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759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x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我校从2006年4月开始,进行了《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这一课题的论证、申请、立项,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通过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环境,采用多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年多来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也使一大批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其他习惯,校风校貌焕然一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

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今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怎样教会学生学习呢?

我校通过思考,决定尝试着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突破口。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

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目的、态度、常规、方法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

所以大凡有远见的老师、家长,无不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坚持经常,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甚至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长此以往,学生各种习惯均较差,尤其学习习惯更差。

初一年级是由小学到初中的重要过渡阶段,知识量明显增加,学生感到适应困难,据我们调查显示,我校初一年级的学生虽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但在课前预习、课堂积极主动思考、课后认真复习这三个环节上仍有大约80%的学生没有这种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上大约95%的学生无此环节,而课堂上思考的目的性不强,课后复习也仅局限于完成课后家庭作业,显得消极被动,而家长和教师也有一部分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智力因素,而忽视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

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自主性。

2、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的作用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

3、学习方法不当,不会学习。

4、学习意志不坚,不能持之以恒,遇到困难退缩,经不起考试失败的挫折。

这些不良的学习心理及习惯,严重阻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的甚至厌学,产生辍学的念头。

中学生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因此学校决定以此为契机,大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逐渐形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以响应全面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通过课题研究,为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发展的理论研究更加丰富与完善。

二、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策。

 

(2)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形成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2、育人目标:

(1)、通过课题的实验,使学生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讲究方法,不断创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心态。

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使学生逐步具备了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

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产生出一系列高品质的论文和相关的讲稿、方案、心得或报告,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了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促使一批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达到优化课堂教育,优化指导学生自主、自动学习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

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特别是农村家长,对孩子是管教不足溺爱有余,所以造成孩子各种习惯非常差,尤其是学习习惯更是令人堪忧。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

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自主性。

不爱思考,不爱发言,不爱动笔。

2、没有预习、复习、查找工具书、质疑等基本学习习惯。

3、学习方法不当,不会学习。

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

4、学习意志不坚,不能持之以恒,遇到学习上的困难退缩,没有进取心和自信心,经不起考试失败的挫折。

针对以上不良学习习惯,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1、把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的表现,进行归类、整理,并分析其原因,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并进一步总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2、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的研究。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向45分钟要效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3、探索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的关系。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践探索。

4、探究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有效方法。

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创造性的适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

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四、保障措施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备以下有利条件:

1、社会需求的变化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愿望发生变化。

他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对受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很自然地,他们向学校提出了要刻苦学习,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发展需要的请求,作为学校,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是我们的责任。

2、我校多年的办学经验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内部优势。

我校高度重视教师业务素质和科研意识的提高,不仅注重师资的培训工作,同时积极鼓励老师进行教改实验,许多教师自发地进行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课题组负责人张宪平是学校教学主任兼团支部书记,是物理学科带头人,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和领导工作经验,具有较好的协调能力和科研能力。

曾经担任市、区级各项课题的研究,并且都已顺利结题。

实验教师都是中学一线教师,是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具有与本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都有论文发表或参与课题研究。

这些,为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有专人负责教育科研和继续教育工作,使课题研究具备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筹备阶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

我们积极参与了培训,传达了精神,形成了共识,努力学习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了解了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态,成立了课题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填报了课题评审表。

2、实施研究阶段(2006年7月——2007年7月):

我们调查了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成因,写出调查报告。

初步拟定了对策,制定了有本校特色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制定了日常学习行为规范。

举行了父母、教师“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通过主题交流活动和研究,得到了阶段成果。

3、总结验收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

进一步完善实验,进行总结,形成了书面材料,进行校内经验交流。

完成了课题实验报告和实验工作总结报告,一组论文,准备课题鉴定。

六、研究方法和措施

 

(一)、结合我校实际和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采用了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我们把实验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活动,采取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做法,最终实现了课题研究的目标。

征求上级科研部门的意见,将各项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细化、具体化,形成可操作性。

2、经验总结法:

在实践中我们及时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纠正了实验中的偏差,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采取了多种形式,及时地进行了经验的总结和交流,及时地反馈并完善,然后付诸于实践。

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提高师生自主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远景规划,近景实施,阶段检测,抽样调查分析,阶段总结,优化评价体系,推出成果。

(二)、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本课题的实验研究:

1、向学生发问卷调查了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召开了座谈会,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成因分析报告,制定了培养对策和实施方案。

2、根据农村初中学校的特点,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文化、人际氛围,尽量减少和控制不良习惯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利用学校常规的周会、习惯教育专题会、广播站、宣传橱窗栏、黑板报,营造教育氛围,向学生灌输良好习惯的内容、要求和做法。

利用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讲解,让学生领会接受。

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3、学科渗透,说理启发。

各学科根据本科的教育教学特点,灵活地、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渗透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

从而扩充了实施方法的途径,促进本研究的全面实施。

4、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注重孩子的习惯形成过程,作好平时个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期末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度写了一份个案分析。

5、建设优化的培养系统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渠道是课堂。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索和研究,我们认为整个课题的实施,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6年7月):

试点、探索

课题组确定了两个试验班级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我们首先编写了有关学习习惯及习惯养成的问卷,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他们有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并组织学生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及良好学习习惯包括的内容,以便学生能很好地与老师配合,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

同时教师通过听专家的指导报告及有关学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做笔记等基本学习习惯。

布置预习新课时不只是单纯的要求看一遍书,而是从教师提出预习思考问题到通过预习学生能在新课前就提出不理解的知识或与课本上知识纵横联系的问题,这种由强制性变为自觉的预习,使学生预习达到了学习的效果,也使教师在新课的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教材中,学生确实不易掌握的知识难点。

以前,一半以上的学生不作笔记,不会作笔记,在加强作笔记的习惯培养中,各科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要求,不仅有笔记,还要在书上作旁批、标重点符号、写体会、作小记,使学生便于理解,便于复习,实验班大部分学生能独立作好笔记。

在复习中许多教师能根据心理学中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复习的习惯,并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复习,调动各种感官参加记忆,以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7年1月):

组织实施

为使实验教师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针对初中课堂教学的特点,提出注重12种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至二种习惯,连续进行几个月的实验。

如在“读书、收集信息和积累资料的习惯”培养中,进行了课前五分钟朗读训练、口头作文训练、说话表演;课堂上课文中的精美句子让学生立即摘抄下来,并要求学生逐步达到有得必记(周记、日记);碰到必看(听)[看电视、听收音机];拿到必读(阅读好的课外读物),该项实验,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好评,其词语较以前优美、流畅,说理能力大大增强,写作素材相应丰富,水平也有所提高。

养成了注重读书,从课堂、身边随处收集信息和积累资料的习惯。

第三阶段(2007年3月—2007年7月):

调整完善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

习惯培养形成常规,12种习惯分年级实施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倍受师生重视。

实验中,教师用讲解、示范,树立榜样等具体方法,向学生灌输良好习惯的内容、要求和做法,强调正面教育来达到目的,各学科从实际出发,灵活地、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加强教育,从学生的学习点滴具体做起。

努力制约学生习惯上的不良内外因素,从学习的基本习惯入手,提高学生自我培养的积极性,自觉地在学习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1月)深化、提高

随着省、市、区、校教育科研氛围的形成,我们的实践与研究进入深入提高阶段,即深化内涵,提高要求。

当基本要求习惯形成后,应进行更高要求的习惯培养,如培养学生运用教材,老师讲叙的材料,事物的形象,经过思维加工和动手操作,联想到或形成新的事物的联想听课习惯;探索学习规律,形成独特的、良好、高效的听课习惯;理清各科课程的内容、规律及关联,学会科学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也就是说,从养成习惯入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在每一阶段,我们都非常重视家校合作,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家长会、师生的联系卡,书信,电话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表现,学校和家长步调一致,共同帮助学生养成符合时代所需要的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在每一阶段结束后,我们都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在以后培养中进一步完善、提高。

同时以书面的形式写出阶段报告和论文。

2007年10月开始撰写课题的有关总结报告。

七、研究成果分析

本课题在区教科所、学校的关心支持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研究现已接近尾声,一年多来,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

1、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农村中学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我们把他称为:

目标——需求——反馈模式。

具体讲就是: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良好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实现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实现下一步的关键,是前提,是基础。

我们要高度的重视。

从我校的研究情况看,我们主要采用了优秀人物作报告,讨论会,自己办小报等形式,让事实来讲话。

本阶段,我们对所有课题组的教师进行了两次教案检查和一次学生作业抽查,较实验前都有所进步。

期末考试,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比实验前在稳定中有所提高。

探索出一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激励了全校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热情。

其次,要让同学、让家长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让教师明确当前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

有目标地展开培养工作,避免习惯培养中的盲目与无序。

习惯的培养本身就是复杂的,单靠一方面是不可能培养的,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因素,我们特别注意到了学生自己、教师的榜样作用、家长的监督,社会环境的熏陶。

本阶段不仅达到稳定第一阶段学生初步养成的基本习惯,而且进一步做到了课堂上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的成绩较第一阶段有所提高。

本阶段的实验,不仅对第一阶段的成果有所巩固,同时又对课题的实验有新的进展,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第三,让目标转化为同学自己的需要,实现外在目标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从而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飞跃。

这是关键,因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靠外在强制性的措施是不可能根本上改变过去的不良习惯,我们在习惯培养课题研究中始终抓住这一点,我们通过座谈会,通过周记,通过老师我想对你说,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助小组等形式,来实现这一飞跃。

本阶段的实验,对前二个阶段的成果有所巩固,课题的研究又有了一定的突破。

第四,注意对习惯培养中的问题即时校正,抓好信息的反馈。

习惯的培养是具有反复性、持久性的,因为要打破旧的人脑中业已形成的“动力定型机制“其本身就是不容易的,是痛苦的过程。

更何况作为初中生,他们自己本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同时具有不稳定性。

因此,要注意对习惯培养的监控,要即时把握情况,即时分析,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为下一段的培养提供指导。

为此我们每一学期都要对学生的习惯作一次综合的考评。

考评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避免以点概面。

最后,对业以形成的习惯,进行及时的巩固。

也就是做好成果巩固。

多采用表扬来激励同学。

2、学生会学、善学,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我们在实验中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因此学生对学习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具有持久的动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学习质量较入学时有较大的提高。

抽样调查显示,经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85%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有34%的学生学习习惯得到了完善,有76%左右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良好习惯也已基本形成。

全体教师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改进教学方法,认真执教,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在全区统考或全省统一升学考试中,我校的成绩都是一年一个台阶,稳步上升。

3、教师会教、善教,思想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实验教师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改进教学方法,认真执教,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教师每人都讲两节示范课,并进行了教研活动,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通过期末测试分析,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比实验前在稳定中有所提高。

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创造性的适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撰写了相关的经验,如张宪平的《培养良好习惯,促进自主学习》,张淑贤的《小议合作学习中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通过讲座、实验、论文交流、外出学术交流研讨等渠道了解当前教改热点,教研趋势,新理论,新思想,增强了教师的教研、科研的能力。

注重孩子的习惯形成过程,作好平时个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期末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度写了一份个案分析;如张淑贤的教育案例《用爱心打动学生》,张宪平的《学生个案分析》等。

全校形成了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风气。

调动起了全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积极性。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全校教师共撰写各类论文30余篇,其中直接与习惯相关的论文多篇。

4、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

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教师要讲好课,另一方面学生要会听,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即“会听、会想、会说、会记。

” 

一、会听——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要求学生上课时既要听老师讲解,又要仔细听同学们的发言。

要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

①上课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他们仔细听课;②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仔细听课;③运用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保持学生良好的注意。

教学中既要运用教具、实物等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又要运用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专心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听的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

 

1.重视听讲。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老师讲解的重要作用。

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老师或家长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

 

2.专心听讲。

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或黑板,看老师的表情或板书内容,耳朵听老师讲课,头脑思考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的同步。

 

3.会听门道。

一般老师讲课分成几个大步骤:

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然后进行新课、分析讲解、推理,启发学生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

教学中要让学生听得出来,明白老师每一步讲解的目的,并积极配合,达到老师既定的目的。

例如,“商不变规律”的教学,复习后教师出示例题:

填表。

被除数2412024024004800除数42040400800商填表后,提示学生:

这个例题的目的在于填表后,要认真观察,得出新的认识。

接着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概括。

①第2、3、4、5组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

商有什么变化?

②第4、3、2、1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

商有什么变化?

③从上面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时向学生说明:

商不变的规律是通过对旧知识的观察、分析得出的新的认识。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如果能再深入地研究,从中可以得到新的认识。

对每节课的旧知复习,不要满足于会做,而且要作深一步的观察、思考。

通过指点,使学生学会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学习方法。

 

4.当堂弄懂。

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对数学公式、法则、性质和定律要知道怎么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运用。

在课堂上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要想到哪里,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5.理清思路。

学生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弄清楚。

知识发展思路,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样从上节课内容发展来的,这样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

 

二、会想——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习数学知识,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知疑、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

所以,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尤为重要。

 

要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习惯必须做到两点:

 

1.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

教师除了对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进行鼓励外,还应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激发全体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

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故意设疑激趣,如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出示例题后,教师发问: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会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

能否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呢?

怎样转化?

在完成转化后,暂不作具体的计算。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问:

如果小数点移动后,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这样一步一步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顺着逻辑思维的路子,得出了计算法则,显然,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还有的教师抓装反例”或判断题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平行线的定义后,出示: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③在不同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让学生抓装直线”、“不相交”、“同一平面”等关键词进行质疑,以便透彻理解概念和性质。

 

2.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要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小学数学中质疑问难的主要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主要可围绕两个方面进行:

①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基本形式。

如概念是怎样说明的,怎样表达的,为啥要这样表达?

②解例题、习题的方法。

解题依据是什么,题目解完后可再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如果把这道例题再改变一下条件或问题,解题方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是教会学生逐步学会质疑问难的一般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主要是课本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释疑解难,并逐步养成习惯。

 

三、会说——养成爱说善说的习惯 

说是表达,是思维的外壳。

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

说的训练一般有如下三种:

 

1.操作叙述法。

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有时感到无话可说,因此,要注意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引导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如,1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

“1根小棒加上1根是2根小棒,2比1大,2排在1的后面;2根小棒加上1根是3根小棒……”这样使学生有话可说,从小养成爱说善说的习惯。

 

2.直观引导法。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一步,提供图形,要求学生说出图意,说出阴影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第二步,引导学生看图,从中看出34=68=912。

第三步,从左往右观察等式,初步概括为数学语言: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四步,从右往左看得出: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五步,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种训练,能使学生学会有条有理地说话。

 

3.说理论证法。

要求学生作出判断,并充分说理。

如,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否成比例?

成什么比例?

要求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