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93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文档格式.docx

看到这些卖花的信息,你还想了解点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1)这些花原来各有多少棵?

(2)卖出后,各剩下多少棵?

(师随着回答板书:

各剩下多少棵?

)(学生能谈出想法即可,如果谈不出教师也不必勉强。

)谈话:

小丽也想了解还有哪些信息,我们和她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设计意图]先出示关于卖花的信息,目的是让学生简单的做一分析之后,主动地想到“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这一数量关系,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一种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对信息的选择也多了几分目的性和自主性。

2、出示其他信息,再分析提出问题。

郁金香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一串红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画面上补充显示其他信息)谈话:

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

从中了解到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整合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发现:

(1)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

(2)根据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可以知道山菊花原来有多少棵。

算式:

450-180(3)根据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可以求出月季原来有多少棵,算式:

300+60谈话:

我们从图中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有关两步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也可能自主的提出以下问题)

(1)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2)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3)月季花剩下多少棵?

(4)原来山菊花和一串红一共有多少棵?

(5)郁金香和月季花原来一共有多少棵?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设计意图]将信息分层次地出现,有助于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条理地分析、整合、梳理。

这样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照顾到个体差异。

知识的呈现过程层次清楚,能组织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来。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谈话:

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真棒!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一串红、山菊花、月季花各剩下多少棵?

”好吗?

(1)解决问题:

“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谈话:

要求出“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都要了解哪些信息,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

引导学生回到情境图中找到合适的信息,并列式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

①用一串红原有450棵减去上午卖出80棵,再减去下午卖出110棵,就可以求出剩下多少棵,算式:

450-80-110②先求出一共卖出多少棵,再用原来的-卖出的=剩下的,算式:

450-(80+110)交流时讲清思路,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倡导算法多样化。

(2)解决“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要知道“山菊花剩下多少棵”,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①一串红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

②山菊花上午卖出35棵。

你想怎样解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并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二种分析思路:

①从问题入手。

要求剩下多少棵山菊花,先求出原来有多少棵山菊花,再减去卖掉的,算式:

450-180-35②从条件入手。

根据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可以求出山菊花有多少棵,再减去卖掉的,就可以求出剩下的,算式:

450-180-35(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清解题思路即可,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450-180-35,提问先算什么,求出什么?

后算什么,又求出什么?

)(3)解决“月季剩下多少棵?

大家能自己完整地找出信息,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分析思路,并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时由板演的同学当小老师,讲述解题思路以及计算方法。

(4)让学生口头解决剩下的其他几个问题。

(重点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设计意图]本信息窗呈现了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分析整合可能提出大大小小许多不同的问题。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决定从分析“卖花”信息入手,着重解决“三种花各剩下多少棵?

”这一问题。

其中“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接受,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而“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相比较而言较难理解一些,因此解决时教师引导学生找信息,小组合作分析解题思路;

至于“月季还剩下多少棵?

”由前面的学习做基础,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因此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增强团队意识。

2、自主练习第2题(如果时间充分,可再补充一些混合运算式题)以“争夺小红旗”的形式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订正。

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旗多。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比赛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式题以比赛的形式出现,既调动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同时倡导小组合作交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

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课题:

混合运算)2021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2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猜想与验证、观察与概括的能力。

4、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收获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投影片、练习纸三案设计:

学案一、自学质疑[探究任务一]比例的意义1、投影出示几组比,让学生写出各组的比值,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一、回顾旧知、孕伏新知: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许多知识,说说你已经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

(生答:

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能很快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吗?

2、师板书题目:

(1)4:

520:

25

(2)0.6:

0.31.8:

0.9(3)1/4:

5/83:

7.5(4)3:

89:

27[评析:

开门见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循序渐进,为新课做好准备。

因为这些题目还要用到,所以不惜费时板书——有效的呈现方式]二、丝丝入扣,深挖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1、指名口答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在比例下方写上比值。

师问:

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三组比值相等,一组不等)2、是啊,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4:

5=20:

25师: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

为什么?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板书:

比例)[评析:

通过口算求比值,不经意间学生就有了发现,有三组式子比值相等,一组不等,如行云流水般引出比例。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新旧知识的完美衔接。

]3、同学们想研究比例的哪些内容呢?

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

比例有什么特点……)4、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

观察黑板上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

两个比比值相等)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板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议一议,明确:

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

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5、质疑:

有三个比,他们的比值相等,能组成比例吗?

[评析:

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议一议,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让学生像一个数学家一样真正经历知识探索和形成的全过程,无时无刻不享受成功的快乐!

]

(二)练习1、投影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

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1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1)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2)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环节,一学生对于“为什么”设计到了正反比例的知识,教师也不失时机予以评价,不但使该生兴致勃勃,也引得其他学生投来艳羡的目光,生成地精彩!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

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

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

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4、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板书出示:

4:

5前项后项

(2)板书出示:

4:

5=20:

25(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

4/5=20/25[评析:

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大家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投影出示:

你能运用3、5、10、6这四个数,组成几个等式吗?

(等号两边各两个数)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

10÷

5=6÷

3或10:

5=6:

3;

10或3:

10;

3:

6=5:

6=3×

10……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引导并板书:

10=5×

63:

103:

105:

3=10:

66:

3=10:

5……3、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

(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

(不一样,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

“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

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猜想:

师:

这是你的猜想,有了猜想还必须验证。

(1)请看黑板上这几个比例的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是不是相等?

(学生进行验证,纷纷表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2)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师巡视指导。

有一位同学也写了一个比例,他认为这个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是不相等的,大家看看是什么原因?

板书:

1/2∶1/8=2∶8众生沉思片刻,纷纷发现等式不成立。

生:

1/2∶1/8=4,而2∶8=1/4,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看来刚才发现的规律前要加一个条件——在比例里(板书),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4/5=20/25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

课件显示:

交叉相乘。

6、小结:

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

(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及时总结评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受创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尤其是教师的评价:

科学家也是这样研究问题的!

更给了学生无上的荣耀!

]四、反馈提升完成练习纸2、3、4附练习纸:

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和6:

91.4:

2和5:

10让学生明确可以通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两个途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1/5:

4组成比例。

①5:

4②20:

1③1:

20④5:

1/4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1.5:

3=():

412:

()=():

5[评析:

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第4题中第②题属于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课后留白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人高1.5米,影长2米;

树高3米,影长4米。

(1)人高和影长的比是()树高和影长的比是()

(2)人高和树高的比是()人影长和树影长的比是()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个不同物体高度与其影长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请大家课后查找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

数学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能更好地检验数学学习的成色!

“带着问题离开教室”是新课程的理念,没有完美的课堂,缺憾不失为一种美!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的机会仍然给学生,学生通过清晰的板书总结的很到位)2021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3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中秋节快到了,三江的月饼师傅正在忙着做月饼,瞧!

新鲜的月饼出炉了1、(出示9个月饼)请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这堆月饼有几个(9个)那么9个月饼最接近几十呢?

(10)我们也可以说9个月饼大约是10个。

(学生跟读)2(出示43个月饼)这堆月饼有几个呢?

你能一下子数出来吗?

请大家估计一下,这堆月饼大概是几十个?

教师宣布正确答案43个月饼,43最接近几十?

我们也可以说43个月饼大约是40个3、那么64个月饼我们也可以说大约是多少个月饼呢?

86个月饼呢?

揭示课题:

象刚才这样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大约是几十,这就是估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个知识来学习加减法的估算。

二、探究加减法的估算1、这几天到三江买月饼的人可多了,你瞧!

这3种月饼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出示豆沙月饼28元,蛋黄月饼43元,水果月饼24元)2、你能向小朋友介绍一下这些月饼大约是几元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大约是30元,大约是40元,大约是20元)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能根据刚才估计的数据,帮老师算算买豆沙月饼和水果月饼大约是多少元吗?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你还能象老师一样来提问吗?

3、四人小组讨论:

现在方老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3盒月饼,你帮老师想想,我带的钱够吗?

为什么够呢?

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方法一:

豆沙月饼大约是30元,蛋黄月饼大约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饼大约是20元,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够了。

(板书:

30+40+20=90)方法二:

3盒加起来是95元,所以100元够了。

方法三:

100元钱,买豆沙月饼后,大约还剩下70元,买水果月饼后大约还剩50元,最后买蛋黄月饼,大约还剩10元(板书:

100302040=10)方法四:

100元钱,买水果月饼后,大约剩80元,买豆沙月饼后,大约剩50元,所以买蛋黄月饼够了。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现在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小结:

刚才我们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大家都是先把准确数估计成几十然后再进行估算,这样计算起来比较方便,象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三、练习应用1、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准备在中秋节晚上举办一个中秋晚会,要同学们报名参加,四1班有39人报名,四2班有42人报名,请问

(1)大约有多少人参加这个中秋晚会?

你会估算吗?

(2)四

(1)班比四

(2)班大约少几人?

2、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为了布置晚会场地可忙坏了,晚会计划要做70朵纸花,现在四

(1)班已经做好了27朵纸花,四

(2)班已经做了44朵纸花,请问大约还要做几朵纸花呢?

3、刚才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中秋晚会的问题,在数字王国里也要用到估算,请你估算一下,下列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31+52901138+39请小朋友拿出课桌里的红卡片和黄卡片,如果是大于80就举红卡片,小于80就举黄卡片5、国庆节也快到了,小朋友打算怎样安排国庆节呢?

是啊,青年旅行社决定在国庆期间组织50人去杭州西湖旅游,为了让游客玩得高兴,旅行社还特别设计了划船活动,这里有3种船:

大船:

限乘42人中船:

限乘23人小船:

限乘9人现在有50人,旅行社打算租两条船,可以怎样去租呢?

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小组讨论与交流,设计多种乘船方案1、大+中2、大+小3、大+大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中船呢?

50人够坐吗?

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小船呢?

小朋友想出了3种方法,租一条大船需要租金43元,租一条中船需要租金28元,租一条小船需要租金19元,这3种方法哪一种最省钱呢?

(同桌交流)请学生用手势表示,说说为什么,大约要花多少钱?

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要用到估算,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课后反思: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情境,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因为估算是非常贴近实际生活的,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应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主线贯穿整节课。

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估月饼,买月饼,中秋晚会等生活情境中。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让学生学会估数。

在估算中,估数是最重要的一步。

所以在新课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数数量比较少的月饼,然后出示一堆数量比较大的月饼,让学生意识到当数量很大,很难准确数出来的时候就可以估计一下,从而引出大约,学会将准确数估计成大约是几十。

2、讨论交流,探究加减法的估算。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估算。

以往的精确计算已经在学生脑海里深深扎了根,因此不免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负迁移,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买蛋黄月饼和豆沙月饼大约需要多少元,然后让学生提一提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些简单的估算使学生先对估算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老师带100元去买这3盒月饼,带的钱够不够这一问题。

在讨论交流中激发求易思维,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计算比较方便。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充分让学生用估算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本节课我始终围绕中秋节这一主线展开,由估月饼,到买月饼,再到中秋晚会,这些情景都是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2、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在探究100元钱买三盒月饼够不够这一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连减的方法,也有的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进行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

当出现了5种方法后,再让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来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本课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比如:

在练习环节,让学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请学生通过举牌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个别小朋友举错了牌,还有包括后来的租船问题,让学生探讨哪种方法最省钱的时候,有3个小朋友举了红牌,我想这时我应该及时问问他们为什么要举红牌,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

现在我这样一带而过,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可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2021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练习课教案4一、谈话交流谈话:

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

(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

(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

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

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假如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规范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