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39160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docx

最新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地铁项目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XX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

第XX标段

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一、钢管柱3

二、人工挖孔桩5

三、土方开挖及回填6

四、混凝土结构9

五、暗挖工程13

六、注浆加固13

七、防水工程14

八、SMW工法桩16

九、模板支架工程17

十、钢筋工程18

十一、钻孔灌注桩20

十二、高压旋喷桩22

十三、隧道施工23

一、钢管柱

本工程采用盖挖逆做法施工,中间桩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基、钢管柱支撑。

钢管柱直接影响结构安全性及美观性,因此严格控制钢管柱施工工序的质量,要注重钢管柱钢结构焊接质量、钢管柱安放定位质量、柱内核心高强混凝土质量等问题。

1.1通病及形成

1.1.1钢管柱焊接质量缺陷

1.1.2钢管柱定位偏差

1.1.3核心高强混凝土振捣密实缺陷

1.2 预治措施及处置

1.2.1钢管柱焊接质量缺陷分析及预防:

A、原材料要求:

1)钢管可采用直缝焊接管、螺旋形缝焊接管和无缝钢管。

焊接必须采用对接焊缝,并达到母材等强的要求。

2)钢材及焊接材料应按设计图的要求选用,其性能和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并应出具质量证明或试验报告。

B、钢管柱制作驻厂监控要求:

1)钢板气割前应将切割区域表面的铁锈、污物等清除干净,气割后应清除熔渣和飞溅物。

2)放样、号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和安装的焊接收缩量;制作时切割、刨边和铣平等加工余量。

3)板材坡口加工及端面加工,为保证施工质量,进行刨、铣加工,其加工余量不应小于2.0mm。

4)组装前,应先检验合格,所有焊接面需按要求打磨。

打磨范围:

焊缝边缘每边30-50mm,并不得有大于1mm的局部缺口。

5)钢管卷制:

卷管方面应与钢板压延方向一致。

在卷板过程中,应注意保证管端平面与管轴线严格垂直。

卷压钢板时,考虑到一次变形量不能太大,应及时调整上滚间隙。

钢管卷制后应在管端打上十字轴线并作标记。

6

6)在钢管卷制过程中,由于设备和材料的条件限制,需要进行对接,组对在托架上操作,托架构造。

对接时应严格保持焊后管肢平直。

焊接时,除控制几何尺寸外,还应控制焊接变形,焊接宜采用分段反向顺序,分段施焊应保证对称,并预留对接间隙,以抵消收缩变形。

7)钢管对接时,为确保对接处的焊接质量,在对接处设置附加衬管,其宽度为不宜小于20mm,厚度为3mm,与管内壁保持0.5mm的间隙。

8)钢管柱制作尺寸允许偏差,焊接检查执行《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和设计要求。

钢管桩加工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平行线距离和分段尺寸

±0.5

对角线差

1.0

宽度和长度

±0.5

加工样板的角度

±20'

零件外形尺寸

±1

C、钢管柱除锈处理

1)钢管柱使用前进行防锈处理,在钢管除锈等级不得低于St3或Sa2.5,防腐蚀涂料可选用环氧类涂料,涂层厚度不小于220um。

同时,钢管及其附件尚须满足防火等级要求。

2)钢管柱出厂要严格验证结构尺寸、焊缝质量、涂料厚度,安装前涂料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

1.2.2钢管柱定位偏差预防措施

1)钢管柱定位采用底部定位器与顶部花蓝螺栓。

为保证钢管柱安装精度,定位器的安装必须牢固准确。

定位器的安装必须做到安装前精确放线定位,安装后重新复验。

2)定位器的制作质量必须严格控制,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精确度,其中心误差<3mm,固定边与水平面成直角误差

安装时应注意通过调节螺栓调节定位器标高,推移定位器调节其中心,调整好中心位置后,用钢筋把定位器锚钉与桩基主筋焊接在一起,防止定位器在浇注下面C50早强混凝土之前移位。

精确校核其平面位置、标高、垂直度后,紧固定位器调节螺栓。

3)深井作业应注意投点的精确度,为避免投点仪投点视镜铅垂误差,每次投点时变化三个方向,如点位均落于同一点时,即是桩心。

否则会产生三个方向点A、B、C并组成一个三角形,此时三角形中心点O即桩心。

4)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尽量避免对定位器的冲击。

钢管柱吊装过程应采用多点吊装,避免吊装过程中钢管柱的变形及涂料破坏。

1.2.3柱内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措施

由于制安钢筋笼,导管法浇筑使柱内空间狭小,振动棒难以深入浇筑层面,故会导致柱内混凝土密实性差的问题。

施工中应注意将导管设在钢筋笼一侧,另一侧放置振动棒。

振动棒选择应采用小型高频振动棒,振捣过程随浇筑高度随浇随捣随提升,浇筑至柱顶时应适量将混凝土高度超过顶部法兰10cm左右。

二、人工挖孔桩

本工程考虑到场地埋藏有强度很高的硅质岩及炭质灰岩,且岩层倾角大于75度,对冲孔桩施工带来极大困难,且桩体垂直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将硅质岩及炭质灰岩区域冲孔桩改为人工挖孔桩,思路合理,方案可行。

经专家论证后具体实施。

由于人工挖孔桩对于垂直度的要求较高,为后续钢管柱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对于人工挖孔桩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主要从施工方面剖析人工挖孔桩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防治措施及其缺陷的处理。

2.1  人工挖孔桩垂直度不符合要求

2.1.1通病及形成 

(1)测量定位偏差

(2)模板变形较大

2.1.2  垂直度偏差预防措施及处置

(1)由于测量定位导致的人工挖孔桩定位偏差应严格控制在2cm以内。

将桩中心轴线点放射到孔口操作平台上,以便随时吊垂线符合。

加强测量、质检人员日常检查,严格总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L(L为挖孔深度)。

采用挖孔桩支撑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模板应具备相应的强度、刚度等。

严格要求班组长对模板的变形监控,尽量采用小尺寸钢模拼装,减少大尺寸钢模变形难以控制的缺陷。

每日安排专人对各孔浇筑混凝土护壁前后的孔中心线复核,如有偏差立即纠正模板及已浇筑的混凝土护壁,避免垂直度偏差过大难以修复。

2.2 人工挖孔桩护壁质量缺陷

2.2.1  通病及形成

(1)护壁厚度不足

(2)护壁之间没有搭接

(3)自拌混凝土强度不足

(4)护壁混凝土破裂

2.2.2  预防措施及处置

(1)护壁厚度不足多由于挖孔内径尺寸不足导致,挖孔前落实对每个施工工人的交底,明确挖孔内径要求为2100mm,确保护壁混凝土厚度达到100-150mm。

支架护壁模板前应从井口掉重锤至孔底,以垂线为中心半径不得低于1050。

(2)护壁之间应采用搭接保证每环护壁之间无缝隙,严格控制每环挖土深度为950mm,随挖随测,严禁超挖。

上环护壁钢筋应预留并与下环护壁钢筋连接,连接方式采用弯钩对拉,确保护壁的整体连续性。

(3)护壁混凝土由于量小拟采用现场自拌混凝土。

拌制前应由相关单位出具符合强度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对上料的斗车、水桶等应有严格的刻度标尺,计量的磅秤事前应标定,确保原材料配比正确。

另要求拌制混凝土有专人负责,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拌制过程中观察混凝土质量,如有异常及时调整。

(4)护壁混凝土破裂由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充分、形成蜂窝麻面再经地下水渗漏致使混凝土强度难以提升、另有拆模较早等原因导致。

因此护壁混凝土破裂的预防应采用重点控制混凝土浇筑振捣,对地下水较大的部位应有排水措施,混凝土拌制过程添加早强剂等方法。

对破裂较大部位应及时修复,采用打锚杆或加厚混凝土的方式固定修补部位,保证护壁稳定,避免出现孔内坍塌的安全事故。

三、土方开挖及回填

3.1挖方边坡塌方

3.1.1通病及形成

在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后,挖方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或滑坡现象。

(1)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流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下降,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稳而引起塌方。

(3)软土地段,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放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

3.1.2预防措施及处置

(1)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不要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

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坡体发生侧移。

(3)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

(4)对临时性边坡塌方,可将土方清除,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在将塌方松土清除后,用石块填砌或由下而上分层回填2:

8或3:

7灰土嵌补,与土坡面接触部位做成台阶式搭接,使结合紧密。

3.2土方出现橡皮土

3.2.1通病及形成

填土受夯打(碾压)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夯击(碾压)处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人踩上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

在人工夯土地基内,成片出现这种橡皮土(又称弹簧土),将使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地基长时间不能得到稳定。

在含水量很大的粘土或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地基土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进行回填时,由于原状土被扰动,颗粒之间的毛细孔遭到破坏,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

当施工时气温较高,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

表面形成一层硬壳,更加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这种土埋藏越深,水分散发越慢,长时间不易消失。

3.2.2预防措施及处置

(1)夯(压)实填土时,应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土的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定,也可采用ωp+2作为土的施工控制含水量(ωp为土的塑限)。

工地简易的检验,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2)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3)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有地下水应降至基地0.5m以下。

(4)暂停一段时间回填,使橡皮土含水量降低。

(5)用干土、石灰粉、碎砖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水分,降低土的含水量。

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将橡皮土挖除,采取换土回填夯(压)实,或填以3:

7灰土、级配砂石夯(压)实。

3.3基坑回填土下沉

3.3.1通病及形成

基坑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靠墙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陷,建筑物基础积水,有的甚至引起建筑结构不均匀下沉,出现裂缝。

(1)基坑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或槽边松土落入基坑,夯填前未认真进行处理,回填后土受到水的浸泡产生沉陷。

(2)基槽宽度较窄,采用手夯进行夯实,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回填土料中夹有大量干土块,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土料,回填质量不合要求。

(4)回填土采用水泡法沉实,含水量大,密度达不到要求。

3.3.2预防措施及处置

(1)基坑回填前,应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地表滞水,应有排水措施。

(2)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

每层虚铺厚度不得大于300mm。

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回填土密实度按规定抽样检查,使符合要求。

(4)回填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急需进行下道工序时,宜用2:

8或3:

7灰土回填夯实。

(5)基坑回填土沉陷造成墙角散水空鼓,如混凝土层尚未破坏,可填入碎石,侧向挤压捣实;若面层已经裂缝破坏,则应视面积大小或损坏情况,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

局部处理可用锤、凿将空鼓部位打去,填灰土或粘土、碎石混合物夯实,再作面层。

(6)因回填土沉陷引起结构物下沉时,应会同设计部门针对情况采取加固措施。

四、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被广泛用于工程建设中,而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消除质量通病,对杜绝工程质量事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造成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

1) 材料方面:

选用的混凝土原材料不当或质量不符合相关要求;

2) 设计方面:

设计的荷载选用不当,安全度不足,结构布局和构造不合理等;

3) 施工方面:

配料不准,搅拌不匀,运输时间过长,振捣不实,钢筋过于密集,模板支设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缝隙不严密等等,文中主要从施工方面剖析造成混凝土缺陷的原因、防治措施及其缺陷的处理。

4)4.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

5)4.1.1  成因分析

6)  配制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没有经法定检测单位出具;操作中配合比有误,没有按重量计量投料;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过长,浇筑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7)4.1.2  防治措施

8)  1) 拌制混凝土所使用的粗、细骨料、外加剂和胶凝材料(主要指水泥) 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使用前必须查验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并在监理人员见证下,按规定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严禁混用,粗细骨料的选用严格控制含泥量在规定范围内并有良好的级配。

2) 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经法定检测单位试验出具,以满足保证结构设计或施工进度对其强度的要求,保证施工时对其和易性的要求,保证其具有良好耐久性能。

3) 配制混凝土必须严格按重量计量投料,加强对混凝土水灰比( W/ C) 的控制,控制混凝土机械搅拌时间,在施工过程中要适时加强配料精度的检查,使其胶结材料、外加剂、粗细骨料等的计量误差控制在误差范围内。

4) 控制好混凝土从出机到入模的时间,一般情况下C30 及其以下混凝土,气温不大于25 ℃时为120 min ,气温不小于25 ℃时为90 min ;C30 以上混凝土,气温不大于25 ℃为90 min ,气温不小于25 ℃时为60 min ,当混凝土出现离析时,须进行二次搅拌。

5)严格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落差不应超过2 m ,当浇筑高度超过3 m 时,宜采用串筒、溜槽等措施,正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宜连续进行,当出现施工间歇时,应控制好间歇时间,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照规范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确定,严禁施工缝留设随意性,混凝土的振捣必须密实,振捣器布点的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 5 倍,振捣器操作时应布点均匀,快插慢拔,混凝土的振捣一般以表面泛浆并不再沉落为准。

混凝土浇筑完毕12 h 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一般为7 昼夜,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 昼夜。

4.2  构件断面尺寸偏差,轴线的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

4.2.1  成因分析

看图有误或施工测量放线有误,模板支设的刚度、强度不够,稳定性差,使模板产生变形和失稳,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且浇筑时一次布料过多等。

4.2.2  防治措施

  1) 施工前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严格施工测量放线的程序,做到放线与复核相结合。

2) 模板支设要充分考虑其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对高支模构件必须要编制模板装拼施工专项方案并进行验算论证。

对于直接坐落于房屋基土上的模板支撑系统,基土必须夯实并于竖向支撑底部满铺6 cm 木板。

3) 混凝土浇筑前拟定浇筑方案,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控制一次性布料量及一次性浇筑高度,混凝土在振捣时不宜过多振动模板,以防模板位移、变形或倾斜而改变构件几何尺寸。

4.3  蜂窝、麻面、露筋、孔洞

4.3.1  成因分析

  模板表面不光滑且没有涂刷隔离剂、模板拼缝不严密,混凝土振捣不实,有少振、漏振现象,混凝土配比计量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和易性差,节点处钢筋密集,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过大等。

4.3.2  防治措施

  1) 混凝土配制时计量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搅拌均匀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入模后,振捣要严格操作程序,振捣密实。

2) 模板表面要洁净,其上的水泥浮灰要清除掉,钢模板要满涂隔离剂,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前要保持充分湿润,模板拼缝必须严密,拼缝处可加设密封条,以防混凝土漏浆。

3) 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自由落差,当浇筑高度超过3 m 时,增设串筒、溜槽,以防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4) 钢筋绑扎要加设垫块,一般宜设塑料垫块,垫块绑扎要牢固可靠,特别是梁、柱底模及侧模垫块更要认真仔细,以防混凝土浇筑时垫块脱落、钢筋移位。

5) 在框架梁柱节点等钢筋密集处,首先要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正确处理好钢筋的下料和绑扎,留有混凝土中石子通过间隙,也可采用与混凝土同强度的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有必要时可提高细石混凝土一个强度等级,浇筑时应精心操作,认真振捣。

4.4  结构表面缺棱、掉角或结构发生裂缝

4.4.1  成因分析

  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浇筑后分层产生裂缝,拆模不当或野蛮拆模,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裂缝等。

4.4.2  防治措施及处置

  1) 做好模板及支撑系统的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以满足上部荷载的需要。

2) 严格混凝土的水灰比,使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控制混凝土的使用时间。

3) 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要覆盖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其内外温差较大,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更为重要。

4) 严格控制施工荷载,适当放慢施工速度。

5) 严格拆模时间,防止拆模过早,拆模时按拆模方案进行,严禁强撬硬别,用力过猛,损坏结构棱角。

6) 加强成品保护,防止结构构件被碰撞而致损坏。

4.5  混凝土构件断裂

4.5.1  成因分析

  钢筋数量、规格型号与设计不符,质量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要求,混凝土强度过低等。

4.5.2  防治措施

  1) 认真阅图,以设计图纸指导施工,对进场的钢筋、水泥要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并在监理人员的见证下取样复试,合格后方能用于工程上。

2) 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钢筋正确下料、安装并认真检查其规格、型号及使用数量。

3) 严格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拌制投料要认真按重量计量,控制水灰比,并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块。

4) 施工时严格控制加载速度和施工荷载,并尽力保持施工时的结构受力状态与设计相一致。

4.6  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处理

  1) 对于数量较少的蜂窝、麻面、露筋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 5水泥砂浆抹面处理,一般在处理前需用钢丝刷刷净浮灰并用水冲洗干净,润湿后直接抹水泥砂浆。

2) 当蜂窝和露筋严重时,应凿除其不实的浮动石子,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润湿后,先刷一道素水泥浆,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堵塞捣实。

3)当混凝土结构构件出现孔洞时,首先应剔凿掉其附近的不密实混凝土或裸露的石子,用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72 h 以后喷涂一道素水泥浆,用比原混凝土等级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堵塞捣实。

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不大于0. 5 并掺经试验确定的一定数量的铝粉作为膨胀剂,为防孔洞顶部在填塞混凝土时形成死角,支模时在孔洞上部要形成一定的斜角,以保证混凝土的充盈,脱模后凿除多余的混凝土。

虽然引发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只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从源头上抓起,在实施中精雕细琢,做到有的放矢,严格规范要求,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这一通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五、暗挖工程

“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是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十八字方针。

浅埋暗挖法是一种综合施工技术,其特点是在开挖中采用多种辅助施工措施加固围岩,合理运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开挖后及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有效地抑制围岩的过大变形。

5.1通病及形成

(1)喷锚暗挖施工开挖面不稳及地表沉降过大

(2)地下水影响衬砌施工

5.2  预治措施及处置

喷锚暗挖施工必须配合开挖及时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地下结构应在工作面采用喷锚等形式的初期支护。

(1)在浅埋软岩地段、自稳性差的软弱破碎围岩、断层破碎带、砂土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时,若围岩自稳时间短、不能保证安全地完成初次支护,为确保施工安全应采用辅助技术(喷射混凝土封开挖工作面、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管棚超前支护、设置临时仰拱等)进行加固处理,使开挖作业面围岩保持稳定。

施工期间的防水措施主要是排和堵两类。

施工前,根据资料预计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情况,估计水量,选择防水方案。

施工中要做好出水部位、水量等记录,按设计要求施作排水系统,确保防水效果。

(2)含水的松散破碎地层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方案,不宜采用集中宣泄排水的方法。

当采用降水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开挖前进行帷幕预注浆,加固地层等堵水处理。

根据水文、地质钻孔和调查资料,预计有大量涌水或涌水量虽不大,但开挖后可能引起大规模塌方时,应在开挖前进行注浆堵水,加固围岩。

六、注浆加固

本工程中运用注浆加固的部位主要有钻孔灌注桩桩底注浆,地基基础加固注浆两方面。

6.1通病及形成

(1)暗挖工程拱顶注浆效果差

(2)桩底注浆注浆管堵塞

6.2  预治措施及处置

(1)A、现场地质探测布孔不规范,不能充分反映前方地质情况;对前方地质定性分析不足,不能充分指导后续施工。

     B、管棚注浆工艺落后,浆液扩散情况差,砂层中易发生溜空现象;传统施作管棚的方式精度较差,单次施作长度太短,设备对现场环境要求高,在施作过程中,每次均须上挑形成工作室,存在较大的风险。

     C、车站部分施工过程中,小导管的仰角普遍过大,小导管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现场动态管理不够理想,超前支护不能因地质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常造成资源浪费;注浆工艺落后,浆液扩散不均匀,对注浆效果缺乏控制及验证。

     D、注浆管的布设缺乏统一标准;现场回填注浆存在不够及时的现象;注浆压力无统一标准,个别注浆压力过高,易造成结构破坏。

(2)为避免注浆管堵塞,实现桩底注浆,达到较好的注浆效果,后注浆工艺应注意一下几点:

A、 在浇砼后的3-5天,砼强度达到C10-C15时方可进行开塞。

开塞时间的早晚,对注浆较为关键。

能否顺利注浆,控制好注浆时间是重点。

开塞时间早了,砼未形成一定的强度,在高压水的冲射下会破坏桩端的桩成形和砼强度;过迟,包裹注浆后的砼强度过大,会造成注浆头橡胶膜打不开现象,使预埋管报废,最终不能注浆。

开塞时要在现场观察高压注浆泵的开塞压力,记录开塞情况,要写明开启一根、两根、还是未开启。

 B、首先检查水泥,其不能有结块现象。

核实进场的水泥量及水泥浆的水灰比,掺外加剂的,检查外加剂的掺量。

检查高压注浆泵的压力表、阀门、管线完好状况。

注浆开始记录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过小,对桩端土、桩周土加固范围渗入充填强度、深度小,加固作用小;注浆压力过大,可能会损坏注浆管。

因此要控制一个较合适的注浆压力,一般为开塞压力的一半。

注浆一般以注入水泥量为主控因素,水泥注入量达到预定量,无特殊情况即可停止注浆。

预定量可根据第一、二根的注浆情况进行修正。

现场监理人员要记录每次水泥的用量,保证水泥的注入量达到要求。

七、防水工程

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以变形缝、施工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同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

根据水文地质情况、结构型式、防水标准、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指标综合确定有效、可靠、操作方便的防水措施,做到地铁工程防水万无一失。

7.1通病及形成

(1)结构自防水混凝土裂缝

提高棍凝土结构自防水性能关键是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原材料质量控制不良,坍落度控制不好,施工缝等细部结构处理不当,混凝土浇注后未按照施工规范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