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535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模拟题.docx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考历史模拟题2011/9/27

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

第Ⅰ卷(单选题)

一.单选题(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Ⅱ卷的答题栏中,本题共89小题)

1.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2.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日益深入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

A.强烈要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猛烈抨击封建正统思想

C.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D.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3.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他

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②出任北大文科院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

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推动运动发展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步发展B.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政策

C.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5.对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

A.提倡天赋人权,要求自由平等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政治D.强调科学精神,反对宗教信仰

6.下列对启蒙运动的叙述,全面的是

①提倡用理性来判断一切事物②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③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④为资产阶级革命做舆论准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演变。

回答16~19题。

7.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是

A.照搬苏联模式B.经济发展缓慢

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D.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8.苏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在

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后B.“八一九”事件平息后

C.明斯克协定签署后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后

9.苏东剧变说明了

A.社会主义并非是完全科学的理论B.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的自我完善

C.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彻底胜利D.发展社会主义的条件仍然不成熟

10.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纲领的错误实质在于

A.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B.丑化了苏联共产党

C.否定了苏联的历史D.否定了十月革命

1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12.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w.w.w.k.s.5.u.c.o.m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4.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

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5.西汉前期,董仲舒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下列对此段话评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政治B.当时阶段矛盾已空有尖锐

C.主张强化文化专制主义D.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

16.自宋初开始,众多学者掀起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北宋中期的“二程”认为宇宙本原就是

A.道理B.天理C.本心D.良知

17.

以下四幅图片依次为:

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和2005年国际孔子文化节。

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①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世倍受人们推崇

②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影响很大,全球华人祭孔传承民族文化

③“三孔”的旅游资源得到了保护和开发,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④传统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现在我们仍应大力弘扬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8.1687年,某部著作在巴黎出版激起了巨大反响。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高度评价道:

“中国的哲学之王……这位哲学家超越了我们指导的几乎全部希腊哲学家的时代,他总有着熠熠闪光的思想和格言。

”该部著作最可能是

A.《马可波罗行记》B.《利玛窦中国札记》C.《中国哲学家孔子》D.《大唐西域记》

19.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拜孔子,祀孔庙,倡读经,这主要是由于

A.儒学优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B.孔子思想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C.孔子、孔庙和儒家经典都是国粹D.迎合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需要

20.“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

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21.

右图为杭州八卦田遗址,在其南入口处今设一景墙浮雕,上刻南宋皇帝举行亲耕仪式、行籍田之礼的整个场景过程。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皇帝行籍田典礼的规模浩大隆重且气氛庄严肃穆。

(注:

八卦来源于《易经》后也成为道家(教)的象征)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①思想上提倡心学以“正君心”

②政治上带有儒家与道家思想兼杂的特色③经济上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

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剧《潜伏》和《人间正道是沧桑》反映了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信仰之争。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22.《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李克农)科网:

“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

”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23.《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是:

我实现了理想;二是:

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中国不是哪位政治领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

”对这几句台词评价符合历史史实的有

①近代以来要实现伟大的政治理想必须要通过政党和党员们的艰苦奋斗

②中国的国情尤其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

③革命的胜利是用坚定的信仰和热血赢得的,现建设时期仍需要坚定的信仰

④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

完全归功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和五四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4.下列观点,出自《孟子》一书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5.“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荀子B.董仲舒C.程颢、程颐D.李贽

2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伦理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学说

27.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中,不包括

A.个性自由B.经世致用C.工商皆本D.民主共和

28.孔子兴办私学的作用是

A.儒学成为统治思想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局面

C.促成百家争鸣的出现D.“五经”成为教育的传统课程

29.“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30.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3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32.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神仙体系的是

A.东汉张角B.东晋葛洪

C.三国曹不兴D.萧梁时陶弘景

33.范缜的思想与王充相比,一个重要的发展是

A.强调自然规律,反对天降灾祸论

B.更深刻认识并阐述精神和肉体的关系

C.对迷信鬼神思想进行坚决的批判

D.科学地奠定了无神论思想的理论基础

34.范缜与竟陵王萧子良辩论的本质是

A.儒学与佛学的斗争

B.世俗地主与僧侣地主的斗争

C.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

D.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斗争

35.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

B.不了解是否应该发展佛教艺术

C.对佛教教义理解抱对立态度

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

36.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主要是针对佛教宣扬的

A.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

B.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点

C.形神统一、形亡神才灭的观点

D.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观点

37.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

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政在得民”②“民贵君轻”③“存百姓”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8.“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

39.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40.有学者认为,电视台“名家讲座”虽然办得好,但内容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活动和宫廷琐事,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提倡的“新史学”宗旨相去甚远。

这里所说的“新史学”宗旨是

A.充当帝王的“政治教科书”B.让国民从中受益

C.复兴传统史学D.宣传历史进化论

41.某学生要以“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他可以选择的研究对象有

A.商务印书馆、利玛窦B.《几何原本》、冯如

C.商务印书馆、冯如D.同文馆、利玛窦

42.道教的兴起和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分别始于

A.西汉和西晋B.西汉和东晋C.东汉和西晋D.东汉和东晋

43.魏晋之际出现“玄学”,其特点是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把儒家和道家的三部典籍奉为“三玄”,崇尚“清谈”。

据此,请推断“三玄”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论语》B.《周易》C.《老子》D.《庄子》

44.《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45.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6.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47.唐朝儒、法两家思想和当时佛、道教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麻醉人民B.促进艺术的发展

C.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  D.封建统治者重视和利用

48.下列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儒家发展到理学阶段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是第二性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49.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50.关于理学的演变,不正确的是

A.理学和心学是明清两代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B.明朝初期程朱理学盛行

C.明朝中期王阳明创立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即心学

D.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使理学走到极端

51.王夫之在分析历史进程时说:

“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

”对他的观点评价不准确的是

A.他犯了历史发展循环论的错误

B.他只看到了历史运动的迂回性,没看到历史发展的进步性

C.他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中国古代史

D.他的观点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所做的客观总结

52.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53.下列有关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C.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D.是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哲学的主流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部分。

据此回答以下3题。

54.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

55.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提出了“罢黝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56.汉代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主要体现在

A.神化皇权B.兼容百家C.吸纳佛教教义D.儒家思想宗教化

儒、道、佛三派思想在古代中国既斗争又融合。

据此回答以下2题

57.隋唐时期佛教、道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儒、佛、道相互交融。

唐朝时在思想领域居主导地位和特殊地位的分别是

A.儒学和道教B.佛教和道教C.佛教和佛教D.道教和道教

58.唐朝以后,道教、佛教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是

A.宋明理学的兴起B.天主教的传入

C.少数民族入主中原D.商品经济的发展

59.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

①“政在得民”②“民贵君轻”

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④“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

60.在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B.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D.士大夫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

事关民众利益的政策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回答4题

61.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

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是对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和发展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62.清朝康熙帝说:

“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

”“与民休息,道在不扰。

”“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唯频减赋。

”其具体体现这一说法的措施是

A.“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B.“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

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D.“以田载丁”“丁从地起”  

63.1921年春俄国各地出现农民暴动,城市工人纷纷罢工。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协约国武装干涉   

C.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对外战争

D.在投资和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向军事部门严重倾斜

64.罗斯福新政期间进行社会改革,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主要表现在

A.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B.兴办公共工程

C.补偿农民减产的损失 D.实行工业复兴法

65.董仲舒倡导的儒学所产生的最大历史影响是

A.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C.加强了汉武帝的大一统D.刺激了古代哲学的进步

战国和明清是中国古代思想活跃的两个重要时期。

据此回答下面2题。

66.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表明其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67.黄宗羲的进步思想中对构建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D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8.下面说法最符合战国时期历史实际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道家最受欢迎

69.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善用权术,建立威权

70.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在宣扬佛教或大肆灭佛之间摇摆的根本原因是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B.不了解是否应该发展佛教艺术

C.对佛教教义理解抱对立态度D.适应统治的需要

71.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春秋时期,孔子就是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者否定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72.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

武帝召集大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免了他。

这个故事说明

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

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

73.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善用权术,建立威权

74.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在宣扬佛教或大肆灭佛之间摇摆的根本原因是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B.不了解是否应该发展佛教艺术

C.对佛教教义理解抱对立态度D.适应统治的需要

75.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

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6.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rivercancarryaboat,yet,itcanturntheboatoveras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做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

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

A.LiErB.ZhuangZhouC.MengKeD.XunKuang

77.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根据你的判断,下列《孟子》一书最可能招致明太祖不满的一句是

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D.“王何必日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78.最能体现“文化治国兴百代之业”的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B.汉武帝独尊儒术C.唐太宗虚心纳谏D.成太祖大兴文字狱

79.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C.宗教信仰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80.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子的“以德治民”主张在春秋时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B.其主张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C.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81.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

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理”是万物本原

B.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

C.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D.接受“心外无理”、“致良和”,演变为心学

82.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83.在战国时期,曾经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

 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地主阶级利益

 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回答以下4题。

84.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来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取代

85.“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话出自下列哪位人物

86.18世纪,中国文化在西欧得到进一步传播,对很多启蒙思想家都有影响。

其中有一位思想家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曾在著作中对中国文化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通过“开明”君主实行改革。

这位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狄德罗

87.孔子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爱”、“天人合一”等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

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下列儒家思想的观点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A.“以德治民”B.“以法为本”来治国

C.“天人感应”D.“存天理,灭人欲”

8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

89.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第Ⅱ卷(非单选题共0道问答题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下表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