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587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最新】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可从食物中直接获取ATP和酶

B.酶分子中可能含有核糖,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C.在“探究酶专一性”的实验中,自变量只能是酶的种类

D.安静状态与剧烈运动相比,骨骼肌细胞分解相同质量葡萄糖生成的ATP相等

2.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B.植物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内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只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只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3.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4.下列有关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葡糖分解成乳酸,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B.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升高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D.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产生的[H]为同一种物质

5.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氧气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特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甲组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组中没有氧气.底物均为葡萄糖,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组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图。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6:

5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6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C.酒精与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由灰绿色变为橙色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6.“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有关图中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种光合色素均可用层析液提取制备

B.光照由450nm转为500nm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ATP产量将会减少

C.光照由550nm转为670nm后,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会减少

D.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越快,滤纸条顶端的色素是橙黄色的叶黄素

7.为研究光合色素提取实验中二氧化硅颗粒大小(目值越大,表示颗粒越细)对叶绿素提取量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利用新鲜的菠菜叶片进行了一系列的色素提取与定量测定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取色素利用的原理是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

B.加入二氧化硅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提取均有益

C.据表可知,用50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最多

D.若叶片研磨过程中未加入碳酸钙,则表中数据均减小

8.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理由不合理的是

A.恩格尔曼选择水绵的原因之一是水绵具有易于观察的椭球形叶绿体

B.比较H2O2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选择肝脏研磨液的理由是含有过氧化氢酶

C.在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时选择酵母菌的理由是它属于兼性厌氧菌

D.孟德尔选择豌豆的理由之一是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9.下列不符合光合作用发现史的是()

A.普利斯特里证明了植物可以吸收CO2,释放O2

B.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C.恩格尔曼用水绵做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

10.将某植物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玻璃容器中,调节容器内的CO2浓度,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检测该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得的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右移,b点左移

B.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升高,a点右移,b点左移

D.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升高,a点右移,b点右移

11.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

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

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vb

B.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则Tc>Tb

C.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b和Lc,则Lb<Lc

D.如果a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a和Tc,则Ta>Tc

12.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用NaOH溶液浸泡不同边长的含酚酞的琼脂立方块一定时间后,取出立方块切成两半.其剖面如图所示,其中x为NaOH扩散的深度,y为立方块的边长,阴影代表红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B.x的值随y值的增大而增大

C.NaOH扩散的体积为(y-x)3D.y值越小,扩散体积的比例越大

13.下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以及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 ②两条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DNA分子 ③在MN段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和体细胞数目不同的DNA④在IJ段,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

14.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

B.癌细胞是畸形分化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能力

C.受精卵具有较高的全能性依赖其所有基因的表达

D.正在连续分裂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15.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叙述,正确的是()

A.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B.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C.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

16.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

B.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适于染色体计数和形态观察

D.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的位置出现一个由薄膜构成的赤道板

17.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当短到一定程度时,端粒内侧正常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开始衰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端粒缩短,细胞将会激活衰老机制

B.端粒缩短能保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

C.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中端粒一般不缩短

D.同一种体细胞端粒长度与其有丝分裂能力呈正相关

18.在哺乳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下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两个四分体

B.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4个姐妹染色单体

C.丙图所示过程可能会发生自由组合

D.该器官一定是动物的睾丸或卵巢

19.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配子的随机结合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乙同学模拟实验获得成功的理论基础是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0.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

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假说的内容

21.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

B.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时除尽母本的雄蕊

C.在统计时,F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

1

D.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的假说,并通过实际种植来演绎

2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④去雄后自然受粉⑤去雄后人工授粉⑥人工授粉后套袋隔离⑦人工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④⑦B.②④⑥C.③⑤⑥D.①⑤⑥

23.下面是从7个不同的双因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观测到的表现型比例。

若对双因子杂合体进行测交,则相应的测交后代中的表现型比例为3∶1的是

①9∶6∶1②9∶3∶4③9∶7④15∶1⑤12∶3∶1⑥9∶3∶3∶1⑦13∶3

A.①和②B.③、④和⑦C.⑤和⑦D.②、⑥和⑦

24.以下叙述中,哪一条不是孟德尔能获得成功的原因

A.正确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B.正确选用了实验材料

C.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D.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25.蜜蜂种群中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峰是由末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下图是不同蜜蜂的某些细胞进行分裂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细胞分裂后能直接形成含染色体A和d的卵细胞

B.乙图所示细胞分裂方式可能是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

C.甲图所示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乙图中有4条染色单体

D.甲图所示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乙图所示细胞中不含有四分体

26.如图示某一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图解与图像。

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

A.图2甲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B.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C.由图乙可判断该生物是雌性动物D.丙图细胞的分裂时期与图1的DE段相吻合

27.将单基因杂合子的某植物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其中的隐性个体。

利用余下的植株进行两种不同的实验:

①让其所有植株之间相互传粉;②全部让其自交。

①②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显性性状的子代所占比例分别为

A.8/9、5/6B.3/8、1/6C.7/12、5/6D.2/3、7/9

28.某种鼠中,毛的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它们所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A.4:

2:

2:

1B.9:

3:

3:

1C.1:

1:

1:

1D.3:

3:

1:

1

29.荠菜的果实形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三角形基因(B)对卵形基因(b)为显性,但当另一圆形显性基因(A)存在时,基因B和b都不能表达。

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后代的分离比为圆形∶三角形∶卵形=6∶1∶1,则该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  )

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

30.如图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什么分裂,名称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

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次级精母细胞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

D.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精细胞

二、实验题

31.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二位且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宫颈癌与HPV(人乳头瘤病毒,一种DNA病毒)的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雷公藤红素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的新型抗癌药物,水溶性差(必须用DMSO作为溶剂溶解)。

(1)为了探究雷公藤红素的抗癌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

将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接种于动物细胞培养液后置于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用胰蛋白酶处理,得到细胞悬浮液用于实验。

实验组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HeLa细胞,对照组添加等量的_____________处理HeLa细胞,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定期取样并测定细胞数量的相对值,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点)。

(2)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雷公藤红素的作用机理,测定HeLa细胞在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处理后的凋亡情况,结果如下表:

雷公藤浓度(μM)

0

2.5

5

10

凋亡率(%)

4.28

7.22

37.3

34.8

Bax蛋白含量

+

++

++++

++++

Bcl-2蛋白含量

++++

++

+

+

由表格数据可知,雷公藤红素可以诱导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实现。

(3)研究还发现经雷公藤红素处理后,癌细胞中产生更多的乳酸,导致对丙酮酸的消耗增加,相应地进入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结构)的丙酮酸减少。

处理后HeLa细胞的相关结构受损,所以________________作用增强,有助于弥补能量供应的不足,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实验结论。

32.实验小组将用H2180配制的完全培养液栽培的玉米植株和一只健康小鼠放入密闭的玻璃小室内,适宜条件下置于室外一昼夜;测得瓶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值如图。

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图中C、E点对应时刻,玉米植株的光合速率____(填“>”“<”“=”)玉米植株的呼吸速率。

(2)根据实验结果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在一昼夜中该植物是否生长?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小鼠并未啃食玉米植株,也未饮用培养液中的水,但小鼠体内细胞的某些有机物中出现了放射性18O,经研究发现18O的转移途径如下(①③表示生理过程;②表示化学物质);

请补充内容:

①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33.资料表明:

家兔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和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当b基因纯合时,家兔毛色表现为白色。

请依据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对染色体上,亲本家兔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2)F2灰色家兔的基因型有____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3)让F2黑色家兔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4)若现有多只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白色雌兔,请用文字简要写出鉴定一只黑色雄兔的基因型的实验设计思路:

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_

三、非选择题

34.甲、乙两图分别是某种动物某一器官中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与图乙中DE段一致的细胞有________。

(2)此动物为____________性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图甲中__________,该动物能同时出现上述细胞的器官是__________。

(3)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示意图,则DE段的时期含有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条染色体。

(4)图甲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酶是生物大分子,不能从食物中直接获取,只能自身合成,A错误;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RNA分子中含有核糖;酶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ATP),B正确;在“探究酶专一性”的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反应物的种类,C错误;剧烈运动时存在无氧呼吸过程,消耗1mol的葡萄糖只能生成2mol的ATP,而有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能产生38molATP,因此安静状态与剧烈运动相比,骨骼肌细胞分解相同质量葡萄糖生成的ATP较多,D错误。

2.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有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和磷脂。

蛋白质在生物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扩散和转移,A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不同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B正确;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合成AT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故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C正确;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故催化ATP合成的酶不只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D错误。

3.C

【解析】

T1时加入酶C,A物质浓度降低,B物质浓度增加,说明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而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题图显示: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A物质含量减少导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因此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

4.A

【分析】

考点是ATP、酶、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考查通过比较分析相关知识精准理解和掌握知识。

【详解】

葡葡糖分解成乳酸,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正确.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错误.

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C错误.

光合作用产生的[H]是NADPH,细胞呼吸产生的[H]为NADH,D错误.

【点睛】

细胞呼吸中释放的能量大多数都以热能的散失;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产生的[H]的不同,作用也不同。

5.D

【解析】

【分析】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气的环境中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环境中进行无氧呼吸。

根据题图可知,甲组酵母菌先进行需氧呼吸生长繁殖,待氧气消耗完后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乙组酵母菌直接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甲发酵罐中产生的酒精为18mol,乙组发酵罐中产生的酒精为15mol,故甲、乙发酵罐中的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6:

5,但前三小时甲发酵罐中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6mol氧气,故甲发酵罐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为24mol,因此在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8:

5,A选项错误;

由图可知,曲线斜率最大处为无氧呼吸速率最快时,故甲、乙两发酵罐应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B选项错误;

酒精具有还原性,可以在酸性环境下将橙色的重铬酸钾还原为绿色的铬酸钾,故颜色变化为橙色变为绿色,C选项错误;

由题图可知,甲组含氧的发酵罐中最终产生的酒精含量高于无氧的乙组发酵罐,通入一定的氧气能在前期帮助酵母菌进行繁殖,故可提高最终的酒精含量,D选项正确。

6.B

【解析】

【分析】

1、绿叶中的色素溶于无水乙醇,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小的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3、光合作用的过程

【详解】

四种光合色素均可溶解于无水乙醇,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制备,A错误;光照由450nm转为500nm后,但由题图可知叶绿素a几乎不吸收此波段光,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吸收的光减少,光反应减弱,因此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ATP产量将会减少,B正确;光照由550nm转为670nm后,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增大,光反应增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合成的ATP和[H]将会增加,C3还原为C5的含量增加,而C5转化为C3的量不变,因此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会增加,C错误;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越快,滤纸条顶端的色素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难点在于需要结合题图进行分析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变化,进而分析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7.B

【解析】

【分析】

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由表格信息可知,加入二氧化硅对叶绿素a的提取有益,但会使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

【详解】

提取光合色素是利用了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原理,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A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加入二氧化硅会使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故对叶绿素b的提取无益,B错误;据表可知,用20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为0.53+0.08=0.61,用50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为0.61+0.09=0.70,用100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为0.48+0.11=0.59,用200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为0.47+0.12=0.59,故用50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最多,C正确;碳酸钙可保护叶绿素,防止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被分解,若叶片研磨过程中未加入碳酸钙,则表中数据均减小,D正确。

故选B。

8.A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

(1)检测CO2的产生: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3、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

恩格尔曼选择水绵的原因之一是水绵具有易于观察的条带状叶绿体,A错误;比较H2O2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选择肝脏研磨液的理由是其含过氧化氢酶,B正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因此酵母菌可以作为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材料,C正确;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因此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D正确。

9.A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

普利斯特利证明了植物能净化空气,但没有说明植物可以吸收CO2,释放O2,A错误;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淀粉,B正确;恩吉尔曼用水绵做实验证明绿色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