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7998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docx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

1、简述先秦文学理论概况。

答:

首先,先秦文学理论还处于萌芽状态。

从远古至秦末期诗歌还没有完全从与音乐舞蹈的原始综合体中独立出来,散文还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人们对文学本身的性质、特征、还缺乏自觉认识.其次,先秦早期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而主要成就则反映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著述之中。

当时社会性质急剧变化,各阶级都企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寻找理论依据,整个思想文化领导出现了“诸子横议,百家争鸣”的生局面,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再次,在先秦诸子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会儒、道两家学派。

他们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学理论批评的基础、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2、《尚书·舜典》关于“诗言志”的一段文字主要阐述了哪些问题?

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

答:

主要阐述问题:

第一,用“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

把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特征:

诗是表达的、抒情的。

第二,提出了读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阐述了诗歌内容、形式、和作用三方面的要求,认为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内容和形式都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美,实现为统治阶级培养具有“中和"之美的理想人格。

文学史上的意义:

朱自清先生指出“诗言志"是中国古诗论“开山的纲领”,说明这一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3、孔子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其中心是什么?

答:

主要内容:

第一,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认为学读有多方面的功用,核心的东西就是为封建礼教、政治服务。

第二,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认为内容和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第三,主张“中和之美"。

孔子在哲学上主张“中庸",认为“过犹不及”,反映在审美追求上便是“致中和”。

第四,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

一个是思想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具体地说是“善”与“美”两个标准。

孔子主张美善统一,“尽善尽美”.但实际上孔是把思想标准(善)放在第一位,而把艺术标准(美)放在第二位。

中心是:

“诗教”,而“诗教"的中心点是为政治服务。

4、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怎样的文学批评标准?

答:

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

一个是思想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具体地说是“善”与“美”两个标准.孔子主张美善统一,“尽善尽美”。

但实际上孔是把思想标准(善)放在第一位,而把艺术标准(美)放在第二位。

5、墨子文学思想的重点是什么?

他对立言、著文提出了怎么样的原则和标准?

答:

思想的重点:

墨子文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尚用"、“尚质”,由此他提了两个重要的文学观点,即“非乐”说和“三表”表。

“非乐”即否定和反对音乐.墨子把礼乐看成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对人民的生活生产是不利的。

“三表"即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主张从关心人民生活出发,考察社会现实.立言、著文的原则和标准:

墨子认为:

“三”表乃是立言之“仪”,即著文立论的标准、法则。

没有一定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及实际功用的理论、文章,等于痴人说梦,胡言乱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6、孟子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

孟子虽然没有系统地阐述他的文学观,但他提出的“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和“知言养气”说,对我国古代文学批评鉴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他在文论上的主贡献。

以意逆志:

文学语言有其特殊性,如暗示、委婉、夸张等,说诗的人不应拘泥于语言文字而好高防碍对人之志的正确理解。

知人论世:

孟子认为一个称得上世界性的优秀人物,是不得以能够与全世界优秀人物交友为满足的,他将上与古人交朋友。

所谓与古人交朋友,就是诵古人的诗,读古人的书。

知言养气:

知言是指能够看出各种言辞背后隐藏的实质。

养气是指人的内在修养,主要是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思想修养.孟子把“养气”作为“知言”的先决条件,肯定了读者主体的思想水平和内修养在文学批评中的决定性意义。

7、历来对孟子“以意逆志"说有哪些不同解释?

你的看法如何?

答:

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认为以己(读者)之意推求诗人(作者)之志;二、认为以诗人之意推求诗人之志,所谓“就诗论诗”;三、认为从作品全篇的立意推求诗人之志。

我们认为作者之志,读者之意和作品全篇的立意应该是相通的,它们通过读者的能动作用而得到统一。

所以我们赞同第一种说法.

8、庄子文学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

它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有何影响?

答:

内容:

第一,庄子主张自然朴素为美。

第二,论述了“言”与“意”和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得意忘言”说。

第三,超现实主义的特色.

影响:

庄子高扬自然美的思想对封建礼教的繁文缛节及其自由个性的束缚和异化,具有一种反抗和批判的意义,在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自然朴实为极高审美追求的传统特色,也与之密切相关。

对突破封建礼教,发展人的个性开拓思维空间和艺术想象能力,以及丰富文学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所以,庄子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都闪耀着独分明和批判的光芒,对后世浪漫主义作家及其创作有显的影响。

第二章两汉文学理论

1、两汉文学理理论批评概况。

答:

(1)开始初步认识文学和学样两个概念的区别。

(2)两汉文学理论批评集中对《诗经》、屈赋和汉赋的研究讨论.(3)王充的《论衡》是当时思想界一部具有进步意义和战斗的“异书”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

2、为什么说《毛诗序》的先秦文学理论的总结、发展?

答:

(1)关于诗歌的本质,《毛诗序》继承先秦“诗言志"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特征。

(2)关于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毛诗序》主要阐述了诗与时代政治的关系,强调了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主张.(3)至于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毛诗序》首次提出了“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3、为什么说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是贯穿《毛诗序》全文的中心思想?

答:

(1)《毛诗序》继承先秦“诗言志”的理论,突出了“志"中“情"的因素,提出了诗歌“吟咏情性”的著名理论.但是,它又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义”,主张用封建思想、礼教来规范这种情,使之不违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政治需要。

(2)关于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毛诗序》主要阐述了诗与时代政治的关系,强调了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主张。

《尚书》关于“诗言志”和一段文字和孔子论《诗三百》都十分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毛诗序》把它具体化为美刺、教化两个方面内容,对人民是“教化”,统治者是“美刺”,其根本目的是维持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和制度。

4、司马迁的文学主张集中表现在哪此方面?

有何进步意义?

答:

文学主张集中表现两个方面,

(1)提出了著名的“发愤著书"说。

(2)给屈原及其作品以高度评价,对屈原的批判精神的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

进步意义:

(1)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诗可怨”的思想,启发韩愈“不平则鸣”、欧阳修“诗空而后工"等,影响了中文学批评和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批文论家和作家。

(2)实录精神,深刻地影响到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的发展,后来很多文学家王充、白居易等皆以实录来衡量创作,所心也是要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原则。

5、简述汉代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争情况。

答:

(1)淮南王刘安是第一个为屈原作品作注的人.他从屈原所处的时代,以及他身受迫害的经历,阐明了屈原作品产生的主客面原因,特别肯定了屈原作品“刺世直諫”的批判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东汉班固不赞成刘安和司马迁对屈原其人其作品的崇高评价,他从封建礼教和“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出发,把屈原的伟大人格和批判精神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一笔抹杀了,反映了这个正统的封建阶级史学家和文学家思想理论的极端保守和落后。

(3)东汉的王逸不满班固等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指责,并与之针锋相对全面批驳了他们的一系列谬论,进一步发扬刘安和司马迁的思想,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很高的评价。

6、王逸的《楚辞章句序》主要阐述了哪些问题?

有可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答:

主要阐述的问题:

(1)屈原作品的产生及其流传.

(2)驳班固“明哲保身"、“露才扬己”的谬论.(3)阐述《离骚》在创作手法上“依经立义”的主旨,驳班固,同时高度肯定屈原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不朽价值和崇高地位。

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1)全面批驳了他们的一系列谬论,进一步发扬刘安和司马迁的思想,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很高的评价,成为汉代关于屈原争议的要重文献。

(2)王逸基本上站在儒学经学的立场来批驳班固和肯定屈原,反映了汉代经学对文批评的局限与扭曲。

7、为什么说《论衡·超奇》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中“作家论”的滥觞?

答:

(1)提出了如何评价作者高下的问题。

(2)强调了作家内在修养的重要性.(3)在评价作家作品的问题上,王充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

8、王充文学理论的进步意义和战斗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在评价作家作品的问题上,王充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

两汉复古之风盛行,文学批评也现了贵古贱今的不良倾向,王充反对这种保守倒退的习俗,主张实事求是的批评,而且把后世超过前代看成理所当然,这对于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和创作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种十分进步的文学理论.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概况。

答:

(1)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自觉期。

人们对文学的特征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逐渐从会儒家经学中独立出来.

(2)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经学日益衰落,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要本性的变化。

(3)文学观念的“自觉",玄学思潮的兴起和文学创作的繁荣,它们互相影响,相互推进,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理论长足进步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客观基础。

2、曹丕的《典论·论文》提出了哪些重要问题?

其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答:

(1)肯定了文学的独立价值和地位,强调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论述了“文”与“气”的关系,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这是曹丕文学理论的核心。

(3)区分了四种不同文体,提出来“文本同末异”和“诗赋欲丽"的著名论点。

(4)提出了文批评应有的态度.批评了两种错误的态度:

①“文人相轻",“谓己为贤".②“贵贱近,向声背实”。

曹丕文学理论的核心是:

文以气为主。

3、为什么说《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进入自觉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答:

(1)《典论·论文》区分了四种不同文体,提出来“文本同末异"和“诗赋欲丽”的著名论点。

本:

基本性质、规则而言,这是一切文章共同的。

末:

各种不同文章的体裁。

(2)他认为一切文学作品的内容、特性,在其本质是相同的;但其表现形态却多种多样。

他把这些不同的形式分为四类八体,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指出它们各自的表现特色:

雅、理、实、丽,实际上是看到他作品风格形成不仅与作家个性气质相关,而且与作品体裁的审美要求也有一定的联系.(3)曹丕将诗、赋归为一类,指出它们的特点是“欲丽",这是对文学艺术审美要求的自觉认识。

4、陆机的《文赋》是一篇什么专论?

主要阐述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答:

《文赋》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关于创作的专论。

提出来

(1)作文之由一是有感于物,一是有赖于学.

(2)对艺术想象在创作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及其特征作了形象化的描述。

(3)提出来“诗缘情而绮靡”的新理论.

5、谈谈你对陆机“诗情缘而绮磨”这一说法的理解。

答:

从汉代以来,正统理论是“诗言志",而“志"被理解为一种符合封建礼教的“德性”,诗的抒情功情实际上被取消了。

但是建安以来抒情五言诗发达兴盛了,于是陆机《文赋》第一次铸成了“诗情缘而绮靡”这个新语。

这即是对先秦“言志"说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汉儒“言志”说的纠偏和挑战。

“绮靡”是指精妙之言.绮靡或者精妙毕竟是一种阴柔之美,这就限制了诗歌情感内容和语言多样化,也有消极意义。

6、刘勰认为“神思”的特征、功能及其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

特征:

(1)形象性,即不离具体感情特象,所谓“神与物游”.

(2)情感情,即伴随着强烈的怀感活动,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3)神思也不排斥抽象思维的参与,所以需要“积学以储宝,酌情以富才”。

功能:

(1)它能使作家摆脱身观局限,让思维自由驰骋,才情充分发挥。

(2)它是整个创作活动的中心和关键.(3)神思与语言的表达密切相关。

形成条件:

(1)陶钧文思,贵在静虚。

(2)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有关,呈现不同个性特征,其萌发则有某种偶然性、神秘性。

7、《文心雕龙·情采》着重论述的是什么问题?

主要内容如何?

答:

着重论述了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主要内容有:

(1)明确提出来了文质并重的主张.

(2)指出了“情采”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3)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当时“为文而造情"的形式主义之风。

8、简述刘勰文学观的主要内容。

答:

刘勰的基本文学史观,即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主要内容有

(1)指出了社会现实的影响,决定了文学的发展。

(2)具体分析了各种社会因素,诸如政治、哲学、时俗对文学发展兴衰的影响。

(3)指出了文学本身内在发展的规律,即历史继承关系.

9、《诗品序》全文有哪些方面的主要内容?

答:

《诗品序》主要内容有破有立.立的方面:

(1)明确地提出了诗歌创作动机的激发,有赖于客观事物的感召。

(2)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著名的“滋味"说。

“滋味”说的基本精神是主张诗歌创作运用比兴的手法,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意.

破的方面:

(1)反对声病,主张自然韵律。

(2)反对用典。

10、为什么说“吟咏情性”是钟嵘讨论的核心?

答:

“吟咏情性”是诗歌的本质特征,推崇那些产生于“直寻”的抒情佳作,反对说理的同时也反对在诗中用典。

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著名的“滋味”说。

“滋味”说的基本精神是主张诗歌创作运用比兴的手法,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意。

“情"是“滋"的核心审美内涵。

“情"常常不是直接的抒发,而是借助“比兴”的手法来寄托,读者只有能过对形象的感受和体验,才能产生强烈而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理论

1、陈子昂为什么要倡导诗歌革新运动?

答:

当时文坛齐梁遗风盛行,华而不实的形式产生了许多应制之作.六朝的骈赋,演变为唐化的律赋,甚至成为科举考试的专用试贴,完全丧失了文学的生命力。

继六朝余习,初唐的骈文写作也极盛行,这种文体,追求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面不实。

这些诗大多形式华艳,内容空虚,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陈子昂提出了以复古求革新的诗歌理论,成为唐文学理论根本改变的开端,也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2、陈子昂所说的“风雅"传统具体指什么?

答:

“风雅”本指《诗经》的《风》诗和《雅》诗,这时得人代指中国古代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

3、陈子昂为什么要求学习汉魏诗歌?

答:

陈子昂认为汉魏诗歌具有“风骨”这种特征,所以他直接出了“汉魏风骨”的文学风格。

4、陈子昂认为晋宋以来诗歌创作的弊病何在?

答:

陈子昂分析了晋宋以来诗歌创作的弊病何在,其中缺乏关键的“兴寄"和“风骨"。

5、陈子昂提出“兴寄”和“风骨”两个问题。

其内涵是什么?

答:

“兴寄"是对“比兴”的进一步发展,强调其情志寄托一面,其目的是强调诗歌应该具有讽刺的深刻内容,对社会民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干预生活的社会功能。

“风骨”是偏重于对诗歌艺术形式的要求。

指一种文学作品的风格,这种风格明朗刚健,充满艺术感染力量.

6、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是怎么样理解文学传统的?

答:

既爱古人也不菲今人,只要是文学的精华都要学习和继承。

7、杜甫为什么对梁代庾信和初唐四杰给予高度评论?

答:

杜甫即看到了庾信前期作品的艳治,更重视他后期诗赋的凌云老健。

就对庚信前期作品的创作,杜甫也注意把其中的淫放之体与清丽之词加以区别,从中披沙拣金。

任何时代的文学都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的产物,这在后人看来也许有局限,可是在“当时”却正是价值所在.事实上,初唐四杰的诗文虽未能完全摆脱六朝余习,但其中已经显示出当时时代的新声,并引导唐代文学的新变。

8、杜甫认为学习诗歌创作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答:

承接前诗提出文学发展中后代文学对前代文学采取继承和革新的态度,尽可能吸收历代文学优秀的精华,只有在“转益多师”中才可能达到新高峰。

9、什么叫新乐府运动?

答:

“新乐府"一写,出自白居易,指的是因事立题,干预时序新题乐,其中包括虽用旧题而写时事的乐府诗和一般古体所写的讽喻诗。

新乐府运动是唐代社会现实的产物.唐代由盛而衰,社会矛盾尖锐,这就客观上要求文学面对现实,面对社会弊病,结果就产生了以白居易为代的新乐府运动.

10、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作,诗何合为事而作”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答:

白居易把乐府当作“补察时政”.的手段,同时也要求乐府诗为民请命,仗义执言,从而无所畏惧的积极批判现实,后者则是富有人民性和进步性。

11、白居易为什么批判“嘲风雪、弄花草”的创作倾向?

答:

白居易“风”、“雅”的传统就是美刺的传统,他还把美刺和讽喻、比兴都看作一个紧密联系的问题来提倡,这样,比兴就是从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演化为对文学思想内容的要求。

“讽”是“六义”的关键所在,没有了“讽”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六义"。

12、白居易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情"和“义”作为根本结果是指内容,“言”和“华”作为手段和过程是指形式。

但是,正像根之于苗,花之于实,具有不可分分割的内在联系,四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也是有机统一整体,其情之于言,华之于实,也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13、唐代古文运动主要反对什么?

答:

唐代“古代运动”直接反对的是六朝的骈文余波。

六朝的文风浮丽,表现在散文方面已经讲究对仗、辞藻、音律和用典的骈体文风盛行.

14、韩愈为什么强调学古文应以立行为本、立言为表?

答:

要想在文学上取得成就,必须首先从道德修养入手。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思想品质是根本的基质,文章和作家的品行道德是密切联系在一,有其德方有其行,有其行方有其言。

15、韩愈怎么样理解“文"和“道”及其两者的关系?

答:

韩愈强调,学文的途径,要道文合一,善于学习前人的作品。

不是把道德和文章完全等同,即并不是有了道德自然便有了文章。

他必须把学习“圣人之志"和学习古人之文结合真情为,在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这已经学习“道”与学“文”的合一。

16、韩愈所说以气为先,“气盛言宜”,其含义是什么?

答:

文章创作与作家的个性人格和写作心态直接相关,个性人格饱满充实,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语言的调动和表达自然与之相适应,方能写出好的文章。

简言之,气盛就是古文的主要特征,反过来说,气不足而专事于形式技巧则是骈文的主要弊病。

17、司空图的韵味说代表了中国古代文论的什么倾向?

答:

司空图的意味说是

(1)强调儒家文论传统,力倡文学政教功能;

(2)遵循老庄思想,受佛学影响,注重文学的审美特征的总结和代表。

所谓韵味就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审美内涵,用司空图的话来就是“韵外之致”、“味外这旨”。

这种韵味不是现实现象的堆砌,而托寄在这些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上的一种无形无象、不可捉摸的艺术境界。

18、简述司空图“意味”的内涵。

答:

所谓韵味就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审美内涵,用司空图的话来就是“韵外之致”、“味外这旨"。

19、司空图“辩味”对诗歌创作和欣赏有什么意义?

答:

对诗歌创作来说,只有“辩于味”,才能领会诗的意境、风格等审美内涵的重要意义,才可能对于诗歌审美内涵的自觉追求。

对诗歌欣赏来说,只有“辩于味”,才能感觉到诗歌的审美魅力,才能不执着于诗歌的事理,并一路穿凿附会下去。

20、司空图的“味"在中国诗论史上的意义何在?

答:

司空图的“韵味”说,是对钟嵘以来诗歌艺术意境理论继承和发展,对后代诗论有很大的影响。

后来,宋人严羽的妙语说,清人王士祯的神韵说,都多少受到司空图韵味说的影响.

第五章宋金元文学理论

1、试述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背景及意义。

答:

宋代文学理论充分显示了繁荣与复杂的局面。

本昆体诗派继承晚唐浓艳文风,以宫廷生活为题材,追求辞藻,堆砌典故,当时影响很大致使文学走上了严重的形式主义。

与西昆体形式主义对立的则是新文革新运转。

2、欧阳修为什么主张重道以充文?

答:

学文必先学道,如果仅仅从文本身着眼,而不注重“道"的修养和提高,否则是怎么也写不出好文章的。

而且并不是“道足”就自然会写出好文章,作文本身还有一个难易工拙的问题.

3、欧阳修是如何理解“道"的,它与“百事”的关系是么样的?

答:

欧阳修所说的“道”,是有具体内容的,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百事”,或者说,关心现实生活中的“百事”,道就是其中了。

这就给士们指出关心现实社会的必要性,也说文学是不能脱离现实的,远离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没有热情的人,是不可能得到“道”的,因而也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

4、王安石如何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

答:

强调文章直接为礼教政治服务,在王安石这里是要求为变法政治运动服务,为礼教政治服务,甚至为治教政令服务,表现出狭隘的政治功利要求.总的来说,他对文学的如何发挥辅时及物,利世利民的思想是缺乏正确理解的。

5、王安时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采取什么态度?

答:

王安石主张以内容为主,同时也不忽略形式的价值,辩证地论述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王安石强调了内容的重要性,也同时看到了在这个前提下形式美的重要性。

他认为辞毕竟是不可以取消的,而且“器”也是必要的,只不过有个主次先后,形式美是不能取消的,只是不放在第一位。

6、苏轼所崇尚的“自然”其含义是什么?

答:

苏轼论文崇尚自然,提出了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审美要求,基于此他十分鄙视矫揉造作,也反对形式拘泥。

他追求老庄提出的自然、自由,讲究浑然天成,反对封建意识对文学的种种束缚,主张作文应该有充分的表达自由,打破一切格套,不拘守任何成规法度。

7、苏轼怎样理解孔子的“辞达”?

答:

苏轼对孔子辞达做了新的解释,强调文章要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客观事物的特征,他要求作者第一,对所描写的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做到了然于心;第二,要有高度的艺术表现能力。

他把辞达解释为达物之妙。

苏轼认为要达到这种辞达第一步是“求物之妙”,“使是物了然于心”,在此基础上,作家还必须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和艺术技巧,把这些了然于心的东西恰当的表现出来。

总之,只有既做到了然于心,又做到了然于口与手,才能真正称得上“辞达".

8、如何理解苏轼提出的了然于心和了然于口与手,两者的关系如何?

答:

第一,对所描写的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做到了然于心;第二,要有高度的艺术表现能力,了然于口与手。

苏轼认为要达到这种辞达第一步是“求物之妙”,“使是物了然于心",在此基础上,作家还必须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和艺术技巧,把这些了然于心的东西恰当的表现出来。

9、黄庭坚论诗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答:

积极意义:

多读书,学习前人的法度,这种主张一定程度反映了学诗的必然过程,多初学者来说尤其重要。

消极意义:

他主张以故为新,所谓效古人陈言,点铁成金,脱胎换骨,未免重流轻源,掉书袋,蹈袭前人.

10、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是什么意思?

答:

所谓点铁成金,就是巧妙的运用前人作品中的佳句善字,放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那些佳句善字就会像灵丹一样,使自己的作品由铁被点化成金子.

11、黄庭坚提出“脱胎换骨”什么意思?

答:

所谓脱胎换骨,就是取前人的艺术构思,变化后为自己所用,还有就是取前人诗句意弱者,略加更动以增强其气骨。

12、黄庭坚为什么说自作语更难?

答:

黄庭坚在此文中强调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在语言形式和写作技巧方面,他重视用字造句,强调自作语最难,认为作文当“无一字,无来处”,这种主张以借鉴代替创造,以因袭拼凑代替推陈出新。

13、为什么后人指责黄庭坚的诗论主张?

答:

黄庭坚在此文中强调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在语言形式和写作技巧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