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9027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养户猪场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1.呼吸道疾病总防制原则:

加强猪舍环境控制,合理饲养密度,及时隔离注射治疗病猪,合理免疫预防预防,策略性投药。

1.1主抓饲养管理

1.1.1饲养密度:

呼吸道病的发生与饲养密度密切相关。

密度越高,呼吸道病发生的机率越大。

各类猪适宜的饲养密度见下表:

体重15—30㎏0.8~1.0㎡/头

体重30—60㎏1.0~1.5㎡/头

体重60—90㎏1.5~2.0㎡/头

1.1.2保温与通风:

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大;注意帐幕合理控制,配合使用风扇等适当的通风措施。

1.1.3搞好冬季的防寒保温与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

1.1.4.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强抓空栏消毒,注意带猪熏蒸消毒,带猪喷雾消毒要求雾化程度要好,提倡使用背带式农用手动喷雾器。

1.1.5.转栏与混群应尽量减少应激。

1.2免疫接种

督促养户完成猪瘟、蓝耳病苗等规定的疫苗免疫。

1.3策略性投药预防(以下为参考方案,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方案)

针对咳嗽声较长居多的猪群:

支原净150ppm+强力霉素600ppm(或金霉素600ppm加糖或甜味剂,或10%氟苯尼考500ppm,或阿莫西林600ppm,或60%头孢300ppm)混料,连用4-7天。

泰农150ppm(或利高霉素1000ppm)+强力霉素600ppm(或金霉素600ppm加糖或甜味剂,或10%氟苯尼考500ppm,或阿莫西林600ppm,或60%头孢300ppm)

一些包被过的恩诺沙星(原粉10-15ppm),连用4-7天。

针对咳嗽声较短居多的猪群:

以下药单用或按方组合用药

磺胺六甲600ppm+强力霉素600ppm(或金霉素600ppm加糖或甜味剂,或阿莫西林600ppm,或60%头孢300ppm)拌料,连用4-7天。

一些包被过的恩诺沙星(原粉50ppm),连用4-7天。

1.4药物治疗措施

总原则:

病猪隔离,对症对因,中西结合

1.4.1隔离饲养:

猪只有呼吸道病发生时,应将症状较重的放在病猪栏隔离连续注射治疗,治疗无效应及时淘汰。

1.4.2考虑对症对因联合用药。

对因治疗用药:

选择前述预防用药组方,将浓度加大。

上述药物的一般治疗浓度分别为:

支原净200-250ppm,强力霉素800-1000ppm,金霉素800-1000ppm,10%氟苯尼考600-800ppm,阿莫西林800ppm,60%头孢400-500ppm,泰农200-250ppm,利高霉素1500-2000ppm,磺胺六甲800-1000ppm,包被过的恩诺沙星(原粉100-150ppm)。

对症治疗:

选择一些化痰、止咳、平喘的中药或西药,比如氯化铵、止咳中药方、麻黄碱(上市前20天禁用)等。

1.4.3中西结合用药:

引起呼吸道病的病要常常有病毒因素,合理使用一些复方中药方抗病毒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比如清肺散、复方鱼腥草、流感止咳散、黄芪多糖粉剂、水剂,自配中药方煲水等。

2.皮肤病

2.1.疥癣

【症状】痒,皮肤增厚,表面有大量皮屑,严重病猪皮毛脱落,耳朵内侧有结痂呈糠皮样。

【治疗】处理方法:

含1%敌百虫废机油溶液涂抹;或使用螨净,倍特等喷洗,或注射伊维菌素针剂。

2.2.过敏性皮炎

【症状】一般不表现痒,皮肤表面出现红疹,或一夜间病猪耳廓、股内侧、腹部出现红紫斑块,病猪一般不发烧,食欲一般无大变化。

【治疗】地塞米松+青、链霉素,肌注2~3天即愈。

3.增生性肠炎

【症状】一般中大猪发病,病初可能食欲下降或便秘或体温升高,皮肤苍白,初期拉各种颜色(由灰色到黄到绿色)的稀便,中后期拉暗红色到黑色粥样粪便,严重的拉出条状凝血块,外有一层肠粘膜包裹着,粪便呈腥臭味,治疗不及时有些表现急性死亡。

【治疗】全群治疗:

二甲硝咪唑拌料,500-800ppm;

个别病猪:

口服二甲硝咪唑5-10克/头;肌注VK3,痢菌净;严重病猪淘汰。

4.链球菌病

【症状】本病由多种血清型的链球菌引起,多发于仔猪及生长猪。

常表现为急性败血型、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淋巴结脓肿型。

急性患猪常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至41℃以上,眼结膜潮红、流泪。

有的出现运动失调、转圈、磨牙等神经症状,2~3天死亡;慢性经过的猪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跛行或站立困难,食少,生长缓慢。

【防制】

清除栏内尖锐物(如铁刺、安瓶屑等),严格消毒,病猪一头一针头;

体温升高猪肌注安乃近(或氨基比林)+地塞米松+青链霉素(或头孢拉定),急性病倒可注射樟脑磺酸钠或安钠咖强心,再使用磺胺嘧啶钠注射;

关节炎早期用地塞米松+安痛定+青、链霉素治疗,或用0.5%普鲁卡因+青霉素对患肢进行封闭疗法,严重者尽早淘汰。

局部脓肿切开后以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并涂搽3~5%碘酊。

5.便秘

本病可发生于各种猪,其中中大猪易发。

部位通常在结肠。

主要由于青绿饲料缺乏、运动不足、过快变换饲料、某些传染病或热性病过后、慢性胃肠病也常继发本病,长期拉稀以后,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后;极少数因饮水不足问题造成。

【症状】病猪食欲下降,饮水欲望增加,呼吸加快,腹围增大,起卧不安,粪便少、干、硬,似球状,有时附有粘液;随后经常作排粪姿势,并无粪便排出。

时间一长则直肠粘膜水肿,肛门突出。

严重病例,直肠内充满大量粪球压迫膀胱颈停止排尿。

如无并发症,一般体温变化不大。

【防治】症状轻微使用小苏打1-5克/头,严重者罐服芒硝,中大猪10~30克/头/天,或石蜡油50~100ml,或用大量温肥皂水深部灌肠,配合腹部按摩,一般均能奏效;对病猪应停饲或仅给少量青绿多汁饲料,给予大量饮水。

如果全群便秘,可全群投喂小苏打,或饮水芒硝1-2克/头/天。

6.流行性腹泻

【症状】潜伏期长短不一,传播速度有快有慢,视病毒毒力不同而表现不同。

病猪感染后即出现腹泻,部分猪腹泻之前表现呕吐,排灰黄色或灰色水样粪,后期粪便呈黄色,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口渴等。

【防治】严密隔离消毒,发病栏与健康栏所有用具分开,想办法保持猪舍内外环境干燥。

饮水中投喂碘制剂(百菌消等)或0.05%高锰酸钾消毒。

有搅拌机的养户可在饲料中加痢菌净粉(浓度不得超过300ppm),或投新霉素等防继发感染。

从发病开始需高度重视饮水补液,严格按照补液盐配方(每100斤水加葡萄糖2斤,食盐0.5斤,小苏打0.25斤)补充,每天补液盐配方饮水12小时以上。

传播速度不快时,可考虑紧急免疫病毒性腹泻弱毒苗。

注意只免疫那些没有拉稀、减料的猪只。

7.肉猪普通拉稀

【症状】

①普通拉稀

主要与天气突变,饲料转换过快,饲料质量不好,饮水质量变化,气候寒冷潮湿、定位不好等有关。

处理方法:

原则上应对症对因用药,使用抗生素加收敛止泻药物。

在天气多变、饲料转换时注意防应激用药(使用三珍散,微生态制剂等),做好定位工作,严格控制栏舍湿度。

当疾病发生时,注意加强保温,使用吸水物质控制栏舍湿度。

及时投喂收敛止泻性药物(比如氧化锌、白头翁散、腹可安、火炭母、白陶土等),或使用微生态制剂饮水或拌料。

严重的增加使用抗生素(比如氟派酸、新霉素、庆大、卡那、丁胺卡那、敌菌净等),同时注意补液防脱水。

②细菌、原虫性拉稀

主要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增生性肠炎、A型魏氏梭菌性肠炎、猪痢疾、小袋纤毛虫等有关。

a.便中无血或粪便非黑色,拉稀呈稀糊状,可能有未消化的饲料。

多为细菌加小袋纤毛虫混合感染所致。

处理方法:

预防,饲料平稳过渡,在天气多变或转料时预防用药(方案见上面普通拉稀部分)。

治疗,拉稀较轻,可使用三珍散等中药组方,西药可考虑使用复方土霉素、新霉素、庆大、卡那、丁胺卡那、敌菌净、痢菌净粉等;稍严重的可用沙星类(或新霉素、庆大、卡那、丁胺卡那、敌菌净)与二甲硝咪唑配合使用;再难控制的可使用氟苯尼考(或无味恩诺沙星)加二甲硝咪唑。

b.便中无血,但拉出粪便呈黄色、灰色或绿色等多样。

呈黄色者多为蛋清样、恶臭。

此为增生性肠炎,其防制方法见前文。

c.便中带血或粪便呈黑色或煤焦油样,多为血痢或梭菌性肠炎,重点是使用二甲硝咪唑。

个别处理:

凡未拉成水样的猪只,可一边注射痢菌净,一边注射杀菌类抗生素(见前文),拉成水样者需同时补液(补液配方见前文)。

拉血者可注射维K3加维C。

8.附红细胞体病

【症状】多发生于气候由冷转暖时。

急性型表现为发烧至40.5°C以上,采食减少,耳、臀部及全身皮肤出红点。

红点绿豆大小,突出于体表。

之后可表现为拉稀,多为糊状,黄色,较为顽固,对症治疗常不易康复。

耐过猪长速变慢。

亚急性或慢性型可表现为耳廓与四肢末端暗红,温度较其它地方为低,严重时发生耳廓坏死。

时间延长(或用药治疗后)可能表现为苍白,可视粘膜贫血、黄疸。

用药后可能好转或康复,但仍可复发,猪只不易产生免疫力。

【病变】多个内脏苍白贫血或黄疸,血液可能表现为凝固不良、稀薄如水。

有的可能肺有出血,胸腹腔积液。

【诊断】注意与蚊虫叮咬、疥螨病、湿诊相区别。

蚊虫叮咬:

红点比较小,但无体温升高及其它不适症状。

湿诊:

也表现为疹块型,但温度无升高,同时猪舍会有阴湿的环境。

疥螨:

呈片状的红色斑,被毛粗乱,有红斑处被毛逐渐脱落。

皮肤结痂,猪只有痒感,尤其是温度由凉转暖时痒感明显。

温度无升高。

【防制措施】

全群:

四环素类(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贝尼尔(血虫净),有机砷制剂(阿散酸、尼可苏)、附红克。

个别处理:

将病猪挑出放于病猪栏,集中加药或使用针剂注射。

可用的针剂:

长效抗菌剂,盐酸强力霉素,一些砷制剂。

对症治疗:

喷消毒药于猪身(如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消毒灵、敌百虫等)。

针对过敏性皮疹,可使用地塞米松加维C。

【注意事项】如果在发病后需注射疫苗,最好是推迟数日,待病情控制后再补注。

注射时必须严格换针头(至少做到一栏猪换一个针头),注射药物治疗时也应注意换针头,以免加快疫情的传播与发展。

9.弓形体

【症状】一年四季可发,多发于高温高湿季节。

强烈的应激与抵抗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如发生过篮耳病、附红细胞体病)是发病的诱因。

急性型:

高热(41℃以上)可持续数日,耳、腹部与四肢发绀与出血,出血呈斑点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数倍。

猪只精神沉郁,少食或绝食,可表现呼吸症状,有的表现为四肢(尤其是后肢)麻痹或瘫痪。

除非继发其它病原,一般较少急性死亡。

慢性:

由急性转变而来,为发热过后、用药或耐过后的表现。

可能表现为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消瘦,长速减慢,体表淋巴结肿大。

【病变】典型的有肺间质增宽与水肿,多数内脏有散在灰白坏死点。

多数淋巴结肿大数倍,切面有灰白坏死灶,有的有出血点。

【防制措施】在饲料中添加磺胺二甲基咪啶(或磺胺六甲),或再加三甲氧苄氨咪啶TMP(5:

1比例),注意补加同样浓度的小苏打;个别处理:

注射磺胺类药物。

10.大肠杆菌病

【症状】

水肿病

猪只体况良好,突然倒地,四肢抽搐或划动,很快不治而亡。

其它症状还有,体温不升高或略升高,头、颈部、眼睑水肿,可能眼睫膜潮红,肚腹胀满。

腹部与四肢一般无潮红与出血斑。

即使及时发现后注射大剂量磺胺或阿莫西林常常无效(治愈率10~20%)。

但猪只也可能无水肿症状。

肠管变粗,胃大弯、结肠系膜水肿,其它内脏多无典型病变。

溶血性大肠杆菌病

猪只无特别的体况表现(可肥可瘦),多表现为急性拉稀,初期为糊状,迅速变为水样;粪便初为灰褐色,迅速变为黄色,便中含有大量透明粘液,恶臭,猪只从发病至死亡病程约1-2天。

死前眼窝下陷,猪只呈脱水样。

主要病变在小肠,尤其是空肠,肠管变粗,内容物水样,恶臭,不少肠段粘膜呈弥漫性充血、出血或溃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防制措施】

针对水肿病,只能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在天气突变时,饲料或饮水中使用抗生素(土霉素、卡那、庆大、氟派酸、新霉素等)或三珍散等中药预防。

疾病发生后,可全群适当控料,或适当补充低营养物质。

紧急全群注射水肿苗。

针对水泻性大肠杆菌病猪,全群可使用氟苯尼考加二甲硝咪唑,同时使用一些收敛止泻的中、西药。

立即紧急注射水肿苗,个别处理,可注射先锋五(或针对脱水严重的猪只采用补液,其配方见后文“肉猪拉稀”部分)。

采食少或不食的可罐服。

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用于预防或治疗本病。

11.衣原体病

【症状】

典型的可表现发低热(40~41℃),精神沉郁,眼结膜炎、眼屎多,呼吸急促,喷嚏、咳嗽、流泪,也可表现为拉稀(不易治好)、关节肿大,个别猪只对刺激敏感、抽搐或划动。

【防制措施】全群可投四环素类(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大环内酯类(泰农、百里霉素)、青霉素类、氟苯尼考类药拌料。

个别处理,注射长效土霉素,盐酸强力霉素、青霉素类或上述其它拌料药物的针剂。

12.倒地

(1)原因

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水肿病、衣原体、弓形体、沙门氏菌等感染所致。

片区不同猪场可能有所不同。

(2)鉴别诊断

注意量体温,40.5℃以内的多为衣原体、水肿病。

40.5℃以上者多为链球菌、胸膜肺炎、弓形体病。

如果仅表现倒地,无呼吸急促,眼发红,颈部至腹部皮肤全为暗红色,四肢呈划水样,多为急性链球菌病,如果有犬坐式呼吸急促、喘气,口、鼻、耳发绀,死前口鼻流出有气泡的含血分泌物,多为胸膜肺炎。

如果高热不退,呼吸困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耳、鼻、股内侧、下腹部有紫红斑块,鼻流出粘液样鼻汁,则多为弓形体病。

(3)处理

针对链球菌、胸膜肺炎,一般可注射头孢、阿莫西林、丁胺卡那、沙星类、青链霉素合用、磺胺六甲等,同时可配合使用退烧药安乃近、氨基比林等。

如果有划水样,应首先考虑注射磺胺嘧啶钠(首次可使用20ml,之后用量减半),同时配合使用阿莫西林等其它抗生素。

如果发病急速,最好是先注射强心针(樟脑磺酸钠或安钠咖等),配合耳静脉推注或吊针同时进行,吊针配方为:

葡萄糖加小苏打加1~2ml肾上腺素(或复方樟脑)加抗生素。

全群可用氟苯尼考、头孢、阿莫西林、磺胺六甲、百里霉素等饮水或同时拌料。

针对衣原体,弓形体的处理方法见前文。

13.流感或感冒

多发生于气候多变、天气寒冷时节。

保温不到位、湿度过大或胡乱冲栏冲猪身常常是诱因。

【症状】

初期可有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传播迅速,咳嗽或腹式呼吸,眼屎增多,精神沉郁,打堆,喜卧而少动,体温40-41.5℃。

【防制措施】

首先应改善环境条件,减少诱因。

全群,用冰醋酸(或陈醋、过氧乙酸)熏蒸,分多点进行,每天早晚各一次,维持有效浓度达1个小时以上。

连熏3—5天。

使用流感止咳散(或自配解表中药方)等中药煲水拌料或饮水投喂。

对症使用氯化铵、麻黄碱或复方中药化痰、止咳、平喘。

个别治疗:

可注射清开灵、双黄连、柴胡等针剂,连续注射三次为一个疗程。

不宜随便使用退烧药降温。

14.肉猪肢蹄病

可发生于四肢任何部位,主要表现为跛行,严重者可使猪只瘫痪。

【病因及症状】

传染性关节炎:

如丹毒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副猪嗜血杆菌、放线菌等,表现为关节(多见跗关节、膝关节)肿大、跛行。

外伤性跛行:

多发生在运输、追赶打架之后,由于外力作用,使关节钝挫、剧伸或扭转。

触诊受伤关节,发现有肿胀、增温和压痛感。

营养性跛行:

公猪常患裂蹄症,是由缺锌和生物素等引起的慢性疾病。

表现为蹄裂,轻度为跛行,重者出血、躺卧不起,蹄冠部皮肤粗躁,有不同程度皱裂。

腐蹄病:

是蹄内皮肤和软组织发生腐败、恶臭特征的一种疾病,也有的表现为蹄腐烂、趾间腐烂或蹄壳脱落,由于剧烈疼痛而出现跛行,病猪喜卧,不愿起立,强令站立时患肢不敢着地。

风湿性跛行:

由于猪舍阴暗、潮湿、寒冷,猪只运动不足时,致使猪四肢关节及周围肌肉发生炎症、萎缩,由于疼痛,病猪多喜卧,不愿运动,驱赶时勉强走动,表现跛行,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轻,局部的疼痛也逐渐缓解。

【防治】

针对上述五类肢蹄病的病因,平时要加强管理,细心检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常规治疗可参考以下方法,肢蹄病严重、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建议淘汰。

对于传染性关节炎,一般用抗菌药物治疗;

对于关节扭伤,患部可涂擦5%碘酊、松节油等;必要时使用0.5%普鲁卡因加青霉素封闭患肢治疗,注意封闭应在病关节靠近身体前部进行。

对裂蹄症,停用磺胺类药,应补锌和生物素:

在饲料加入100~200ppm硫酸锌和适量生物素,用1%硫酸锌凡士林涂擦蹄部,治愈后的种猪应在日粮中加入30~50ppm的硫酸锌,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对于腐蹄病,疼痛剧烈时,肌注安痛定+青霉素+链霉素或0.25~0.5%普鲁卡因+青霉素作患肢的环状封闭等;对症处理:

使用5%硫酸铜浸泡消毒。

对于风湿性跛行,可静脉注射复方水杨酸钠注射液(不得漏出到血管外),肌注青霉素(阿莫西林)+地塞米松(或醋酸可的松)、撒痛风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