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8396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docx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评价人本身很难、评价标准难定、评价过程复杂;教学评价是一种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与教学材料、教学设计、教学问题、教学情景一样,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料,因此,教学评价是促进人主动发展的重要的资源,是新课程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评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教学评价是一种引领发展的力量,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教学评价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人唤醒一个人。

第一讲语文课程评价的内涵

评价,就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语文教学评价就是运用评价理论、方法和技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系统地、科学地收集、处理语文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过程。

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语界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与实施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其主要问题表现为:

重选拔、轻发展;

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

重量评、轻质评;

重结果、轻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个体系:

纵向讲,贯穿一个过程,横向看,增强一个多元、多维。

五个评价功能:

鉴定、导向、激励

1、评价的目的: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进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

评价目的:

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

2、评价的特点:

“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

什么是整体性和综合性?

一是做到全程评价。

不能只抓期中、期末,更要重视对平时教学情况的考查。

俗话说,“学理如建塔,学文如聚沙”,语文素养形成是一个渐进的积累的过程,有些进步并不立竿见影,更应注重评价的整体性。

二是做到全面评价。

不仅看知识,还要看能力、情感、态度、习惯;不仅采取书面的形式,还包括口头的以及课外阅读、练笔和参加语文活动等方面的评价。

3、评价的类型: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2)“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4、评价的主体: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新课程倡导多主体评价,这就给了学生多一份激励,多一种力量,多一种可能,多一份希望。

1、师评。

(1)重视评价的作用。

(2)明确评价的目的。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盯着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用真诚的话语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增进师生感情,发挥隐性教育的效果。

(3)研究评价的方法(表扬后进生)。

2、生评。

这是评价中新区、开发区。

(1)学生自我评价。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3、家长评

家长参与评价,可以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评价改革,促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而且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完善的信息,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用意:

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到了评价中来。

他们用积极的眼光,多角度地去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

第二讲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

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

1、检测诊断功能全面的评价,不仅能检测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

教学评价如同体格检查,是对教学现状进行—次严谨的科学诊断,以便为教学的决策或改进指明方向。

评价——分析、诊断——对症下药。

所以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2、调节反馈功能

人们常说“评什么,学校和教师就重视什么”,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

教学的导向——学习的导向。

3、展示激励功能

“评价不是证明,而是为了激励”。

卡尔威特说过: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激励,即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的动力以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语文课程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语文课程评价对被评价者具有一种激发情感、鼓舞斗志、力求上进的功效与能力。

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是哪种功能,归根结底都在于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正如,布卢姆所指出的:

“不能把学校看作是以供选拔的机关,而应把学校看作是以个人发展作为第一功能的教育机关”。

第三讲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评价

   1、知识和能力的评价

   

(1)对语文知识的评价。

知识和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基础知识和文学知识等。

(2)对语文能力的评价。

语文能力:

①听说读写这些语文的基本能力。

②语文的“发展能力”,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

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要求制定不同学段的评价标准,评价中应着重关注:

识字写字知识评价、读写知识评价、文学知识评价、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评价、语文发展能力的评价。

    2、过程和方法的评价

(1)价值功能。

过程与方法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学习。

(2)如何评价。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要求制定不同学段的评价标准,评价中应着重关注:

听说读写的过程与方法、观察和积累的过程与方法、思维想象的过程与方法、自学的过程与方法、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1)价值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各种材料的积累中,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逐渐培养形成的。

因此学习语文课程,还有一个在语言积累的过程中发展语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问题。

(2)如何评价。

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着重关注:

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的态度和习惯、语文学习的交往与合作、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参与语文实践的情况等。

评价的难点在第二和第三维度。

改革的思路是:

第一和第二维度可以定量评价。

第三维度评价用定性评价。

(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评价

  语文课程的评价内容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价时应注意各学段的层次性。

  

(一)汉语拼音

  1、结果性评价:

具体考察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普通话的能力,能运用音序法查字典。

  2、过程性评价:

考察学生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识字与写字

  1、结果性评价:

考察识字量、书写的质量(正确、端正、整洁),对要求掌握的汉字的意思理解。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2、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视书写积极性。

(三)阅读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哪些具体评价建议?

阅读评价综合考查阅读过程(感受、体验、理解与价值取向),阅读兴趣与习惯(选择材料、阅读量)和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浏览)的运用。

加强感情朗读,鼓励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领悟。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尊重独特体验。

语言文字知识不求系统,但求实用,语法、修辞知识不作考试内容。

阅读评价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筛选和阅读量。

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

   

(1)朗读、默读的评价。

朗读是阅读教学评价的重点。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区分不同文体,并考察其对内容的理解。

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2)精读的评价。

精读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3)略读和浏览的评价。

略读与浏览不同于精读的深入钻研,而只求通览全篇,概览大意,吸取其精华,获得其旨趣。

因此评价学生的略读和浏览能力,不能从语言的品位、思路的展开、到主旨的把握、写作的探究全面加以考核,而应把重点放在阅读方法和由此获得的信息量上。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4)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

理解是阅读过程的中心环节,它要求综合读物所有的字词、句段、篇章,获得对读物的一种整体性的理解,并获得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古诗文阅读的评价,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并通过他们记诵积累的情况考查其在发展语感方面的努力程度。

   (5)背诵的评价。

背诵一定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对学生背诵的评价,重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诵积累,反对生吞活剥的死记硬背。

要保护和扶植学生背诵名篇佳作的积极性,反对把背诵当成是惩罚学生的手段。

  (四)习作

  1、结果性评价:

(1)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0分钟能按要求完成规定字数的习作。

2、过程性评价:

(1)重视考察学生写作兴趣(如编书、办报)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2)重视考察学生搜集素材的方法。

(3)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方法和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提高写作水平。

  (五)口语交际

1、结果性评价:

(1)听别人的话,能理解并复述大意。

(2)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2、过程性评价:

重点考察学生参与交流的情意和态度,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考察学生。

(1)是否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六)综合性学习

  1、结果性评价:

见课标各学段要求。

  2、过程性评价:

着重考察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1)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能否及基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5)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6)学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第四讲学生学业评价

(一)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量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按照评价的作用,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按照评价的参照系,可以分为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按照参与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等。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967年,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提出的两种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叫过程评价,是对语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的评价。

布鲁姆说“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语文课程的动态过程,反馈有关信息,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语文课程的根据。

(平时、单元)。

终结性评价又叫总结性评价,是对语文活动结果的评价。

在语文课程开发或语文课程实施完成之后对语文课程计划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其目的在于了解语文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并对语文教育活动的成效优劣进行甄别。

   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方式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目的

反馈课程进展情况,改进课程、调整课程方案

评定成绩,预言后期的课程效果

时机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经常进行

学年、学期终结时

手段

作业、日常观察、经常性的测验

期未考试或总结性测验

评价重点

过程

结果

主要特点

前瞻式

回顾式

我国以前的语文课程评价比较重视终结性评价,如每学年、每学期都要进行各种考试,以区分学生语文成绩的优劣,并进行分等、选拔等。

终结性评价具有事后检验的性质,对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行为的调节和改进作用不大;如果只重视评价的最终结果,无法了解这个结果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就容易出现虚假现象。

因此,应淡化终结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的运用,构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

(单元%+期中30%+期末40%)。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又称为量化评价或数量化评价,就是力图将语文教学现象和语文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对语文课程的成效作出定量的评价结论,如用分数来表示学生语文成绩、根据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等都属于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具有简明、精确、客观的特点,客观、可信,它能够加强评价的区分度,降低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

定量评价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占据了评价领域的主导地位,一度成为世界范围内风靡的评价方式。

在我国的语文评价中,定量评价所占比例较大,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常用定量评价的方式,有些定性评价也要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思想品德85)。

   然而,定量评价将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单化或只评简单的教育现象。

语文课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教育现象,纯粹的、过分的量化描述,容易把教师和学生那种丰富的个性表现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字中,把问题简单化、表面化,甚至引导到庸俗的功利追求。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和语言感悟的特点,也很难全部量化。

因此仅用定量评价的方式,不能适应语文课程评价的需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定性评价方法在对量化评价的反思、批判而发展起来的。

定性评价又称为描述性评价,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的揭示和描述语文课程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中的意义。

它不片面追求数量化的方法,而是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对语文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的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与分析,力求全面深刻地说明被评价对象的性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学生的品德评语)。

定性评价方法具有全面、深刻、形象的特点,能对于不宜、不能量化的对象作出质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评价者对课程现象的某种解读,更适用于对复杂的课程现象的评价。

它无须制定详细繁琐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不会因为量化的不科学性而造成偏差,也会减少惟量化给被评价对象带来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和定量评价相比,虽然定性评价不如定量评价精确具体,有时也有不可靠性和对所得出的结论表述不确定性的缺点,但定性评价更多的关注内在的、过程性的东西,重视课程的整个运行过程,能全面评价被评价对象的发展,在充分肯定进步的同时又能提出问题,在鼓励和表扬的同时,又能看到缺陷,是一种蕴含着未来教育思想的发展性评价。

定性评价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人性化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界人士的欢迎,个人成长记录、语文学习档案资料、观察描述、长作业、课题研究等都用得上定性评价的方式。

在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供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等开放性的方法。

英国则强调以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教师评价中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和行为纪录的方法。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既要重视定量评价,更要重视定性评价”。

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定性评价不是对定量评价的简单否定,而是为了更逼真地从本质上反映课程现象,它并不绝对排斥定量评价,而是把定量评价统整于自身,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景中有时仍然会结合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

因此,从语文课程的实践出发,应该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评价信息。

“语文学习档案资料”、“语文成长手册”就是综合运用质的评价法和量的评价法的方法。

无论采用定量还是定性的方式,都要从促进学生的角度、促进课程发展的角度出发,要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让学生切实从语文课程评价中受益。

(二)评价方法

方式是方法的基础,同一种方式,其具体的评价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

定量评价常用测验法、统计分析法,定性评价有观察法、评语法、档案袋法等形式,还有综合运用了质性评价方式和量化评价方式的学生成长手册等。

从语文课程的评价对象来看,又可以分为评价学生的方法(如考试法、评语法等)、评价语文教师的方法(如听课法、调查法等)、评价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的方法(如访谈法、问卷法等)。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语文课程评价的方法:

1、考试法

考试法是对被评价者的语文成效所进行的数量化评价,一般用于评价学生。

由教师预先出好试卷,学生用笔答或口答的方式解答试卷上的试题,考试成绩用分数体现。

考试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口试和笔试、开卷和闭卷、客观考试和论文(作文)考试、单项考试和综合考试、常模参照考试和标准参照考试等。

从国内外中小学成绩测验中可以看到,学业成绩的考核和评定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正确地运用和对待考试,有利于学生培养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能力。

但是,由于片面强化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我国的语文课程长期没有根本性的变革,改革语文考试已成为语文课程评价改革的当务之急。

改革语文考试的评价思路如下:

(1)树立先进的考试观。

 说到考试,曾有不少人误认为评价就是考试。

其实评价和考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考试作为一种测量的结果,是评价的一种重要依据和重要组成部分。

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前者是局部,后者是整体,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惟一手段是片面的。

语文课程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必须改变以分数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的现实状况,让考试真正成为推进语文课程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语文考试结果处理上,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队,而是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2)明确语文考试命题的原则。

语文考试命题要符合语文学科特点,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语文考试的个性。

其基本原则是:

①依“标”据“本”的原则。

即以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教材为依据。

②以能力为中心的原则。

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而又以能力为主,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③难易适度的原则。

针对不同目的的考试应确定不同的难易比例和难易程度。

(3)改革语文考试的内容。

语文考试的内容逐渐注意到了加强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和写作题方面,更是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努力拓展试题的维度,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要求,给学生较大的自由作答和个性思维的空间。

例如,让学生自读一篇短文后,让他说说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地方(或词或句或段或人物或事件),并说出一定的理由;或者就短文的事件或人物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作文方面,注意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的题目。

例如: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电,请你想象一下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4)考试的形式多样化。

笔试和口试相结合,闭卷、开卷、半开卷形式相结合逐渐成为考试评价的趋势;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命题、自选考试的方式、允许多次考试等。

如:

广州市越秀区小学语文考试试行了开卷和闭卷的形式,开卷部分注意给学生多次的机会,允许学生重做自认为完成得不理想的题目,特别是朗读、说话的题目,可以做到满意为止才给予评价。

2、考查法

考查法是通过口试、笔试、调查和日常观察等方式,对被评价者参与语文课程实施的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

考查通常也含有考试的性质,但在成绩的评定上以轻度定量的等级制为主,多用于难以定量评分的检测内容,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之类。

考查既可以用于对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的考查,也可以用于对语文教师的考查,更多地用于对学生的考查。

以对学生的考查为例,考查通常分为两种:

   

(1)日常性考查

   日常考查主要是对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情况进行的考查。

课堂提问与课堂观察是常用的日常考查的方式。

它便于语文教师直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也便于教师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或提问,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和方法。

检查作业也是日常考查常用的方式,它可以使教师确切了解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情况,并能就较广泛的问题对全班每个学生进行考查。

   

    

(2)总结性考查

   总结性考查通常在单元、学年、学期终结时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

总结性考查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口试就是要求学生口头回答问题,如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

笔试就是要求学生按试题的要求书面回答问题,通常采用开卷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题型灵活,测试范围广,能较好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情况。

   考查要及时评价,并进行分析,注意将日常考查和总结性考查结合起来,以全面、及时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3、评语法

   评语法指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文字,对被评价者参与语文课程实施的表现作出价值判断,并得出相应的评价结论的方法。

评语法是我国传统的评价方法,多用于评价学生。

评价学生常用的评语有两种:

   

(1)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即时口头评语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即时口头评语是语文课程评价中最直接、最快捷、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法。

它具有即时性,针对性的特点,重视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有利于从单一化的评价主体向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转化,将自评、互评、师评有效结合起来。

如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他读得怎么样?

”“如果你来读,你会怎样读?

”教师还可以在多元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再评价,注意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

如:

“你读得这么动情,老师都听得入迷了”,“这次读得好多了”。

   

(2)作业、作文中的书面评语

书面评语过去多用于作文评语中,其实在平时的作业中也可以适当运用。

还可以使用一些师生合作的有效评语,如:

作业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相信你一定行;这次作业有进步,谈谈你的想法等。

书面评语的要求:

一是准确性。

准确、恰当,符合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