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0327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docx

《戊戌变法》教案9人民版选修1

专题九 戊戌变法

第一部分:

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学习要求:

从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等方面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了解戊戌政变,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康、梁等维新志士们力图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操。

重点:

戊戌变法的背景。

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

戊戌变法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影响。

难点:

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

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了解“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等事件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通过对戊戌变法的科学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各种课外补充材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与本课知识点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课外资料,介绍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不同评价,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课堂讨论。

学生应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讨论形成对戊戌变法的整体认识,得出正确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戊戌变法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期中国所面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增强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对维新思想内容和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这一思想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通过对戊戌变法经过的学习,了解维新志士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不懈努力,体会其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通过对戊戌变法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了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流程】

  投影:

今年是……

     2008

     今年的120年前是……

     1888

  投影:

1888年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是光绪十四年;

  这一年,清政府呕心沥血多年的帝国北洋水师正式建成。

清朝成为当时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海军大国;

  这一年,一个年仅30岁的青年只身来到北京,上书万言,“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

投影:

6年之后……

     黄海海战实景、邓世昌

  投影:

  投影:

  请思考:

日本的明治维新对亚洲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

并以中国为例,列举史实。

  答:

……

  投影:

  

积极方面:

日本作为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型,为亚洲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举例:

戊戌变法

  

消极方面:

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举例:

甲午战争

  投影: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战争失败后,面对日本提出的苛刻要求,清廷难以接受。

在谈判过程中,李鸿章“竭力申说”,试图降低日方的过分要求,日方对此不予理睬。

4月10日,日本提出最后修正案。

李鸿章本想在最后关头使谈判有所转机,没想到,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一开始便以不容置辩的的语气恫吓他:

“但有允、不允而已。

”最后,更以战争再起和进攻北京相威胁。

一度拒绝签约的光绪帝最终无可奈何地在条约文本上盖了玺印。

  投影:

采访甲午战争

据当事人回忆——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内容如此苛刻;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狂潮接踵而至。

  投影:

《时局图》

  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国旗代表德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中部酣睡、寻欢作乐、搜括民财的是清政府。

  投影:

  想一想:

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答:

……

  投影:

  政治:

  清政府更加腐败无能,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经济:

  外国资本入侵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思想:

  国人觉醒,掀起救亡图存运动。

  投影:

  投影: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答:

A

  投影:

提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

         ↓

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

         ↓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冯、王、郑、康、梁)

         ↓

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

         ↓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

  投影:

  答:

……

  投影: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想一想: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投

  投影:

  答:

……

  投影:

【课本第121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试根据以上材料和本课所学内容,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发生的历史根源。

  答:

……

  (板书)国际大势:

发展资本主义

国内局势:

①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②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登上政治舞台;

           ④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投影:

康有为档案

  投影:

维新派新书发布会

  问:

维新派这些作品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答:

……

  (板书)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

  投影:

  材料一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想一想:

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答:

“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

其原因何在?

答:

⑴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⑵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保守性,不可能打出鲜明旗帜;

  ⑶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其所处时代决定;

  ⑷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

  投影: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

“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想一想:

维新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

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新思想。

  (板书)“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投影:

正当维新思想给全国人民带来思想的冲击的同时,1895年之事,给全国人民心灵上巨大的打击……

  投影: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

  想一想:

“公车上书”的意义是什么?

答:

标志着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投影:

然而,上书不达……

  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

况磨牙涎舌,思分其馀者,尚十馀国。

辽台茫茫,回变扰扰,人心皇皇,事势儳儳,不可终日。

——康有为《强学会序》

  投影:

  1895年,强学会成立。

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

李鸿章认为强学会宣讲自强之学很合他的心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没想到遭“同会诸子摈斥”,被拒之门外。

  想一想: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很多阶层都受其影响。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闻讯后,连续三次向光绪帝上书,痛陈时局危急,请求变法。

  在户部尚书翁同龢的极力推荐下,光绪帝欲召见康有为,却被守旧大臣以“本朝成例,非四品以上官不能召见”为由加以阻挠,只能改让康有为递送条陈。

光绪帝几经周折读到康有为的上书后,深受感动,并谕令今后康有为所上条陈要随到随送,不得阻拦扣押。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请求光绪帝以“雷霆霹雳之气”,“成造天立地之功”,从而坚定了光绪帝变法的决心。

《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投影:

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

答:

……

投影:

⑴体现了光绪帝积极推行变法、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

     ⑵体现了光绪帝推行变法的急切心情和政治斗争经验的不足。

  投影:

类别

作用

局限性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教方面

类别

作用

局限性

政治方面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经济方面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军事方面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

文教方面

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培养维新人才

  投影:

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

  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

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戊戌变法在表面祥和的气氛中开始,实际上却危机四伏。

  投影:

  光绪帝自即位后,一直受制于慈禧太后。

甲午战后,光绪帝深受刺激,决心励精图治。

在变法之前,他曾向慈禧坦言:

“朕不能为亡国之君,若不予我权,宁逊位而已。

”老谋深算的慈禧以退为进,答应“由他(指光绪帝)去办,俟办不出什么模样再说。

  诏令废除八股后,大学士刚毅立即跳出来反对,说:

“此乃祖制,不可轻废,请下部议。

”光绪帝明确回答:

“部臣据旧例以议新政,惟有驳之而已,吾意已决,何议为?

”刚毅并不示弱,仍说:

“此事重大,行之数百年,不可遂废,请上细思。

”光绪帝愤怒至极,厉声喝道:

你难道想阻挠我吗?

刚毅这才无话可说。

退出时,他还不死心,居然打出慈禧这张王牌,说:

“此事重大,愿皇上请懿旨。

  礼部主事王照上书请求光绪帝游历日本及各国,其代递要求遭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粗暴拒绝。

最终,怀塔布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同意代递,但又反诬王照“用心不轨”,说什么日本素多“浪人”刺客,要皇上去日本考察,就是“欲置皇上于险地”,要求惩办王照。

光绪帝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下令将阻挠上书的两名礼部尚书和四名侍郎全部革职。

同时。

破格提拔维新派人士杨锐、林旭、刘光第和谭嗣同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

慈禧对光绪帝的这一举动极为恼怒。

  慈禧加快了政变步伐,不断派人到天津与荣禄密谋。

那时,京津一带盛传秋季慈禧偕光绪帝去天津阅兵时将废掉他,形势越来越危急。

  经过紧急磋商,维新派准备首先争取列强支持,分别由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

  1898年9月16日,光绪帝召见袁世凯,破格提拔他为侍郎,并暗示他不必受荣禄节制。

之后,谭嗣同自告奋勇去说服袁世凯起兵勤王,杀禄锢后。

袁世凯信誓旦旦地表示:

“诛荣禄如杀一狗尔!

”但政变一发生,袁世凯就见风使舵,投靠了慈禧。

  投影:

  新政内容除设立京师大学堂等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投影:

  问: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投影:

【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答:

……

  投影:

客观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封建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板书)

  投影:

2008年,同样是非常特殊的一年,除了北京奥运会以外,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