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458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docx

42王安石变法学案人民版选修一

第2课王安石变法

三维目标重点难点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王安石变法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史料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探究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强国之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认识变法措施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难点:

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自主预习课前准备

知识梳理

问题思考

一、富国

1、1067年宋神宗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人用王安石为宰相,实施变法。

王安石在积极开源思想指导下,从1069年开始,积极推行变法运动。

2、均输法:

为了供应皇族和中央的消费物资,王安石创立均输法,规定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

3、市易法:

由朝廷出资在开封设立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

限制了豪商大贾们控制和操纵市场。

4、青苗法:

为使农民在耕种、收获时节不致缺乏种子和粮食,各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和粮食分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5、免役法:

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所需募役的费用。

6、农田水利法:

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当地居民照户等高下分派;私家财力不足的,可向州县官府贷款。

供修建水利工程达万余处。

7、方田均税法:

规定重新丈量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赋税征收的依据。

1、想一想:

王安石理财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解决的社会矛盾是什么?

提示:

指导思想:

积极开源,开辟财路。

措施:

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主要解决封建国家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二、强兵

1、将兵法:

北宋政府对禁军进行精简裁并,在全国各路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教官,训练戍守的军队,称为将兵法。

2、保甲法:

规定各地农村住户,每十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

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

减少了北宋财政负担。

3、保马法:

把原占牧地还给农户,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做法。

4、军器监:

在开封城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

2、想一想:

王安石的强兵措施有什么作用?

提示:

扭转了北宋长期以来积弱的局面,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局面。

三、育才

1、王安石积极倡导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取士。

2、为了使太学成为宣传变法的舆论阵地,王安石开始改革太学,以《三经新义》为学生的必读教材。

3、议一议:

王安石是怎样改革科举制度的?

有什么特点?

提示:

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取士。

特点:

培养选拔人才注重实用性。

四、短暂的变法

1、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极品积弱的局面,以巩固封建统治。

2、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3、变法触动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极力反对,王安石两次被罢免宰相,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变法失败。

4、议一议: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提示:

指导思想违背了客观规律;新法的实施急于求成;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变法措施危害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这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情景引入精彩导言

【激情文字式】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府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收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诗,它描写了农民的苦难,更表达了改变现状的希望。

王安石是怎样进行改革的?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结合如何?

【复习回顾式】

北宋初年的加强中央集权,导致了北宋中起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出现,在这种背景下,范仲淹进行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由于触犯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失败,但是,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的序幕,在此基础上,王安石为了彻底扭转北宋极品积弱的局面,开展了变法运动。

那么,王安石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

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运动呢?

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富国

【探究目标】了解王安石的理财措施及其作用。

【情景与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王)安石曰:

“……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

光曰:

“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

“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

“天下安有此理?

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史·司马光传》

请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

为此,王安石采取什么理财措施?

(3)如何评价司马光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材可知王安石变法的目地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王安石的理财措施触及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以司马光为代表的顽固派竭力反对变法。

【结论与评定】

(1)目的:

摆脱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富国强兵和巩固北宋政治。

(2)王安石主张“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为此王安石采取理财措施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⑤市易法⑥均输法。

(3)司马光认识到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由于他代表了这部分人利益,故反对王安石变法。

⊙探究点一强兵

【探究目标】了解王安石的强兵措施及其作用。

【情景与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下面是一首歌颂王安石的诗歌

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

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

……

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北宋韦骧《钱塘集》

请思考:

(1)诗中提到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

你怎样理解这首赞颂诗?

(2)材料的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持何种态度?

(3)据材料归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从诗中可以归纳出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持赞扬的态度。

在诗中作者对变法有溢美之词,但我们仍可透过作者的描述,来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结论与评定】

(1)青苗法、均输法、免役法、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2)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持肯定态度。

(3)解决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困难,减轻了农民房的差役和纳税负担;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打击了贪官污吏;巩固了边境秩序,巩固了统治;发展了经济,兴修了水利工程,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探究点三育才

【探究目标】了解王安石的育才措施及其作用。

【情景与问题】下列选自《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材料一:

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

……农民坏于差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

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

……其于理财,大抵无法。

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

材料二:

王安石认为:

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认为:

天下安有此理?

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学过的知识回答,王安石为改变这些现状采取了哪些措施?

(2)你对王安石、司马光的理财之道的认识,有何看法?

【过程与方法】第一问主要针对材料出现的问题,根据教材回答王安石采取的措施。

第二问主要对二人的理财措施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论与评定】

(1)改革科举考试,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实行将兵法,提高军队战斗力;实行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2)王安石的理财之道旨在削弱大地主、大官僚的特权,企图削弱他们的经济实力来富国。

司马光是在不危及地主官僚利益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

⊙探究点四短暂的变法

【探究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

【情景与问题】(2007年江苏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

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

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

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

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过程与方法】

本题以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措施和失败为基点,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问对观点的评价二者选其一。

【结论与评定】

(1)冗官。

(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人大为增加。

(3)主要原因: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其他原因:

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

(4)持肯定意见: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人,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持否定意见:

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典例鉴赏课堂精练

典例鉴赏

例题(2007年汕头期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安石出《青苗法》使辙熟议,曰:

“有不便,以告勿疑。

”辙日:

“经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拯民,非为利也。

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至良民不免妄用;用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

如此,恐鞭垂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安石曰:

“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

”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引自《苏辙传》

材料二:

熙宋三年二月一日,大名府判韩琦上书曰“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戏患钱。

——引自《宋史·食货》

材料三:

司马光日:

“今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

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

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

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强迫借贷交息)。

恐其逋员,必须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员。

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

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引自《宋史·司马光传》

回答:

①根据材料说明,三人的立场与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

三人侧重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苗法对谁有利?

对谁有害?

【解析讲评】

解析:

本题用三段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变法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三人都站在官僚地主立场上反对变法。

答案:

(1)三人都站在地主阶级保守派立场上,认为青法有害无利,反对青苗法。

苏辙认为借贷青苗钱的农民到期不还,会给地方州县带来麻烦;韩琦认为青苗法的实施,是“官府放高利贷”,不合情理;司马光认为青苗法会导致贫者逃亡,“富者变贫”。

(2)青苗法对封建国家和百姓有利,不利于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

课堂精练

1、(2008年徐州期考)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D)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对王安石变法目的和作用的再认、再现和比较的能力。

使用排除法。

王安石变法中只有保甲法有加强对人民控制的作用,这不符合题意,故先排除①。

青苗法、募役法都没有减轻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的目的或作用。

故④也需排除。

剩下的只有②③两项,且都是教材原话。

2、(2007年银川模拟)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B)

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B.解决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C.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解析:

该题旨在考查考生理解辨析能力。

题干强调的是“核心问题”,题项列出有关问题;经分析可知:

A、B、C、D都是当时要解决的问题,但A、C、D三项相对而言,是北宋中央政权要解决的问题,王安石变法只能起一些促进作用;而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B项。

3、(2006年南京会考)王安石变法中哪一项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B)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保甲法

解析:

唐代的“庸”是交纳一定的绢代役,募役法也是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通过比较可得出答案。

回顾总结知识结构

【网络结构式】

一、目地

二、指导思想

1、富国:

均输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王安石变法

三、措施2、强兵: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

3、育才:

科举改革、改革学校制度

四、变法的成效

五、变法的失败

【流程图式】

课后训练迁移应用

重难点演练

1、(2006·江苏·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D)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理财措施。

首先搞清限定词“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然后通过阅读材料搞清这一问题实际是“聚敛财富”,再据变法的内容选择。

2、(2007.苏州)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D)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D.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

解析:

可以结合对题干中“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关键语句的理解来解答本题。

很显然这是一项有利于保证农时的法令。

3、(2007.泰安)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B)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解析:

王安石改革是为封建国家理财,变法触犯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答案为B

4、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A)

A.市易法B.方田均税法C.均输法D.募役法

解析:

市易法规定:

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体现了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拓展与创新

5、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何谓三冗?

天下育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憎尼道士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景文集·上三冗三费疏》

材料二:

王安石既执政。

……神宗日:

“……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

”安石日:

“变风俗,立法变,最方今所急也。

材料三: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

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

----------《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冗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对话发生在哪一年?

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3)结合史实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

答案:

(1)用分权的办法,造成一职多官,形成冗官局面。

用募兵养兵的办法,军队数量不断增加,形成冗兵局面。

僧尼道士日益增多造成增费。

(2)1069年。

政府财政收入大增,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荒田,军事实力增强。

(3)王安石变法是为了维护北宋统治,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腐败,把靖康之难归罪于变法是错误的。

解析:

(1)问的回答要结合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

(2)问要结合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来回答;(3)问评价应结合变法的根本目的和客观进步作用回答。

相关链接备课参考

新课程教材链接

人教版

●教材分两节讲述了王安石变法运动,包括变法的内容、变法的历史作用。

在讲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时,起用王安石作为开始,在庆历新政夭折后,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言事书》,要求变法,没有引起宋仁宗的重视。

1068年宋神宗即位后,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决定起用王安石。

●富国之法。

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主持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政策,调节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主要实施了均输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

教材增讲了王安石《论五事札子》的史料。

●强兵之法。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的措施,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等。

●取士之法。

王安石为了取得宣传变法的舆论阵地,非常注意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变法的命运,主要讲述了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在司马光担任宰相后,废除新法,变法失败。

●教材从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两个方面讲述了北宋积贫局面的改变。

从北宋综合国力的增强、军事实力的增强两个方面,讲述了北宋积弱局面的改善。

岳麓版

●关于王安石变法,教材介绍了王安石青少年时代的志愿,担任地方官吏时对民间疾苦的了解和工作措施。

王安石调任中央任职后,上XX仁宗《言事书》,以“三不足”精神坚持变法,推行新法。

●变法措施分为理财、整顿军队和科举两个方面,教材增加了青苗法、从更戍法到将兵法、王安石废除恩荫制度等相关材料。

●变法的局限与变质。

从王安石变法的目地意图、结果分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元祐更化”标志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1093年宋哲宗即位后,力图起用变法派恢复王安石新法,但是新旧两派朝堂上逐渐分化出许多派别,党政纷争。

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王安石变法原有的精神已经完全恢复。

现实链接

王安石为了实现北宋的富国强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触犯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改革的失败。

在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勇于改革、用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资料链接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

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

孟子曰:

“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

”以孟

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

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

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

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臣故曰:

当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臣又观朝廷异时欲有所施为变革,其始计利害未尝熟也,顾一有流俗侥幸之人不悦而非之,则遂止而不敢为。

夫法度立,则人无独蒙其幸者,故先王之政,虽足以利天下,而当其承弊坏之后,侥幸之时,其创法立制,未尝不艰难也。

以其创法立制,而天下侥幸之人亦顺悦以趋之,无有龃龉,则先王之法,至今存而不废矣。

惟其创法立制之艰难,而侥幸之人不肯顺悦而趋之,故古之人欲有所为,未尝不先之以征诛,而后得其意。

诗曰:

“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此言文王先征诛而后得意于天下也。

夫先王欲立法度,以变衰坏之俗而成人之才,虽有征诛之难,犹忍而为之,以为不若是,不可以有为也。

及至孔子,以匹夫游诸侯,所至则使其君臣捐所习,逆所顺,强所劣,憧憧如也,卒困于排逐。

然孔子亦终不为之变,以为不如是,不可以有为。

此其所守,盖与文王同意。

夫在上之圣人,莫如文王,在下之圣人,莫如孔子,而欲有所施为变革,则其事盖如此矣。

今有天下之势,居先王之位,创立法制,非有征诛之难也。

虽有侥幸之人不悦而非之,固不胜天下顺悦之人众也。

然而一有流俗侥幸不悦之言,则遂止而不敢为者,惑也。

陛下诚有意乎成天下之才,则臣又

愿断之而已。

夫虑之以谋,计之以数,为之以渐,而又勉之以成,断之以果,然而犹不能成天下之

才,则以臣所闻,盖未有也。

备选习题

1、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A)

A、农田水利法B、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

解析:

根据题干所知,诗中描述的是农田水利法。

2、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市易法

解析:

实行市易法的目的是稳定物价、增加封建国家的收入。

3、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解析:

根据题干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4、王安石变法各项措施中,既有利于国家控制市场、减少政府开支的措施是(A)

A.均输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保甲法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答案为A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譬如运瓮,须在瓮外方能运,若坐瓮中,岂能运瓮?

今欲制天下之事,运流俗之人,当自拔于流俗之外乃能运之;今陛下尚未免坐于流俗之中,何能运流俗,使人顺听陛下所为也?

——王安石《熙宁奏对口录》

材料二: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XX,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材料三: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四: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的作用的。

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精神?

(2)当时的人和后人是从哪些角度评价王安石变法的?

(3)你是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

⑴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具有“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

⑵当时的人主要是从王安石的性情、以及用人失误等角度进行评价;后人主要是从生产力及对历史的贡献等角度进行评价。

⑶王安石变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使“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变,变法的进步作用值得肯定。

但王安石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