 ⑵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如帮物体找家

 ⑶运用感官的数学教学游戏:

奇妙的口袋

⑷口头数学教学游戏:

相反游戏

⑸竞赛性数学教学游戏:

看谁分的对又快

⑹数学智力游戏:

3.需注意的问题:

 ⑴设计游戏:

要突出数形知识,发展幼儿思维

 ⑵游戏种类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年龄班确定

四.引导发现法:

1.定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把数学知识教给幼儿,而是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去发现和掌握数学初步知识。

2.特点:

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3.注意的问题:

 ⑴引导发现法应与操作法相结合

⑵教师要善于提问

⑶让幼儿在独立操作中发现问题、接受问题

⑷面向全体,个别对待。

第六课时 第二节 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幼儿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二.在计算教学中,注意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给幼儿提供更充足的操作机会

2.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幼儿注意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

4.及时肯定和鼓励幼儿学习上的进步

三.在计算教学中,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具

1.制备教具时,应尽力就地选材,做到物美价廉。

2.制备的教具,尽量一种教具多种用途。

3.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接受能力选用合适的教具

4.使用直观不能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应该引导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5.使用教具时,要注意发挥语言的调节作用。

6.不能滥用教具,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四.在计算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注意个别差异

 

第七课时 第三章 物体分类、排序、比较多少的教学

第一节有关集合对应的基础知识

一.集合

 ㈠集合的概念

1.概念:

把以组对象看做一个整体就形成一个集合。

其中每个对象都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特性:

确定性:

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是确定的

互异性:

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一样的

无序性:

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无顺序

㈡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把一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写在“{}”里

2.描述法:

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

写在“{}”里

3.文氏图法:

把集合中的全部元素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

㈢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就是集合B的子集。

㈣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二.一一对应

1.单值对应:

设AB两个集合,若按照某种对应法则,使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元素和它对应,这种对应叫单值对应。

2.一一对应:

设AB两个集合,如果有一个单值对应,使集合A的所有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有不同的象;反过来,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这个单值对应就是从A到B的一一对应。

4.应用:

幼儿在数数和比较数量的时候,都渗透这一一对应思想。

 

第八课时 第二节 物体分类的教学

一.分类及意义

1.概念:

把相同的或具有某共同属性的东西归算在一起。

2.意义:

①分类能帮助幼儿感知集合

②分类能形成数概念和学习计数的基础

③分类能促进幼儿分析、综合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对物体分类的认知特点

㈠幼儿分类能力有明显的年龄差异

1.三岁左右的幼儿不能按某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四到五岁的幼儿能按明显特征分类

3.五到六岁的幼儿除了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外,还能按照物体的用途分类。

㈡幼儿在分类时往往受生活经验和情绪的影响。

 三.物体分类的教学要求

㈠小班

1.找名称相同的物体:

把苹果放在一起

2.按物体的一种外部特征分类:

每一类数量不超过4个

㈡中班

1.按物体的一种外部特征分类

2.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每类不超过5个

㈢大班

1.按物体的一个外部特征:

颜色、宽窄

2.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大小颜色

3.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每一类不超过10个

4.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第九课时 分类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㈠教幼儿把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

1.从一堆物体中,拿出和老师拿的一样名称的物体

2.排除颜色、大小因素干扰,拿出一样名称的物体

3.指导幼儿独立按要求从一堆物体中拿出相同名称的物体

㈡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1.按颜色分类

2.按形状分类

3.按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分类

4.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㈢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㈣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㈤按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

㈥利用各种活动教幼儿分类

1.把分类思想渗透到游戏活动中

2.通过日常活动教幼儿分类练习

 

第十课时 第三节 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1.教幼儿一一对应地摆放物体

2.在学会一一对应地摆放物体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运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等词汇。

 二.教学方法:

㈠重叠法:

定义:

所谓重叠法就是将一组物体从左到右摆成一行,在把另一组物体逐个一对一地重叠到前一组物体上面,然后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方法。

㈡并放法

 含义:

把一组物体从左到右摆成一行,再将另一组物体一对一的放在前一组物体的下面,然后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摆放物体一般是横排,让幼儿用右手从左到右摆好

2.比较过程中,先比较一样多的物体,在练习不一样多的

3.比较物体的数量不宜过多

4.不要求幼儿说出数词

5.重叠法和并放法可与游戏相结合

 

第十一课时 第四节 物体排序的教学

 排序:

按物体的某中特征上的差异或按一定规则来排列物体。

 一.幼儿排序能力的发展及其年龄特点

㈠幼儿排序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

顺序:

大小长短排序→实物数量排序→数字排序→规律排序

㈡幼儿排序的一般年龄特点

1.3岁左右:

基本不会排序

2.4岁左右:

会用分组比较法进行排序,但各组孤立的,需成人帮助才能完成。

3.5岁左右:

可以进行6以内的排序,具备一定的目测能力

4.6岁左右:

可以进行10以内的排序,目测能力提高,会运用一些简便方法。

 二.对幼儿进行排序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幼儿对量的感知

2.有利于加强幼儿对数的理解

3.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排序教学的要求

㈠小班

1.对大小差别明显的3-4个物体进行排序

2.对长短差异明显的3-4个物体进行排序

㈡中班

1.对数量在6以内的物体按大小、长短、粗细进行排序

2.对数量在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3.使幼儿能按数量所表示的顺序,从1排到6或从6排到1

㈢大班

1.对10个同类物体按量的差异排序

2.对10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多少进行排序

3.对10以内的数字按大小顺序排序

4.按规律排序

 

第十二课时 录相 

 一.认识3的组成

1.三条金鱼放入两个鱼缸:

1第一个鱼缸放1条鱼,第二个鱼缸放2条鱼

2第一个鱼缸放2条鱼,第二个鱼缸放1条鱼

2.三个圆形卡片分放在一个竖条的两边

1竖条左边放一个圆形卡片,右边放2个

2竖条左边放2个圆形卡片,右边放1个

3.总结3的组成

 二.复习6的组成

1.拍手“配对游戏复习6的组成

2.利用归类图复习6的五种分合法

3.请小朋友说出6的某一种分合法

三.认识空间方位――左右

1.由手偶(阿奇)导入新课

2.通过认识阿奇的家来复习“上、下、前、后”

3.通过做“左右运动操”来认识左右

4.通过“木偶人”的游戏来加深对空间方位的印象

5.“画人游戏”更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

 

第十三课时排序的教学方法

一、教幼儿按量的差异进行排序

  1、小班幼儿按大小、长短排序

(1)按大小排序——正排序、逆排序

(2)按长短排序——正排序、逆排序

2、中班幼儿按高矮、粗短、厚薄排序

(1)按高矮排序:

不同高矮的小树卡片

(2)按粗短排序

(3)按厚薄排序:

不同厚薄的书本

3、大班幼儿按宽窄排序

二、按物体数量排序

1、实物数量排序:

圆点卡片

2、抽象数字排序:

数字卡片

三、按规律排序

1、按指定规律排序(人为的、自然规律)

形状规律:

圆形、方形、三角形、圆形、方形、三角形……

颜色规律:

红、黄、蓝、红、黄、蓝……

数量规律:

圆形、三角形、圆形、三角形、三角形、圆形、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自然规律:

种子、发芽、小树苗、参天大树

2、教幼儿自己发现规律后按规律排序

例:

圆形、三角形、圆形、圆形、三角形、圆形、圆形、圆形、三角形

 

第十四课时第四章认识10以内数字的教学

第一节有关自然数的一些基础认识

一、自然数的产生

没有数概念—〉一一对应的比较—〉形成多少概念(集合)—〉标准集合—〉抽象的数概念

二、自然数列及其性质

1、定义:

由依次排列着的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性质

有始:

自然数列最前面的一个自然数是“0”

有序:

自然数列中的每一个自然数后面都有一个唯一的后继数

 无限: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三、数数

1、原理:

除零外的自然数列分集合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2、数数的特点

(1)结果唯一

(2)数一种事物可用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代替,结果不变

(3)只要有物体可数,数数可永远进行

四、基数和序数

1、基数:

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个数的数字,叫基数

2、序数:

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时的数字,叫序数

例:

我的电影票时8排15号

1989年我曾经乘坐4路车

五、认识零

1、零也是自然数,是自然数列中的一个数

2、零的含义

(1)可以表示“没有”

(2)数量的界限:

摄氏零度,数轴上正负数的界限

3、零可以表示没有,不能说“零就是表示没有”

 

第十五课时第二节幼儿对数的认识和特点

一、幼儿对多数物体的感知特点

3岁左右的幼儿对集合(多数物体)的感知是模糊的,不准确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能逐渐提高对多数物体的感知能力

二、幼儿计数的特点

1、口头数数:

“顺口溜”—〉“一、二、三、四、五”—〉“七个阿姨来摘果”

2、按物点数:

(1)3—4岁的幼儿按物点数时手口不一

(2)4岁以后的幼儿基本都能手口一致的点数物体

3、说出总数:

(1)3—4岁的幼儿往往不能说出总数

(2)4岁以后的幼儿能说出10以内物体的总数,并能按数取物

4、掌握数守恒:

(1)四岁前的幼儿不懂数守恒

(2)4—5岁幼儿数守恒能力有所发展

(3)5—6岁幼儿基本上能做到数守恒

三、幼儿认识书的序列的特点

1、认识数序的特点

(1)4岁以下的幼儿大都没有对数排序的能力

(2)4—5岁幼儿对数排序的能力明显提高

(3)5—6岁幼儿能进行10以内数的排序

2、幼儿认识序数的特点

(1)对序数的理解比基数晚

(2)具体的年龄的点:

A、2—3岁幼儿不理解序数

B、4—5岁幼儿序数概念有发展

C、5—6岁幼儿大多数能理解10以内的物体排列顺序,理解序数

四、幼儿认识数的组成的特点

1、数的组成的实质是:

数群与子群之间的等量、互补、互换关系

2、对数组成的理解晚于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

3、5岁以下幼儿几乎能理解数的组成,6岁左右的幼儿能理解数的组成

五、幼儿形成数概念的标志:

1、认识10以内数的实际含义

2、认识10以内相邻数的关系:

“多一少一”

3、掌握10以内数的构成:

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第十六课时第三节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1、是幼儿会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初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1个、1个、1个的1;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个的1组成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的1;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2、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运用“1个”和“许多”等词汇

3、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

(一)区别“1”和“许多”个物体(通过现象和比较)

主要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幼儿发现哪种物体是一个,哪种物体是许多个,理

解“1”和“许多”表示数量

例:

一个鱼缸、许多条鱼;一朵红花、许多黄花;一辆大汽车、许多辆小汽车;

(二)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通过分合操作活动)

关系:

一个、一个、一个……合在一起组成许多;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的1

方法:

在区别“1”和“许多”的基础上,利用分合操作活动,使幼儿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例如:

《小白兔拔萝卜》

(1)教师分配角色:

兔妈妈(1个)、小白兔(许多)

(2)分发头饰:

兔妈妈(1个)、小白兔(许多);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3)拔萝卜:

同理有许多萝卜,每个小白兔拔一个;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4)放萝卜:

拔萝卜放进筐中,每个小白兔放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5)收头饰:

一个小朋友放一个头饰;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三)运用感官感知“1”和“许多”

1、看一看:

一个足球、许多乒乓球

  2、听一听:

老师敲了一下鼓还是许多下鼓

3、摸一摸:

《奇妙的口袋》、一个乒乓球、许多纽扣

   4、动一动:

跳一下、跳许多下

(四)利用寻找活动加深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

1、让幼儿从自身寻找:

一颗脑袋、许多头发;一顶帽子、许多扣子

2、在准备好的环境中找:

一个书架、许多书;一个篮子、许多苹果

3、在自然环境中寻找:

活动定有一扇门、许多扇窗;一棵柿子树、许多柿子

4、运用记忆进行寻找:

幼儿园的转椅;马路上的公共汽车;家里;动物园

 

第十七课时第四节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小班

1、初步理解4以内基数的含义,会按物点数(4以内)

2、会按数取物(4以内)

3、会用感官感知数量在4以内的物体

(二)中班

1、认识10以内基数的含义,会正确点数10以内物体总数,并说出总数

2、会按数取物(10以内)能用感官感知10以内的物体

3、能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等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三)大班

1、熟练应用感官感知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

2、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相邻数

3、会10以内的倒数,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二、教学方法

(一)教幼儿按物点数

1、小班:

教师先做示范,保证手、口、眼协调一致。

要有一个起始点,如放一面小旗

从小旗开始数;然后要求点一个物体说一个数,最后让幼儿说出总数(讲解演示法)

2、中班:

在幼儿掌握按物点数后,可以让幼儿用眼不用手点数物体并说出总数

3、大班:

要求幼儿不用外部语言就能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教幼儿用感官计数(在复习中使用)

1、运用听觉感知物体数量:

铃声、鼓声、拍手

   2、运用触摸感知物体数量

3、运用运动觉感知物体数量:

跳一跳,蹦一蹦

(三)教幼儿按数取物

在幼儿按物点数,形成初步数概念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按数取物的活动以巩固幼儿

对数的理解与认识。

能够迅速完成这个活动是衡量幼儿对基数含义理解程度的标志。

例:

幼儿会点数“2”后,可以让幼儿找一找那些物体数目是2

 

第十八课时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教学方法

(四)运用比较法加深幼儿对基数含义的理解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小班儿童开始学习计数和认数的教学活动。

例如:

教幼儿进行3的点数时,可以先摆上两个茶杯盖和两个茶杯,然后让幼儿数一下各有几个,然后当场在添上一个茶杯盖,再让幼儿数。

这样有利于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进行学习,而且也有利于幼儿理解两个相邻数的关系。

(五)教幼儿认识相邻数(3个)

1、相邻数的关系:

“多一少一”

   2、教幼儿认识三个相邻数的方法

一般先进行两个相邻数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3个相邻数的比较

例如:

认识3的相邻数

(1)在绒布上贴出对应的两排图片2和3,让幼儿明确3比2多1,2比3少1

(2)在3的下面贴出第三排图片,再进行3和4的比较

(3)连续比较:

以3为中心比较—〉“多一少一”

3、复习巩固对三个相邻数认识的方法

(1)卡片游戏:

扑克牌游戏—〉找朋友

(2)口头游戏“找邻居”:

5个邻居是几和几

(六)教幼儿理解数守恒

数守恒是中班的主要教学要求,是重点,数守恒一般在幼儿掌握基数基础上进行

1、大小不同,数量相同

2、颜色不同,数量相同

3、大小、颜色相同,排列方式不一样,比较物体多少

(七)教幼儿学习倒数定义:

按与自然数列顺序相反的方向数数

1、结合实物进行倒数2、连续数数法3、数字卡片的倒数

(八)在游戏与活动中认识基数

“小猴摘桃”—〉练习按数取物

 

第十九课时第五节认识10以内序数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使幼儿初步认识序数的含义,会用点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并正确运用序数词

(二)会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排序顺序

二、教学方法

(一)运用讲解演示法教幼儿理解序数含义

一般来说,先教幼儿认识5以内的序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10以内序数的认识

  例:

设计一个小动物赛跑的游戏情景,如“森林运动会”,小狗、小猫、小兔、小羊参加赛跑比赛。

请小朋友当裁判,看一看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第三名,谁是第四名。

然后让小朋友按照先后顺序排列4个小动物,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二)教幼儿运用点数的方法确定顺序

   刚开始教幼儿认识序数时,幼儿通常不能很好的说出物体在第几个位置上,所以教师

 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