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1685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0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docx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

专题五探究类试题

1、问题猜想型

例1(2012•江西)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査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

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⑤D.④⑤

例2某同学根据土法制烧碱的原理,在100mL水中徐徐加入一定量的纯碱和熟石灰,充分搅拌后过滤.该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组成作出了两种合理的假设.

(1)该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组成作出了两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①:

溶质为NaOH假设②:

溶质为NaOH、Ca(OH)2

请你在补充一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③:

溶质为

(2)比较三种假设,能说明该同学作出假设①的理由是

2、实验论证型

例3(2011•浙江宁波)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结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填序号).

①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④将剩余固体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例4(2011·辽宁沈阳)小立在家洗衣服时,发现一瓶刚过期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还有漂白作用产生了疑问。

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①制取漂白液的原理:

Cl2+2NaOH=NaClO+NaCl+H2O,起有效成分是NaClO;

②漂白液的漂白原理:

NaClO在空气中很快发生反应:

2NaClO+H2O+CO2=Na2CO3+2HClO

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

【提出问题】刚过期的漂白液是否失效?

【实验探究】该小组的实验报告如下表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与烧杯中,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小组同学对失效后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很感兴趣,纷纷提出猜想并作进一步探究.

【提出猜想】小立猜想有:

NaCl

小英猜想有:

NaCl、Na2CO3

小洁猜想有:

NaCl、Na2CO3、NaOH

【设计方案】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的猜想成立.

为验证另两位同学的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上表2方案: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入,静置,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目的:

步骤②: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观察

结论:

猜想成立;否则,另一位同学猜想成立。

最后,他们综合小组同学的设计,经实验得出了结论。

3、反思评价

例5为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包白色粉末,它可能是碳酸钙、氢氧化钙或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1)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实验时需要用到两种物质性质的不同点,试举一例。

(2)同学们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Ⅰ:

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

方案Ⅱ:

取样品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钙.

方案Ⅲ:

取样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下层有不溶物,上层清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以上三种方案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填方案序号),分析该方案表述的实验现象,其不合理的理由是.(若你认为有多种不合理方案,只需选择其中一种回答即可)。

例6(2012·四川成都)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

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其操作是.

(2)B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补充D装置(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达】

(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

(5)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足量空气.

①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③在A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R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

【数据处理】

(6)称得的纯碱样品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和79.6g,纯碱的纯度为%(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反思与评价】

(7)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8)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减少测定的误差,原因是①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②。

过关演练

1、实验题

121.(2011•江西)小煜通过学习知道:

Na2CO3、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Na2CO3溶液还会与石灰水反应.

【产生疑问】NaHCO3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吗?

如果能反应,生成物可能是什么?

【进行实验】小煜将NaHCO3溶液与石灰水混合,结果产生白色沉淀,已知Ca(HCO3)2能溶于水,碳酸氢盐在碱溶液中会生成碳酸盐.此白色沉淀是,证明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也能发生反应.为了进一步了解生成的含钠化合物有什么,继续探究:

【作出猜想】①只有NaOH②有Na2CO3和NaOH

【实验设计】步骤1:

取少量上述实验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中性),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知生成的含钠化合物中一定含有;

步骤2:

将步骤1中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往滤液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可此可知猜想②成立.

【拓展提高】若步骤1中未出现白色沉淀,则此时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2.(2012•河北)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l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

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

(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1.

实验1:

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提出疑问:

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

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4)小明仍有疑问:

实验1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

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1的对比实验:

,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2.

实验2:

将黑褐色物质放入溶液中,观察到.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拓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123.(2011•安徽)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

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一:

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

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

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

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124.(2011•河北)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②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③还可能是.

【设计实验】

(1)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

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石块,加入质量相同、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2)验证猜想②是否成立,对盐酸的要求是.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确比较,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等.

125.(2010·广东佛山)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

猜想1:

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

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

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4:

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见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过程分析

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

没有褪色

猜想1不成立

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

没有褪色

猜想2不成立

没有褪色

猜想3不成立

 

【结论】

综合分析:

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

(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126.(2012•江苏徐州)化学李老师发明了一种增氧酒精灯,将纯净的氧气通入灯芯座的增氧孔用于提高火焰的温度.普通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左右,增氧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某活动小组同学取碳酸钙固体用增氧酒精灯加热1~2分钟.

【提出问题】加热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探究】

猜想一:

碳酸钙全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做出该猜想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验证该猜想的方案为.

猜想二:

碳酸钙部分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A

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

底部有大量白色不溶物

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步骤B

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变红

剩余固体中含有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猜想二”的验证方案(填“存在”或“不存在”)问题,理由是.

【拓展与分析】另取同样的碳酸钙固体用普通酒精灯加热1~2分钟,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此时加热后的固体成,发生该情况的原因是.

127.(2010•四川广安)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

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

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

该气体是CO2猜想②:

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填“成立”或“不成立”);

II.装置B中的现象是,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处理的方法是.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A.氨水B.食醋C.肥皂水D.苏打水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只写一种).

128.(2012•江苏淮安)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

纯净的NaOH

乙:

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丙:

NaOH和Ca(OH)2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

无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Na2CO3溶液

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认真研究实验流程,讨论后一致认为乙、丙两同学的方案、现象和推理均正确,请你根据实验流程对甲同学设计的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价:

129.(2012•安徽)暖宝宝是一种防寒用品,如图所示.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1)小明探究:

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剪开内包装袋,倒出其中的粉末,发现呈黑色.

【提出猜想】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铁粉、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初步验证】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

【得出结论】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黑色粉末加足量稀硫酸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无蓝色

取实验①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实验①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肯定不含.

写出实验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由实验②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

(2)小明思考:

暖宝宝为什么会发热?

【查阅资料】暖宝宝中的铁粉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氧化,进而放出热量.由此可见,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请再举一例:

(3)人们利用化学反应还可以.

130.(2012•山东青岛)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我市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海水综合利用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参与解决并填空:

问题一:

海水制镁过程中如何富集镁离子?

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自己的设想:

甲:

直接往海水中加入石灰乳.

乙:

高温加热蒸发海水后,加入石灰乳.

丙:

向晒盐后的卤水中,加入石灰乳.

通过分析比较,你认为的设想最为经济合理(选填“甲”、“乙”或“丙”).

问题二:

粗盐纯化过程中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提纯时,先向粗盐水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目的是完全除尽;再加过量的溶液,除去杂质阳离子;滤去沉淀,向滤液中加入,将溶液的pH调为7,即得到精盐水.

问题三:

海水“制碱”的产物成分是什么?

同学们从某企业取回少量碳酸氢钠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甲的猜想:

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

乙的猜想:

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丙的猜想:

样品中只含有氢氧化钠.

他们做出上述三种猜想的科学依据是.

【实验、记录与分析】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再加入

丙的猜想

不成立

2

取步骤1反应后的溶液与试管中,

只有甲的

猜想成立

131.(2010•江苏徐州)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Fe3O4

Fe2O3

分解温度/℃

1538

1400

-

熔点/℃

-

-

1535

 

(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

(2)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132.(2012•陕西)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

只有Na2SO4

猜想二:

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

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

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上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

(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133.(2012•北京)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

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1)实验装备

①查阅资料:

NaHCO3+NaOH=Na2CO3+H2O

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现象Ⅰ

无明显变化

产生气泡

加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现象Ⅱ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表中的现象Ⅰ为,现象Ⅱ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

【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

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

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

为了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

(3)实验反思

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134.(2010•江苏南通)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

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

固体成分是Na2CO3,CO2参加反应.

猜想Ⅱ:

固体成分是NaOH,H2O参加反应.

猜想Ⅲ:

固体成分是,CO2和H2O均参加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