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282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docx

高中历史高考模拟题带解析

周清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6·浙江诸暨高三教学质检·12)近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绘有孔子画像的一块屏风上,记载有“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的文字,据此推测孔子应生于公元前566年。

而比墓葬要早文献资料《史记》记载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前551年)对此,下列说法比较准确的是(  )

A.墓葬出土的实物属于一手资料,比文献资料记载要可靠

B.《史记》记载早于海昏候的时代,应更加接近历史事实

C.孔子出生年代史学界早有定论,出土文物不应影响过去结论

D.尚需考证孔子屏风画像及文字记载的信息来源及出处

2.(2016·浙江宁波五校高三适应性考试·13)近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的漆器屏风,屏风反映孔子的身高为“七尺九”(1.82米)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2.21米或1.9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度量衡不一是出现身高不一的原因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历史记载必须经考古发现才可证实              D.考古资料往往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3.(2016·福建泉州二模·26)对人性的看法,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礼义是圣人所制定用以扰化恶性,而使之变为善,但又不主张纯粹的感化。

这说明他倡导(  )

A.发明本心                  B.知行合一                   C.礼法并施                  D.重义轻利

4.(2016·浙江湖州二模·13)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写有“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告诉了我们孔子三十岁时的准确纪年。

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这一记载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早十五年。

由此可见(  )

A.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真相                  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伪

C.《史记》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不准确            D.历史真相需要多种方式去研究

5.(2016·山东潍坊三模·25)“术者,因任面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

此入主之所执也。

法者,宪令著于宫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此臣之所师也。

”这一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                                      B.确立了法家主导地位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权                                      D.确立了依法治国理念

6.(2016·湖南永州高考信息题一·25)“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慎到、田骈也。

”其中反映出(  )

A.诸子百家相互诘难的态势                              B.对法家思想主张的直接否定

C.对儒家思想主张的全面肯定                          D.对道家思想主张的理性评价

7.(2016·湖南永州高考信息题二·24)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

“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

”他评价的应是(  )

A.孔孟的仁义之道      B.老子的辨证思想       C.韩非的重刑理论      D.墨子的非攻主张

8.(2016·山东滨州三模·25)古代书院从诞生开始便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

即便如元明清时期好多书院改为“官办”也没有改变这一特点。

书院招生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

这表明古代书院(  )

A.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C.反对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D.承担了传承国家学术文化的责任

9.(2016·河南郑州三模·26)“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

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0.(2016·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26)宋代叶梦得在《石林家训治生要略》中提到:

“人之为人,生而已矣。

人不治生,是苦其生也,是拂其生也。

”将家训文化提升到治生思想的高度。

以下对宋代家训文化发展的原因探究具有说服力的是(  )

A.宗法“家国同治”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      B.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统一要求超越前代

C.社会发展推动士人阶层认识自我的结果      D.治家思想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发生新转型

11.(2016·江苏淮安高三5月信息卷·3)朱熹《朱子语类》中讲: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先已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直待有了君臣父子,却旋将这道理入在里面”。

以下解释忠实于材料原意的是(  )

A.理是万物之源,存在于人的心中                  B.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与天地同理

C.格物致知是认识天理的必由之路                  D.天理与人心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

12.(2016·四川德阳四模·27)王阳明说:

“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

理岂外于吾心哉!

”王阳明旨在说明(  )

A.强调要正心诚意      B.重视知行合一           C.求理应于吾心中      D.宣扬格物致知

13.(2016·山西太原三模·26)“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宋明以后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

但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对三纲的解释是: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明朝(  )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C.思想界对理学的批判                                      D.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

14.(2016·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五月适应性考试·29)《时宪历》系明末徐光启等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清顺治元年由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为“时宪”,予以颁行。

后引起中国儒生和钦天监旧官员的不满,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

材料反映了(  )

A.文化冲突阻碍社会进步                                  B.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程朱理学思想日益僵化                                  D.中国的传统历法更加精确

15.(2016·天津和平四模·2)2015年12月8日,应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的发现:

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向世界十次提到“中医药”。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藏,下列有关中医药知识对应准确的是(  )

A.《黄帝内经》——西周时期问世、战国时期编订,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针灸疗法——其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我国祖先独创,近代以后方为世界所知晓

C.《本草纲目》——是对13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D.《伤寒杂病论》——汉张仲景作,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16.(2016·天津南开三模·2)在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中藏有一幅明初(1389年)绘制的绢绘本巨型世界地图,题为《大明混一图》,其地理覆盖范围包括亚、欧、非三大陆。

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绘出了非洲大陆的形状。

据此推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西交通扩展为此地图的绘制奠定基础      B.郑和的远航为此地图的绘制提供了线索

C.当时中国地理知识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      D.当时中国海外贸易范围已覆盖欧亚非地区

17.(2016·山东潍坊三模·27)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

”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

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儒学强调入与自然和谐相处

C.八股取士禁镏人们的思想                              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18.(2016·山西阳泉二模·26)《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题材差别很大,一属历史演义,一属英雄传奇;其主人公,一是帝王将相,一是绿林豪杰。

然而,明朝人熊飞和杨明琅将二者予以合刻,题曰《英雄谱》,认为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宗旨是一致的,即(  )

A.意主忠义,旨归劝惩                                      B.区别尊卑,明确等级

C.谄媚于上,以邀荣宠                                      D.修身齐家,治平天卜

19.(2016·浙江湖州二模·14)《辞海》解释汉字的某种字体时称: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该字体开端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使用到现在。

该字体是(  )

A.隶书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20.(2016·浙江宁波五校高三适应性考试·12)天人关系是思想家们的重要关切点。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有的主张“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有的得出“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是(  )

①荀子②王夫之③董仲舒④芝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1.(2016·浙江丽水中学高三高考模拟·12)“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在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出现过飞跃,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表2):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希腊

泰勒斯

万物皆源于水

中国

孔子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从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

A.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                              B.都重视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研究

C.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                  D.都重视对人性和人的道德品质研究

22.(2016·浙江鄞州慈溪余姚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12)关于人的道德修养,东西方思想家大都有白己的见解。

有的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有的提出“‘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有的却明确主张“自私心是人类的天性”。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①西塞罗②苏格拉底③朱熹④李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2016·河南郑州三模·32)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  )

A.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并未出现                          B.亟待改变传统的基督教信仰

C.用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24.(2016·四川德阳四模·31)米开朗基罗创作的西斯廷教堂壁画《末日审判》,描绘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召集万民,善者升入天堂、恶者打入地狱的情景,全画均以现实生活中人物为模特。

这反映当时(  )

A.基督教原罪说渐趋动摇                                  B.禁欲主义观念趋于淡化

C.绘画的选材逐渐生活化                                  D.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弘扬

25.(2016·辽宁沈阳三模·32)马克思·韦伯认为:

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

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  )

A.虔诚的信仰              B.教会的仪式               C.真诚的善行              D.神父的指引

26.(2016·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33)路德认为“主教们和诸侯们”构成了“德国”,而路易十四则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

两者都主要忽视了(  )

A.正统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民族主义

27.(2016·浙江宁波五校高三适应性考试·20)梁启超称近代某人为“新世界开幕之第二伟人”(第一伟人为哥伦布),在《康有为传》中,梁氏针对其自上而下、托古改制、和平变革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把康有为称作“孔教之……”。

……处最有可能是(  )

A.马丁路德                  B.洛克                           C.俾斯麦                      D.卢梭

28.(2016·浙江诸暨高三教学质检·18)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倡导自然权利学说,认为自然赋予人类自由平等的自然权利。

这一思想主要源于(  )

①智者学派的主张②苏格拉底主张③斯多亚学派主张④西塞罗自然法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2016·浙江丽水中学高三高考模拟·18)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明显超载了文艺复兴运动。

其“超越”主要表现在(  )

A.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                                      B.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C.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                                      D.倡导追求现世的成功

30.(2016·山西太原三模·29)梁启超说:

“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以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

”下列主张与梁启超意图相似的是(  )

A.民为邦本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人民主权

31.(2016·福建厦门二模·32)卢梭声称,可以从感情、感觉和心灵学到经验的教训,学到理性所永远不能确立的真理。

他的这种思想(  )

A.摆脱了自然法则的制约                                  B.充实了启蒙运动的自由理念

C.凸显了激进的政治色彩                                  D.否定了理性启蒙的历史作用

32.(2016·山西阳泉二模·34)孟德尔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从事研究工作,在培育豌豆时偶然发现了遗传定律。

他以此否定进化论,认为基因特征从其亲代就有而非后天获得,进而提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并且永恒不变。

这说明(  )

A.实验方法成为神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B.神学研究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C.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和宗教神学的斗争          D.神学成果可以弥补自然科学的缺陷

33.(2016·江苏淮安高三5月信息卷·16)1624年《垄断法》问世,标志着英国专利制度的最终形成。

后来,晚年的瓦特非常富庶,他的主要财富来源不是制造蒸汽机的工厂,而是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

材料主要表明(  )

A.《垄断法》问世奠定了工业革命基础            B.专利制度阻碍了工业革命向世界拓展

C.专利制度诱导瓦特逐步改良了蒸汽机          D.技术创新得到制度保障方能放大效益

34.(2016·浙江宁波五校高三适应性考试·23)有人评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历史上,与这一文学特征最相似的文学作品是(  )

35.(2016·浙江义乌高考适应性考试·23)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学创作和美学理论的精髓,是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解说出来,使其成为利器,去扫除古典主义和贵族僧侣主义的颓废气息。

以下作品最能体现该精髓的是(  )

A.《老人与海》            B.《百年孤独》             C.《巴黎圣母院》        D.《人间喜剧》

36.(2016·浙江鄞州慈溪余姚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23)下列文艺作品同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民主思想的进步等因素无关的是(  )

A.《老人与海》            B.《红与黑》                 C.《日出·印象》        D.《星月夜》

37.(2016·山东潍坊三模·28)韩嵩焘是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他曾说“(西人)以信义相先,尤重邦交之谊。

……其构兵中国,犹辗转据礼争辩,持重而后发。

……处今日之势,唯有倾诚以与各国相接,舍是无能自立者。

”材料反映了郭嵩焘(  )

A.没有认清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                      B.改变了传统的宗藩外交体制

C.倡导学习西方制度和外交礼仪                      D.主张师夷之长技以自强求富

38.(2016·浙江义乌高考适应性考试·15)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

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  )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

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39.(2016·福建泉州二模·29)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提出“训以固其心,练以精其技”“兵不训罔知忠义,兵不练罔知战阵”等主张,把训与练作为两大建军思想和练兵内容。

这说明袁世凯(  )

A.建立了近代化的武装力量                              B.形成了威胁中央政权的势力

C.实践“中体西用”的思想                              D.吸取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40.(2016·四川德阳四模·28)1866年,奕忻在同文馆添设科学班,遭到大学士倭仁的反对;1877年,郭嵩焘劝李鸿章扩大留学,遭到大学者王闿运的谩骂;1880年,李鸿章、刘铭传请修建铁路,只修了天津附近的一小段,并遭到反对。

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

A.闭关锁国政策得以延续                                  B.守旧势力主导政局

C.西方科技大规模的传入                                  D.社会转型异常艰难

41.(2016·山东滨州三模·29)马建忠特别强调外贸在国家经济中占头等重要的地位,认为外贸是国家财富的来源,而外贸顺差就是财富增殖。

他分析西方国家之所以富强,其根本原因不在于“船坚炮利”,而是在于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的高度发展上。

这一观点(  )

A.带有浓厚的重商主义色彩                              B.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C.没有突破重农抑商的思想                              D.改变了中国在外贸中的不利地位

42.(2016·河南郑州三模·28)有学者认为:

“若无传统学问之素养,便难以发挥其言论之效力。

新思想若无本国语言之词汇表达,若无本国历史文化之例子作譬,新意思亦不能表达。

”这则材料最能反映(  )

A.中体西用思想          B.康梁维新思想           C.三民主义思想          D.文学革命思想

43.(2016·山西阳泉二模·29)19世纪末《天演论》被介绍到中国后,曾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而到“五四”以后,进化论思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调侃和奚落。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  B.进化论观点被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所否定

C.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有很强的排斥性  D.世界大战暴露出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特性

44.(2016·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五月适应性考试·32)陈独秀指出:

“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

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曰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

”这表明陈独秀主张(  )

A.政党政治                  B.国民政治                   C.立宪政治                  D.社会主义

45.(2016·浙江鄞州慈溪余姚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18)报刊杂志在近代中国是新思想宣传的主要阵地。

下列刊物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

46.(2016·江苏淮安高三5月信息卷·8)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

“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