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1081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docx

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言

2006—2010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

为阐明全市发展的战略意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根据《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编制《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目标和任务

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真总结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经验,客观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任务、实现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前提。

第一节规划背景

一、“十五”发展成就

“十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发展机遇,着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突出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2004年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城市中位居第23位,比2003年前移5位。

“十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2005年达到16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000元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151亿元,年均增长24.9%。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3116亿元,年均增长20.7%,贷款余额2428亿元,年均增长21.2%,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436亿元,比“九五”末净增870亿元,年均增长20.5%。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

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5.7:

49.2:

45.1调整为4.4:

52.9:

42.7。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69.7亿元,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05.2亿元,年均增长12.7%,会展、物流、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发展较快,特色养殖小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39.5%。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7亿元,年均增长24.4%。

建成了一批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薄弱环节明显加强。

新增高速公路190公里;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90.3万千瓦,煤炭产量增加4387万吨;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3千公顷、旱涝保收田16.7千公顷、集雨灌溉水窖4万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供热面积230万平方米;建成区新增绿地331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1.8%。

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

强力推进郑东新区建设,加大老城区的改造和保护力度,新区“三年出形象”和中心城区“三年一大变”的目标基本实现。

卫星城市及重点镇建设速度加快,综合功能进一步提高。

2005年,城镇化率达到59.2%。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投资、交通、农村税费、粮食流通、城市公用事业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五年累计完成企业改制422家。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东引西进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年累计吸引外资11.3亿美元,新增外资企业457家。

2005年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02亿元。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0.5%,普通高校及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分别达到41.7万人和27.6万人。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

五年累计接待中外游客5932.3万人,旅游总收入595.1亿元。

全市医疗床位数达到2.96万张。

享受城乡低保困难群众达10.8万人。

巩义、新郑两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成功经验。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74元,年均分别增长13.5%、10.4%。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45.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五年累计解决西部山区饮水困难30万人。

经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站在了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专栏1“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十五”计划目标

“十五”计划完成

2005年目标

年均增长(%)

2005年完成

年均增长(%)

1

生产总值(当年价,亿元)

1180—1223

10—11

1650

13.6

2

人均生产总值(当年价,元)

17366

23000以上

11.3

3

三次产业结构(%)

4.1:

45.6:

50.3

4.4:

52.9:

42.7

4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67.6

8

151

24.9

5

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万人)

45.8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56

10

706.7

13.1

7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

50

53

8

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700(累计)

14

2607(累计)

24.4

9

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6251

10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360

11

发电装机总容量(万千瓦)

345

17.3

12

中心城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9

100

13

中心城区城市气化率(%)

93

93

14

城市绿化覆盖率(%)

35

34.8

15

城镇化率(%)

45

59.2

16

中心城区面积(平方公里)

180—200

262

14.5

17

年末总人口(万人)

700—716

1.5

716

1.5

18

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万人)

230—250

348

3.7

19

人口自然增长率(‰)

8以下

4.2

20

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6—10

30

21

市属及以下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1.85(累计7.83)

9

7.6(累计18.1)

43.8

22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

11(累计)

10

11.3(累计)

23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50

50

24

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

30

25

城镇登记失业率(%)

4以下

3.0

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8720

8

10640

13.5

2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4084

7

4774

10.4

注:

1、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为当年价,年均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自然增长率,“十五”前四年分别为5.58‰、4.03‰、3.8‰、4.19‰;

3、城镇登记失业率,“十五”前四年分别为2.118%、2.161%、2.723%、2.828%;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当年价。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我市参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分工,发展开放型经济。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中原崛起看郑州”,提高郑州“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要求郑州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集聚辐射能力不断提升,科教和文化优势不断增强。

随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推进,我市具备了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条件和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经济结构、区域格局、利益关系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压力加大,国内外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保持快速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协调社会利益等任务相当艰巨。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抢抓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第二节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促进全市统筹协调发展,为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

《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指导原则和战略部署。

贯彻落实市委《建议》,“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务实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郑、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郑州、平安郑州、和谐郑州,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商贸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城市和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保持较快的投资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经过“十一五”或更长时间的努力,综合实力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序中位次不断前移,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不断提高。

专栏2“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名称

2005年

完成

2010年

目标

年均增长

(%)

指标

属性

1

生产总值(2005年价格,亿元)

1650

3040

13

预期性

2

人均生产总值(2005年价格,元)

23000以上

39000

11.3

预期性

3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151

300

15

预期性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820(累计2607)

1800(累计6730)

17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06.7

1300

13

预期性

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2.4

103

预期性

7

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万人)

60

预期性

8

五年累计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

50

预期性

9

城镇登记失业率(%)

3.0

4.5

预期性

10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

4.4:

52.9:

42.7

3.5:

52:

44.5

预期性

11

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

31:

32:

37

22:

36:

42

预期性

12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

53

68

预期性

1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569.7

1200

16

预期性

14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4

8

预期性

15

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

39.5

50

预期性

16

城镇化率(%)

59.2

65

预期性

17

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

0.9

1.7

预期性

18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50

55

预期性

19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

98.6

102.8

约束性

20

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人数(万人)

78.6

78.8

约束性

2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万人)

47

60

约束性

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覆盖率(%)

25

100

约束性

23

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262

350

6

预期性

24

年末总人口(万人)

716

783

1.8

约束性

25

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万人)

348

420

3.8

约束性

26

人口自然增长率(‰)

4.2

6

约束性

27

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8.2

10

约束性

28

中心城区建成区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

12.5

13

约束性

29

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

9

10

约束性

30

中心城区城市热化率(%)

25

50

预期性

31

中心城区城市气化率(%)

93

93

预期性

32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

1.401

1.12

五年下降20%

约束性

3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

约束性

34

中心城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65

80

预期性

35

中心城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预期性

36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4.6

65

预期性

37

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

10

约束性

38

全年空气好于II级以上天数所占比例(%)

82.2

83

约束性

39

森林覆盖率(%)

25

35

约束性

40

市属及以下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1

28

预期性

41

市属及以下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7.6

18

20

预期性

42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3.4

8.5(累计30)

20

预期性

4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价格,元)

10640

15630

8

预期性

4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价格,元)

4774

7010

8

预期性

注:

规划指标的属性

预期性指标,体现政府战略意图,主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机制努力实现;

约束性指标,主要通过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完成。

第三节战略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

——加快经济发展。

加快工业发展,发挥商贸优势,带动现代农业,保持国民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实现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

——加快经济转型。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强二、三产业竞争力,提高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

强力推进郑东新区建设,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卫星城建设,促进小城镇发展。

提升城市品位,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更好地服务中原城市群的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新农村规划和试点工作,实现建立新机制、发展新产业、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家园的目标。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实施科教兴郑和人才强市战略,建立和规范技术创新体系,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改善自主创新环境,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高层次、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

——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深化各项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再造发展内在活力和优势。

加快开放步伐,构筑对外开放和东引西进平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公共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全市人民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稳定。

——加强重大项目建设。

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实施一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骨干工程,建成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交通、能源、信息等重大项目,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加强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第二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继续实施战略性调整,推动工业结构转型。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注重技术进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努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

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400亿元,年均递增13%。

第一节高新技术产业

一、电子信息产业

发挥重点骨干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加快开发生产通信设备、计算机及零部件、集成电路及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及其他电子专用设备和家用视听设备,形成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和软件产业园区。

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河南科技市场等,加快信息产业化项目建设,培育一批IT行业骨干企业。

二、新材料产业

在优势明显的超硬材料和功能材料领域,加快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发新产品,发展新型材料和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专业化、集群化”特色。

重点开发生产多品种、系列化的高档金刚石制品,进一步完善超硬材料、制品、原辅材料、专用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组成的产业链条,形成一批特色名牌产品。

三、生物工程及制药产业

以医药、工业和农业三大生物技术为重点,培育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以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为重点,推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开发一批新药产品,形成生物技术部分领域的研发优势与规模效益。

专栏3高新技术产业重大专项

ô电子信息产品。

重点发展数字视听产品、电子仪器仪表、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信息安全、税控机、计算机整机等产品。

加快集成电路、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领域的软件建设。

ô新材料。

大力发展高档陶瓷、耐火、有机高分子、精细化工、超细粉体等材料,加快纳米、铝合金预拉伸板、铝基板复合、精密冷轧带钢等新材料产品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ô生物医药。

促进生物基因、生物血液、现代中药等现代医药制品的发展,加强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轻工业、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发新型生物化工产品。

积极推动新型检测、诊断试剂和智能化诊断系统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ô新兴领域。

积极支持光机电、环保装置、节能产品等有一定技术优势的领域加速产业化,培育科技产业新的增长点。

第二节优势产业

一、汽车工业

依托龙头企业,推动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规模,突出整车发展优势,带动零部件升级。

重点支持整车企业开发高中档客车、环保低板、阔体公交车及高档客车底盘。

发挥高中档皮卡、多功能运动车(SUV)的生产优势,大力开发生产厢式客(货)车、新型无氟冷藏车、高速公路清扫车等改装和专用车,加快发展汽车电子、门锁、座椅、轮胎等高附加值的汽车零部件产品。

到2010年,全市汽车工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440亿元,年均递增30%。

二、装备制造业

加大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力度,提高研发水平和产品档次。

推进机械工业的集群化和信息化,实现传统机械工业向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转变。

大力开发新产品,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构建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到2010年,力争实现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1200亿元,年均递增27%。

三、铝工业

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努力把郑州培育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铝工业基地。

集约发展氧化铝,加快技术创新改造步伐。

推动电解铝行业整合。

加快发展铝精深加工,重点发展高精度板带材、特种合金板材、工业型材和建筑型材。

引导铝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延长产业链条。

到2010年,全市铝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10亿元,年均递增17%。

四、食品工业

坚持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和集约发展,推动食品工业结构升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系列化、高档化、营养化生产,增强食品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做强做精面制品、肉制品,延伸淀粉精加工产业链,培育强势企业;大力发展乳制品、果蔬、调理、休闲食品等高成长性行业;继续整合烟草企业,培育百万箱级名牌卷烟;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啤酒行业竞争力。

到2010年,全市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年均递增25%。

五、能源工业

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稳定煤炭产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拉长煤电产业链条。

加快煤炭资源勘查,提高后续保障能力。

加快电源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电力工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改善能源结构,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太阳能等新能源。

到2010年,煤炭产量稳定在5000万吨左右,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700万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消费比例明显提高。

专栏4优势产业发展重点

ô汽车工业。

充分发挥宇通、日产、少林、红宇等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推进中牟、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区建设。

ô装备制造业。

生产和研发高集成度、成套化、系列化的行业专用设备。

重点支持纺织、煤炭、水工机械等新型设备项目建设。

ô铝工业。

支持百万吨级低品位铝矾土矿选矿项目建设,将经济技术开发区、上街、荥阳和回郭镇铝加工产业园区建成国内重要的铝精深加工和铝板带箔生产基地。

ô食品工业。

重点建设新郑市薛店、二七区马寨、三全—思念等食品工业园区,加快食品工业原材料基地建设,依托一批骨干企业,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

ô能源工业。

建成全国特大型煤电生产基地。

将全市煤炭企业整合到200家以内。

电力工业重点建设60万千瓦以上超临界火电机组,支持单机容量在20万千瓦及以上供热火电机组。

积极研究和探索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道路。

第三节传统产业

纺织服装工业。

加快规模扩张和产品升级,全面提高纺织、织造、印染后整理和服装设计加工水平。

改造提升棉纺业,着力发展织造业,积极发展印染业。

重点发展高支高密服装面料、高支特宽幅装饰布、健康环保纤维布料,提高差别化、功能化纤维比重。

到2010年,纺织服装业销售收入达到360亿元,年均递增21%。

建材工业。

改造传统建材产品,大力开发绿色环保建材,加快建材工业结构升级。

提高水泥行业集中度,加速新型建材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到2010年,新增水泥产量1000万吨左右。

耐火材料工业。

加速开发节能、环保、新型优质耐材,推进合成原料和特种功能耐火材料产业化。

到2010年,耐火材料行业销售收入突破65亿元,年均递增23.5%。

专栏5传统产业发展重点

ô纺织服装工业。

推动产业集聚,重点建设郑州纺织工业基地、新密曲梁服装产业园、二七区服装生产加工中心。

依托优势企业,打造中国郑州女裤等知名服装品牌。

ô建材工业。

全面淘汰普通机立窑,积极培育百万吨级水泥项目企业。

ô耐火材料工业。

优化布局,支持巩义、新密、登封等区域做大做强耐火材料产业,依托产品优势,实行名牌工程,培育一批成规模、上档次的企业集团。

第四节产业集聚

优化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