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527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docx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

一、课外阅读。

抬起头来做人

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

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认真地对妈妈说:

“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拿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

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

妈妈注意到了,问他:

“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

“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

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

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

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

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

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

“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

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还要多。

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大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上走出来,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

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

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

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对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量力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男孩把捐款当作“功课”,他希望把这一门“功课”做好,你认为他这样想对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

“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还要多。

”这是为什么呢?

你赞同妈妈的话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天,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

小男孩为什么能做到不自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举行捐款献爱心活动,你认为是多捐好呢,还是不在于多少,只要尽力就行呢?

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短文阅读。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软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zàizǎi)许多新鲜的花(辫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或词语,打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______)陈旧——(______)

3.联系课文内容,我知道“走月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景物。

5.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2自然段连用了几个“照亮了”,说说这样表达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清风明月秋月春花花好月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边,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的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

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和电视里看到。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

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口味?

有多少“第一次”使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个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

“小鸟孵出来了!

”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而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第一次看妻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此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自己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喷气式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却新鲜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1.作者写自己的一些“第一次”经历,详细叙写的是哪两次?

请各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作者既然说柚子树“不见得很美”,又说“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语意是否矛盾?

为什么?

其中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画线的两个反问句,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哪次具体经历照应了“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一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句话对“第一次真好”作具体的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观日落

我最爱看日落的景观。

今天我又登上楼的最高点,观赏日落。

我抬起头,只见那万里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静的湖水,现在越来越蓝,越来越浓了,简直像画家在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

太阳已斜靠着西山,它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露着红红的脸蛋。

在它的周围,有一束束灿烂的光,一圈圈柔和的圆晕,它身边的天空却呈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披上一层金光,显得分外壮观。

过了一会儿,太阳的光更柔弱了,可它的脸颊更红了,像个大红球,向着天空,向着地面,向着山峦喷出了红艳艳的嫩光。

它身边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在更换着锦衣,粉红的、红的、紫的……五光十色,好看极了。

霎时间,艳丽的晚霞弥漫了大半个天,像铺开了一副巨大的瑰丽的绸缎。

太阳慢慢地向西山背后退去,最后只一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它身边的晚霞也在归林的鸟雀声中收起最后一丝光泽。

我凝视着天边,我的心久久陶醉在这日落的景观之中……

1.本文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

在文中用“”画出一句。

2.作者按_____顺序描写了日落的景色。

由于作者抓住日落时太阳的_____,先写太阳像__________,再写太阳像______,最后写太阳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日落的壮观景象。

五、课内阅读。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这段话出自课文《_____》,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我还读过别的神话故事,有《后羿射日》等

2.这段话中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你能够找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个形容速度很慢的词语,你能够找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我们知道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他的双眼变成了__________,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______________,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__________。

5.怀着感恩的心,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

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

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

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   迎面一辆   的士   飞驰而来她猛地拐向路边   但车把挂在树干上   她摔倒了   小妹妹   没事吧   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   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

心想:

谁是你的小妹妹?

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

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

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

”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

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

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

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

那是什么?

啊,他装着一只假腿。

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

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

“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

不,还不如你。

”“噢,你的左腿——?

”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

“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

”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

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

“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

”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

不一会儿,

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

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

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

”这时,只听护土小姐说:

“那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

”陈红怔住了:

“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

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的身影。

1.给第二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风火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一个句子。

4.在第二自然段中用“”画出比喻句,这句是用____比喻____。

5.写出第二、三自然段段意。

第二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陈红一家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个小伙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

黄帝的传说

①黄帝打败炎帝之后,诸侯都想拥戴他当天子。

可是炎帝的子孙不甘心向黄帝臣服,几次三番挑起战争,尤以蚩尤为甚。

②黄帝生性爱民,不想继续战争,一直想劝蚩尤休战。

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

黄帝不得已,叹息道:

“若我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

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

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

”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

③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他心中焦虑不安。

为了振奋军心,黄帝派人去东海的流波山捉来一只叫“夔(kuí)”的怪兽,把它的皮剥下来做了鼓面。

然后,黄帝又派人将雷泽湾中的怪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了鼓槌。

另外,黄帝还准备了八十面上等的牛皮鼓。

再次与蚩尤作战时,黄帝下令擂起战鼓,那“夔”皮鼓和八十面牛皮鼓一起响了起来,声音震天动地。

黄帝的兵勇气倍增,蚩尤的兵丧魂失魄,最终蚩尤大败而逃。

④蚩尤平时把铁块石头当饭吃,头跟铜铸的一样硬。

他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

于是,黄帝命人把“夔”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蚩尤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

黄帝给蚩尤戴上枷锁,杀了他,然后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

蚩尤死了以后,他身上的枷锁被抛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每一片枫叶上,都有蚩尤枷锁上的斑斑血迹。

⑤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

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1.这个故事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不想继续战争,一直想劝蚩尤休战是因为蚩尤非常勇猛,黄帝怕打不过他

B.黄帝最后用“夔”皮鼓制伏了蚩尤,“夔”是雷泽湾中的怪兽

C.诸侯都尊奉黄帝为天子是因为他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

D.看到“铜头铁额”这个词语,就能想到蚩尤

3.文中画“”的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可以体会到黄帝具有_________的品质。

4.说说这个故事的神奇之处。

(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的内容,给这个故事再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

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这个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隐藏——(_____)倾斜——(_____)立刻——(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隐藏——(_____)平坦——(_____)安静——(_____)

4.用“△”画出第三自然段中蟋蟀建造动词。

5.用曲线画出拟人句。

6.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溜冰

①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②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

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③果然,此法甚妙。

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④我想,椅子真是好!

⑤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⑥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溜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呢!

这回他走上冰来,yìyánbùfā(   ),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⑦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我嚷着要那椅子。

⑧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

我只得zìlìgēngshēng(   ),站稳了脚步。

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

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要真正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不是吗?

⑨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⑩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

别人可以在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

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1.根据拼音写词语。

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文中“椅子”的含义?

(  )

A.“椅子”就是“我”溜冰时可以扶着和坐着休息的用具。

B.“椅子”是帮助你、支持你的人,是你依赖、依靠的人。

6.文章结尾“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认真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传来儿子的声音:

“爸,什么事?

”老王连忙问:

“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

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

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

“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

“知道了,知道了。

”说完就放下电话。

||

||老王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

“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

”寒风阵阵,穿过窗户的缝隙吹进室内,老王还来不及答话,打了一个大喷嚏。

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已经感冒了吧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

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

“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

”老人回答道:

“雪还在下呢!

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匀一些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

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愣。

1.给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急忙——(______)到达——(_______)

3.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

A.拉B.牵涉C.挂念

4.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填序号)

A.母亲的电话B.父亲的唠叨C.牵挂D.电话

6.文中表现老王和老母亲说话时共同特点的一个词语是______。

7.“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

”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做事或出力。

自己感觉不如人,过低地估计了自己。

2.他这样想不对。

捐款本身是一种善意之举,捐多捐少都是心意,不像做功课那样要做到最好,应量力而行。

3.因为小男孩的家庭并不富有,捐出5块钱,已经可以代表自己的心意了。

我赞同妈妈的话,对于捐款这样的事,只要尽了力,有一份爱心在,就是可贵的,并不由捐款的多少而定。

4.因为小男孩觉得自己和家庭在捐款上已经尽了全力,虽然比其他同学少,仍然感到助人为乐的快乐,所以能自信地面对宣读的成绩。

5.尽力就行,捐的意义应在于此。

二、

1.柔和zài瓣

2.喜欢新鲜

3.在月光下走

4.溪水鹅卵石小水塘

5.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夏天的夜晚,天空中有多少明亮的小星星啊,每个小星星都眨着自己那双可爱的小眼睛!

6.表现了月光的皎洁、明亮。

7.清风明月:

一个夜晚,四处都很安静,一轮皎洁的月光照着幽静的小径上,一阵微风吹来,让人心旷神怡。

三、

1.①偶见柚子树②饲养十姊妹。

2.没有矛盾。

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所以,即使景色不见得很美,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3.加强语气引起读者思索承上启下(或:

过度)。

4.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5.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却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四、

1.比喻。

它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露着红红的脸蛋。

2.时间颜色害羞的小姑娘大红球跳入西山

五、

1.盘古开天地

2.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3.缓缓慢慢

4.太阳和月亮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江河

5.示例:

谢谢你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生活的环境,我们会永远记住你的!

六、

1.,“”。

,,。

“,?

”。

2.显示、卖弄。

形容急促短时间就赶来了。

3.心想:

这些人真是,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4.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

把温柔如丝比喻春雨。

5.写陈红被汽车撞伤后,一位小伙子主动要求送她去医院治疗。

当陈红得知送自己去医院的小伙子也曾被汽车轧断了腿的事后便陷入了沉思。

6.陈红骑自行车被汽车撞伤后过路的小伙子立即把她送往医院治疗,并设法转告陈红父母,自己却连姓名也没留下就离开了医院,这一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了陈红一家。

因此,他们是多么希望能再次见见这位小伙子,当面向他表示谢意。

七、

1.A

2.D

3.蚩尤不行仁义,祸害百姓,黄帝要为民除害仁义、爱民

4.黄帝用怪兽的皮做鼓面,用怪兽的骨头做鼓槌;蚩尤平时把铁块石头当饭吃,他死后,身上的枷锁变成了枫树林。

5.黄帝擒蚩尤

八、

1.蟋蟀的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