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39888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84 大小:1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4页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4页
亲,该文档总共2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2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docx

西师版四上数学教案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者:

李强

四则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培养混合运算能力。

  2、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计算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混合运算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是生活的需要;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解决生活中常见的计算问题。

三、教学难点:

掌握同级运算与两级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用课堂上学习的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四、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主题图,投影机等。

五、教学课时:

本单元共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课时

目标

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

重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

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板书

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35×4=140(元)140+45=185(元)

35×4+4590×÷9+15

=140+4552+12×÷9

=185(元)725-43+21823×32÷8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备(手写)

备注

(要求科学合理、清晰明了)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

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

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教师:

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

(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7+7+7=21(元)或7×3=21(元)

2、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

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

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为什么要先算乘法而不先算加法?

学生1:

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

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

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

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学生:

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

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90×÷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

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

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

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

7×13

教师:

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

100-7×13=100-91=9(元)

教师:

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 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

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

说给同桌听一听。

52+12×÷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

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

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

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

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请同桌相互说说。

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5、教师:

想一想,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

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

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指名说说运算顺序。

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第7页,练习一 ,第1题。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第7页,练习一,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第7页,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资源

(含课件制作、作业设计、课内外引用的其他资源)

 

对原设计的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

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页例3。

课时

目标

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

重点

有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

难点

有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板书

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124÷4+×172

(213-78)÷34(125-87)×25455÷(102-97)

=135÷34

=?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备(手写)

备注

(要求科学合理、清晰明了)

一、复习引入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4+×172

播放课件:

小红与妈妈一起到服装商场去买衣服。

妈妈告诉售货员买一件成人衣服,售货员报价:

78元。

妈妈:

再买3件同样的儿童服装。

售货员:

一共要213元。

小红:

儿童服装多少钱—件呢?

教师: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怎样才能求出儿童服装的价钱呢?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全班交流汇报,总结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13-78)÷34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的算法。

教师:

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应该先算什么呢?

“78÷3”、“213÷3”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1:

“78÷3”表示把成人衣服的价钱平均分成3份。

学生2:

“214÷3”表示把买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儿童衣服的总价平均分成3份。

教师:

这样求出来的,是一件儿童服装的价钱吗?

学生:

不是。

教师:

第三种方法应该怎么算呢?

先算什么?

“213-78”表示什么?

再除以3呢?

学生1:

先算“213-78”,表示3件儿童服装一共要多少钱。

学生2:

再除以3就是求一件儿童服装要多少钱。

教师:

第三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1:

第三种方法有括号,第一种方法没有。

学生2:

第一种方法先算除法,第三种方法先算减法。

学生3:

第三种方法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第一种方法没有括号,要先算除法。

教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

算式里有了小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4、尝试练习。

教师:

请看,你知道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同桌互相说说。

(125-87)×25455÷(102-97)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这两道题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

1、算一算,并说说有什么不同。

100-72÷4(100-72)÷4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种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

2、第7页,练习一,第4题。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读这两个算式,通过读让学生体会它们运算顺序的不同。

(1)100加10乘10的积,和是多少?

(2)100加10的和,再乘10,积是多少?

可以让学生反复读两遍,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然后再计算。

3、第8页,练习一,第5题。

这是两种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分清它们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计算,以利更熟练地掌握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资源

(含课件制作、作业设计、课内外引用的其他资源)

 

对原设计的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

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5~6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11题。

课时

目标

1、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2、会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

难点

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板书

设计

解决问题

165×3+45(80-15)×3

=495+45=65×3

=540(只)=195(张)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备(手写)

备注

(要求科学合理、清晰明了)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125×4+54340×2-120(90-25)×32(情境引入)

教师:

你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称得上是森林医生吗?

学生:

啄木鸟、山雀。

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后提出问题(或让学生直接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

学生:

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教师:

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4。

教师:

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

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

山雀每天吃害虫165只。

学生2:

啄木鸟每天吃的害虫比山雀的3倍少45只。

教师:

啄木鸟每天吃害虫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吗?

学生:

没有,比3倍少。

教师:

你能用图(最好是线段图)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

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

指导学生写出答语。

教师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

我的线段图这样画:

学生2:

我是这样列式的:

165×3+45。

教师:

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

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

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2、教学例5。

教师:

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或让学生直接观察例题插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1:

我这样思考:

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

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

由此可以这样列式:

(80-15)×3。

学生2:

我这样思考,根据小明比小华少15张邮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

80-15=65张。

根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即:

65×3=195张。

列成综合算式是:

(80-15)×3。

指导学生写答语。

三、活动思考

(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组内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全班交流。

学生:

相乘或与9相乘的积在80与100之间,由此我想到了90与99,由题中告知:

按3颗或9颗的拿都要剩1颗,由此这些糖可能是91或100颗,但是题中又说到这些糖要比100颗少,所以应是91颗。

四、独立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一第10题,做后交流。

五、小结教师:

通过今天的问题解决,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资源

(含课件制作、作业设计、课内外引用的其他资源)

 

对原设计的评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

内容

练习一12~15题。

课时

目标

1、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2、培养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能比较熟练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培养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

难点

熟练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

设计

解决问题

448×26+17523÷297

3600-(58+1872÷24)

48230÷(150+37×16)

1000÷(850-25×26)+44

(7344÷72+98)×43

(905+985)÷(203-168)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备(手写)

备注

(要求科学合理、清晰明了)

一、复习引入。

1、先说出下列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再计算。

95÷(64-45)÷18+35

2、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改正。

(1)(175+25÷5)-40

=(200÷5)-40

=40-40

=0()

(2)2800÷25×4+80

=2800÷100+80

=28+80

=108()

(3)(380-80×4)÷60

=(300×4)÷60

=1200÷60

=20()

3、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二、指导练习。

1、把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填在□里,再列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________

综合算式:

___________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20减去16的差除以4,再加上3与2的积,和是多少?

()

A、20-16÷4+3×2B、(20-16)÷4+3×2

(2)1520与150的差除以60减去40的差,商是多少?

()

A、(1520-150)÷60-40B、(1520-150)÷(60-40)

 三、独立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1)448×26+17523÷297

(3)3600-(58+1872÷24)

(3)48230÷(150+37×16)

(4)1000÷(850-25×26)+44

(5)(7344÷72+98)×43

(6)(905+985)÷(203-168)

2、解决问题。

(1)修路队修一条路,已经修了120米,剩下的米数正好是修了的3倍,剩下的要在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修路队修一条路,已经修了120千米,正好是没修的3倍,剩下的要在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四、拓展练习。

1、填写与左边不同的运算符号,使两个算式成立。

2、把1~9这9个数分别填入下面图中的○内,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并且使中间的○内的数字不重复。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15题。

教学资源

(含课件制作、作业设计、课内外引用的其他资源)

 

对原设计的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

内容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练习一思考题。

课时

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比较熟练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复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教学

难点

提高解决问题策略的灵活性。

板书

设计

复习一单元

复习四则运算: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即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所以这两题都只含有同一级运算。

(58+37)÷(64-9×5)

120-36×4÷18+35

58+38÷64-9×5

(58+38)÷(64-9×5)

(58+37)÷64-9×5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备(手写)

备注

(要求科学合理、清晰明了)

一、引入课题

我们过去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不少内容,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总结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能力。

二、组织复习

1、复习讲解四则运算。

提问:

我们过去学过哪几种运算?

(板书: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说明: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板书:

统称为四则运算)

追问:

四则运算是指哪几种运算?

说明:

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板书:

法、减法——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板书:

乘法、除法——第二级运算)

追问:

第一级运算指什么?

第二级运算指什么?

2、回顾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提问:

谁来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有几种情况,它们的运算顺序各是怎样的?

3、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指出: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即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所以这两题都只含有同一级运算。

(板书: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

三、组织练习

1、(58+37)÷(64-9×5)

120-36×4÷18+35

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指名两人口答后两题的计算过程。

2、58+38÷64-9×5

(58+38)÷(64-9×5)

(58+37)÷64-9×5

提问:

这一组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出:

虽然每道题里的数和运算符号排列顺序都相同,但是因为括号不一样,所以运算的顺序也不一样。

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补充练习(完成练习题单)。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思考题。

教学资源

(含课件制作、作业设计、课内外引用的其他资源)

 

对原设计的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者:

李强

多位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进一步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点:

掌握多位数的读写,能用万和亿做单位表示数,理解数字编码。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了解多位数,会正确读写、表示多位数,同时感受多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数字编码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

三、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改写数和求近似数的区别;引导学生自己感悟读数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整理所学知识的兴趣。

四、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主题图,投影机等

五、教学课时:

本单元共1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14页内容。

课时

目标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

重点

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

难点

多位数的读法。

板书

设计

多位数的认识

600000700000……

①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③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

环节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

复备(手写)

备注

(要求科学合理、清晰明了)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

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

在哪个省市?

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

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

学生:

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教师:

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170000m2,截至1998年底馆内藏书册,并且每年以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

小女孩说“这些数可真大呀!

”小男孩说“该怎样读呢?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二、自主探究

1、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

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十?

10个一百?

10个一千是多少?

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

10个十万是多少?

怎样数?

学生:

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教师:

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

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学生:

①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③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教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换算要用到十进制?

教师:

同学们很能干,从数位顺序表中发现了这么多新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读数、写数又有很大帮助。

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读数

4、教学例1。

大屏幕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主题图。

教师:

刚才同学们看到了国家图书馆的建筑群非常宏大,现在我们来看看馆内的阅览室(出示书第14页图)。

馆内的藏书量特别大“截至2005年底馆内藏书中文图书约册,外文图书约册”,想一想:

这些数该怎么读?

同桌互相交流。

汇报交流。

学生:

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不同的是要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教师:

你能举一反三,真棒。

学生:

③个级上全是0,这些0都不读。

5、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三、巩固练习

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下面我们按照方法,继续进行读数练习。

1、教科书第16页第1题。

读卡片上的数,说一说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2、分别在各数的后边添上3个0,再读一读。

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谁来说说亿以内的数怎样读?

四、活动

2个四人小组的同学合为一个大组,每人在卡片上写出一个数字,把它们任意组成一个八位数,再读一读。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针对教材和本班学生学习实际,以及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后再次备课。

教学资源

(含课件制作、作业设计、课内外引用的其他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