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3126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情况

1.1.1项目名称及拟建地点

项目名称:

新能源汽车自助租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拟建地点:

项目分二期进行一期主要覆盖合肥市范围内;二期主要覆盖芜湖、安庆等安徽城市。

1.1.2项目建设单位

安徽XX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法定代表人:

XXXX。

公司经营范围覆盖纯电动乘用车、混合动力汽车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同时还进行配套充电系统、电池更换系统等装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并在产品结构、工艺技术、新材料应用和新商业模式进行系统创新、自主研发,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我们有最好的产品和专业的销售和技术团队,我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良好的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

1.1.3项目性质

新建公共交通类项目

1.1.4主要建设内容

在合肥市内建设新能源汽车销售及租赁广场,并在全市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智能管理系统,购置新能源汽车XXX辆,用于城市公共交通自助租赁。

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

1.1.5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成后,市民无论在本市哪个地方,只要有租赁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租赁点,凭租赁卡可自助提取新能源汽车。

按分钟收费,也可按年长租。

本项目初期主要建设地点为合肥市主城区,后续不断向周边城市扩张,实现覆盖安徽全省的城镇范围。

1.2编制依据

本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

3、《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4、《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JB99—104);

5、《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200-2004);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合肥都市区城总体规划(2012-2030)》;

8、《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规范》(交通部);

9、《出租汽车旅游汽车客运管理规定》(交通部);

10、《合肥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实施意见》;

11、《安徽省城市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和转让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12、《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的若干意见》(发改委);

13、合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县规划纲要;

14、合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15、合肥市公共交通现状资料;

16、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7、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3编制原则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城市进程发展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服从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原则和要求;

3、根据客观实际,因地制宜。

1.4研究范围

本报告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合肥市及周边农村、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土地利用开发强度,预测道路客运量发展水平,对规划年限的县内农村公交线路、换乘枢纽、站场实施等进行综合性规划,并对场站建设投入、农村公交运营的财政补贴及社会效益进行进行评估,提出实施方案以及有关建议。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社会经济与交通现状分析

●居民出行特性分析

●道路客运及出租车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道路客运及出租车需求分析

●出租车投入实施方案

●公交车投入实施方案

●费用及效益估算

●问题和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有利于优化城乡公共设施系统

通过科学设置城乡公交线网和站场设施,逐步形成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公交网络运行格局,从而促进城乡交融、方便群众出行,有利于整合城乡客运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调整运力结构,实现客运资源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繁荣城乡经济,方便城乡交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2.2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

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中明确提出:

“老城区保留现状方格网格局,进一步梳理主、次、支三级道路,完善整体路网结构。

新城区形成围绕如意湖公园的放射环状道路网格局。

城南产业区形成纵横交错的方格网道路格局。

”项目属于完善城市规划中交通网络体系,健全公共交通系统的关键。

本项目属于规划建设区域,符合合肥市相关发展规划。

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

2.3项目符合有关规划文件要求

目前,合肥市在近几年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建停车场的文件,特别是在《合肥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明确提出:

鼓励利用闲置地块建设停车场。

政府收回的闲置、“烂尾”地块和“进二退三”企业地块,根据规划和停车需要可用于临时停车场建设。

暂不符合收地条件的闲置地块,经有关部门批准,可根据停车需求建设临时地面停车场。

本项目符合《合肥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相关要求,属于规划的具体政策体现。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产业的发展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

2001年启动实施“863计划”电动车重大专项;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分别将“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列入优先主题和前沿技术;2007年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将电动车正式纳入国家汽车新产品公告管理;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用了500多辆自主研发的电动车,发挥了大规模的示范作用。

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新能源电动车行业还处于产业化初期,国内市场上暂时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企业、供应商和中间商,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识也刚刚起步。

从目前来看,宏观环境正是电动车行业发展的最佳时机。

根据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要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

到2020年,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电动车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电动车的法规、标准与管理体系,为电动车的产业化、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新能源电动车市场前景的不断向好,随着汽车销售业的发展,同时将带动汽车租赁业走向光明,项目承办公司基于市场前景及公司的各项优势力提出了本项目,本项目的建设,搭乘政策的春风,并能充分发挥地方的资源优势与公司自身的销售渠道优势。

打造集销售、租赁、配套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综合商业服务中心。

3.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现状

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具备稳增长及转型升级的双效应,经过快速发展将逐步进入成效显现阶段。

中长期的产业发展规划致使此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其投资潜力不可限量。

据统计,2014年新能源汽车共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471辆,销量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

其中,纯电动车型产销量分别完成254633辆和24782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2倍和4.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产销量分别完成85838辆和83610辆,同比增长1.9倍和1.8倍。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呈现爆炸式增长,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车型不断增多,而公民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不断更新,市场看好。

3.3中国汽车租赁市场规模与前景

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近年来出现大幅增长。

按收益计算,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总体规模由2008年的约人民币90亿元增至2014年的约人民币4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

而在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租赁市场将实现蓬勃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公共租赁行业异军突起,车企对该新兴产业的热情也越发高涨,并成为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新模式。

租赁相对于直接购买而言,有较小的沉没成本优势,车主进入门槛低,车企业经营方式灵活,有较快的市场繁殖效应。

2016年初,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称,中国政府坚持将逐步退出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到2021年完全取消,由市场决定新能源轿车的发展方向。

所以这很可能是政府对发展新能源车推广方式的转变:

由扶持购买变为鼓励租赁。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的基本条件

4.1区域概况

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安徽省正中央,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

自秦建制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历为江淮地区行政军事首府。

是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是首批三座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之一,自然景色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

4.2气象条件

合肥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春天:

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

夏季:

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

秋季:

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

冬季:

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4.4地形条件

合肥地处江淮丘陵,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盆地周围,大部分地域岗冲起伏,垄畈相间。

总的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低。

江淮分水岭横贯中部(大别山余脉),自六安龙穴山进入肥西牛尾巴山,向东延伸,经大潜山、官亭、焦婆、大柏店、将军岭,至长丰山土山、吴山和肥东县中北部八斗岭、广兴一带高岗出境,进入定远县继续向东延伸。

自肥西小蜀山北三向庙,有江淮分水岭南侧的一个分支(古称“龙干”)延伸向东,经南三十里岗、大蜀山向市区延伸,形成合肥市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局部地貌特征。

江淮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水系,流域面积4316平方公里,地势由北向南(巢湖盆地周围)倾斜,沿巢湖一带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圩畈绵延。

江淮分水岭以北为淮河水系,流域面积2950平方公里,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大部分为海拔高程30~50米台地,沿瓦埠湖、高塘湖周围有小块狭长的冲积平原。

4.5地质条件

合肥地区处于燕山期断陷盆地之中,所见地层以中生界侏罗系以来地层为主。

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侏罗系上统,市区分布于杏花村以西至董铺水库一线,大致呈东西向延伸,西部较阔,东部较窄。

主要岩性为砾长石、石英砂岩、中细中粗粒砂岩。

此外,还夹有砾岩和薄层泥岩、粉砂岩。

岩层产状:

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20度左右。

白垩系下统分布于华东部,尤以南淝河上游以北分布面积较广。

岩性为长石、石英细砂岩,夹有粉砂质泥岩和泥岩。

岩层产状:

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10度左右。

白垩系上统在合肥市有大面积的分布,主要在北部和西南部。

岩性为中细粒砂岩,夹有薄层泥岩。

大蜀山出露点的岩层产状为走向北西西,倾向北东,倾角8度。

下第三系古新统集中分布在东南部。

岩性为粉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

自西向东具有颗粒变细、泥质增多的趋势。

第四系上更新统主要分布在低岗地区,面积广大。

厚度一般为10~30米。

岩性下段主要为亚粘土、轻亚粘土或粉细砂层。

上段主要为粘土,偶夹有亚粘土。

第四系全新统分布于南淝河及其支流的河谷平原,呈条带状展布。

地层厚10~20米。

岩性为粘土、亚粘土、轻亚粘土,夹有粉细砂。

火山岩在合肥市有零星出露,其范围较小,主要沿断裂展布。

其中,橄榄辉绿岩分布于大蜀山95~100米顶部,冲穿于上白垩系上统红砂岩之上,系火山岩颈。

辉绿岩墙分布于环湖东路采石坑中,穿插在侏罗系上统砂岩内,近垂直状。

这两个火山岩体均形成于第三纪始新世~上新世(距今5500~250万年)。

肥东低山丘为大淮阳地质延伸部分,太古界片麻岩、元古界磷片岩及震旦属变更岩裸露,燕山运动时侵入岩浆带来了丰富的矿藏,如铁、磷灰石、云母、白云岩、花岗岩、石棉、石英石等。

长丰北部舜耕山脉为寒武系——奥陶系地层,有灰岩、瓷土、大理石、石英砂岩等。

肥西大部分为大别山凹陷隆起余脉(西、中、北部)形成的低山丘陵,主要为沉积岩,如红砂岩、砾岩及大别山杂岩,出露及地下分布广泛。

其东南沿巢湖系合肥凹陷之中生代地层(巢湖盆地);华东部系大别山凹陷之淮河低台地,形成有小块平原。

巢湖北、西岩平原,为近代冲积型地层。

4.6交通条件

合肥市高速公路网“一环七射”四通八达,10余条高速铁路和电气化铁路在合肥交汇,从合肥乘高铁,到南京45分钟,到武汉、上海2小时,到北京不出4小时。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开通了30余条国内航班和多条国际航班。

合肥也是全国内河航运中心之一,水运经巢湖通江达海。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投资估算

5.1.1总投资

总投资8000万元。

其中工程建设费00000万元,主要为场地租赁费、装修费、建设单位管理费、配套设施建设费等。

设备投资为0000万元,主要包括维修设备、运输设备等费用。

车辆采购费为0000万元,新能源汽车采购费用

5.1.2流动资金

即不可预见费,只估算基本预备费。

运营所需的燃油、工人工资等。

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工程量

投资额(万元)

备注

1

工程建设费用

 

 

2

广告宣传与其它费

 

 

3

建设管理费

 

4

设备投资

 

 

5

车辆采购成本

电动车

6

预备资金与流动资金

 

 

7

总投资

 

 

5.2资金筹措

1.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00000万元,

2.融资方案

1、向政府申请。

尽量向政府申请一定数量的资金,让政府给予一定政策上的扶持或提供一定数量的设施设备;

2、银行贷款。

 

第六章社会影响与风险分析

6.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项目社会影响分析表

表6-1

序号

社会因素

影响的范围、程度

可能出现的

后果

1

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是解决城市拥堵的有效措施,对合肥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一定正面影响。

收入增加

2

对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影响

方便居民出行,另能使合肥财政收入提高。

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

3

对居民就业的影响

可解决附近居民就业674人。

就业机会增加

4

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

对不同利益群体没有明显负面影响,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增加社会服务需求,会使当地居民普遍受益。

当地居民普遍受益

5

对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

随着产业工人的需求,可引发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该项目选用了先进的设备,来自各地的技术人员在当地生活,会带来不同的文化,使各种文化互相交融,取长补短,对当地文化产生正面影响,有利于当地文化水平和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

当地文化教育水平会有较大提高

6

对当地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等的影响

该项目的进入将扩大服务容量,有利于当地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进一步改进提高。

利于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改进

6.2社会互适性分析

6.2.1积极的社会影响

项目对国家财政收入具有积极影响

项目建成投产后,该项目正常年可实现利润总额50000万元;上交所得税000万元,对国家财政收入具有积极正面影响。

项目对所在区域的社会影响

随着该项目的建成和发展,中国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的布局和发展,将与合肥紧密联系起来。

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在保障能源缺乏、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人民,可以享受更低价格的新能源电动车的同时,势必将进一步提升合肥在整个华东地区的知名度,强化两地在整个华东地区的新能源建设领头羊地位。

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就业结构和比例,提高就业者的收入。

与工程相关的建筑、物流、储运等行业也会在一定程度繁荣当地经济,提高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又能够减少和降低贫富收入差距。

工业旅游,配套销售厂商业务往来,餐饮、保安等服务的社会化,间接地促进厂区及周边地区的工业、服务业、运输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地区收入的增加,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

另外,本报告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社会影响分析:

对所在地弱势群体利益的影响:

该项目的实施,不会对当地弱势群体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相反,企业的建立能够增加当地区政府的税收,使政府能够投入更多资金、更好地为当地妇女、儿童、残疾人员提供帮助。

同时企业带动配套工厂、物流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也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对体力和技术技能要求较低的就业岗位,有利于弱势群体利益的提高。

对所在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

项目投产后,势必要对职工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进而提高当地的整体文化和受教育水平。

而为项目配套的医疗、服务设施,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卫生、医疗条件。

有利于当地职业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

该项目是单纯的工业工程,不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事宜,项目所在区也不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因此项目不会对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形成威胁和冲击。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新能源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有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岗位,项目的社会影响效果是积极正面的。

6.2.2社会对项目的适应性分析

与该项目直接相关的利益群体是当地的居民,出于对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和知识技能的期盼,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持欢迎态度。

当地居民在对项目的影响力方面处于弱势状态,建设项目应在项目环境保护、工厂生产组织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当地居民勤劳、朴实,本地治安良好,非常适宜发展该项目在内的制造业。

公司项目组将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项目成功,以回馈地方和政府的支持。

通过以上分析,就当地社会对项目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做出评价。

第七章风险分析

投资项目的风险是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项目实施后偏离预期结果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项目风险贯穿于项目建设和经营的全过程。

项目风险分析旨在识别拟建项目建设和运行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风险程度,提出控制风险的对策,以达到降低风险损失的目的。

本项目在实施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风险,需对各种风险有足够的估计,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7.1风险因素

1、资金风险

项目建设投资所需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有一定的市场风险,需要将建设资金尽快落实到位。

2、工程风险

本项目施工量较大,工程风险主要为工程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以及气候条件异常,导致施工不能按计划进行,导致工期延长、工程量及投资增加。

3、外部条件风险

供电、供水、交通运输等外部协作配套条件发生变化,给建设和运营带来困难。

4、管理风险

本项目为交通干道施工,易对交通及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如果施工单位对施工管理不到位,对预防措施执行不到位,再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人才,将会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并可能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

7.2控制风险的对策

针对以上风险和影响,建设单位应该积极采取以下措施,将风险和影响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

1、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及早安排资金的到位计划。

2、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建设投资。

编制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既保证工程进度,又降低财务费用。

加强工程设计、概预算控制和决算审计等管理工作,降低工程投资。

3、严格施工管理,制定预防措施,并落实专人负责,确保在施工期间不发生任何影响交通、居民生活的事件。

 

第八章项目结论及建议

8.1结论

经过科学论证,本项目的经济效益良好,从投资建设起三年内即可实现盈利。

而且,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能进一步改善当地公共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形象。

而且,在公司的智能化控制系统与管理维护方面,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本项目建设符合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的,项目本身具有投资规模较大、涉及面较广、社会效益显著、自身回收能力低的特点。

本项目是一个面向全社会服务的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项目,对完善合肥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的安全保障和服务水平,促进合肥市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8.2建议

1、建议合肥市给本项目建设予以政策优惠,如项目建设用地,作为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征地,按国家规定实行划拨,以低限标准支付征地拆迁费用。

2、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投入运营后给与一定政策上的倾斜,尽量减轻各种税务负担,使本项目经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3、建议项目单位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联系衔接,尽快落实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4、建议当地政府要大力整顿客运市场秩序,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工作。

以使项目早日发挥效益。

说明:

以上由郑州文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提供,可能内容不太完整或完善,仅供参阅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