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8720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服装史教学大纲.docx

服装史教学大纲

《服装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

服装史

3.英文名称:

ClothingHistory

4.课程简介:

“服装史”课程主要讲述各个时期不同的服装与服饰样式,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背景、过程以及各时期中外服装的形态和发展规律,使学生认识服装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知识,获得灵感,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服装史》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服装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服装样式与基本特点;认识服装变迁的原因与发展规律,获得关于服装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开阔视野,提高审美修养,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与创新设计理念,以期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中西服装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各个时期的设计要素来进行现代服装设计;

(三)素质目标:

具备服装专业审美能力,使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在学生的专业设计中得以体现。

2.先行课程:

3.周课时、总学时:

周课时2、总学时28

4.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5.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6.考试方法:

平时作业、考勤占30%,期末考试占70%

7.实验、实习、作业:

8.教材:

《中西服装史》(第1版),张祖芳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9.教学参考资料:

《中国服装史》,黄能馥,陈娟娟,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中国服饰造型鉴赏图典》,孔德明,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国外历代服饰图典》,曾慧洁,江苏: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

《西方服装史》,华梅,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

《服饰时尚800年》,[英]琼·娜(贺彤译),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西洋服装史》,李当岐,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5年。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一章先秦、秦汉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主要讲述夏、商、周的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服饰。

这一历史时期对中国历史而言非常重要而关键,此时建立起了奴隶制的文明社会国家,人类脱离了原始社会的野蛮状态,并且到后期基本确立了封建制度,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时代。

先秦时期的服装和社会的大变革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服装形成与服装制度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一重要历史阶段形成的服装也为先秦以后至清末几千年封建时代服饰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奠定了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秦汉时期的服饰制度和典型服饰形制。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巩固发展的时代。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由刘邦建立的汉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进步,内外交流日益活跃,衣冠服饰日趋华丽。

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就是袍服,当时社会遵循“以袍为贵”的原则。

秦汉时期的袍服一般多为大袖,袖口收缩紧小,交领,下摆造型多变化。

汉代妇女的服装沿用前代,以深衣为主。

日常多着上懦下裙,庶民百姓多为上懦下裤。

与前代相比,装饰水平大大提高。

二、教学重点:

先秦、秦汉时期的服饰制度

教学难点:

先秦、秦汉时期的典型服饰及制度

三、授课时数:

理论学时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先秦服饰

第二节秦汉服饰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节主要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制度和典型服饰形制。

魏晋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大变革时期。

此时,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激

烈动荡之中,这个时期战争连绵不断,政权更替频繁,使得社会长期处于混乱分裂的状

态。

同时,各民族人民的四处迁徙又增加了相互交融的机会。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形

势下,南北朝各少数民族的服装也影响了汉民族的服装。

同时,玄学的兴起和崇尚清净无为、不受传统束缚的自由意识的觉醒,都直接影响

了服装观念和服装风尚的变化。

南北朝时期服装存在多种形态,一是承袭秦汉旧制的汉

族服装,男子多褒衣博带,女子多以大袖示人,以懦、裙、裤为主。

二是汉族人民吸取

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最典型的就是裤褶和裲档。

二、教学重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制度

教学难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典型服饰及形象

三、授课时数:

理论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第二节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三节服饰品

第三章隋唐五代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主要介绍隋唐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服饰制度和典型服饰形制。

隋唐的统一把南北的成就结合起来,出现了一个较秦汉经济文化更为发达,国势更为强盛的局面。

尽管隋朝的时间很短,但它为后世繁盛的唐朝奠定了基础。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服装最绚烂的篇章。

唐朝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一方面,唐代服装继承了历代冠服制度;另一方面,唐代服饰对外开放,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尤其吸取胡服特点,兼容并蓄,广采博收,大放异彩,为后世的衣冠服饰开启了新的道路。

隋唐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女服更是中国服装史上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异彩纷繁,令人目不暇接。

上懦下裙仍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此外还有披帛、半臂等服饰。

二、教学重点:

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制度

教学难点:

隋唐五代时期的典型服饰及形象

三、授课时数:

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第二节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三节服饰品

第四章宋代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主要介绍宋代的服饰制度以及典型服饰形制。

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和动乱局面。

宋代社会的思想文化保守,“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并开始强调继承前人的传统文化。

整个社会主张服饰不应该过分豪华,应崇尚简朴,朝廷更是三令五申,多次申明服装要“务从简朴,不得奢侈”。

这也使得宋代的服饰具有质朴、高雅、清淡之美。

宋代男子除了穿着圆领袍衫,还流行文人风格的宽大袍衫,如东坡巾等。

“背子”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代女子服饰,继承了前朝半臂的形式发展而成。

形制多为大襟,袖口等都有缘边,外形也一改以往的外扩造型而相对向内收敛,塑造出宋代女子细小柔弱的形象。

二、教学重点:

宋代的服饰制度

教学难点:

宋代的典型服饰与形象

三、授课时数:

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第二节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三节服饰品

第五章元代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契丹、女真和蒙古族3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各朝的服装形制。

宋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强盛起来,民族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共同缔造了中国丰富的服饰文化。

这3个少数民族都曾经生活在中国的北方,所以衣服多采用皮毛,衣身相对比较紧,着靴,流行剃发,有些女子也留发盘髻。

衣领多用圆领或者左枉,与汉人右枉相区别。

元代建立以后,物质上丰富起来,在织物中加金的技术更成熟。

质孙服是元朝比较有特点的内宴服。

二、教学重点:

元代的服饰制度

教学难点:

元代的典型服饰与形象

三、授课时数:

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辽——契丹族服饰(公元916年至1125年)

第二节、金——女真族服饰(公元1115年至1279年)

第三节、元代服饰(公元1271年至1368年)

第六章明代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明代的服饰制度和一些典型的服装款式。

明代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是华夏近古服饰艺术的典范。

丝绸和棉布等面料的纺织、印染、刺绣等加工技艺水平高超娴熟,纹饰丰富。

在民间更是创造出了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吉祥图案”。

服装形式变化多样、不拘一格。

男子主要是各式长袍,右枉大袖,衣长多长及膝下;女子则穿着背子、比甲、各式糯裙,整体线条流畅,飘逸秀美。

明代的巾帽品种繁多,挺拔有型,发式头饰名目不一,把女子衬托得分外娇烧。

官服上的补子,用不同的动物图案区别不同的官阶,是历代服饰中最有文化意义的一种新的创造。

二、教学重点:

明代的服饰制度

教学难点:

明代的典型服饰与形象

三、授课时数:

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1、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2、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七章清代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清代的服饰制度和一些典型的服装形制。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服装形式上和汉人有很大区别。

清建立政权以后,一方面强制推行满服,另一方面也吸收汉族服饰中的精华部分,在两者的相互影响下,华夏服饰呈现出另一种瑰丽的色彩。

满族妇女主要穿着袍服,梳旗髻,穿高底旗鞋,这些服饰使她们看起来比任何一个朝代的妇女都要高大。

汉族妇女沿袭明代服饰,但在服装装饰上要精细得多。

清朝的服饰大量采用刺绣,刺绣的部位和手法各一,使服装更像一幅穿在人身上的流动画,奢华而艳丽。

清朝男子的主要服饰有长袍、马褂、马甲、裤和靴等。

最典型的服饰品就是马蹄袖,这种袖子紧而窄,可脱卸,方便合体,是男子服饰特征的最好概括。

二、教学重点:

清代的服饰制度

教学难点:

清代的典型服饰与形象

三、授课时数:

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1、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2、典型服饰及形象

2.3服饰品

第八章辛亥革命后的近代和现代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属于我国的近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进入现代。

在清政府统治末年,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军队改革等措施相继实行。

尽管在封建专制的基础上,这些措施根本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但是对于西方思想的传播却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的服装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民族内部文化间的磨合中,渐渐形成了新的特点。

到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历史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很好地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可将辛亥革命以后的近现代的服装形态大致分成20世纪10年代、20至30年代、30代末至40年代、50年代、60至70年代、70年代末至80年代和90年代7个不同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属于我国的近代时期,“五四”运动以后进入现代。

在清政府统治末年,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军队改革等措施相继实行。

尽管在封建专制的基础上,这些措施根本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但是对于西方思想的传播却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的服装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民族内部文化间的磨合中,渐渐形成了新的特点。

到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历史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很好地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可将辛亥革命以后的近现代的服装形态大致分成20世纪10年代、20至30年代、30代末至40年代、50年代、60至70年代、70年代末至80年代和90年代7个不同时期。

二、教学重点:

近代各个时期的典型服饰

教学难点:

近代各个时期服装风格转变的原因

三、授课时数:

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20世纪10年代

第二节20世纪20至30年代

第三节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

第四节20世纪50年代

第五节20世纪60至70年代

第六节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

第七节20世纪90年代

第九章西方古代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人类着装的行为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服装史上,通常把公元

前3000年至公元400年前后古代埃及、西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不同地域、不同

民族及不同人种创造的服装划分为古代部分,这部分服装成为此后欧洲服装文化的基

础。

古代服饰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其服饰造型、材料、审美都明显表现出这一特征。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人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宽松、垂挂、多裸露的卷衣,美索不

达米亚地区服装上的穗饰,古波斯帝国的裤子以及古埃及的亚麻织物都表现出强烈的

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二、教学重点:

古代西方的典型服饰与形象

教学难点:

古代欧洲不同地区服饰的区别

三、授课时数:

理论1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埃及服饰

第二节古代西亚服饰

第三节古代欧洲服饰

第十章中世纪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历史上一般把5世纪至巧世纪称为中世纪,并从时间上分为“拜占庭时期”、“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

中世纪的服装文化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在服装上体现为遮盖体形和显露体形两种矛盾的现象。

从不同时期服饰的形态可略知一二:

拜占庭服饰由古罗马那种宽衣文化演变而来,经过罗马式时期,最终落脚到哥特式时期的窄衣文化。

二、教学重点:

中世纪的典型服饰与形象

教学难点:

哥特时期女装的主要特征

三、授课时数:

理论1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拜占庭时期服饰

第二节罗马式时期服饰

第三节哥特式时期服饰

第十一章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这一文化运动于巧世纪后半期扩及欧洲许多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随着禁欲主义的衰落,人文主义又复兴了,在服饰上体现为:

男子服饰强调上体的宽大魁伟和下体的瘦劲,构成箱形造型;女子服饰强调细腰丰臀,形成倒扣的钟式造型,同时,出现了宽大的袒胸低领口,并不再羞羞答答用饰布遮住。

这种两性服装截然不同的特征一直影响西方服饰近500年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服饰

教学难点:

西班牙风格时期的女装特点

三、授课时数:

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意大利风格时期服饰

第二节德意志风格时期服饰

第三节西班牙风格时期服饰

第十二章巴洛克时期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巴洛克艺术早在文艺复兴运动末期就产生于意大利,进人风云变幻的17世纪,克服了16世纪后期消极影响的巴洛克,成为天主教争取信徒的工具。

服装史上,“巴洛克风格”一词,是指代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巴洛克代表了路易十四富丽堂皇的精神特质,它的生气勃勃、色彩艳丽、线条优美、富丽豪华的风格,使其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宫廷贵族中得到大力提倡。

服装上最大的特色是强调繁多的装饰,大量使用华丽的纽扣、缠绕的丝带和蝴蝶结、花纹围绕的边饰等。

女性服装解脱束缚、自由随意,男性服装则崇尚自然和优雅,花边、香水、高跟鞋、手套、手袋、领带、领结,各种新鲜时尚纷至沓来,烘托出巴洛克时期的繁荣与精致。

巴洛克服装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即荷兰风时代和法国风时代。

二、教学重点:

巴洛克时期的典型服饰

教学难点:

法国风时代的女装特点

三、授课时数:

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荷兰风时代服饰

第二节法国风时代服饰

第十三章18世纪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18世纪,欧洲乃至世界进人了崭新的时代。

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是生产机器和动力机器的发明,飞梭、水力纺纱和织布机在纺织行业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为欧洲走向现代工业社会奠定了基础。

在法国,沙龙文化在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交生活中产生和形成,并孕育了洛可可艺术的社会基础。

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又促进了新古典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英、法两国在经济、文化艺术和服饰风格等方面各自发挥着影响力,扩展至全欧洲。

18世纪欧洲的服装,主要分为洛可可时期服装和新古典主义时期服装两个历史阶段。

夸张的裙撑、打褶的花边、繁复的装饰、低领、春光乍泄的衬裙、印花布料、紧身内衣、时装杂志……浮华的洛可可风格使时装达到了一个辉煌时代。

法国大革命更使巴黎时装名声日盛,但最后,正是革命摧毁了这个时装的黄金时代。

新古典主义艺术为18世纪末期的服装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它一反洛可可的豪华多饰,转而追求简洁朴素、健康自然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服饰风范。

二、教学重点:

18世纪的典型服饰及形象

教学难点:

18世纪不同风格服饰的区别

三、授课时数:

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洛可可时期服饰

第二节新古典主义时期服饰

第十四章19世纪服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19世纪,欧洲进人了全面发展的时期。

从社会体制到经济状况,从生产方式到科学技术,以及价值观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科技发展、工业进步,使传统的手工业作坊式生产方式迅速被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所取代。

“珍妮”纺机和蒸汽机在纺织行业的普遍应用,使服装用布的产量大大增加,服装业迅速发展。

缝纫机的使用为服装的批量化生产提供可能。

1858年,英国青年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CharlesFrederickWorth)在巴黎开设了以贵妇人为对象的高级时装店,从此在时装界树起一面引导流行的大旗。

19世纪中叶,服装杂志在欧美已十分普遍,方便了人们对时装流行信息的了解。

随着这一切的变化,人们的着衣观开始发生转变,过去那种以豪华多饰的宫廷风格为时尚的穿着追求,正悄悄让位于追求实用、自由和功能化的装束。

二、教学重点:

19世纪男、女装风格的沿革

教学难点:

19世纪末期社会的变化对服饰的影响

三、授课时数:

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帝政时期服饰

第二节浪漫主义时期服饰

第三节新洛可可时期服饰

第四节19世纪末期服饰

第十五章20世纪服饰(上)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20世纪服装史是研究现代西方服装发展和流行变化的重要资料来源,服装史学家常常以10年为分界线,来分段研究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和形象。

20世纪初期的十多年常常被称为“美好的年代”,女性要求参与社会活动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一r服装设计的转折性革命,催生了现代的时装。

1909年,著名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在巴黎的表演使东方风格服饰在法国风行起来,并很快地出现在欧洲女士们的流行服衣柜中一战后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得到改善,女性的服饰形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女性们开始从身体形象和服饰装扮上否定自身的女性特征而向男性看齐,于是她们剪短发,并穿上忽略胸腰线的管子状服饰。

这个时代在服装史上被称作“女男孩”时期。

进入20世纪30年代,人们厌倦了模仿男孩子的女性服装的矫揉造作和缺乏女性风采,转而追求更加具有女性味道的时装,此时的欧美都出现了追求典雅、苗条时装的风潮。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女装男性化的倾向,使得战后的女性转而十分憧憬优雅的曲线之美,希望突出女性本身的特质。

时装大师迪奥(Dior)适时地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服装款式——“新风貌”。

由迪奥所创造的“新风貌”,以其娇柔、优雅、高贵而性感的全新面貌,继续在20世纪50年代征服着所有女性。

此时的女性服装,在廓形上追求的是柔软的线条,斜肩、滚圆的臀部及极为狭窄的腰部。

二、教学重点:

20世纪前半叶各个著名设计师的服饰风格

教学难点:

20世纪前半叶服装风格演变的原因

三、授课时数:

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1900年至1909年服饰

第二节1910年至1919年服饰

第三节1920年至1929年服饰

第四节1930年至1939年服饰

第五节1940年至1949年服饰

第十六章20世纪服饰(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由于人口众多的年轻一代的崛起,新的社会价值观形成,各种反传统的叛逆思潮蔓延,因此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变革的年代。

时装潮流和人们的穿着观念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各种类型的街头服饰,如迷你裙、喇叭裤、牛仔裤、不分性别均可穿着的新潮服饰成为当时的最新潮时装。

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社会情绪均不稳定的时代,此时的服装舞台亦呈现出一片混乱的状况在重视个性、自我的潮流之下,时装亦变得多样化,飘逸的长裙成为新焦点、剪裁宽阔的长裤及喇叭裤成为潮流新典范、东方色彩缤纷的宽身设计迅速流行。

20世纪70年代的年轻人是社会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他们追求着装的个性化,且利用服饰来表达自己的独特个性,拒绝商业味的时装。

“回归自然、保护环境”成为20世纪80年代全球性的话题,时装领域也是如此,同时潮流趋于多元化。

高收人阶层人士追求高档名牌,热衷于高级女装。

而年轻消费者打扮前卫、追求个性,不拘于传统审美与着装观念,而以表现自我为出发点。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高科技已经在各方面广泛应用,社会在一个空前的高速中运转。

人们从20世纪80年代的奢华之中走出来,进人r一个提倡节俭和注重环保的世界。

此时的服装界,一批欧洲新晋设计师冒头,主流的时尚是提倡解构与简洁主义,同时环保风令自然色衣料流行,东方情结成为一股主流文化。

二、教学重点:

20世纪后半叶各个著名设计师的服饰风格

教学难点:

20世纪后半叶服装风格演变的原因

三、授课时数:

理论2学时;实践实验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1950年至1959年服饰

第二节1960年至1969年服饰

第三节1970年至1979年服饰

第四节1980年至1989年服饰

第五节1990年至1999年服饰

执笔人:

胡庚申潘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