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3092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docx

心理第9章完最新修正版

第九章广告效果测评理论及方法

本章提要:

广告效果测评的理论

不同广告时机的效果测评

广告作品评价系统

广告心理效果观测量与心理量表

第一节广告效果测评的理论

一、广告效果及其测评

广告对受众的作用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图:

广告作用过程

分成:

到达(reach)

认知(cognition)

态度(attitude)

行动(action)

反馈(feedback)几个阶段。

所谓广告效果,就是在上述过程中,对其目标受众所产生的影响,

包括:

(1)广告心理效果:

指广告呈现后使受众产生的各种心理效应

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情感及态度、动机、行为等,是广告效果最核心的部分。

  

(2)广告的经济效果:

最直接的是指广告销售效果,即基于广告活动而导致的企业产品销售及利润的变化。

包括由此引发的相关市场中经济活动的变化。

  (3)广告的社会效果:

  指广告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

既可以是在传播期间所造成的即时性反应,

如即时的促销效果,也可以是延时效果,即指广告对受众观念的影响。

广告效果有的直接表现出来;有的则以间接的方式,

  

广告效果具有以下特征:

(1)复合性:

  广告效果是广告心理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2)累积性:

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延续性。

购买、使用、评价、反馈,是一个心理积淀的过程。

所谓广告效果测评,就是用科学测评方法将广告效果量化。

价值体现在:

(1)检验决策:

广告目标是否正确,媒体运用是否恰当,

广告发布时间、频率是否合适,

广告费用投入是否恰到好处等。

(2)改进设计制作:

确定广告主题的鲜明性

诉求的准确性

创意的新颖性等等。

(3)鼓舞信心:

客观地评价广告活动的效益,

更好地安排广告预算,大胆投资,

广告效果测评中的三项原则:

有效性、可靠性和相关性(目的性)。

二、有效广告的AIDA学说

AIDA是取英文:

Attention(注意)

Interest(兴趣)

Desire(欲望)

Action(行动)的首字母而得名的。

AIDA学说揭示的心理过程:

首先,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在周围众多事物中指向和集中于该广告;

信息加工后,对广告发生兴趣(Interest);

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Desire)和动机;

最后,动机驱使消费者实施购买商品的行动(Action)。

广告效果的累积性,特别是迟效性和延续性的特点

广告的心理历程就成为了AIDMA:

注意→兴趣→欲望→记忆→行动。

广告效果受诸多参数影响公式方式:

  AE=P3A[(II×PP×CQ)A]TF×FT×S.D

  AE为广告效果(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P3A为广告前的因素。

3种诉求(Appeal):

产品特性

产品价值(value appeal)

产品及公司的名称,即为3A。

[(II×PP×CQ)A]体现广告本身的要素。

广告要求:

兴趣力(Interest Impact)

说服力(Persuasive Power)

传播质量(Communication Quality)。

3M:

讯息(Message)

媒体(Media)

预算(Money)

广告后的因素包括时机(Time Factor);

广告的后继活动(Follow Through),如促销活动等;

刺激或抑制(Stimulants or Depressants),指的是来自企业以外的影响,如舆论、消息、时尚等。

三、DAGMAR模型

1961年,美国的R.H.Collty发表DAGMAR的论文。

论述心理历程分为如下阶段:

从未觉察某商标或企业到觉察→了解(如理解商品的用途、价值等)→信念(引起购买商品的意向或愿望)→行动(即购买行为)。

E.Rodger的描述:

从未觉察到觉察→引起兴趣→做出评价→接受刺激→尝试购买→重复购买,形成品牌忠诚度。

理论认为确定了广告目标,就能测评出广告效果。

广告目标规定广告传播任务达到的程度。

“广告的传播任务”,指向消费者传达信息,促使态度向期望的方向转变。

DAGMAR模型将广告传播效果阶段称为传播谱.

表:

传播谱

广告活动开始前的四项调查:

“知名”、“理解”、“确信”、“行动”

调查结果被称为初始的“基点”。

广告活动期间或之后,所得结果与“基点”之差异,即可看作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与最初设定的广告目标比较为:

  1.根据传播谱设定广告目标;

  2.在不同时期实施消费者调查;

  3.根据结果,判断广告目标达成程度。

DAGMAR模型与AIDMA学说不同点:

AIDMA把广告作为作用者,消费者为广告的作用对象,

DAGMAR则把消费者视为作用者,广告为作用对象,

AIDMA持“以卖方为中心”的观点,

DAGMAR模型则是“以买方为中心”的市场观。

DAGMAR模型比AIDMA学说更符合当今的市场实际。

四、广告作用六阶梯说

Lavidge和Steiner提出了广告作用六阶梯模型。

图:

广告作用六阶梯说

第二节不同广告时机的效果测评

行时机和目的分为以下三类:

一、事前测评(pretest)

在广告发布前,对广告创意、广告作品、媒体组合等进行测评,

目的:

(1)评估广告活动可能达到的效果;

(2)发现不足,改进策划和设计。

  1.广告创意的事前测评

构思和设计方案定位是否准确,

主体是否鲜明突出有冲击力,

能否激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等进行检验、测评。

方法主要有:

  

(1)专家小组评定:

由专家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广告创意进行审评。

审评意见可能带有主观性。

  

(2)实验法和现场访谈法:

实验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现场访谈法则无法严格控制各种条件,

  

2.广告作品的事前测评

对广告作品传播效力进行测评。

如:

作品的吸引力、冲击力有多大,

产生信任感、喜好、购买欲望的程度,

广告的构图、色彩、表现手法是否恰当等。

能检验作品表现是否符合创意方案,

多邀请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参与评价广告作品。

常用的方法:

评分法、比较排序法、淘汰法、形容词选择法和态度量表(问卷法)。

评分法:

由消费者对广告作品的各要素,逐项进行评分。

如构图、色彩、信任感等,

比较排序法:

呈现多件备择广告作品,要求消费者对这些作品进行排序,选出最佳的作品。

  淘汰法:

淘汰最差的作品,剩下的即为效果较好的广告作品。

或者两两配对比较后淘汰。

形容词选择法:

列出许多形容词,根据感觉,选择自己认为能描述广告各方面的形容词。

态度量表(问卷法):

是市场调查的常用方法。

包括对广告的注意、理解、记忆、兴趣水平、评价、意见、可信度、说服力、情绪情感倾向、购买意图等。

3.媒体组合、刊播频率及区域的事前效果预测

避免重复浪费,增加效益,对媒体进行事前测评是必要的。

媒体的事前效果测评,常用档案分析的方法。

搜集、查阅上述资料,

分析媒体特性、能力、产品特性、目标市场特性、目标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等,

计算不同媒体组合、时空组合的成本、效益。

二、事中测评

常用的方法有:

1.销售区域测评法

也称市场实验。

广告主预先选出实验市场与控制市场。

要求二者具有代表性,

实施时,在实验市场发布广告,控制区则无广告的投放。

市场实验适用于周转期较短的商品,

如:

时令商品、流行商品。

2.回函测评法(cupon test)

要求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见填写回函。

根据消费者回信数量及填写内容确定广告效果。

优点:

简单易行,便于操作。

不足:

回函率不高,回函的周期也较长。

3.分割测评法(split-run)

分割测评法其实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回函测评法变形,通常用于报刊杂志广告。

三、事后测评

是对广告的销售效果和心理效果进行测评。

1.广告销售效果的事后测评

主要根据广告活动后,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销售量、消费者使用情况,结合同期广告量、原有的上述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广告的总体效果。

主要的方法有:

  销售额增长比值法:

广告效益=销售额增长量/广告费增长量。

广告费用比值法:

广告费比例=广告费用/销售额×100%。

增长率比值法:

增长率比值=销售额增长率/广告费增长率。

  四分法测评:

则相对更准确、更客观一些。

四分法根据对广告有无认知、有无购买商品的标准将消费者分成四种类型,

如表:

四分法广告认知合计

2.广告心理效果的事后测评

包括:

注意、感知觉、兴趣、情绪、记忆、理解、信任、态度、欲望、行动等

目的:

在于了解消费者观看广告后,认知、情感、意向的反应和改变。

主要项目有:

注意度、知名度、理解度、记忆度、信任度、购买动机、视听率、行动率等。

主要的方法:

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小组访谈等

(1)认知测评

即消费者对广告商品、品牌、企业名称和标志等的认知程度。

认知程度可区分出注目率、阅读率、精读率等。

图:

注目率、阅读率、精读率  

注目率:

只检验消费者是否看到过广告,而不考虑对广告内容的加工程度如何。

  阅读率:

是应大致了解广告产品名称、企业标识等信息的那部分消费者的比例。

精读率:

指对广告做精细阅读的消费者比例。

广告阅读效率=媒体受众数量×各类读者百分比/所付广告费用

得到注目率、阅读率、精读率的资料,可以对广告设计和媒体应用的效果做出评估、总结。

  

(2)回忆测评

主要检测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和记忆。

内容包括消费者对商品、企业标识、广告创意等的理解、记忆、联想的情况。

方法主要有自由回忆和提示回忆两类。

如:

盖洛普·鲁滨逊事后效果测验、广告样品测验、广告样品混合测验、电话回忆测验、相关测验等。

  (3)态度测评

测评消费者对产品的喜好程度、品牌倾向性、信任程度、购买动机等。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投射测验的方式。

  投射测验:

多采用不完整或形象模糊的实验材料,要求被试对实验材料做出解释说明。

  投射测验的种类,如:

  文字联想法:

多用于商品、企业命名调查。

  语句完成法:

绘画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TAT):

投射法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可以被用于测评消费者的深层动机和欲望。

四、广告效果测评方法的比较和总结

表:

广告效果测评方法

第三节广告作品评价系统

系统的建立的主要有三步:

(1)广告作品评价要素的确立,即探查消费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一件广告作品的;

(2)各评价要素相对重要性的确定,即消费者在评价广告作品时,更重视哪些方面,重视程度如何;

(3)广告作品评价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即综合考虑消费者对广告在各方面的评价,将多维值转化为一个单值,使得不同广告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

一、广告作品评价系统的建立

抽取作品评价要素的基本程序:

  

(1)调查问卷的编制:

根据文献检索、专家讨论、消费者访谈等的结果,将出现的有关描述、评论性字词记录下来,并转化为简单的条目。

(2)正式施测:

选取消费者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图:

简化的多级估量量表(MES—Ⅲ型)

评价具体操作是:

受试者首先根据要回答的问题,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合适的;

然后,在这个主要等级的两边,再做倾向性选择。

两者有主次之分,则分别在相应的数学上表明“主”和“次”。

如果没有主次之分,则有两种可能:

一是只在一个等级上有反应;

一是在相邻两个等级有反应,但无主次之分。

  这个量表可看作是一种模糊评定。

  (3)数据处理:

评价要素的得出,就是要从问卷所包含的许多项目中抽取出少数几个独立的、共同的因素。

因此,采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因素分析,并命名所得因素。

这样就确定了广告作品的评价要素。

常用方法有分配四分法、整体分配、直接估量法等。

(1)分配四分法:

将所有评价要素两两配对,比较其重要程度。

要素得分的高低表明其重要程度。

(2)整体分配法:

将各评价要素按重要性大小在0到1之间的数轴上分配。

图:

整体分配法

直接估量法:

要求消费者对各要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行单独评分,并在0到1的数轴

二、广告作品评价系统的应用(报刊广告)

按重要性高低排列:

  (1)可信度——让人觉得真实、可靠;

  (2)吸引力——创意的新颖性和表现力引人注目;

  (3)适合度——定位准确、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

  (4)感染力——使人产生情感感受;

  (5)认知力——让人了解广告主题并记住他;

  (6)必要信息——广告信息的必要性和适量度等六大评价要素。

电视广告则有可信度、吸引力、适合度、感染力、认知力等五大评价要素。

广告的可信度因素受到最大重视。

如何提高广告的真实性、可信性,是广告制作时应努力的方向。

优点: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

对广告作品各要素和广告作品综合效果进行量化。

能客观地反映作品心理效果的优劣,

对作品修订改善,进一步提高广告宣传效果。

第四节广告心理效果的客观测量与心理量表

一、广告心理效果的客观测量

  

(一)速视技术

速示器是一种仪器,它可在极短时间里显示视觉刺激。

一方面为研究消费者对广告和产品的感觉分析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又使可能对广告设计中各部分的可识性,

当速示器以1/10000秒显示该广告时,大多受试者已看出有人。

在1/50秒时,受试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画中人物的行动和外表上,

在1/10秒时,这已经可能使人们运用理性判断和最终的经验了。

在1秒时,感觉过程已经结束。

  直到更长的显示时间,表明该广告设计的前提条件都未能实现。

速示器式的方式直接模拟了初始状态,决定着广告是否会被置之不理或有否吸引力。

  

(二)眼动轨迹描记

眼动仪可以逼真地记录出观察广告时的眼动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各种广告时的顺序、对每幅广告的注视时间及扫描广告的轨迹。

(三)瞳孔变化的记录

视有趣的东西时,会伴随着瞳孔的扩大反应。

瞳孔的扩大或缩小来判定人们对该广告是否发生兴趣。

借助于视向测验仪加以记录。

(四)皮肤电指标

皮肤电感应器可以记录情绪反应时的皮肤电流。

电导率提高,即电阻值下降,可推断情绪体验强烈或心理积极性提高。

  

(五)脑电波指标

人对广告本身发生兴趣时,大脑上引出快速的β波,反之,将出现慢速的α波。

(六)节目分析器

被用来记录被试者对节目的喜欢与否。

主要是以按键反应表示自己对广告作品的喜欢情况。

(七)双眼竞争技术

用于比较两个广告设计草案的吸引力。

来确定哪个广告占主导地位,

判定它们的相对优劣。

二、广告心理效果的心理量表

(一)心理量表及其类型

度量某种心理量的“尺度”就是心理量表。

制作这种“尺度”的方法就叫量表法。

心理量表按其特性可分作三类:

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顺序量表:

表示待测对象在某种心理特性上的顺序关系。

例如,优秀度评奖:

一、二、三等奖。

量表在排列的时候并没有采用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

各项目之间进行加减的运算,也不能进行乘除的运算。

等距量表:

有相等的单位,可计算出它们之间各相差多少。

在性质上温度计就是一种等距量表。

没有绝对零,表上的数据只能进行加减的运算,而不能进行乘除的运算。

  

比例量表:

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的量表。

例如,秤和尺子

数据既可以进行加减的运算,也能进行乘除的运算,是性能最全的一种量表。

三类量表所构成的数字系统反映了不同意义,即顺序关系、差距关系和比率关系。

顺序关系可用不等式u(x)<u(y)<u(z)…表示。

差距关系要满足不等式u(x)<u(y)<u(z),又要满足方程:

u(x)-u(y)=u(y)-u(z)。

该量表有一个任意的零点和相等的单位,便有一个可容许的线性转换:

T(x)=ax+b,只要a>0。

b为任意零点;a是测量单位;x为原来的量表值;T(x)为转换后的量表值。

比率量表中,量表值的数字约束(要求)是很严的。

它可容许的转换是T(x)=ax,只要a>0。

心理量表有不同的类型,它们又各有不同的性能。

  

(二)心理量表的制作

(1)等级量表法。

采用等级排列法。

做法:

排出名次(顺序)用一个数字系统表示。

数字的大小(等级数)要完全反映出排出的名次。

然后,对同一个作品评出的等级数加以平均。

最后,按每一作品所得的平均等级数的大小,排出顺序。

  

(2)对偶比较法。

将待测的全部刺激一对对地呈现,要求被试者按给定的某一特性,

对偶法制作心理量表时,成对的刺激或同时呈现,一左一右;或继时呈现,一先一后,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差别都会给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即产生空间或时间的误差。

为消除空间与时间误差,每对作品都比较两次。



表:

视觉冲击力

图:

视觉冲击力的等距量表

(3)多级估量法。

常使用五级量表进行等级评定,

分别为:

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很不满意。

允许同时选择几个评价等级,分别指出作出各种选择评价的肯定程度,评价测量也更为准确。

多级估量法与一般的五级量表评价法的不同点:

要求每一个类别等级上都作出估量,

不仅仅是从若干类别等级中选择一个。

表:

多级估量评价表格

(4)数量估计法。

数量估计法是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方法。

要点:

让受试者直接用数字来表示心理量的强弱。

数据处理通常是几何平均值,

  按实验结果绘制出的量表图就是比例量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