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1703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宝积山煤矿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第一章组织领导及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的组织领导

   一、为了有组织、有计划的预防和处理矿井各种灾害,矿成立灾害预防与处理总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

   总指挥:

高耀权

   副总指挥:

何泊马卫斌李作泉刘广勤丁振武寇明东张振坤

   成员:

王宏武张向阳李志金郭维斌厚贵林高维国王小平魏振华陈勇杨俊才韩维礼冯晓东陈永军张谦房豫民董歌辉冯建东陈钦曾毛建平高卫东丁永红温常明王振军杨杰王北平吴宗爱杨聪明张进才孙冬生张胜利

   二、成立抢险队伍

   运输队队长负责组织30人,通灭队队长负责组织30人,机关由人力资源部部长组织40人为抢险救灾队伍。

  三、有关领导及部门的职责

   一、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矿长、矿总工程师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矿长是负责处理灾害的指挥者

   在矿长到来之前,由矿值班领导负责指挥,矿总工程师对事故处理提出建议,供矿长参考,重大救灾方案由靖煤集团公司决策。

   二、在处理事故中有关人员的职责

   1、矿长:

是组织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负责者,全权指挥处理灾害事故。

矿井发生重大事故时,根据事故情况,在矿总工程师、靖煤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和矿山救护队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事故处理计划,采取果断措施,积极组织抢救。

紧急召开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及时调派救灾必须的人力、财力、物力,同时指定专职领导严格控制入井人员,并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

   2、矿总工程师:

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定抢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技术措施和方案。

   3、各副矿长:

根据矿长的指示和自己分管的业务范围积极配合抢救。

   4、矿调度指挥中心主任:

组织安排调度室有关人员,立即有条不紊地投入事故处理工作,按顺序通知救灾指挥部全体成员到调度室待命,并根据总指挥和指挥部的命令,协调、平衡指挥各有关单位做好抢险救灾事故处理工作,对事故抢救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包括领导的指示、时间、地点、执行人、汇报人、进度、难点等逐项因素,祥细做好记录,并及时向上级调度室汇报。

   5、安检部长:

根据总指挥命令,组织撤出所有受灾害威胁的人员,并按照批准的《灾害事故处理计划》以及《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控制实行有效监督。

   6、各副总及生产技术部、通风灭火部、机电设备部部长、副部长、机电队队长、通灭队队长,根据矿长发布的命令,负责调整矿井通风系统,观察主通工作状况和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编制执行与灾害事故处理有关的安全技术措施,负责提供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完成必要的测量和打钻工作,矿井的停送电工作,设备和人员的协调配合工作。

   7、有关队跟班队长、班长、当班安检员、当班瓦检员负责查对留在本作业区域工作面的人数,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将人员有组织的带领撤退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并及时将在现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发生原因等情况详细报告矿井调度室。

   8、调度指挥中心值班调度员、安全调度值班人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人员伤亡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山救护队、矿长、矿总工程师、上级有关领导和部门以及其他矿领导和相关单位,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随时指挥井下抢险救灾实施工作。

   9、自救器发放室、充电房、安检部井口检身处,应根据入井人员领取的自救器、矿灯号码、上岗证查清井下人员的姓名及数目并汇报调度室,对没持经指定领导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井口检身处应在井口严格检查制止入井。

   10、供应部部长,根据矿长命令,及时准备好必须的抢救器材、物资迅速送到指定地点。

   11、机运部部长,根据矿长命令,负责改变主通工作制度,确保正常运转,掌握矿内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修和安装机电设备,完成供电任务,保证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运送任务。

   12、矿医院院长负责组织对伤员的急救治疗,准备诊断,无能力抢救的伤员,紧急处理后立即转院。

   12、矿工会、综合办公室、生活公司的负责人,保证遇难人员的安置和负责有关生活事宜。

   13、矿保卫科长、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井治安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井,禁止闲杂人员逗留、围观。

   14、通讯工必须经常对矿井通讯线路及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矿井通讯畅通。

必要时设专用抢险指挥电话。

   15、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所有人员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接到通知后,1小时内到达调度室。

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名单

序号应召集人手机其他联系电话住址通知时间接电话人

1高耀权长征

2何泊长征

3马卫斌长征

4李作泉长征

5寇明东长征

6丁振武长征

7张振坤长征

8刘广勤长征

9王宏武长征

10张向阳长征

11厚贵林长征

12李志金长征

13王小平宝积山

14高维国长征

15郭维斌长征

16魏振华长征

17陈勇长征

18杨俊才长征

19房豫民长征

20韩维礼长征

21冯晓东长征

22陈永军长征

序号应召集人手机其他联系电话住址通知时间接电话人

23张谦长征

24丁永红长征

25连向东长征

26王振军长征

27董歌辉长征

28冯建东长征

29周宝生长征

30张旺俭长征

31刘文毅长征

32舒进田长征

33陈钦曾长征

34毛建平宝积山

35高卫东长征

36常宝强长征

37杨杰长征

38潘建华长征

39王北平长征

40[换行]吴宗爱长征

41张进才长征

42孙冬生宝积山

43李相国长征

44张胜利长征

45陈云燕长征

             第二节矿井基本情况

   一、交通位置

   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宝积山煤矿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境内,西距平川区政府7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0′-104°55′、北纬36°40′-36°45′,西邻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水头煤矿,东南为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魏家地煤矿。

   矿区交通方便,铁路专线由本矿出发,经长征站至白银西站与包兰线接轨。

公路交通四通八达,矿区公路与省道308线相接,经平川区与国道109线及白—兰高速公路相接。

   二、地形地貌及河流

   宝积山井田西临黄河谷地,北缘为阴洼山、阳洼山,南缘为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区,海拔标高在+1560—+1812m之间,大部分地方被第四系黄土覆盖,部分山尖裸露中侏罗纪新河组(J2x)地层。

   区内无常年性水流,仅有一条宝积山沙河,雨季暴雨水流较大,枯季仅有井下排水和生活废水流过。

   三、气候条件

   本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一月份气温最低达-20.4℃,七月份最高气温达+35.9℃。

结冰期通常在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地表冻结深度可达0.6m~0.9m。

年降雨量200~325mm,年蒸发量1174~1763mm,气候异常干燥。

   一年四季有风,冬、春两季以西北风为主,风力可达八级,最大风速22m/s。

   四、地震

   靖远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0.45s,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五、文物古迹及其它地面建筑情况

   矿区地面除本矿工业广场外,还有横穿井田中部的白宝铁路、高压线及部分民房,无文物古迹。

   六、矿区经济概况

   矿区周边主要产业为农业,种植小麦、玉米、土豆、蔬菜、瓜果等。

工业企业有靖远电厂、陶瓷厂、水泥厂、砖瓦厂、小焦化厂等,主要生产和建筑材料可就地解决。

   七、水源和电源

   水源:

矿井水源来自黄河水,引自电厂取水口,经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电处净水厂处理后输送至矿井,地面工业广场建有300m3水池2个,200m3水池1个。

   电源:

从黑水110kV变电所分别引出双回路6kV电源线路至宝积山煤矿地面变电所。

第三节煤层赋存及开采技术条件

   一、煤层分布

   本井田1175水平以下可采煤层一层(一层煤)。

该煤层位于侏罗系中统窑街组,煤层赋存比较稳定,为单斜结构煤层。

煤层厚度7.79m~20.96m,平均厚度为13.08m。

煤层赋存状况为:

走向128°-160°,倾向SW,倾角为10°-62°,平均倾角32°左右。

   煤层结构简单,厚度变化较小。

   二、煤层结构

   井田煤层单一,结构简单,煤层上部夹有0.1-0.2m炭质泥岩。

较坚硬,俗称“中山板”,只有到深部P101和P121孔顶部夹有0.98-11.69m的炭质泥岩,煤层内、外裂隙比较发育。

   三、煤质

   煤的物理特性:

颜色呈黑色,条痕为深棕色,具有弱玻璃光泽,易燃,具长烟及浓烟。

断口多为阶梯状,不平整状,部分棱角状。

   煤岩特性:

煤层自下而上由光亮型变为半暗型为主,凝胶化组分减少,丝炭化组分增多。

煤的容重为1.35t/m3。

   煤的化学工业性分析,其灰分平均为11.58%,挥发分值为32.74%,硫分为0.42%,水分为2.76%,发热量平均值为28.25MJ/Kg。

   一层煤工业牌号为不粘结煤,注册名称为环保晶虹煤2#,煤的变质程度自煤层上部向下逐渐增高。

为良好的动力用煤。

   四、煤层顶、底板

   1、煤层顶板:

伪顶厚0-5.67m,为炭质、铝质泥岩,较松软,易碎,极难管理;直接顶厚4-19.2m,为砂质泥岩,致密,遇水膨胀,易冒落;老顶为灰色,灰白色石英细、中砂岩,厚度大,较坚硬,为Ⅱ含水层。

   2、煤层底板:

直接底为厚0.1-1.7m的炭质泥岩,团块状,易碎,强度小,老底为细砂岩,较坚硬。

   五、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1、煤尘:

煤尘具有爆炸性。

煤尘爆炸指数为29.96%。

   2、煤的自燃性:

根据矿井提供的资料,本井田内煤层均为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

   六、瓦斯地质

   

(一)瓦斯等级

   依据历年来矿井瓦斯鉴定结果,该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实测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4.23m3/min。

吨煤瓦斯含量为:

6.073M3/T—6.471M3/T

   

(二)瓦斯涌出规律

   1、瓦斯涌出量和煤层埋深关系

   煤层埋藏越深,瓦斯涌出量越大。

   2、瓦斯浓度与煤层厚度的关系

   井田中部煤层较厚,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大,而在井田东、西煤厚变小,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小。

其原因:

(1)煤层越厚,煤层形成之前堆积的泥炭越厚,成煤过程中产生的瓦斯越多;

(2)煤层越厚,提供给瓦斯储存的裂隙、孔隙越多。

   3、瓦斯涌出量与断层的关系

   深部井田断层发育,由于断层的作用,在煤层及其围岩中产生了大量的裂隙带,储存了大量的瓦斯,建立了一定的瓦斯压力平衡。

因此,在断层附近瓦斯涌出量较大。

   4、瓦斯涌出量与地应力的关系

   地应力集中的地方(如煤柱),瓦斯较大。

其主要原因是瓦斯压力受地应力的影响,地应力大的地区瓦斯压力往往较大,当瓦斯压力平衡遭到破坏时,瓦斯涌出量增大。

   5、井田深部开采时,煤层瓦斯含量随深度的增加、断层等因素,预计瓦斯涌出量将增大。

第四节矿井生产现状

   一、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1、提升系统

   

(1)主井:

井筒现延深至1060水平,长度为1336m,井筒倾角23.5°,主要承担全矿井煤炭运输,安装有STJ1000/2×400S型大倾角胶带运输机。

胶带输送机长1326m,带宽1000mm,采用双机拖动,每台电机功率400kW,胶带为钢丝绳芯阻燃胶带。

   

(2)副井:

井筒现延深至1132水平,长度为1362m,井筒倾角23°。

主要任务为下放人车、提矸、下料。

副井提矸、下料、下放人车,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方式,安装一台JK-2.5/20A型单滚筒绞车,电动机功率310kW,串车提升,600mm轨距。

   2、矿井通风系统:

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由主、副井筒进风,东、西风井回风。

东风井安装FBCDZ№18/2×160型离心式风机两台,主轴转速985转/分,电动机型号YBF2-355M-1-6,功率160kW,转速985转/分。

西风井安装G4-73-11№22-90°离心式通风机两台,电动机功率为200KW,电动机型号Y315M1-8,转速740转/分。

东风井斜长545m,倾角25°。

西风井斜长160m,倾角25°。

   3、压风系统:

   地面压风房安装有四台单螺杆压风机,其功率分别为:

160KW、110KW、250KW、160KW。

流量分别为:

26m3/min、20m3/min、40m3/min、26m3/min。

供风线路:

   1、4寸主管路:

地面压机机房→副井筒→1132车场一暗斜井→1060运输石门。

管路共计2300米。

   2、2寸支管路:

    

(1)、704回风:

1155副井车场→702材料上山→704回风巷

    

(2)、704机道:

暗斜井→704联络巷→704机道→705回风

    (3)、1060运输材上:

1060运输石门→1060运输材上→705机道

4、排水系统:

矿井排水采用两级排水方式,中央水泵房设在1235水平,泵房安装MD155-67×8型水泵4台,配备功率350kW、6kV电动机,排水管路敷设两趟φ159×5无缝钢管,由1235水泵房经副井排至地面,总排水高度430m,二级排水系统为临时排水系统,临时泵房设在1155水平,泵房内安装型号为100D45×3型水泵2台,配备功率55kW、660V的电动机,排水管路敷设两趟φ108×4无缝钢管,由1155水泵房经副井排到1235水平自流到1235中央水仓,其排水高度80m。

5、选煤系统:

地面生产系统共设胶带输送机6台,其中1630平硐胶带输送机:

型号为STJ-800/75,带速2.5m/s,带宽800mm,运输能力400t/h。

平硐走廊胶带输送机型号STJ-800/18.5型,带速2.5m/s,带宽800mm,带长80m。

运输能力400t/h。

回煤胶带输送机DT62-800型1台,带速2.0m/s,运输能力395t/h;上仓胶带输送机DT62-800型1台,带速3.15m/s,运输能力570t/h;选矸胶带输送机DTS1-1200型2台,带速0.3m/s,运输能力90t/h;采用1台型号SLU-50/25螺旋筛,配用电机6×11.0kW,筛选能力300t/h。

三级分级,即50mm以上、25~50mm和25mm以下三个品种。

6、供电系统:

宝积山煤矿现有双回路6kV电源线路,其中一回引自黑水变电所623线路,电源线路为LGJ-70型钢芯铝绞线,线路长2.3km;另一回引自黑水变电所615线路,电源线路也为LGJ-70型钢芯铝绞线,线路长2.2km。

7、灌浆系统:

灌浆场设在副井口以南1200m处。

灌浆水源引自距副井口200m处的200t污水池,地面铺设Φ108×8PVC管,经地面平硐送至灌浆场。

灌浆站有清水泵2台,型号为40A-8X型,自制水枪2台。

灌浆管路系统为:

地面灌浆场(箅子间)→灌浆钻孔→1320三石门→回风下山→1235东大巷→各工作面回风顺槽→采空区。

灌浆管路规格:

钻孔内主管为Φ127×8无缝钢管,井下支管为Φ108×5无缝钢管。

8、供水系统:

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电处9号泵房→300m3清水池→主井200m3、300m3清水池→沿副井至1155水平→各运输、回风大巷→各采掘工作面用水地点。

供水管路规格:

井下干管为Φ108×5无缝钢管。

9、瓦斯抽放系统:

该矿井已新建地面固定抽放系统及井下移动式抽放系统,固定抽放系统为:

钻场—1155系统下山—1235西大巷—西风井回风下山—西风井—地面抽放泵站。

抽放泵型号为SKA353型,共配备两台,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抽放管路地面管路采用φ250×8mm无缝钢管,主管路采用φ250×15mm聚乙烯管,分管路采用φ200×14.7mm聚乙烯管,两顺槽管路采用φ159×4.5mm无缝钢管。

井下移动抽放泵型号为BWY-85型,抽放泵硐室设在1235大巷与主井绕道处。

10、矿井装备了KJ95n集中监控系统、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和工业电视监视系统,

   

矿井通风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第一节矿井通风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计划

    

    井田内小窑开采时对通风系统有较大破坏,随着开采水平的延伸,上部报废巷道增多,又因空区灌浆不及时或灌浆量不足,致使矿井内部漏风加大,通风系统巷道因年久失修,且矿井已进入深部开采,通风路线增长,通风阻力增大,既增加了通风系统井巷的维修量,又加大了通风、瓦斯、煤尘、防灭火管理的难度,给预防通灭事故造成了一定困难。

    1、要经常检查矿井总回风系统,若有失修要及时维修。

    2、井下井巷贯通后,及时进行风量调整。

    3、对废弃巷道应及时封闭灌浆,对失修巷道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减少风流短路,保证现生产水平的正常通风。

    4、主要通风机必须保持经常完好,不得带病运转,备用主通应及时检修使之完好待用,保证能够随时启动[换行]运转。

    5、矿井通风系统的反风装置要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能在需要时使风流在10min内改变方向,年内必须进行一次反风演习。

    6、东西风井口的防爆门要经常检查使之符合规程要求,保证能在发生爆炸事故时发挥作用,不致使通风机遭到破坏,保证在抢救事故时能够尽快恢复正常通风。

    

    第二节矿井瓦斯、煤尘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隐患分析

    1、705两道掘进已进入矿井最深部,在掘进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地质构造带并出现瓦斯动力现象,瓦斯涌出量突增和钻孔喷孔频繁出现,粉尘也有增大的现象。

    2、原采后空区封闭不严,且灌浆量小,废弃水平虽未利用,仍有瓦斯涌出的可能。

    3、正在回采的704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由于煤体的破坏和放煤量大,瓦斯涌出量相应也大,上隅角瓦斯涌出量大,且因煤层注水不彻底,粉尘浓度也相应较大。

    4、开拓岩巷工程,凿岩和装岩都容易产生粉尘。

    5、703由于种种原因封闭后空区积存大量瓦斯。

    

    二、事故征兆

    1、瓦斯大量涌出时,煤(岩)体内有嘶鸣声,有的巷道积水瓦斯涌出呈开锅状释放,发出咕嘟声,作业现场空气湿度降低。

    2、瓦斯喷出一般发生在煤(岩)体附近地质构造带,其明显特征是地压活动剧烈,支架损坏严重,煤体变软湿润,当涌出量大时,采面煤帮及掘进迎头煤(岩)片帮冒落,层理紊乱,有顶钻和钻孔塌陷及顶药卷等现象。

    3、瓦斯与煤(岩)突出时,压力增大,巷道变形、底鼓、掉碴、片帮、顶钻并向外喷出煤(岩)粉,煤尘增大,巷道空气变冷,有臭味、火药味,人感到发闷、心悸,瓦斯浓度忽大忽小。

    

    三、预防措施

    1、在高瓦斯和突出可能及前方有地质构造的区域内,采掘工程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缓慢释放瓦斯,消除破坏性能量。

    2、705两道深部掘进要认真进行防突预测,严格落实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安全技术措施。

    3、必须认真落实矿井综合防尘措施,重点抓好回采工作面(尤其是综放工作面必须进行煤层注水)和掘进工作面防尘工作。

    4、严格落实瓦斯监测和各类传感器的管理制度,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保证监测仪器的完好和正常使用。

不断对瓦斯检查员进行业务培训,杜绝瓦斯检查员的空班漏检和脱岗、串岗、空岗,以及早下班和伪造数据的行为,每班坚持三汇报,三对口(现场牌板,检查记录,调度台帐三对口)。

    5、坚持执行“一炮三检”和“五人连锁”换牌放炮制,严把预防瓦斯煤尘燃烧爆炸事故关。

    6、加强肓巷管理,及时封闭采空区和停用一个月以上的盲巷,对临时形成的盲巷及时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入内,若发现栅栏损坏时必须及时修补。

    7、加强对井巷空洞,高顶部位的瓦斯检查,若有超限,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清除积存,严禁无计划地停送风和随意停送电。

    8、消灭井下电器失爆,对井下设备加强管理,必须台台完好。

加强对井下易燃易爆品的管理,及时消除内、外火源。

    9、抓好“一通三防”会战,坚持“瓦斯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重点抓好固定和井下移动两套瓦斯抽放系统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宝积山矿“一通三防”管理办法》,强化现场管理工作。

    10、井下各主要系统和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及超过200米的掘进巷道按规定设置隔爆水袋,各转载点设喷雾装置。

    11、所有入井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自救器,队干部、放炮员、电钳工、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查报警仪。

    12、综放工作面必须加快推帮进度,合理配风,减少漏风带,加强降尘工作;上隅角采用井下移动抽放系统以高位钻孔开放式低浓度瓦斯抽放为主结合风幛导风等方法排除聚积瓦斯。

    13、采掘工程爆破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四、选择避灾路线的原则

1、位于事故地点上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的方向撤退。

2、位于事故地点下风侧的人员,立即戴好自救器、选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背对冲击波,以免烧伤面部。

五、处理计划

    1、当发生瓦斯煤尘事故时,现场知情人员,应迅速弄清事故地点、性质、波及范围,立即通知受威胁人员,迅速佩戴好自救器,按规定的避灾路线,有组织地撤退到安全地点。

    2、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按“死亡和重大事故汇报程序”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组织抢救。

    3、抢救事故前,首先要设法恢复矿井的正常通风。

   4、所有抢救人员,应顺风进入灾害地点或区域营救遇难人员,在抢救中严格执行“抢救方案”规定,坚决避免事故扩大,对灾区进行细致检查,消除引起二次爆炸的隐患,如遇井巷冒落被堵,应快速清理或采取其它措施恢复正常通风。

    5、对于瓦斯、煤尘燃烧爆炸时巷道内积存的高浓度瓦斯,应加强通风,直接引入回风系统。

    

    第三节矿井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隐患分析

    1、井下明火导致的火灾隐患。

    2、井下和井口房内进行焊接作业,未制定安全措施或制定安全措施而未坚决执行,留下火灾隐患。

    3、各类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摩擦起火。

    4、电器设备失爆、短路或带电检修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隐患。

    5、井下爆破引起的火灾隐患。

    6、井下使用可燃物和易燃物,未按可燃物和易燃物的使用管理办法执行,留下火灾隐患。

    7、小煤窑开采破坏的区域和原残采区域,有火患存在,虽已经封闭,但由于受小窑采动影响,仍有CO沿采动裂隙溢出的可能。

    8、703因种种原因而被迫封闭,若管理不好,采空区有漏风现象存在,有自燃发火的可能。

    9、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空区有浮煤堆积或冒落不充分时,空区漏风带加宽,煤炭自燃现象依然存在。

    10、从1155到1320的中部系统回风上山在煤层中布置,虽已进行了维修,若矿压增大随时还有失修的可能,失修后若不能及时处理,冒垮浮煤有发火的可能性。

    11、1235西边界因失修严重,通风不畅,有可能自燃发火。

    

    二、事故征兆

    1、煤岩温度升高,井下空气中含氧量减少,相对湿度增加,空气中的CO含量增大。

还会出现碳氢化合物气体,巷道壁和支架挂汗,风流中有煤油味或坑木甘馏味,作业人员头疼目眩、心悸、恶心,裸露皮肤微痛,视网膜受到刺激,目疼、四肢无力困乏。

    2、井巷空气中有胶皮味,糊味,烟雾、风流不稳,空气温度聚然上升。

    3、主变电所供电有跳闸,送不出电现象,电压不稳。

    

    三、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入井检身制度,严禁一切人员携带烟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