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136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docx

第六单元人间真情印

第六单元 人间真情

单元教材分析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

本组围绕着“人间真情”选编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篇略读课文《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和一个语文园地,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篇篇充满着人间真情和爱意。

五篇课文,向人们展示了人性中极美的一面,字里行间均萦绕着浓浓的真情。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将能感受爱,体会到爱的力量,并懂得如何去爱他人,关心、帮助他人。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

这个话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

一是看图作文《胜似亲人》,一是写生活中表现人间真情的真实故事。

两者任选其一,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

“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日积月累”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唐代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成语故事”讲的是“杏林春满”这个成语的典故。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品读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部分内容能够背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文章的布局谋篇,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学习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人物故事中发现真情、表现真情。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快乐、发现幸福,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真情、感受真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人物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真情的。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2.难点

 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人物故事中发现真情、表现真情。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生活中的人间真情。

单元课时划分

 《古诗两首》  2课时

 《搭石》  2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卡罗纳》  1课时

 《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5课时

 

20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2.难点

 想象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会这首诗中的生字词,理解其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该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会诗中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

 2.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二、预习检查,学习生字

 1.师:

请同学们读准下列生字的读音、记住它们的字形。

(PPT出示本课生字。

 2.提醒学生注意“孟”字的起笔,“陵”字的读音。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

三、解释诗题,介绍背景

 1.师:

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呢?

 2.播放关于黄鹤楼的幻灯片,简介相关情况: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武汉的长江边上,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

 3.师介绍广陵的情况

4.师:

你们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吗?

四、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师:

请同学们自读古诗。

(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几名学生朗读古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师: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师鼓励学生质疑:

对于诗中的字词和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你们有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

 5.师:

李白一个人站在江边,目送友人的船渐渐消失在天边。

这时间有多长?

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6.组织讨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请大家想想,滚滚东去的难道只是一江春水吗?

 

7.请你们用一个词或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五、朗读诗歌,指导背诵

1.激励学生朗读:

大家想象一下,此刻你正站在江边,看着最好的朋友乘船远去,你感慨万千,吟出了这首送别诗。

女生来读读看。

2.总结,激励:

女生展现的是一种柔情的相送。

男生来读读看。

(男生随着音乐读。

 3.总结,激励:

从男生口中又听出了一种豪壮的送别。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吧!

(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读,并练习背诵。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出现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两个生字:

舍、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该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比较该诗与前一首诗的区别,感受人间真情。

 5.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2.难点

 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合作学习,明意悟情

1.师:

同学们,本节课将以大家自学为主,你们可以通过绘画、表演、编故事、理解诵读等方式来了解诗的意思。

 

2.理解诗意。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点拨。

 ①这首诗写景的诗句是——(学生回答: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说一说。

  ②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学生试译全诗。

 

4.指导朗读全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组织讨论:

本课的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从古诗的内容和内涵两方面去分析。

2.展示几首有代表性的送别诗(如:

《山中送别》《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等),引导学生体会它们的异同,感受诗中丰富的情感,品味人间真情。

 3.组织交流:

除了送别诗,你还知道哪些类别的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诗歌的类型,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对诗歌有更深层的体会,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可用具体的诗作来提示学生,归纳出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21搭石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美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并学会运用“山洪暴发、间隔、谴责、人影绰绰、脱鞋挽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等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

 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师:

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透过这些朴素的农村生活的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1.PPT出示本课生字词。

(指名读,读准字音)

PPT出示: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句子。

 “惰”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你有哪些书写建议?

(学生举手回答)

 2.师:

课文中说家乡有一句俗语,是哪一句?

(学生回答)

PPT出示:

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交流)

 师:

“俗语”就是“俗话”,是广为流传的语句,往往简练而形象。

大多数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师:

你还知道哪些俗语?

说说看。

(学生举手回答。

 3.教师出示下列词语:

PPT出示:

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

师:

请查查字典,看“绰”字是什么意思。

师: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谁来读一读这诗一样的语言?

PPT出示:

下文: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教师出示下列词语:

PPT出示:

伏下身子、理所当然、联结

 师:

哪位同学能说说“理所当然”的意思?

(学生回答:

按道理应当这样。

 师:

课文中,人们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学生读一读相关语段后回答。

PPT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三、读通课文,粗知大意

 1.再读课文。

 师:

这些生字、词语在课文中你能流畅地读准它们吗?

再来读一读课文,不好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学生读课文。

 2.选读课文。

 师:

这篇课文较长,请你任选一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指名让学生读文。

教师指导、点评。

 3.想象画面。

 师:

这篇课文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请你再默默地浏览一遍,读着读着,哪些画面会浮现在你的眼前?

(学生默读课文,想象画面。

 4.指名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有关段落。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文字想象画面,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去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

联系生活体验理解课文,体会搭石所蕴含的美。

2.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再读全文,想象画面

 1.指几名学生分段朗读全文。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思考:

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2.师:

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3.小组交流,互通有无。

 三、寻美悟情,品读体会

 指名学生发言,说说自己找到的美。

重点体会下面几处:

 1.第一自然段——乡村秋景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看着插图说一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乡村秋景图。

  2.第二自然段——摆搭石的老人

 想象:

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

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

是怎样做的?

满意离去时又是怎样的表情?

怎样的心情?

可能会有哪些动作?

 3.第三自然段——行人走搭石

 你走过搭石吗?

有什么感觉?

  4.第四自然段——理所当然的事(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

 村里人为什么把这些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揭示中心,提升情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读准并理解“海峡、杭州、患病、凋零、骨髓、彼岸、袭击、空旷、暂时、身躯、平安无事、突如其来、涓涓流出、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情景,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性,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课时准备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了解白血病、骨髓移植、骨髓库等背景知识。

 2.掌握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3.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奉献精神。

 2.难点

 了解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骨髓库、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等知识,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

请大家带着问题和目标自读课文,要读准生字新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同时注意思考一个问题: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复述课文。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小结:

把故事的大致情节说一说。

3.师:

读了课文以后,你现在对题目的理解与先前有何不同?

 

4.师:

下面请同学们针对字词提出疑难。

 5.师:

刚才大家已经读了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6.师介绍关于白血病和骨髓捐献的情况。

(学生认真听,重要处记录下来。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

谁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

这时的小钱却静静地躺在了病床上,这是为什么呢?

 ◆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师:

“苍白”是什么意思?

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

“凋零”是什么意思?

对“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师:

这“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与小钱又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小钱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学生思考、回答。

 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小组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2)师:

“在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

(学生回答: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

 (3)师:

当小钱躺在病床上等待着做骨髓移植手术的时候,在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怎样理解这儿的“步履匆匆”?

(学生自由发言,体会此时李博士希望尽快将骨髓取出来送往大陆做手术的焦急心理。

 (4)师:

此时的台湾发生了什么事?

4.学习第四自然段。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

抽取骨髓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主动举手读第五自然段。

 

(2)师:

骨髓的抽取过程顺利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从“脱落”“暂停的间隔”“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等词句来体会在这个特殊时期抽取骨髓的不易。

 (3)师:

怎样理解“突如其来”?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由“突如其来”想象“余震”大小的不确定性,意识到李博士和青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取骨髓。

 6.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

请同学们读第六自然段,说说从“十几个小时”“连夜”这些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学生细读第六自然段,体会李博士和其他医护人员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而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7.学习第七自然段。

 

(1)师: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2)师:

课文学到这里,你们知道课题应该怎样读了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情感。

 (3)师鼓励谈话:

在你的心中,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认识到这座桥是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再次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让人感动的语句,对语句进行全面分析品味,以体会情感。

 2.体会文章所采用的对比的写作手法,根据文字想象情景。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朗读课文,品读重点句、段,理解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质。

 2.难点

 由两处“静静地躺”感受文章所采用的对比的写作手法,并根据文字想象情景,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品味语言,诉说感动

1.师: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让自己感到心酸、看到希望、有所触动的句子,小组交流。

 

2.指导学生对所画语句进行全班交流,尽量让学生将每句话都提出来加以分析,之后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该句,以加深体会。

 3.PPT出示学生找到的感动自己的语句,并用红色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标示出来:

三、深入体会,拓展延伸

1.师:

小钱得救了,此时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

大家想一想,他最感激的是谁?

 

2.(学生讨论,认识到小钱之所以感激那位青年,不仅因为他为自己捐献了骨髓,还因为他是在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亲人安危的情况下捐献的。

 3.(学生想象情景,或与同桌配合表演。

 4.师:

除了台湾青年,小钱还会感激谁?

(学生纷纷说出“李博士”。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23* 卡罗纳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通过字面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2.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初读课文——感受“爱”

 1.师:

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2.再读课文,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画出来,反复读读,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它们的意思,将弄不懂的做上记号。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你根据“卡罗纳(        ),老师和同学(        )。

”来说一说。

这个故事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

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

 4.学生畅谈感受,可能是:

 

(1)善良的老师,善良的同学,善良的同学的妈妈,他们用爱心鼓励和关爱卡罗纳。

 

(2)真诚:

真诚地理解别人遭遇的痛苦,真诚地安慰卡罗纳。

 (3)我想说,卡罗纳是不幸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

 (4)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被感动了。

 三、深入阅读——捕捉“爱”

 1.生默读课文,思考:

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

用笔画下来。

 2.学生交流。

  

 3.朗读指导:

全篇的朗读基调,要表现出卡罗纳内心极度的悲伤和人们对卡罗纳深切的同情,朗读的语气要缓慢低沉。

 

(1)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

如:

学生在交流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老师对同学的叮嘱时,可以结合老师的示范朗读。

 

(2)可以在全部交流完成后,进行分角色朗读:

师读卡罗纳表现的句子,生读大家怎么做的句子。

 四、重点品析——领悟“爱”

 1.再次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朗读,看看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让你为之感动,为什么?

在书上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播放与课文情境相吻合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学生交流想法: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24* 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2.难点

 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给予为什么会快乐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2.启发复述:

这篇课文主要写谁?

围绕他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学生简述故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指导学习第一部分(1~7)。

(学生合作学习第一部分。

2.引入第二部分(8~11):

让保罗吃惊的还多着呢!

请大家再读下文,找出让保罗再次感到意外的地方。

 

3.指导学生读有关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炫耀”和“笑”的含义。

4.组织辩论:

小男孩给弟弟的承诺是多么坚定!

相信他一定能兑现自己的承诺。

到了那时,最快乐的人会是谁?

为什么?

 

5.学习第三部分(12~13),启发想象

四、课堂小结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一是训练学生围绕“感谢”和“安慰”进行交际,表达中能突出重点。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理解图意或对往事进行回忆整理并能进行有序表达的能力,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2.了解、实践由字明词、由词析句的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3.朗读并背诵古诗《过故人庄》、自读自悟成语故事《杏林春满》,强化积累,渗透和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古诗、成语)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看图作文,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清楚事情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学习修改习作。

学习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和总结各种方法学习词语。

 2.难点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进行合理的细节联想与想象,尝试习作。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感受人间真情,学会安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让学生面对面感谢,模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

  2.难点

 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明确要求

 1.师:

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