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9482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docx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

开放本科法学专业入学测试复习大纲

法理学

一、填空

1、法的规范作用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

2、国籍法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宪法部门。

3、法律责任通常依违法者有无违法来确定。

二、简答题

1、法的特征。

答:

法的特征是:

①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④法是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的社会规范。

2、法与政策的区别和关系。

答:

法与下策的区别和关系如下:

(1)、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两者制定的机关和程序不同,前者由立法机关制定,立法权限和程序均有严格而复杂的规定;政策的制定则出于多门,其程序也显得不很严格。

②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律通常采用制定法的形式,也采取不成文的形式或非制定法的形式,而政策通常采用诸如纲领、决议、指示、领导讲话或报告等形式,其内容比较原则、概括,很少以具体的条文来表述。

③两者调整的范围、方式不同,政策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要比法律广泛得多,而法律所调整的,则往往是那些对国家、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社会关系领域。

④两者的稳定性程度不同,法律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而政策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其内容随时随地在发生变化。

(2)、法与政策两者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①法律以政策为指导,首先,政策是法律制定的依据,其次,政策对法律的执行具有指导作用。

②政策依靠法律贯彻实施,政策是法律所要体现的一般原则、精神和内容,法律是国家政策和执政党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没有法律的体现和贯彻,仅仅依靠政策本身的力量和资源,也往往达不到它所要达到的经济、政治目的。

三、名词解释:

1、法:

法的概念,乃是指“国法”(国家的法律)。

其外延包括:

①国家专门机关(立法机关)制定的“法”(成文法);②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规则(判例法);③国家通过一定方式认可的习惯法(不成文法);④其它执行国法职能的法(如教会法)。

“国法”是法学上的一个基本概念,而其他种种所谓的“法”,都不过是学者们基于对国法的认识而提出来的。

2、法律关系:

是在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宪法

一、填空题

1、我要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受教育权和劳动权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4、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二、选择题

1、全国人大代表的任期是B。

A.3年B.5年C.7年D.10年

2、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A。

A.美国宪法B.英国宪法C.法国宪法D.德国宪法

三、简答题

1、宪法的特征。

答:

宪法有三大特征:

①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②宪法的效力不同于普通法律;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

2、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答:

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5)人身自由;(6)人格尊严不受侵犯;(7)住宅不受侵犯;(8)通信自由;(9)有批评和建议权、申诉、控告或检举权;(10)劳动权:

(11)休息权;(12)物质帮助权;(13)受教育权;(14)文化权利;(15)男女平等权利。

四、名词解释

1、国体:

亦称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2、政体:

又称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按一定的组织原则组成的,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以实现阶级统治任务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系。

刑法

一、填空题

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2、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域和人的效力。

3、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5、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性是犯罪最基本特征。

6、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八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犯罪故意的两种类型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8、过失犯罪,只有法律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9、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一个行为一次符合一个犯罪构成,即为一罪,数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即为数罪。

10、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有合法性、正当性。

11、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12、管制由法院判决,由公安机关执行。

13、死刑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

14、量刑情节包括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15、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16、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的1/2,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0年。

二、选择题

1、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是(D)

A.刑法典B.犯罪C.刑罚D.犯罪与刑罚

2、犯罪行为最基本的特征是(B)

A.刑事违法性B.社会危害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主观恶性

3、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B)

A.14岁B.16岁C.18岁D.20岁

4、甲在房间正举刀杀乙,有人敲门,甲急忙逃跑,甲的行为属于(C)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作犯罪处理

5、对下列那一种正在进行的行为可以正当防卫(A)

A.殴打行为B.诽谤行为C.诬告行为D.贪污行为

6、拘役的最低刑期是(D)

A.一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三个月

7、从重处理是指(A)

A.在法定刑的幅度内判处较重的刑罚B.判处法定最高

C.判处法定刑中间以上的刑罚D.判处高于法定刑的刑罚

8、无期徒刑犯罪分子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A)

A.10年B.15年C.20年D.18年

三、案例分析

1、A与B素有怨仇,为报复,A在日记中写下了对B的诅咒,并表示一定要杀B,还在日记中列出几种杀人手段。

问:

A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答:

A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因为A的思想属于迷信行为,而且他的杀人想法和手段并未付诸实施。

2、甲(14岁)、乙(15岁)二人守侯在一胡同内伺机行抢,张某路过该胡同,甲快步冲上去夺下张某的皮包逃走,张某边追边喊,周围的行人闻声一起追捕甲,乙见状溜走。

被告人被追至一死胡同,无路可逃,捡起地上石块将上来抓他的张某、李某砸成轻伤,但终被擒获,经清点所抢包内现金400元。

问:

被告人甲、乙构不构成犯罪,为什么?

答:

被告人甲构成犯罪,属抢劫罪。

抢夺属犯罪,但14-16岁的人有抢夺行为不属犯罪,但在案中逃跑且造成他人伤害,则转化成抢劫罪,按照《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有抢劫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讲,被告人甲构成犯罪。

而乙曾与甲一起伺机行抢,但他并未实施抢夺和抢劫行为,并且见有人追捕甲时,便溜走了,所以,乙不构成犯罪。

四、名词解释

1、刑法: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与统治秩序,按照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依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禁止性法律规范的总和。

2、犯罪:

我国《刑法》第13条明确规定了我国犯罪的基本概念,即“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五、问答题

我国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答:

我国刑法上所规定的刑罚体系,由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组成。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民法

一、填空题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为主体、内容、客体。

4、宣告失踪必须在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

5、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分为:

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推定过错责任、公平责任原则。

二、选择题

1、C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A.不满14岁B.不满12岁C.不满10岁D.不满18岁

2、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全体合伙人对于合伙债务D。

A.承担有限清偿责任B.按比例承担有限责任

C.不承担清偿责任D.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3、代理人知道被委托的事项违法仍进行代理活动的,责任由C承担。

A.代理人B.被代理人C.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共同承担。

4、甲、乙合购一套房屋,甲出资1万元,乙出资5千元,该房屋为B。

A.甲、乙共有B.甲、乙按分共有C.按甲、乙之间的协议

5、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的A。

A.20%B.15%C.30%D.35%

6、未经肖像人同意,C公民的肖像。

A.任何人不得使用B.任何人不得展示

C.任何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

7、受委托创作的作品,受托人和委托人没有作明确约定的,著作权属于A。

A.受托人B.委托人C.受托人和委托人共同所有

8、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有效期为B。

A.5年B.10年C.15年D.20年

9、王某经过一高楼时被高楼突然脱落的装饰物砸伤B。

A.由王某自担责任B.高楼的所有者或管理者承担责任

C.双方分担责任。

三、案例分析

1、甲厂向乙厂购买了10吨水泥,在装车时,乙厂误装了12吨,甲厂汽车在运输途中翻入河中,水泥全部损失。

问:

甲厂应向乙厂支付多少吨水泥的价款,为什么?

答:

甲厂应向乙厂支付12吨水泥的价款,因为其中的2吨水泥是甲厂的不当得利。

2、王某,16岁,一天她用1000元买了一条项链,她父母认为她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不能购买贵重商品,要求公司退款。

王某提出她是靠做临时工、自食其力的行业青年,不愿退货。

问:

王某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

王某的买卖行为是有效的。

因为王某已满16周岁,且以自己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四、名词解释

1、合同:

合同,又称契约。

广义的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

狭义的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

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应为狭义的合同。

2、债:

债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我国《民法通则》第84条规定:

“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是指侵犯债权之外的其他权利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

一、填空题

1、法院是我国有权定罪和判刑的唯一国家机关。

2、我国刑事诉讼管辖分为普通法院和专门法院。

3、法院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4、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5、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6、我国实行的是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起诉制度。

7、狭义上的民事诉讼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全文270条)。

8、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的适用所涉及之效力范围。

9、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所作的裁判,当事人不得上诉。

10、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认为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可以直接改判。

(注:

但程序不合法的,要发回重审)

11、民事诉讼程序仅适用于普通人民法院。

12、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13、外国人在中国法院参加诉讼活动时,应当委托中国律师。

二、选择题

1、刑事诉讼法属于B。

(注:

刑事诉讼法属于刑事程序法)

A.实体法B.程序法C.普通法D.特别法

2、审判机关系统内部在上下级关系上是C。

A.领导关系B.指导关系C.监督关系D.协作关系

3、14岁以上,B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A.15周岁B.不满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4、被告人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应由B人民法院管辖。

A.基层B.中级C.高级D.最高

5、以其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材料是A。

A.书证B.物证C.证人证言D.笔录

6、不服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D。

(注:

但抗诉的主体必须是检察院)

A.3日B.5日C.7日D.10日

7、没收财产的判决由B执行。

A.公安机关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监狱

8、下列案件D可以公开审理。

A.离婚案件B.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C.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D.合同纠纷案件

9、涉外民事诉讼由A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法院。

A.基层B.中级C.高级D.最高

10、民事诉讼证据按证据的来源分为C。

A.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B.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C.原始证据和直接证据

11、当事人不服财产保存的决定可以申请A。

A.复议一次B.复议二次C.复核一次D.复核二次

12、当事人对民事第一审判决不服的,上诉期为D。

A.5日B.7日C.10日D.15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

10日)

13、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在裁判生效后C内提出。

A.半年B.一年C.二年D.四年

14、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下列A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A.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B.申请人撤消申请的

C.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消的D.被执行人死亡,无遗产供执的

三、问答

你对法律有何认识,为什么会选择学习这个专业?

答:

对于法律,本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认识:

(1)从概念上说,法律乃指“国法”。

它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判例法、国家通过一定的方式认可的习惯法(不成文法),以及其它执行国法职能的法(如教会法)。

(2)从法律的特征上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法律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④法律是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的社会规范。

(3)从法律的本质来说,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因而法律又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法律是依据人们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②法律是人们是平衡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③法律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④法律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⑤法律的精神是为追求平等,但从其产生的开始至今就从未平等过。

(4)从法律的作用来说,在现代社会里,其作用可概括为5个方面:

①维护秩序,促进改革、保障发展;②为确定和维护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提供价值准则;③为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管理国家事务提供法律依据;④预防和解决争端;⑤预防和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本人之所以选择学习这个专业,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本人经历过文革时期,感受过“无法无天”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这是本人学法的源动力;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这是本人学法的时代要求;③追求平等、自由,崇尚法治,这是本人学法的思想取向;④工作的关系,这是本人学法切身需要。

作业完成于2003年3月3日2:

19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