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698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3.docx

大奖赛高中物理必修一参赛说课稿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3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这是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四章的第一节的内容。

本次说课的内容主要为这样几个部分,依次是说学情,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流程,说反思,(教学反思效果预测)。

由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定要由学情来决定定,因此安排此种顺序。

一、学情分析

主要从这样四个方面说:

学生的认知程度,学生的兴趣点,知识掌握程度和欠缺的地方。

1,高一学生大多数在15--16岁这个阶段,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学生们已经处于了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以上“形式运算”指对抽象的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转换)。

因此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2,此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膨胀的求知欲、乐于探索。

3,同时已学习运动学的知识和有关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大致的理解,4,但是探究实验的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5,所以本节课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前人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的过程,逐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二、教材简析

主要讲述的这样几个内容: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4)难点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一章是属于动力学的知识,是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只有懂得了动力学的知识才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位置以及速度变化的规律,才能够创造条件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做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

首先本节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这里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都体现一个问题就是物体不受力时物体会怎么样运动,在此基础上牛顿又进步的猜想物体受到力会怎么样(这也是牛顿与其他科学家的不同思考之处),进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归纳,在笛卡尔与惠更斯的基础上总结出力与物体质量间的定量关系,即牛顿第二定律。

因此本节的知识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挑战奠定基础。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情,我将教材强调的教学目标进行重组,设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A、知识和技能

①知道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观点及其存在的错误。

②领会伽利略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思想方法。

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并能运用其解释有关的现象。

④知道什么是惯性,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其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解释相关惯性现象。

B、过程和方法

①在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②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受到科学思维与方法的教育。

③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树立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性。

②通过介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两点

(1)本节课是可以与物理学史结合得很好的一节课,所以应通过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探索的物理学史的简单介绍,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本质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2)通过参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特别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研究,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与科学研究的方法。

(3)教学重点、

Ø教学重点伽利略理想实验及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了解理想实验作用

Ø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知道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惯性系

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的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的论证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原因:

理想实验首要的意义在于它摒弃了那种单纯依靠思辨来研究物理的行为方式,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确立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基本地位。

(4)教学难点

难点:

如何用科学的观点来代替部分学生头脑中对运动和力的错误认识和惯性的大小

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生活现象掩盖的本质的错误的认识。

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树立正确的认识,需要老师精心的设计和与学生进行严密的推理,改变错误的观念。

三、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由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引导学生采用:

联系生活,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

我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鱼”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让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四、教法简介

我们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选择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从这样几方面阐述教学策略,模式,方法,原则,手段。

大屏幕即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重点,进行如下的设计:

以人类认识力与运动关系的历程教学为主线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到伽利略的研究过程再到笛卡尔的观点

通过情景引入,感受活动和探究总结相结合最后引出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和惯性的教学。

最后可以选讲惯性参考系与非惯性参考系的教学

1课题的引入

(1)课题的引入建议要建在全章的高度引入课题,要讲清本章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和第二章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功情况,研究物体运动的理论我们叫它为运动学,第三章我们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那么物体的运动和力间有何关系呢?

在力学中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论叫动力学.(设计意图:

让学生懂得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2)展示两张图片警察叫司机系安全带,为什么?

亚洲飞人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他凭什么有这种胆识去飞越气势磅礴的黄河呢?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人类认识力与运动关系的历程教学

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设计了如下的感受活动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学生的前概念比较严重,建议在这里教学是设计学生的体验和讨论活动比如A让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了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B高尔基说:

“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

设计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尝试某样东西在桌面上运动起来;教师在这里提出这样的问题 1、要让静止的书(文具盒)运动,该怎么办?

2、停止用力,又会如何呢?

(学生实验后上台演示)误导学生:

物理受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谬论:

物体运动要靠力维持。

在这里展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

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先让学生沾沾自喜)

 

3教师实验演示:

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而是物体慢慢停下来。

让学生体会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的缘故。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受体验,观察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论点,(学生会发现产生自相矛盾观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C交流互动,合作学习。

通过这样的分析,体验,讨论后学生应得出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如果没有f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人类历史的认识过程,进行如下的一些设问

 

下面将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入伽利略的研究,“人类历史上哪个科学家最先发现这一错误的?

”自然过渡到伽利略的研究过程。

伽利略的研究过程(主要分为这样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试验

●分析与论证(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伽利略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和对科学的执着精神

提出问题:

伽利略注意到,当一个求沿斜面向下运动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运动时,速度减小。

猜想与假设:

当求沿水平面运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

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即使沿水平面运动,球也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伽利略认为,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因为他同样还观察到,表面越光滑,球便会运动得更远。

于是,他推断:

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伽利略为了说明他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实验,伽利略通过对接的斜面实验发现让小球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鞋面上仍将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是它要运动得远一些,如果将第二个斜面平放,则小球沿第二个斜面运动的长度将增加,进而他提出了“理想斜面实验”并得出结论;如果斜面水平,则运动将继续下去而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这就是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他提出“任何速度一旦施加给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只要除去加速或减速的外因,此速度就可保持不变,不过这是只能在水平面上发生的一种情形”这一发现接近于牛顿的惯性定律。

但是,伽利略的表述中有明确的“圆惯性”的烙印,他指的匀速运动是沿与地心等距的水平面运动。

并且伽利略把重力看做物体内在的属性,把它排除在外力之列,这是他的局限性。

进行试验,分析与论证:

动画模拟

进而学生可得到结论物体运动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这就是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反思科学探究的过程,可以再用实验近似验证(气垫导轨)

思维方法提升:

在这里要说明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意义

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进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的揭示自然规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认得思维创造出一直在改变的一个宇宙图景,伽列略对科学的贡献就是在于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替代它,这就是伽利略的法相的重大意义。

 

(3)笛卡儿的观点

这部分是新教材当中新增加的内容,在讲笛卡尔观点的时候与伽列略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在哪些方面有了发展。

笛卡尔是法国自然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他纠正了伽利略惯性原理中圆惯性的缺陷。

提出“如果物体处在运动之中,那么如无其他原因作用的话,它将继续一同速度在同一直线方向上运动,既不停下,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可见迪卡儿对伽利略的观点和提升。

牛顿的惯性定律直接继承了笛卡儿的这一发现。

3.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

 

建议这里特别介绍一下牛顿对动力学所做的贡献,牛顿是动力学的奠基人。

牛顿在1687年出版了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在这部著作中,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

薄柏曾这样评价,“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自然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于是一切都被照亮。

这里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68页左侧小字部分,无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还是在伽利略和笛卡尔那里,都没有力的概念。

牛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物体间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进而将运动与力的关系明确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1)介绍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然的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

科学推论得出结论

(2)让学生讨论得出对第一定律的理解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外力作用是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我们说牛顿明确定义了惯性这一概念,指出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对改变运动状态的抵抗力。

并且定义了质量,指出惯性与质量成正比。

在这个基础上,采用了笛卡儿的表述作为他的第一条运动定律,即惯性定律。

前面我们已提到牛顿明确的力的概念,并把力限制为物体将相互作用的自然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外因。

而且发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一重要的定律。

因此再次说明第一定律是牛顿运动学基石。

(3)再次提醒学生

●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功状态的原因。

●如何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速度的变化

(4)将牛顿观点与伽列略和笛卡儿的观点进行比较

(5)情景讨论

4.关于惯性的教学

(1)通过观看惯性的视频录像,复习惯性的概念(球车视视频)

(2)让学生体验感受身边的惯性(打象棋)

(3)对“固有属性”的理解(学生讨论)

●与状态,速度,受力均无关

●惯性表现为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物体都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

(4)惯性大小是教学的难点

可通过实验及视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实验:

弹簧穿过一细线与两质量不同的小车相连,剪断细线,观察的车的运动

●速度相同质量不同的卡车和小汽车在相同的作用力下启动和制动。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会得出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小反应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5)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是所遵从的运动规律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6)可以让学生举出几个应用惯性的例子,加深对惯性的理解

●系安全带飞跃黄河锹仍沙子

5.惯性参考系与非惯性参考系的教学

(1)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考系为惯性参考系。

相对于地球静止或匀速运动的参考系。

(2)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的参考系为非惯性参考系。

相对于地面加速运动的参考系。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的思想,将物理学史与物理规律教学经行有机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能运维师生互动不足达不到教学效果,要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合理的调节。

参考课题

●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走进伽利略(牛顿)

●非惯性系的研究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

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

如:

1、参与式2、讨论式3、互动式4、体验式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

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

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

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

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2、针对性强大。

3、准备充分。

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